1.2.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2020年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0004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2.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2020年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2.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2020年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2.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2020年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2.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2020年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2.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2020年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节地球公转的意义 课时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和时 间分布规律。 2.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太阳光照示意图,理解昼夜长短的产生 原因和变化规律。 3.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以及五带的划分。 4.通过对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成因的探究,提高认识自然现象、解释地 理规律的兴趣;运用昼夜长短、季节变化等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的地理 问题,学会用地理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世界。 地 面 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 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0 1、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 三、正午太阳高

2、度角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地区最大值最小值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一次 (夏至)一次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一次 (冬至)一次 (夏至) 南北回归线之间 (除赤道) 两次 (直射当地时) 一次 (南半球在夏至, 北半球在冬至) 赤道两次 (春秋分)两次 (冬至、夏至) (1)、纬度变化规律 (2)、季节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N S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一天,同一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 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 【冬至】 l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l整个南

3、半球则都达一年最 小。 l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l整个北半球则都达一年最 小。 H=90- 纬度差 纬度相差一度,正午太阳高 度角对应相差一度 直射点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求纬度差 相同半球:大减小 不同半球:相加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l 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地方时是12时。 l 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 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 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l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4、,日影越长,且日 影方向背向太阳。 l 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 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l 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 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 距离。以我国为例,见右图,南 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 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 LhcotH l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 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 h90。 晨昏线 昼弧 夜弧 1、昼弧和夜弧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所有纬线上

5、昼弧和夜弧长度 都相等故春分和秋分时全球 昼夜平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 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 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 反之。 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 高昼越短。北极圈内出现 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春分 321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秋分 923 夏至622昼最长昼最短 冬至1222 昼渐长 昼渐短 昼渐长 昼渐短 昼长 夜短 昼短 夜长 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l极昼极夜是从极点处开始的 l极点的极昼极夜各长达半年 l极圈的极昼极夜只有一天 知识延伸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规律内容 对称规律 同一天,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和夜长分别等同于南 半球同纬度的夜长和昼长。

6、递增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 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变幅规律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一年内昼夜长短 变幅越大。 极昼极夜 规律 极昼(极夜)的其实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 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地球自转方向 120 8小时 昼长 L 3、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 (2)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周长相等,夜长相 等。 同一天,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 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M1 23456 2h2h2h2h2h2h 1

7、6小时 昼长 (3)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 昼长时数=(12:00-日出地方时)2 =(日落地方时-12:00)2 夜长时数=(日出地方时-0)2 =(24:00-日落地方时)2 (4)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 日出时间(地方时)=12-昼长/2 日落时间(地方时)=12+昼长/2 1、五带的形成 (1)形成原因:由于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递减,导致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 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 (2)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可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 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热量带。 五、五带与四季的形成 2、四季的形成 (1)形成原因: 地球公转 (2)季节的纬度差异 地区天文表现季节变化 热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大 全年气温较高,四姐 更替不明显 寒带地区 昼夜长短变化很大,有极 昼极夜现象,全年正午太 阳高度很小 全年气温很低,四季 更替不明显 温带地区 年内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很大 四季更替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鲁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