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生物圈与植被ppt课件(2020年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59892 上传时间:2020-11-01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生物圈与植被ppt课件(2020年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3生物圈与植被ppt课件(2020年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3生物圈与植被ppt课件(2020年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3生物圈与植被ppt课件(2020年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3生物圈与植被ppt课件(2020年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 大 兴 安 岭 锡林郭勒草原 巴丹吉林沙漠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东西横跨经度 约28,东部边缘的大兴安岭山地森林茂盛, 中部分布有大面积的肥美草原, 西部则是一望无际的荒漠。 图中有哪些植被类型?它们与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结合图片等相关资料,识别常见的植被。 2、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特点及代表树种。 3、结合实例,说明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2、分析植被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1、主要植被的分布,特点及代表树种。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 ,岩石圈的 和整个 。 2生物圈的作用 (1)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绿

2、色植物通过 ,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 各种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使 ,影响着水体的组成、土壤 的形成和岩石的 。 (2)对于地表环境具有 和 的作用。 地表的平均气温长期保持15左右,原因在于 的自我调节功 能。 一、认识生物圈 下层上层 水圈 光合作用 化学元素迁移 风化 调节稳定 生物圈 二、识别植被类型 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草原植被 荒漠植被 森林植被 1、森林植被 森林植被主要由树木组成的植物群落。 这些植被的组成、分布、特点以及代表典型树种。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组成 分布 主要由常绿的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 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 特点 四季常青;树

3、冠浑圆;树叶叶面呈革质, 表面光滑、无绒毛,质地坚硬。 树种樟树、椰子树。 樟 树椰 子 树 组成 分布 主要由落叶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 湿润、半湿润的温带气候区。 特点 夏季常绿,冬季落叶;叶片多呈纸质 ,宽而薄。 树种桦树、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 落叶阔叶林 思思思思 考考考考 1、要判别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在什么季节比较容易 ? 2、在夏季,如何判别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解析: 1、在秋冬季比较容易判别; 2、根据植被特点;常绿阔叶林树冠浑圆,树叶叶面呈革质 ,表面光滑、无绒毛,质地坚硬;落叶阔叶林叶片多呈纸质 ,宽而薄。 组成 分布 特点 树种 针叶林 主要由针叶树组成的

4、森林植被。 分布比较广泛,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热带都有分 布。大规模的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亚寒带)气候区。 松树、杉树。 叶子呈针状。 针叶树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和耐旱、喜温和喜湿等类型; 北方的针叶林又称泰加林,是耐寒树种(云杉、冷杉、落叶松) ; 针叶林分为暗针叶林和明亮针叶林。 云 杉 落 叶 松 类型分布特点主要物种 常绿阔 叶林 温暖湿润的 、 气候区; 由常绿的_组成,树冠 浑圆,叶面多呈_,表面 光滑、无_,质地较硬 樟树、椰子 树等 落叶阔 叶林 _、_的温带气候区 由_的阔叶树组成,夏季 葱绿,冬季落叶,叶片多呈 _,宽而薄 桦树、杨 树、柳树、 榆树、银杏 树等 针叶林

5、分布广泛,从寒温带、温带到亚 热带、热带都有分布。大规模的 针叶林主要分布在_气候区 由_组成,叶子呈 _ 、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和耐 旱、喜温和喜湿等不同类型; 明亮针叶林和暗针叶林 云杉、冷 杉、落叶松 等 热带 亚热带 阔叶树 革质 绒毛 湿润 半湿润 落叶 纸质 寒温带 针叶树针状 2、草原植被 草原植被是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草原植被分布特点、气候特点以及植被特点 类型分布气候特征特点 热带草 原 南北纬10度到20度的 _大陆上 年降水量_毫 米,集中在_,干 季几乎没有雨水 植物具有很强的_性 ,草类_,成片高草 中点缀着零星的树木,湿

6、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 片凋萎。具有显著的 _变化 温带草 原 温带_、_ 地区 年降水量一般不足_ 毫米,且主要集中在 _ 温带草原群落_ ,几乎没有树木,仅有 _,植物具有_特 征,且“一岁一枯荣” 热带 5001000 湿季 耐旱 高 季节 半湿润半干旱 400 夏季 结构简单 草本层 耐旱 3、荒漠植被 指植物覆盖_、_的地面景观(1)含义 (2)分布 主要分布_、 _在以及_气候 区 (3)特点 有的植物叶面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刺状或无叶,以减少_ ;有的植物具肉质茎或叶,以贮存_; 有的植物茎叶覆盖绒毛,以抵抗_; 大多数植物根系发达,以利于从深层土壤中_ ; 荒漠植被的生产量_

7、,生物质积累_。 水分蒸腾 水分 灼热 吸收水分 很低 缓慢 稀疏、 亚热带温带干旱 种类单一 热带 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气候 水文 植被 地形 土壤 气候对植被的影响主要通过热量和降水决定植被的种类和特点 降水丰富 森林植被 降水较少 草原植被 降水稀少 荒漠植被 降 水 热 量 土壤对植被的影响:土壤的类型决定植被的种类。 紫薇花 碱性土壤 茶 花 酸性土壤 水文对植被的影响:主要影响植被的分 布。 绿洲的形成 地形对植被的影响:海拔高度影响植被的类 型。 稀疏草原 森 林 草 地 冰原带 乞力马扎罗山 2、植被对环境的指示 植物的生长依赖于环境,植物在适应环境的过

8、程中,往往形成一定的适应 特征,而这些特征则会反映环境的特征,这是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阴湿环境酸性土壤环境碱性土壤环境 苔藓铁芒萁碱蓬 3、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植被对地表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森林因群落结 构复杂,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非常 活跃,其对地表环境有哪些作用? 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一棵椴树一天能吸收16公 斤二氧化碳,150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一天可产生100吨氧气。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 平方米树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处,所需要的氧气也有了来源67公斤 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

9、年人呼吸用。 据统计,0.4公顷林带,一年中可吸收并同化100000千克的污染物。1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 720千克的二氧化硫。因此森林中的空气清新洁净。据科学家研究发现,森林里有一种对人体健 康极为有益的物质负氧离子,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呼吸平稳、血压下降、精神旺盛以 及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据测定,在城市房子里每立方厘米只有45个负离子,林荫处则有100200 个,而在森林、山谷、草原等处则达到10000以上。 材料一 1、森林能固碳释氧,净化空气 森林是一个巨大的“水库”,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青 山常在,碧水长流”,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降水的雨水,一部分 被树冠截留,大

10、部分落到树下的枯枝败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 被蓄留起来,有的被林中植物根系吸收,有的通过蒸发返回大气。 据统计,1公顷森林一年能蒸发8000吨水,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 加,冬暖夏凉,这样它又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2、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 材料二 材料三 森林植物通过生化反应,在大气、土壤和降水中吸收氮、磷、钾等 营养物质并贮存在体内各器官的年价值量为0.21万亿元。中国森林 生态系统每年林木积累营养物质量达0.17亿吨,为人类及其他生物 提供食物。 森林生态系统为生物物种提供生存与繁衍场所,对其起到保育作用 的年价值为2.40万亿元。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为数以万计的植物和动 物

11、提供了生存和繁衍场所,具有强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3、森林能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狂风吹来,树木用树身树冠挡住去路,降低风速,树根又长又 密,抓住土壤,不让大风吹走。大雨降落到森林里,渗入土壤 深层和岩石缝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缓缓流出,冲不走土壤。据 非洲肯尼亚的记录,当年降雨量为500毫米时,农垦地的泥沙流 失量是林区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3000倍。 4、森林能防风固沙,保育土壤 材料四 小结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 氧气;吸收有害气体 ,释放负氧离子 固碳释养,净化空气 对降水截留、吸收、 贮存;根系减少土壤 侵蚀 涵养水源,保育水土 积累营养物质,提供 食物 积累

12、营养物质,保护 生物多样性 降低风速,减轻风 沙、台风等灾害 防风固沙,减轻灾害 森 林 随堂练习 下图是一张在冬季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A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 2、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区的热量带为() A亚寒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B C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回答3-5题。 3、该漫画反映植被适应的环境特征是() A高寒 B干旱 C温暖 D湿润 4、该漫画反映植被适应环境特征的习性是() A植株矮小,根系发达 B茎叶覆盖茸毛 C具有肉质茎或叶 D叶片为革质 5、该植被分布地区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石漠化 B土壤酸化 C土地荒漠化 D土壤污染 B A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鲁教版(新教材) > 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