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章末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新教材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59623 上传时间:2020-10-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章末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新教材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章末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新教材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章末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新教材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章末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新教材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章末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新教材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章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读百年以来的五大地震列表,回答 12 题。 年份 发生地点 里氏震级 1952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1957 美国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9.1 1960 智利 9.5 1964 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2011 日本东海岸 9.0 1.百年以来里氏 9.0 级以上大地震主要分布在( ) A.太平洋中脊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 C.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D.大西洋中脊地震带 2.2011 年 3 月 11 日发生在日本东海岸的大地

2、震,是由于(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背运动张裂而形成的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背运动张裂而形成的 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解析 第 1 题, 总结表中信息可知, 百年以来里氏 9.0 级以上的地震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第 2 题,日本东海岸位于太平洋西北边缘,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处。 答案 1.B 2.A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 34 题。 3.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最小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若丙地发生泥石流,造成的危害最不可能是( ) A.冲毁铁路 B.阻塞河道 C.破坏农田

3、 D.损坏林木 解析 第 3 题,读图可知,丁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且距河流较远,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 最小,D 项正确;甲、乙、丙三地都位于河流谷地,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 且多暴雨,易出现泥石流灾害,A、B、C 三项错误。第 4 题,图中丙地位于河流谷地,附近 有河流和铁路经过,若丙地发生泥石流可能会冲毁铁路、阻塞河道和损坏林木;丙地地形起伏 大,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基本没有农田,故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3.D 4.C 读“醉林”示意图,完成 57 题。 5.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滑坡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地震 6.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

4、景观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准噶尔盆地 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7.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提高植被覆盖率 修建水利工程 修建护坡工程 清除河道淤泥 A. B. C. D. 解析 第 5 题,读图可知,由于山体滑坡导致树木东倒西歪,形成“醉林”,故 A 项正确。 第 6 题,选项所给四个地区中,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表破碎,坡度 陡峻,最有可能发生滑坡,故 C 项正确。第 7 题,防御滑坡、泥石流的关键是护坡。可以通 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增加坡地植被)来实现,如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修建水 利工程、清除河道淤泥是防治洪水灾害的重要

5、措施。 答案 5.A 6.C 7.D 水分在地表结冰而不能渗入土壤,会使麦苗窒息或遭受冻害。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灌 溉, 中央气象台适时发布北方冬小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下图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 某年 2 月 2024 日的预报图。读图,回答 89 题。 8.影响图示地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海陆位置 9.可推断该区域该年 2 月前期遭受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 A.寒潮 B.干旱 C.洪涝 D.台风 解析 第 8 题,根据材料可知,是否适宜灌溉主要取决于水分在地表结冰的程度,由此推断影 响适宜灌溉气象等级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第 9 题

6、, 根据题意可知, 北方冬小麦受旱区需要灌溉, 容易推断出该灾害是干旱。 答案 8.B 9.B 2019 年 11 月 16 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读图,回答 1011 题。 10.据图可知( ) A.广州降温幅度最大,说明冷空气自南向北移动 B.北京 20 日气温回升是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 C.18 日冷空气到达上海,市民应适当添加衣物 D.此次天气过程三地均应提前做好供暖保障工作 11.图中三个城市之间温度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冷空气来源 B.太阳辐射 C.天气状况 D.地势高低 解析 第 10 题,寒潮带来的冷空气自北向南移动,A 错。北京 20 日气温回升是由于冷

7、空气过 境后,天气转晴,接受的太阳辐射多,B 错。1718 日,上海降温幅度大,说明冷空气到达 上海,C 对。广州最低气温在 15 以上,不用供暖,D 错。第 11 题,北京、上海、广州三地 纬度差异大,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从而导致气温的差异。 答案 10.C 11.B 雨涝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的灾害现象。 读我国雨涝灾害集 中分布区图,回答 1213 题。 12.图中我国雨涝灾害区面积较大的省区是( ) A.河北、山西、河南 B.辽宁、河南、江苏 C.湖北、浙江、安徽 D.安徽、河南、江苏 13.关于图示雨涝灾害空间分布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主要位于平

8、原地区,地势低洼 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暴雨集中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受灾较重 甲地 6 月份易产生雨涝,乙地 7、8 月份易产生雨涝 A. B. C. D. 解析 第 12 题,读图可知,我国雨涝灾害区面积较大的有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和湖北等 省区。第 13 题,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雨涝主要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 较大,夏季降水集中;东部平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严重。甲地位于华北平原,7、 8 月份降水多,易产生雨涝;乙地位于江淮地区,6 月份降水多,易产生雨涝。 答案 12.D 13.C 下表是 2019 年 8 月某日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据此回答 141

9、5 题。 时间 气温 () 气压 (百帕) 降水 (mm) 风速 (千米/小时) 12 时前后 25 1 002 10 30 18 时前后 30 990 50 240 24 时前后 27 1 004 10 50 14.该气象灾害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 A.狂风暴雨 B.阴雨连绵 C.高温晴好 D.寒冷少雨 15.该日影响该地区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B.寒潮 C.洪涝 D.台风 解析 第 14 题,根据 18 时前后降水量可知,该自然灾害影响下,形成暴雨天气;根据风速可 知,该自然灾害影响下,形成狂风天气。第 15 题,8 月份,浙江舟山不会出现寒潮;降水强 度大,不会是干旱;根据风速

10、和气压变化可知,该自然灾害为台风。 答案 14.A 15.D 读下图,回答 1618 题。 16.图中的风暴潮类型为( ) A.热带风暴潮 B.温带风暴潮 C.寒带风暴潮 D.季风风暴潮 17.下列关于风暴潮及其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热带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B.温带风暴潮来势强、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C.热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 D.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 18.热带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重的区域是( ) A.欧洲北海沿岸 B.美国东海岸 C.我国东部海区沿岸 D.南亚印度洋沿岸 解析 第 16 题,我国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

11、潮,北方沿海主要为温带风暴潮。第 17 题,热 带风暴潮主要受夏秋台风影响,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主要受温带 气旋影响,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弱。第 18 题,我国东部海区沿岸跨纬度范围广,两种 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重。 答案 16.B 17.A 18.C 根据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对灾害的敏感度(与贫困程度、人口数、国内稳定程度和对农业依 赖程度有关) 、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下列表格 表示部分国家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情况(171 个国家参与排名) 。读图,回答 1920 题。 国家 孟加拉国 印度 马达加斯加 尼泊尔 莫桑比克 气

12、候变化脆弱 性指数排名 1 2 3 4 5 国家 瑞典 爱尔兰 冰岛 芬兰 挪威 气候变化脆弱 性指数排名 167 168 169 170 171 19.从表中可知,印度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前,这与印度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极端天气在印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可能是( ) A.台风天气 B.干热天气 C.寒潮天气 D.暴雪天气 20.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 ) A.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极端天气较少 B.纬度较高,气温变化较小 C.人口稀疏和经济落后,对灾害的敏感度较低 D.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 解析 本题组

13、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防灾与减灾。第 19 题,印度受印度洋洋面上空形成 的飓风影响较大,而不是台风,A 项错误。印度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旱雨 季明显,一旦西南季风较弱,降水较少,就会形成干热天气,B 项正确。印度位于热带,且北 部有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受寒潮天气和暴雪天气影响小,C 项和 D 项错误。第 20 题,瑞典大 部、芬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较大,A 项和 B 项错误。瑞典、爱尔兰、冰岛、芬 兰、挪威这些国家位于欧洲西部,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C 项错误,D 项正确。 答案 19.B 20.D 二、综合题(共 4 题,共 40 分) 21.读

14、某地区不同年份地理环境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分) (1)从 1965 年到 2010 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2 分) (2)两图中地表环境稳定程度较高的是 ,易发生自然灾害的是 ,原因是什 么?(3 分) (3)若乙图中发生 7.0 级地震,东西两岸易损程度高的是哪岸?阐述判断依据。 (2 分) (4)乙图中要减轻自然灾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3 分)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从 1965 年到 2010 年林地变成建筑用地和耕地。第(2)题,森 林破坏地理环境稳定性下降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加剧。第(3)题,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 当改变及进入高风险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

15、增大。第(4)题,针对人类的不合理 活动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答案 (1)林地变成城市用地(建筑用地)和耕地。 (2)甲 乙 林地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洪水加剧。 (3)西岸。建筑用地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 (4)植树造林;完善排水系统,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提高城市建筑物的抗震强度,降 低易损性;迁出洪水高风险区的居民,加强抗灾减灾教育,加强救援立法,“缩小”灾情。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材料一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有 85%为气象灾害,而 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 50%左右。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 (1)图中 A

16、、B 两地干旱灾害严重,试分析两地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其自然原因。 (4 分) (2)近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成灾强度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试分析其人为原因。 (2 分) (3)简要说明我国目前减轻旱灾的主要措施。 (4 分) 解析 第(1)题,A 地区为华北地区,其春旱现象严重。从春季的气温上升,蒸发量大,降 水少等方面分析。B 地区为长江流域的伏旱,受高压影响。第(2)题,造成我国干旱加剧的 人为原因应从用水量大;破坏湿地和植被等,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等方面分析。第(3)题, 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从加强监测和预报;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 答案 (1)A 地区:春末夏初。原因:春季气温

17、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带尚未到达。B 地区: 夏季(7、8 月) 。原因:雨带北移,该地区受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 (2)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弱;人口增长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用水量大增。 (3)调整农业结构;培育种植耐旱作物;进行水利建设;美化绿化环境;发展节水农业等。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当地时间 2019 年 3 月 17 日下午 3 时 7 分和 3 时 9 分,印度尼西亚西努沙登加拉省龙目岛(下 图)东北部分别发生里氏 5.8 级和 5.2 级地震,震源 10 千米左右,巴厘岛等地震感明显。地震 引发该岛林贾尼火山山体滑坡,造成 3 名游客(2 名马来西

18、亚公民,1 名印尼公民)遇难,182 人受伤,525 户房屋受损。截至 3 月 18 日 11 时,龙目岛共发生余震 42 次。 (1)地震发生时正值学生上课、工作人员上班的时间,他们应如何自救?(4 分) (2)如何减少山体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2 分) (3)针对地震灾害,请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 (4 分) 解析 第(1)题,从避震角度考虑。第(2)题,主要考虑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第(3)题, 从灾前、灾中、灾后等方面考虑。 答案 (1)迅速在课桌、办公桌下躲避;影院及操场比赛应立即停止,躲在桌椅下、舞台脚 下;工人关机器、断电源,躲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2)保护植被,加强植树造林;在灾

19、害多发区实施护坡工程;减轻山区人口压力等。 (3)加强地震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地震的预警预报工作,建立 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地震多发地区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广泛开展地震互救、 自救等宣传培训活动, 提高民众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减灾意识;加强对地震灾害的救援工作,提高救 援救助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国际救援与救助;加强灾后的恢复与重建等。 24.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分) (1)判断汉水自 P 点至 Q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

20、由。 (3 分) (2)据图说明 Q 点附近河床特征(如图二) 。 (2 分) (3)图示中部地区农业生产受旱涝灾害影响较小,试分析原因。 (3 分) (4)南河流域易发生旱涝灾害,从工程、生物、农业等方面提出治理措施。 (2 分) 解析 第(1)题,根据等高线和河流流向判断地形。第(2)题,读图即可判断。第(3)题, 受旱灾影响小,主要是降水多、水源充足、水库的调节作用;受洪涝影响小,主要是排水条件 好、水库的调节作用。第(4)题,工程措施主要是修建水库;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造林;农 业措施主要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答案 (1)盆地。河流由四周向中部流,水系呈向心状;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地势四 周高、中部低,故该地地形为盆地。 (2)宽窄不稳定,沙洲罗列。 (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网密布,受旱灾影响小。地处地势阶梯的过渡地 带,盆地内部多冲积扇平原,排水便利,水利工程多,调节能力强,洪水威胁小。 (4)禁止陡坡开荒;保护森林,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渔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中图版(新教材) > 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