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59595 上传时间:2020-10-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2020 广东梅州期末)下图甲为陕西靖边的“波浪谷”景观, 该地岩石主要是砂岩, 因其纹路像波浪而得名。图乙为地球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 12 题。 1.该“波浪谷”的主要岩石与图乙中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A. B. C. D. 2.该“波浪谷”景观形成所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依次为( ) A.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C.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变质作用 D.地壳上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侵蚀作用 解析 第 1 题,读图,图乙中有三个箭头指向,所以为岩浆;有一个箭

2、头指 向, 所以为岩浆岩; 指向的为变质作用, 所以为变质岩; 则为沉积岩, 由材料可知,形成“波浪谷”景观的岩石主要是砂岩,为沉积岩,所以该“波浪 谷”的主要岩石与图乙中岩石类型一致的是。C 对, 故本题选 C。第 2 题,该 “波浪谷”景观形成所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是:首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松散的沙质 沉积物; 然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沉积岩; 后来地壳上升, 受外力侵蚀作用, 形成“波浪谷”景观,B 对,D 错;该地岩石主要是砂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 没有发生过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A、C 错,故本题选 B。 答案 1.C 2.B (2020 湖南师大附中期末)下图为某地质构造示意图。读下图

3、完成 34 题。 3.从成因上看,图中山地属于(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地垒山 D.火山 4.能成为优质建筑装饰材料的岩石是( ) A.甲类岩石 B.乙类岩石 C.丙类岩石 D.丁类岩石 解析 第 3 题,山地两侧有断层线,应是断层上升部分形成的地垒山,C 正确。 第 4 题,建筑装饰材料主要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和变质岩,甲、乙为沉积岩,丙 为侵入岩,丁为喷出岩,C 正确。 答案 3.C 4.C (2020 山东烟台期末)冰洞一般指在洞中全年都有冰的洞穴。山西省著名的“万年 冰洞”位于吕梁山北坡。下图是吕梁山北坡某段地质剖面示意图、“万年冰洞” 剖面示意图以及冰洞内冰挂景观图。据此完成

4、 56 题。 5.图中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角峰 B.冰碛 C.冲洪积 D.冰川漂砾 6.关于“万年冰洞”“冰挂”成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灰岩裂隙发育流水溶蚀冰雪进入形成冰洞 B.地壳断裂抬升冰川侵蚀冰雪融化形成冰洞 C.吕梁山北常年受冬季风影响气温低形成冰挂 D.地表冷空气常年下沉入洞洞中水汽冷凝形成冰挂 解析 第 5 题,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冰碛是在冰川堆积作用过程中,所 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冲洪积是流水堆积形成;冰川漂砾是冰川搬运 的巨大石块;故选 A。第 6 题,根据冰洞剖面示意图信息“灰岩易溶”“裂隙” 可知,万年冰洞的形成过程是由于灰岩裂隙发育

5、,地表水沿裂隙渗漏,受流水溶 蚀形成空洞,冰雪进入,形成冰洞,A 正确,B 错;“万年冰洞”说明洞内冰挂 形成时间较早,再根据图中“冰川湖群”“角峰”等信息可知,该冰挂应形成于 第四纪冰川时期,根据图示信息,洞口较狭小,减小了洞内与洞外的热量交换, 从而维持了洞内的低温状态,使得冰挂得以保存至今,C、D 错误。故选 A。 答案 5.A 6.A (2020 浙江金华期末联考)读世界某区域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 78 题。 7.地属于的板块名称为(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日本海板块 8.箭头指示的甲地地形名称及成因为( ) A.褶皱山脉 位于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 B.岛

6、弧链 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后 C.海沟 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张裂下陷 D.海沟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 解析 第 7 题,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日本群岛是东侧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 撞挤压形成的岛弧, 图中显示, 地位于日本群岛以西, 因此地位于欧亚板块, A 符合题意,排除 B、C、D。第 8 题,图中显示,箭头指示的甲地显示深蓝色, 并呈条带状分布,并位于日本群岛(岛弧)的外围,应表示海水很深的海沟,排除 A、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沟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而形成的凹陷地 带,选项 D 符合题意。海沟不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张裂下陷形成,排除 C。所 以选 D。 答案 7.A 8.D

7、 (2020 合肥质检)南岭是由地质时期燕山运动形成的背斜构造,从整体看,我国的 南岭属于呈东西走向的山脉;从局部看,南岭由五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岭组 成。读图回答 911 题。 9.南岭形成五条互不相连的山岭,其主要原因是( ) A.经多次造山运动,地壳隆起成山 B.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形成褶皱山 C.地壳断裂,岩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 D.地壳断裂,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10.南岭山区多丹霞地貌分布,形成该处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的风化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水的侵蚀搬运 11.南岭对其南侧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 A.阻挡北侧湖泊水汽,气候干旱加剧 B.抬升暖湿

8、气流,冬季降雪量大 C.阻挡冬季风南下,减少寒潮侵袭 D.促进南北两侧气流交换,减小水热差异 解析 第 9 题, 南岭为背斜构造, 是经过多次造山运动形成的五条不相连的山岭。 南岭不位于板块碰撞的边界,B 错。也不是断块山,C 错。也不属于火山,D 错。 第 10 题,丹霞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 11 题,南岭大致呈东西走向,可 阻挡冬季风南下,减少寒潮对南岭以南地区的侵袭。 答案 9.A 10.C 11.C (2020 北京石景山期末)学生小强在我国某地进行地理考察,考察线路由右图中 到河段,考察记录如下:处河床沉积物颗粒大、棱角分明;处河床沉积物 颗粒小且圆滑;在处捡到一些层次分明内

9、有化石的石头;处山崖上有不少大 理岩,低山坡上常绿阔叶林茂密,农民正在田里播种小麦。据此完成 1213 题。 12.依据材料分析,可以确定( ) A.考察线路从河流下游到上游 B.河水在侧比侧流速慢 C.此处风力沉积地貌分布广泛 D.大理岩两侧应该砂岩广布 13.依据材料推测( ) A.该地可能位于华北平原 B.播种的可能为春小麦 C.该地河流刚刚进入汛期 D.该地季节可能为秋季 解析 第 12 题,处河床沉积物颗粒大、棱角分明位于河流上游,处河床沉积 物颗粒小且圆滑位于河流下游,A 错误;位于凸岸位于凹岸,受流水惯性的 影响,河水在侧比侧流速慢,B 正确;常绿阔叶林茂密可判断为亚热带季风 气

10、候区,降水丰富,此处风力沉积地貌少,C 错误。大理岩为变质岩,两侧应该 岩浆岩广布,D 错误。故选 B。第 13 题,该地常绿阔叶林茂密可判断为亚热带季 风气候区,应为我国南方地区,不可能位于华北平原,A 错误。春小麦主要分布 在东北地区,B 错误。该地种植冬小麦,播种小麦时间为秋季,故该地河流汛期 基本结束,C 错误,D 正确。故选 D。 答案 12.B 13.D (2020 河南八市“领军考试”)在极干旱地区一些干涸的湖底,地表因干涸裂开, 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宽 浅沟槽,沟槽之间常出现高达 510 m 的垄脊,这种支离破碎的地形被称为雅丹

11、地貌。图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的魔鬼城。据此完成 1415 题。 14.雅丹地貌( ) A.沟槽走向与主导风向一致 B.沟槽会越来越窄 C.垄脊会逐渐变大 D.雅丹地貌属于风力沉积地貌 15.根据材料推测魔鬼城的形成过程是( ) A.泥沙沉积在湖盆风力侵蚀地壳抬升湖泊干涸 B.泥沙沉积在湖盆地壳抬升湖泊干涸风力侵蚀 C.泥沙沉积在湖盆风力侵蚀湖泊干涸地壳抬升 D.泥沙沉积在湖盆湖泊干涸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解析 第 14 题,材料中“ 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使原来平坦的 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宽浅沟槽”可推知“ 沟槽走向与主导风向一致”, A 正 确;“裂隙越来越大”,沟槽会越来越宽,B

12、错;风力侵蚀导致沟槽越来越宽越 深,垄脊越长越大,C 错;雅丹地貌主要为风蚀地貌,而非风积地貌,D 错。第 15 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干涸的湖底,定向风吹蚀形 成,所以先有沉积物,再湖泊干涸,然后风力侵蚀,这样只有 B、D 正确。结合 景观图看,沟槽与垄脊相间,是风蚀地貌,故最后的地质作用为风力侵蚀,只有 B 正确。 答案 14.A 15.B (2020 浙江温州期末)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分布有一定影响,尤其是低山丘陵 地带经济相对落后的古村落。 下图是我国广西某瑶寨房屋建筑的空间布局示意图。 完成 1617 题。 16.该地区交通线路大体上( ) A.呈东西方向延伸

13、 B.沿着等高线分布 C.沿河流谷地分布 D.沿房屋建筑布局 17.该村落集中分布在山间盆地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照条件好 B.地势较平坦 C.交通便利 D.不占耕地 解析 第 16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线路大体上沿着等高线分布,B 正 确;既有呈东西方向延伸,也有呈环形的,A 错误;图示地区没有河流,C 错误; 大部分没有沿房屋建筑布局,D 错误;故选 B。第 17 题,该村落集中分布在山间 盆地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山间盆地东北部为阳坡,日照条件好,A 正确;盆地中 央地势更平坦,B 错误;西南部多条交通线相会,交通更便利,C 错误;山间盆 地东北部地形较平坦,有可能占耕地

14、,D 错误。故选 A。 答案 16.B 17.A (2020 昆明调研)下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 据此回答 18 20 题。 18.该地海岸沙丘地貌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堆积作用 B.河流堆积作用 C.海水堆积作用 D.风化作用 19.与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大气运动 B.海水盐度 C.河流径流 D.潮汐现象 20.古地质时期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的主导风向可能是( ) A.南风北风 B.东风西风 C.西北风东南风 D.东北风西南风 解析 第 18 题,根据材料可知,海岸沙丘中新月型沙丘链最多,且高出海平面很 多,因此不可能是河

15、流堆积、海水堆积而成,而风化作用也不可能形成新月型沙 丘链,新月型沙丘链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 19 题,海岸沙丘的形成与沙 源和塑造其的动力有关,海岸沙丘的沙源主要是海岸侵蚀物和海水运动搬运堆积 在海岸带附近的泥沙,其次是河流搬运堆积在河口的沙质沉积物。而塑造沙丘地 貌的主要动力是风力,与海水含盐量多少无关。第 20 题,从图中看该地新月型沙 丘主要呈西北东南走向排列,说明古地质时期当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西南 风。 答案 18.A 19.B 20.D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40 分) 21.(2020 石阡县民族中学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金钉子”

16、是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俗称,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探索地 球历史上同步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而寻找的一些特别的地层剖面和地质点,以此 作为划分全球各时代地层的统一标准。一些化石物种生活在特定的地质时期,且 又广泛分布,它便可以作为特定地层的标志。于是,地质学家能在标准地质剖面 上寻找到一个特征明显、地理分布广泛的化石物种首次出现的位置,将此点位作 为划分地层界线的“金钉子” 。2011 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外 宣布,寒武系江山阶“金钉子”正式在我国浙江江山确立。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 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江山“金钉子”是浙江省第十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目 前,江山市已投入 1 00

17、0 多万元完成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该项目内停车场、科 考游步道、永久标志碑、科普长廊、解说标识牌等已建成投入使用,具有很强的 观赏性、知识性、可视性,已成为江山市市民游玩的又一新去处。 注:三叶虫生活在远古的海洋中,主要出现在寒武纪。 (1)判断构成江山“金钉子”地层的岩石类型,并说明理由。(2 分) (2)简述江山“金钉子”地层景观的形成过程。(3 分) (3)简析能够成为“金钉子”的理想地层的要求。(3 分) (4)简述寒武系江山阶“金钉子”正式在浙江省江山市确立的有利影响。(2 分) 解析 第(1)题,由材料 “金钉子是一些化石物种生活在特定地层的标志” 可知, 该岩石有化石和明显的层理

18、结构,是沉积岩的基本特征,故为沉积岩。第(2)题, 由材料可知,寒武纪地层中可见三叶虫化石,而三叶虫生活环境为远古海洋,可 推测寒武纪时,该地区为远古海洋,不断接受海洋沉积,形成含有三叶虫化石的 沉积岩; 后经内力作用, 地壳抬升出露地表; 在外力作用下, 经历侵蚀岩层裸露, 形成图示地层景观。第(3)题,由材料可知, “金钉子”是各时代地层的统一标 准,故每层沉积有足够的沉积厚度,以便于清晰观察;需要接受连续沉积,保证 各时代地层均有;具备丰富多样、保存完好的化石,以便于研究;无构造扰动和 变质作用等干扰;社会经济条件为交通相对便利,便于学者和游客对地层的研究 和观赏。第(4)题,可成为新的

19、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收入,促进地 区经济发展;利于地质勘探和古地层的研究,有利于人们了解地球及其演化史; 加强人们认识地质学的兴趣。 答案 (1)沉积岩。理由: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岩层中含有化石。 (2)寒武纪时, 该地区为远古海洋, 海洋接受沉积, 形成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沉积岩; 后经地壳抬升成为高地(山地丘陵);在外力作用下,岩层裸露,形成图示地层景 观。 (3)有足够的沉积厚度;连续沉积;具备丰富多样、保存完好的化石;无构造扰动 和变质作用;交通相对便利,易于学者对地层的研究。(答对四点即可,其他答案 合理亦可) (4)促进古地层研究,有利于了解地球及其演化史;有利于发展旅

20、游业,促进地区 经济发展。 22.(2020 北京朝阳期中)下面右图为左图中位于虚线方框位置地区的地质地貌示 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描述山西省铁路线分布特点。(3 分) (2)说明山西省地形对汾河的影响。(4 分) 汾河南端古河道向南与黄河相通,现代汾河南端向西汇入黄河。 (3)说明汾河南端改道的原因。(3 分) 解析 第(1)题, 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即城市矿产分布, 山西省铁路线分布特点结合其地形、河流、资源和城市分布说明;由图示信息可 以看出,山西省铁路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河谷、矿产和城市分布。第(2)题,地 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流向、水

21、系形状及水文特征;山西省整体中部低,东 西高,汾河流经中部地区;地势北高南低,汾河自北向南流;地表崎岖,汾河流 速快;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第(3)题,汾河南端改道是流向的 变化,与地形变化有关,结合汾河流域及周边地形特征说明;汾河地处吕梁山和 太行山之间, 由图示信息可以看出, 古河道向南与黄河相通, 地壳运动岩块上升, 地势变高,河流南流受阻;西侧地势较低,河流改向西流,进入黄河。 答案 (1)铁路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河谷、矿产和城市分布。 (2)山西省整体中部低,东西高,汾河流经中部地区;地势北高南低,汾河自北向 南流;地表崎岖,汾河流速快;黄土地貌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

22、 (3)地壳运动岩块上升, 地势变高, 河流南流受阻; 西侧地势较低, 河流改向西流。 23.(2020 山东德州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东部沿海(图甲), 是由鸟取县的千代川(河流名字)入海口 附近的四个海岸沙丘所共同组成的一细长的海岸沙丘群, 东西长约 16 公里, 南北 宽约 2 公里, 被日本称为境内“唯一的沙漠”(图乙)。 沙丘上有深达 40 米的凹地, 也有高达 50 米的丘陵,凹地有时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顽强生长着,形 成片片“迷你绿洲”。鸟取沙丘是日本唯一一处可游览参观的“海岸沙漠地貌” 景观,近年来成为日本重要的旅游胜地,

23、日本政府开始保护“沙丘”,花大力气 整治“迷你绿洲”。 (1)试述鸟取县现代沙丘的成因。(3 分) (2)鸟取沙丘面积近几十年不断减少,试分析其原因。(4 分) (3)“迷你绿洲”被整治后,有可能会再次发生大面积出现的现象,试推测这种出 现的起始季节,并说明理由。(3 分) 解析 第(1)题, 本题考查鸟取“海岸沙漠地貌”的形成过程,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该地沙源一部分来自河流上游,千代川携带大量的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一部分 来自海里,在海洋潮流和波浪的击打和推送下,部分沙子被海浪和海风送上岸; 具体而言该海岸沙漠地带是由于上游河流带来泥沙和海浪带来的泥沙在河流入海 口堆积,经西北季风的搬运,

24、在海岸带加上地形的阻挡作用沉积而成。第(2)题, 沙漠对人类的影响较大,为防风沙,大规模植树造林,日本受海啸影响大,为保 护海岸免受海啸破坏而设置混凝土屏障,阻碍沙子被冲上岸导致鸟取沙丘退化; 由于人口增加, 附近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建设和交通等建设用地侵占了大量沙地, 城市用地逐渐占用海岸沙漠。第(3)题,绿洲的形成主要受水分条件影响,日本为 季风气候,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大,鸟取沙丘位于日本西海岸,受冬季风的影响 大,冬季降水量大,随着水分条件的改善,被整治除去的“迷你绿洲”可能从冬 季开始恢复。 答案 (1)千代川携带大量的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在海洋潮流和波浪的击打和推 送下,部分沙子被海

25、浪和海风送上岸,在风力作用下产生堆积形成了鸟取沙丘。 (2)为防风沙,大规模植树造林,为保护海岸免受海啸破坏而设置混凝土屏障,阻 碍沙子被冲上岸导致鸟取沙丘退化;附近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和交通等建设 用地侵占了大量沙地。 (3)冬季鸟取沙丘位于日本西海岸,受冬季风的影响大,冬季降雪量大,随着水分 条件的改善,被整治除去的“迷你绿洲”可能从冬季开始恢复。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 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 其形状似希腊字母“n”, 但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竟然也穿行着这种曲流。考察发现,地质史上太行 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缓慢

26、隆起形成高大山地。曲流景观是大 自然的杰作,但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左图示意分 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 右图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 (1)推测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4 分) (2)阐述镶嵌在太行山区峡谷中的曲流的形成过程。(3 分) (3)分析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3 分) 答案 (1)高原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流在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作用下 易形成曲流;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曲流形成后能够 得到长时间保留。 (2)太行山区在地质史上地形平缓,河流形成曲流,后来,地壳缓慢抬升形成太行 山,河流落差不断加大,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 谷中。 (3)修筑防洪大堤, 使曲流难以形成; 对曲流进行人工截弯取直以利于防洪和航运, 使曲流难以保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