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古诗词曲鉴赏分类(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58507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8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古诗词曲鉴赏分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古诗词曲鉴赏分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古诗词曲鉴赏分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古诗词曲鉴赏分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古诗词曲鉴赏分类(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 年中考一轮复习古诗词曲鉴赏分类集训(含答案) 写景抒情类 1.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月下演东坡语 (其一) 清汪 琬 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 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注释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自然景物,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筇(qi ng):竹制的手杖。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2)古人常以“秋”入诗,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本诗同样以“秋”入诗却新意 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3 分) 2.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终南山 唐王 维 太乙近天

2、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太乙:终南山的别称。 (1)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 上。 B. 颔联写近景。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青霭”,“青霭”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C. 尾联叙事。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 寂静。 D. 这首诗游踪清晰可见。诗人远望终南山,人在山外,然后诗人已身在山中,接着登顶,然后准备

3、投宿,人还在山中。 (2)请赏析“阴晴众壑殊”一句。(2 分) 3.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 甫 糁 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 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注释糁:米粒。雉子:小野鸡。凫雏:小野鸭。 (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 “ ” “ ” “荷叶”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 (2 分) (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3 分) 4.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 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贾至:洛阳人,此诗是诗人被贬时所作。历乱:烂漫。 (1

4、)开头两句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2 分)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 )(3 分) A.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气盎然的春景图。 B.第三句不直言愁重难遣,反怪“东风”无情,不肯吹走他的愁绪。 C.“惹”字写“春日”将诗人的“愁恨”拉长,赋予“春日”以人的情感。 D.此诗巧用反衬手法,以深愁苦恨衬良辰美景,构思新奇。 5.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长安春望 卢 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释卢伦(739

5、 年799 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屡试不第,受举 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1)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首联写春望之景,用“东风” “却望” “千门”照应题目。 B.“草色闲”中的“闲”字精巧,与诗人愁情形成对比。 C.颔联写春望之思,间接抒发了诗人思乡望归之情。 D.全诗虚实结合,浅吟低唱,让人读后产生情感共鸣。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描述并概括画面特点。(2 分) 6.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春 日 晁冲之 阴阴 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

6、桃花。 注释阴阴:草木繁盛。趁:追逐。 (1)暮春时节,草木、小雨、浮萍、河滩、鹅鸭、 等意象勾勒出溪水明净、 、鹅鸭嬉戏、桃花 逐水等四幅图画。(2 分) (2)诗歌三四两句和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比较其异同。 (3 分) 7.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 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江州司马期间。 黄鹂:一种鸟。 (1)请从颔联“乱” “平”中任选一字作简要赏析。 (2 分)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7、?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3 分) 8.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前两句诗的画面。(3 分)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9.阅读宋词,完成问题。(共 5 分) 蝶恋花春景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途中。 (1)本词首句的“褪”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2 分) (2)本词蕴含丰富的情感

8、,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分析。(3 分) 10.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渭上秋夕闲望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 贤? 注释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 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赏析颔联“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的妙处。 (2 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3 分) 11.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 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 应未眠。 注释属:正值,适逢。幽

9、人:隐士,这里指邱员外。 (1)“山空松子落”,诗人是如何来表现一个“空”字的?(2 分) (2)在诗人想来,此时的“幽人”在干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分) 12.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青 溪 王 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此诗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 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蜒多姿。 (1)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2 分) (2)请用

10、生动的语言描写“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所表现的画面。(3 分) 13.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莲 叶 郑 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注释此诗系郑谷告老辞官归隐后而作。 (1)请揣摩诗人使用叠词“差差” “柄柄”的好处。 (2 分) (2)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分) 托物言志类 14.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共 5 分) 社 日 王 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从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当地农村生活的哪些特点?(2 分) (2) 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叫“社日”,

11、整首诗没有一字描写社日祭祀的情景,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祭祀的气氛,这是运 用了 的写作手法。 “家家扶得醉人归”中“醉”是表象, 才是村民的真正心境。(3 分) 15.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释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诗人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 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前两句写秋夜夜深独吹笛,写乱花使诗人迷惑看不清道

12、路,所表达的正是被贬后的焦虑、失意之情。 B. 第三句,运用典故,用“不知”,突出时间飞逝,写出诗人对人世间容易变换的感叹。 C. 第四句直写思念家乡,表达的是诗人对无聊的官场的幻灭和厌倦,从而即便是酒醉、酒酣也想着返回家乡。 D. 四句诗写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这不符合“梦中作”的特点。 (2)请说说“路暗迷人百种花”的“暗”字好在哪里。(3 分) 16.阅读宋词,完成问题。(共 5 分) 如梦令 苏 轼 为向东坡 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垦辟故营地数十亩,命名为东坡,耕其中。玉堂: 翰林院。此词作

13、于苏轼被贬黄州后 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词中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3 分) (2)词中的两个“归去”,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 分) 17.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 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释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 请赏析诗歌颈联运用的表现手法。(3 分) (2)尾联中的“俱消尽”三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 分) 18.阅读

14、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之后,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 (1)诗歌首句中“绕”字用得精巧,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 分) (2)本诗后两句运用托物言志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 分) 19.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游终南山 孟 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注释终南山:秦岭著名的山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1)赏析“长风驱松柏

15、,声拂万壑清”两句中“驱”和“拂”二字的妙处。(2 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3 分) 行旅送别类 20.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长安听百舌 韦 鼎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 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释百舌:鸟名。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白鸟之音。那:即“哪” 。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3 分) (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2 分) 21.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共 5 分) 宿翠微寺 唐马 戴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鸟

16、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2 分) (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3 分) 22.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初冬夜饮 唐杜 牧 淮阳 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注释淮阳:指西汉汲黯因劝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诗人作此诗时,被流放为黄州刺史。 (1)请说说第二句中的“霜”字有何表达效果。(2 分) (2)这首诗最后的问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 分) 23.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金城北楼 高 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

17、磻溪老 ,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 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此诗作于诗人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磻(p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体道:是体悟 道理。更:经历。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2)赏析首联“北楼西望满晴空”中“满”的妙处。 (3 分) 24.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送 远 杜 甫 带甲 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 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注释带甲:全副武装的战士。君:诗人自指。关河:关山河川。 (1)请谈谈“带甲满天地”一句中“满天地”的表达效果。(2 分) (2)诗歌哪两句

18、点出了远行的时间和征途的感受?请作简要赏析。(3 分) 25.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宴 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 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 ,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宴词:宴会上所作。畎(qun):田间小沟。催去棹(zho):催促船儿离开。棹:长的船桨。 (1)这是一首写“离愁”的送别诗,诗中一个“ ”字点明春水特色,“悠悠”则暗示了诗人一片 的 深情。(2 分) (2)如何理解“桃溪浅处不胜舟”,请结合写作手法作简要赏析。(3 分) 26.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送崔融 唐杜审言 君王行 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 连 河阙 ,军麾动 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

19、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 扫,秋风古北平。 注释行:将要。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祖帐:为送别设的酒宴帷帐。河阙:指京城。河,黄河。 阙,宫殿。军麾:军旗。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烟尘:这里指战事。古北:指北方边境。 (1)颔联中加点的“连” “动”两个动词用得贴切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 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请结合下面两句诗以及本诗的尾联作简要分析。(3 分) 诗句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句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7.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峡口 送友人 司空

20、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 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诗句“峡口花飞欲尽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 分) (2)“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 分) 28.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送梁六自洞庭湖 张 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注释此诗是诗人谪居巴陵时所作。 (1)请说说“日见孤峰水上浮”中“孤”字的妙处。 (2 分) (2)请说说诗人在“心随湖水共悠悠”一句中所表达的思想

21、感情。(3 分) 29.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宝应舟中月夜 厉 鹗 芦根渺渺望无涯,雁落圆沙几点排? 明月堕烟霜着水,行人今夜宿清淮。 (1)诗歌的前两句勾勒出怎样的画面?(3 分) (2)诗歌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爱国(边塞)征战类 30.阅读宋词,完成问题。(共 5 分) 小重山 岳 飞 昨夜寒蛩 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 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这首词作于宋朝南渡之后的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而不准动兵的历史时期。此时词人仍在抗金前 线,但宋高宗和秦

22、桧力主议和,坚决制止岳飞再与金国作战。寒蛩(qing):秋天的蟋蟀。旧山:家乡的山。 (1)请发挥想象,描绘上阕画线句中所呈现的画面。(2 分) (2)下阕中词人“欲将心事付瑶琴”,请结合全词,说说词人有哪些心事。(3 分) 31.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 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戍(sh)楼:军营城楼。 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了“塞上”怎样的具体景象?(2 分)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32.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登赏心

23、亭 陆 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 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 涕已流。 注释赏心亭:在金陵水西门城楼上。瓜步:瓜步山,在南京的六合。迁都: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南 京),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 (1)请赏析颈联“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的妙处。(3 分) (2)全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33.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边 词 唐张敬忠 五原 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释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 (1)诗中描写五原“ ”和“ ”的景象

24、,突出了边关春色“姗姗来迟”的特点。(2 分) (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试作分析说明。(3 分) 34.阅读宋词,完成问题。(共 5 分)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 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 ,应待人来。 注释烽火: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高台:本处指高兴亭。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长安著名的风景区。当 时已被金人占领。 (1)“此兴悠哉”一句中的“兴”有哪两层意思? (2 分) (2)“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一句运用了哪一种最主要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词人

25、怎样的感情?(3 分) 怀古伤今类 35.阅读宋词,完成问题。(共 5 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 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 ,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香砌:指花坛。真珠:即珍珠。欹(q):倾斜。 (1)说说你对“寒声碎”的理解。(2 分) (2)本词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的愁绪表现在哪些地方?(3 分) 36.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秣陵怀古 纳兰性德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 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 ,芳草何须

26、怨六朝? 注释十三陵:泛指明朝帝王陵墓,含南京明孝陵。江左:指长江下游部分地区,诗中代指六朝政权。此句意为强 盛的明朝最终也如六朝一般覆灭。 (1)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诗人将景物描写与史实叙述结合,表达了对前朝政权最终覆灭的慨叹。 B.末句运用拟人,“何须怨”三字表达了诗人对王朝衰亡原因的深沉思考。 C.山色、江声、陵树、芳草,选景鲜丽,表达了诗人对前朝繁华的无限向往。 D.全诗带有政论色彩,但诗人遣词造句却始终保持诗歌应有的精致和细腻。 (2)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诗歌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2 分) 37.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宗子相 墓 郑板桥 寥落

27、百花洲 ,老屋破还在。 远水如带环,东风吹野菜。 注释宗子相:即宗臣,字子相,江苏兴化人,嘉靖时进士,文学家。百花洲:据兴化县志城池图,百花洲在 兴化南关外,四面环水。又据古迹 “百花洲”条,“明邑人宗周与其子臣读书处臣殁于闽,归葬其下,立嗣祀 之” 。 (1)下列诗句与这首诗表达的情绪不相同 的一项是 ( )(3 分) A.“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B.“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郑谷鹧鸪) C.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2)请赏析诗句“远水如带环,东风吹野菜”

28、。(2 分) 38.阅读词作,完成问题。(共 5 分) 清平乐 南唐李 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公元 971 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 974 年,李煜 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 允许。这首词作于从善入宋的第二年春天。 (1)下列诗句中,与“砌下落梅如雪乱”运用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B.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梅尧臣春寒)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D.庭树不知人去尽,春

29、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 (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历来为后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3 分) 39.阅读词作,完成问题。(共 5 分)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 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 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 蒋山 青,秦淮碧! 注释萨都剌:元代诗人,公元 1332 年任职江南,移居金陵。畴昔:从前。胭脂井:在今南京城内。隋兵攻打金 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此井,终被擒。寒螀(jing):寒蝉。蒋山:钟山。

30、 (1)这首词将山川风物依旧和六朝繁华不再进行 ,抒发了词人深沉而强烈的怀古感慨,下片中 “ ”三字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这种情绪。(2 分) (2)全词将情感巧妙地熔铸在景物中,试举一例说明。(3 分) 40.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共 5 分)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释寒食: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 相传晋文公为寻找介子推(曾辅佐过晋文公,后携老母 躲进深山)对其进行封赏,烧山三天,结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死。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山上 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

31、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1)请你说说“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的妙处。(2 分) (2)第四句中“不独”二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 分) 参考答案 写景抒情类 1.(1)抒发了诗人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领会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阅读诗歌,抓住“景物新” “任天真”等关键词,“新”突出了秋天景物 的特点,也是诗人内心的感受;“任天真”写出了诗人面对秋景的表现,体现出诗人率直的个性。由此,可领会诗人的 思想情感。 (2)此诗一改古诗中的“悲秋”常态,令“乐秋” “喜秋”之情跃然纸上,写得情趣盎然,颇有新意。首句一个“新” 字,一改秋景萧瑟与肃杀的老印象,透露出秋

32、景的清新可人,别有一番情状;“拖筇放脚任天真”表现诗人虽已年迈, 但依旧率真洒脱的个性;三四两句,颇有理趣,江山风月并无“常主”,只要保持内心闲适,不为俗世所累,改“闲愁” 为“闲乐”,就能悠然拥有风月江山,成为江山的主人,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写作方法及内容理解。回答本题,先要理解古诗的内容:诗的前两句述出游的情事,后两句抒出 游的感想。前两句实写,是对“东坡语”的实践,清风明月悠然入怀,物我合一,携杖信步,其乐融融;后两句虚写,是 对“东坡语”的发挥。苏轼只是泛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具体到自然景物,则认为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 然的主人。 诗人汪琬则进一步认为,江山

33、风月的主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员的更迭固然是变,而即使是同一人,也因 心情之异而有所不同。心闲方能成为大自然的主人,若心为俗务牵累,是不可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色的。之后结合题 干中的“秋”这一关键词来理解本诗的新意:“景物新”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物的喜爱,与常出现的“悲”秋不同, 此为一新;“天真”透露诗人的率真个性,此为二新;“闲”情、 “闲”乐有别于“闲”愁,此为三新。 用具体的语言 表达出这三个方面的新意即可。 2.(1)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A 项,首联写的是太乙山位置和景观,并没有体现“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 理也跃然纸上” 。 (2)这句描写出诗人俯瞰在天气变化下,山中的众多沟壑

34、都显出独特的形态。 “众壑”与上句中的“中峰”相呼应, 突出了终南山的雄伟壮大,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终南山是这样的辽阔,阳光照耀群山,千岩万壑或明或暗, 深深浅浅。然后找到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众壑”是指山中的众多沟壑,“殊”字写出了沟壑的独特形态。最 后,结合上下句,分析诗句的作用以及表达的诗人情感。本句“众壑”与上句“中峰”两词相互照应,告诉人们为什 么会感到“阴晴”变化的原因。此句诗人巧妙地用天气阴晴变化,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令人赞叹,其中包含 着诗人的喜爱之情。 3.(1)杨花 溪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本题先

35、找到本诗第一二两句,然后找到描写的景物,根据已经给出的 “径” , 可知填写的应该是后面的景物。 “杨花”是景物,“铺白毡”是对杨花的描绘,不是景物;第二句“点溪荷叶叠青钱”, “溪”是景物,“荷叶”也是景物,“叠青钱”是对荷叶的具体描写,由此可知本题答案。 (2)“傍”, 本指靠近、依靠,诗句中写小野鸭亲昵地依偎在母亲身旁安然入睡的情态,流露出诗人对这幅宁静、温 馨画面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鉴赏能力。 主要从三个角度品析,一是 “傍” 的基本意思, “傍” 的意思是靠近、 依靠;二是从形式上或修辞角度理解运用“傍”这个词的作用,由这个字可知诗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小野

36、鸭亲 昵地依偎在母亲身旁安然入睡的情态;三是对诗或诗人的情感影响,这个字突出了诗人的情感是对这幅宁静、 温馨画 面的喜爱。 4.(1)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完成此题,应从整体把握。如,三四句中的“愁” “恨”;再如“注释”中 “此诗是诗人被贬时所作” 。只有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才能正确领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2)D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古诗。D 项,“以深愁苦恨衬良辰美景”表述有误。诗句中的“草色青青” “柳色” “桃 花” “李华”等美好景色,是为了突出“春日偏能惹恨长”的,可见应为 “以良辰美景衬深愁苦恨” 。 5.(1)C 解析

3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 项,颔联“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是直接抒发思乡望 归之情,而非“间接抒发” 。 (2)画面描述:极目远望,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 一片残阳之中。 画面特点:由远而近,情景交融。画面表面壮阔、高远,实则萧条、衰飒。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画面的描写能力。描写画面时,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如“川原(家乡)” “浮云” “宫阙” 指长安城,“落照(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用优美流畅的语句进行描述即可。画面的特点可 抓住“浮云” “残阳”等词,分析出“壮阔、高远”的特点,再结合整句

38、内容,可知实际上表现出萧条、衰飒的特点。 6.(1)流水(小溪)、桃花(落花)(写出一个即可) 小雨翻萍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结合题目给出的“草木、小雨、浮萍、河滩、鹅鸭”这些意象,阅读诗歌明确第 一个横线处填写内容应在末句 “争随流水趁桃花” 。 由此可知其中的意象有 “流水” 与 “桃花” ,任选其一作答即可。 第二个横线处,前面“溪水明净”对应的诗句为第一句;后面“鹅鸭嬉戏”对应的是第三句,由此可知横线处对应的 诗句为第二句,抓住其中“小雨翻萍”即可。 (2)同: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都写了春日的美妙。 异:本诗写的是暮春景色,苏轼的诗写的是早春景色;本诗情感 侧重爱春、惜春之

39、情,苏轼的诗侧重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比较其异同”,即分别指出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个别考生容易只答其中一点,这是 审题时应注意的。阅读诗句,分别明确其内容、写法、诗人情感等,然后再进行比较,明确其相同点与不同点。答题 时,要用简洁的语言分条回答,做到条理清晰,内容明确。 7.(1)示例一:“乱”是自然、随意。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示例二:“平”字,含有整齐的意思,一是描述水苹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表现了 湖面的阔远与水苹的茂盛。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赏析。审题要注意“任选一字作简要赏析”,不要

40、两个都赏析。选取其中一个字赏析,首先要明 确其意思;其次要结合诗句,明确表达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 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 描绘的是多彩多姿、 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 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情感与理解表现手法的能力。把握情感,易于被诗歌描绘的早春美景所迷惑,应结合注释“此 诗作于诗人被贬江州司马期间”,真正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把握诗人情感的基础上,就比较容易辨别“表现手法

41、”, 分析时要抓住美丽的景物与诗人忧郁的情绪。 8.(1)前两句描绘了幽静清凉的秋景: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树枝上的鸦鹊已入梦乡。夜深了,秋 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与语言表达。阅读诗句,要结合题目“十五夜望月”理解“地白”的意思,从而准确理解诗 句的意思。然后,再加以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句呈现的“画面” 。 (2)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感到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情感的能力。题目是“十五夜望月”,即写中秋节仰望明月,再结合末句“不知秋思落谁家”, 很容易把握诗人的情感。 9.(1)“褪”既写了花颜色的消退,也写出了花儿

42、凋零的情景。点明时在暮春。曾经的灿烂炫目已逝去,抒发了词人 惜春伤春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词赏析。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在阅读古诗词中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 揣摩、 推敲语句的妙处。 结合语境可以看出:“褪”写出了花儿凋零的情景。点明时在暮春。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春之情。 (2)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情。春天将逝,但美景未必难觅,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寄托了词人追寻美好事物的旷 达之情。不被理解的惆怅。下阕的“佳人”不知“墙外行人”谛听自己笑声的深情,行人的“多情”却遇到佳人 的“无情”,这正反映了词人不被理解的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感情。词人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将感情融入景、物、人

43、、事的描写中。如 结合“天涯何处无芳草”与词人当时所处的境遇,表现词人追寻美好事物的旷达之情。 10.(1)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 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秋日黄昏图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颔联描写了“残阳”与“鸣蝉”,由此可明确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视听结合的 手法”或“动静结合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2)通过对渭上秋日黄昏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 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 “哪些”表明情

44、感应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前六句写景,可体会出诗人热爱自然 的情感;“谁似太公贤”,联系注释,结合写作背景,可体会出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11.(1)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以“松子落”的声音来衬夜间山之空寂。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首先,要明确“空”的意思,有空旷寂寥之意;其次,要领会描绘“松子落”的作用,从而 把握“山空”与“松子落”之间的关系。 (2)此时幽人和诗人一样正因为思念对方而没有成眠。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内容与理解情感的能力。回答第一问,找出叙写“幽人”的诗句“幽人应未眠”即可。回答第 二问,要抓住关键词,如题目中“寄邱员外”,再如诗句中“怀君” 。

45、这样,就能准确理解诗人思念友人的情感。 12.(1)诗人对青溪的喜爱,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首先,结合注释“此诗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可体会出诗人自 甘淡泊的心情;其次,抓住诗歌描写的景物,结合注释“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可体会出诗人对 青溪的喜爱。 (2)示例:菱藕、荇菜在潺潺的溪水中随波荡漾,清澈的溪水中倒映着芦苇的影子。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与语言表达。首先阅读诗句,明确描写的对象是“菱荇”与“葭苇”;其次要理解“漾漾” 与“澄澄”表现的美丽景象。最后再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即可。 13.(1)“差差”形象地写出莲叶

46、高低不齐的情景,“柄柄”生动地写出莲叶挨挨挤挤的样子,表现了诗人对莲叶的喜 爱;运用叠词也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词赏析。首先,要理解叠词“差差” “柄柄”的意思,并结合诗句明确其表现的内容;其次,要了 解叠词在语言表达上的一般作用。 (2)诗人时而在荷塘中移动小船赏荷,时而倚着门槛赏荷,看风摇荷叶,又看鸳鸯嬉莲,表现了诗人对莲叶的喜爱和辞 官归隐后闲适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一方面要结合诗句体会,如“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写出自然 的美景,由此可体会诗人对莲叶的喜爱;另一方面,注释指出“此诗系郑谷告老辞官归隐后而作”,由此可体会诗人闲 适的心情。

47、托物言志类 14.(1)富足(或丰衣足食、物阜民丰等);太平安宁(或民风淳厚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前两句从村居风光写起:“稻粱肥”,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豚栅鸡 栖”指六畜兴旺。村内村外呈现出一片富足的景象。 “半掩扉”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门却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 (2)侧面描写 乐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诗人没有写社日的热闹场面而写社散后人们醉归的景象,这是典型的侧面描 写,由此可知第一空的答案。 “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 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故真正的心境是“乐” 。 15.(1)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文的理解与赏析。D 项,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