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期中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58132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期中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期中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期中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期中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期中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高二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市 2020-2021 学年度高二学年度高二上上期中考试模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试题 高二语文(标准卷)高二语文(标准卷)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 一在了一起。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 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 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

2、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十一月离任。在密州的两 年,苏轼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 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 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 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密州,北宋时属 京东路。 宋史 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 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并且,由于是孔子的

3、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 为多”。 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 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 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 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 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 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 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 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而苏轼在密州这一时段的创作,正 体现出这一倾向。 可以说,是密州

4、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促使苏轼自觉地以豪壮的声调、超越的意识 入词,最终使词这种体裁完成了从伶工歌女之歌词向士大夫抒情言志诗体的转变,词体的疆 域也因此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所以,要清晰地认识词体的革新、转变,地域文化这一背景 因素无疑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取材于吴德岗地域文化与苏轼词的创作) 材料二: 高二语文试题 在 20 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 特别是在乡土文学中, 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是非常 明显的。其中,沈从文的地域意识尤为突出,湘西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对他的创作有着 深刻影响;而沈从文则用自己的作品,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 湘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汉族杂居地,其文化内涵

5、是复杂的。少数民族在不断的迁徙发 展过程中, 有战争, 有冲突, 有同化, 有融合, 但依然保持着本民族的民族特性和风俗人情。 历代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多是钳制、镇压的政策,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等 各方面都是受歧视的,是被压抑的群体。而沈从文关于湘西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能站在少 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他将故乡生活与都市 生活进行比较,清晰地意识到僻地、边城的弱势地位。同时,这也激发他寻觅和展示湘西文 化中蕴含着的顽强的生命力量、积极健康的优秀品格和原始粗犷的少数民族生活中凝聚着的 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在沈从文早中期的散文作品中,他对故乡的介

6、绍角度独特而又全面深入。他有意略去当 时行政区域的划分,由屈原而到沅水,由沅水而到川黔交界之处,突出湘西悠久的历史、楚 文化传统和凤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然后逐一描绘人的生存状态和地方古朴民风,体现井然 的社会秩序和人神共治的情形。 除了散文以外,在小说创作中,沈从文也总是用大量的篇幅集中描绘地域文化特征。在 其代表作品边城中,就专门详细周到地介绍了小城依山傍水的地形地貌,以吊脚楼为主 的建筑格局, 河岸的景色, 小镇的屯兵和形形色色的住户, 然后才进入故事, 引出主要人物。 沈从文的小说非常重视故事的地域背景,总是不忘表现湘西的人杰地灵和与众不同,选择最 能体现湘西文化精神内核的东西加以表现,

7、因此也在写作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独具风韵的审美 形态。 沈从文给中国现代文坛带来一股清新自然的山乡野风,也让偏居一隅、被世人忽略的湘 西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他那独特的地方意识和对地域文化的浓厚兴趣、 准确把握,是他研究中国社会、剖析中国文化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 (取材于包晓玲、姚克波论沈从文与湘西地域文化) 材料三: 文学之有地域性, 是一个基本的事实。 文心雕龙 称北方的 诗经 “辞约而旨丰”“事 信而不诞”;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 关系。 论及地域,首先不能回避的当然是自然。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基本因素,从来就是气 候、食物、土壤和地形

8、。北方寒冷干燥,北方人于是魁伟刚健、勇敢剽悍;南方湿润潮湿, 南方人于是温柔细腻、机灵敏捷;秦岭隔开了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黄河以北以狩猎游牧见 长,黄河以南则以旱作粗放种植为主,到了长江两岸,水稻的精耕细作蔚然成风,不同区域 孕育出大不相同的历史文化景观。地域的不同,就有山川形制的不同,就可能产生出不同的 高二语文试题 族群复杂而广阔的地域,使中国的地域性既鲜明又丰富驳杂,从而大有别于世界的其他 文明古国。 另外,对地域的关注和理解,恐不能过于集中于山川、气候、物产之类的自然因素上, 更要看到自然的背后是沿袭悠久的人文环境,诸如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 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

9、等。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必然通过地域文化而起作用。越是 后来,人文环境对文学的影响就越是复杂与深刻,这便是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 巴蜀文化、陕秦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关东文化等 说法的由来。如果说,地域文化影响并决定该地域族群生存发展的精神和品格,那么,它也 顺理成章成为文学重要而深厚的源泉。 地域、自然、文化和文学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一个互动、碰撞、融合的复杂过程;但在 今天,不论怎么强调地域性对于文学的意义都不为过。一方面,若是论及文学及其价值,人 们有理由首先关注文学中浸染着的地域性灵魂;另一方面,若是发掘文学中带有的普遍性意 义,人们也一定需要借助

10、地域特征去作表达和阐释。在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 所有地域特征的时代,这既是文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更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 力的不二法门。(取材于何志云谈文学的地域性:地域文化决定族群的精神和品格) 1材料一关于密州地域文化特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当地儒学兴盛,传统深沉厚重。 B密州一带百姓以强悍勇武闻名。 C当地很多人都很看重围猎活动。 D词风豪放能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 2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沈从文对湘西的少数民族同胞抱有深切的同情和关注。 B沈从文认为,湘西的古朴原始才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C沈从文对湘

11、西的热爱,使他热衷于表现湘西地域文化。 D湘西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于它的顽强、质朴和积极。 3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 诗经和楚辞的最大差异在于南北方文化不同。 B南北方的气候条件对人的性格形成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C地域文化决定了文学作品的风格以及作者的精神品格。 D在今天,文学抗拒同质化要靠强调自身地域性来实现。 4 为表现湘西地域文化, 沈从文在文学创作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加以 概括。(6 分) 答: 高二语文试题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地域文化”这一概念中所包括的要素。(4 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2、,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聆听井冈山 素 素 井冈山,盈眼皆为绿色。我就想,如果绿色是井冈山的盖头,那么我们此行的目的,可 能就是撩开它梢上的绿,去寻觅它蕊里的红吧。 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就是这样。我们一路走过无数个地方,无论山上、水边,还是村镇 之畔,无处不踩着潮湿的绿意。属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 部分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 年留下的标语。数量极其可观,不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颜色斑驳而多样,或是红 漆,或是白粉,或是黑墨汁;字迹也隐显各异,有的清晰可念,有的模糊难辨,有的影影绰 绰。

13、像一支支从不同方向赶来的队伍,个个张大了嘴巴,以默片的姿态呼喊着,而这一条条 光影斑驳的拷贝,就悬浮在露天的墙壁上,眩晕了我的眼睛。 尽管有人告诉我,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红军当年的驻地。我仍无法想象,大敌 当前,战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 我去过的地方叫宁冈,叫东固,不论是街巷、祠堂,还是照壁、屋前,一切可以书写的地方, 几乎都被标语给密集地覆盖了。也就是说,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出自红军之手的标语,把 整个井冈山都染红了。 革命需要鼓动。红军当年要不断地吸收新战士,井冈山人管这叫“扩红”,当然离不开 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打胜仗。红军与白军发

14、生过的战斗不计其数,光是大规模的反围剿就 有五次,要打垮围追堵截的白军,也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农民的支持。红军战士大 多是农民出身,他们正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参加了红军,要动员一贫如洗的百姓们拥护 红军,更是离不开标语和口号。 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这应该是他有感而发 的肺腑之言。摩尔说过的话,应算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的评断:在中国,农民在革命中的作 用甚至超过了俄国, 他们为最终摧毁旧秩序提供了炸药。 伟人和学者的话, 纯朴中透着真理。 高二语文试题 每一句,我都隐约听见了与井冈山标语、口号相类似的声音。 走在写有标语、口号的村镇里,另一种景象曾出乎

15、我的意料。井冈山现为吉安市所辖, 而吉安地区古称庐陵。这里是两宋宰相文天祥、胡铨的故里,也是文学家欧阳修、诗人杨万 里、 永乐大典主编解缙的家乡。史上曾出过 21 位宰辅、18 位状元、16 位榜眼、14 位探 花、近 3 000 名进士,素称“文章节义之邦”,更荣享“金庐陵”之美名。岁月蹉跎,世态 炎凉。庐陵光芒却至今仍闪耀在古色古香的村落里。我看到,国学经典和家教名句,隐约还 留在书院或祠堂的门楣上,而这些书院或祠堂就是当年红军机关的所在地。在名门望族警世 诲人的家训和楹联旁边,可能就是红军战士的标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历史文 化,在这里形成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 井冈山

16、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它是革命的摇篮,也是山歌的摇篮。山歌大概可以算 是歌谣的一种,故井冈山的山歌,也被称为红色歌谣。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代表作是我的名字叫红 ,他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曾经想 模仿一下帕慕克,取“井冈山的名字叫红”。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标语,我写的是井冈山 的红色歌谣。可是,我没有明目张胆地去抄袭帕慕克,还是决定以聆听的姿态,向我心目中 的井冈山致意。 在此之前,与井冈山有关的歌曲,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 。一支 是悠长的女声,一支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可他们的 嗓音就有这样的魔力,只要听到了这两支歌,心就随之飞往那片开满杜鹃

17、花的山冈上,飞往 那只顺江流而下的竹排上。 在井冈山采风,听山歌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还记得,在那天的见面会上,有一个女子竟 唱着山歌从后排走上前台。唱山歌的女子叫江满凤。人长得并不漂亮,也可以说很老土,虽 然只有三十多岁,但中年妇女的疲惫和操劳,满满地写在了那张被晒黑了的脸上。然而,就 在我用都市的眼光打量她的时候,她的歌声就把我那点说不出口的优越感给镇住了: “啊呀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 心哪头” 歌没听完,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后来才知道,江满凤的爷爷就是井冈山的红军,他搜 集并整理了许多红军歌谣。他的牺牲地就在井冈山的下庄村,他留给家里唯一的遗

18、物,就是 一个记录了 30 多首红军歌谣的本子。很小很小的江满凤,就跟着父亲学唱这些歌谣。于是, 她唱出的山歌,带有很浓的客家味。这别具一格的山歌却成全了她,有一天,她正唱着红 军阿哥你慢慢走 ,被电视剧井冈山的主创者无意中听到了,立刻就决定让她带着这支歌 去北京,给他们在片中唱插曲。 井冈山热播之后,江满凤和她的山歌出了大名,不少地方 都来请她去工作,还给她更体面的活儿干。她却哪里也不想去,就喜欢在山上给游客“打山 歌”。别人问她,你为什么喜欢唱山歌?她说,她想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记住红军先烈 们。 高二语文试题 仔细思量,这绝非是冠冕堂皇的套话。井冈山的山歌再多,也没有在井冈山牺牲的先烈

19、 多。不论在露天的陵园,还是在纪念馆的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曾让我不忍举 目端看。记得解说员曾反复地强调说:“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太多了,光是有名有姓的烈士 就有多少多少说是成千上万,其实何止成千上万啊。”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红军走远了,井冈山还在。井冈山在,红军就在。因为我听见了,他们都在。不信,你 也侧耳去听 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井冈山的墙壁上之所以有数量极为可观的标语,是因为当年红军不但要用标语鼓舞战士 们,而且要用标语动员百姓们,赢得拥护。 B当年红军在极端残酷的形势

20、下还能一笔一画地写标语,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体 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 C江满凤作为老红军的后人,不图名利,为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和革命先烈们,坚持在 山上给游客“打山歌”,这种行为确实难能可贵。 D文章强调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之多,不仅表明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更是在警示我们要 永远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点出“盈眼皆为绿色”,突出井冈山无处不在的绿意,巧妙地引出了井冈山满 山的红。 B文中引用伟人和学者的话,突出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同时交代井冈山标语、口号 的来源。 C“井冈山不只是标语

21、红,山歌也红”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 顺畅自然。 D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了排比、比喻、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形象,富有 感染力。 8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你认为本文的“神”是什么?文章是通过哪些“形”来突出 “神”的?结合文章加以分析。(4 分) 答: 9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6 分) 答: 高二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梁彦光,字修芝。父显,周荆州刺史 。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 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学,略涉

22、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 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 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 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后数岁,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 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 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 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 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 发 奸隐,有

23、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 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 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发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 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到州学,令观孔子庙 中韩伯瑜母杖不痛, 哀母力衰, 对母悲泣之像。 通遂感悟, 悲愧若无容者。 彦光训喻而遣之。 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卒官。赠 冀定

24、瀛青四州刺史,谥曰 襄。(节选自隋史 梁彦光列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 /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B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 /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C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 /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D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 /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11下列对

25、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刺史,汉武帝时始置。分全国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职任监察。 B母忧,也作“丁内艰”,指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高二语文试题 C策试,谓以对策试士。大凡以政事、经义发问,使试士条对。策,写在简策上的试题。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如赠言;也指古代皇帝对在职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如赠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梁彦光恪守孝道。梁彦光母亲去世,他因悲伤过度极度瘦弱;不久被起用任职,皇帝看 了梁彦光的形貌变化后,对其感叹不已。 B梁彦光施行惠政。梁

26、彦光任岐州刺史时,当地民风淳朴,他用宽缓平和的办法来镇守, 全境教化得很好,朝廷考评接连第一。 C梁彦光生性执着。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不力被处罚,但他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当 地豪强地痞嗤笑,但他毫不退缩。 D梁彦光重视教育。梁彦光创立学堂,招纳名儒授课;在厅堂设宴款待特别优异的学生, 让其余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走廊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译文: (2)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译文: 14梁彦光两次到相州任职,执政思想有什么区别?请简要说明。(3 分)

27、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度浮桥至南台 陆 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 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高二语文试题 注 本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陆游初到福州时。当时陆游 35 岁,升任福州决曹。 浮桥指的是今福州市闽江旧大桥,宋时是由船只连成的。九轨:浮桥桥面宽广。轨,指车 子两轮之间的距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写登临缘起,诗人多病而久未登临,但听说南台之名就想去探访。 B颔联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浮

28、桥的雄伟气象,抒发了诗人的壮阔胸怀。 C颈联写诗人听到寺楼的钟鼓声,顿感时光易逝,需及时奋进,有所作为。 D尾联写自己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借醉中吹笛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 16清代爱新觉罗 弘历在唐宋诗醇中评价本诗“五六雄浑,中兴象自远”。你是怎样理 解以上评价的?请结合诗句赏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两组比喻起兴,进而提出 “_, _”,指出治理国家要积聚民心。 (2)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 “_”;写自己回乡后以琴为伴

29、的句子是“_”。 (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在虞美人中也用到这两个意象的句 子是“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国画是以墨色的变化、线条组织和色彩搭配进行绘制的,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 的 一 大 ( ) 。 历 朝 历 代 画 家 对 于 墨 色 的 使 用 和 研 究 到 了 ( ) 的 地 步 , _。若盖上红印效果就非同一般了,有了红印的衬托,就会 更加突出主体,墨色的浑厚感和层次感也更趋丰富。 最初,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画面点睛的作用。 自元代以后,印章在国画中的地位显著提

30、高。由于画家不断地探索,墨色和印章的红色的结 合是( )的,使之成为国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 值。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画面的内容和题跋、构图的需要而 高二语文试题 定,不能( )。印章的风格与书画风格应该相吻合或接近,决不可大相径庭,否则,非但 不能增加画面的美,_。 自古诗、 书、 画、 印一体, 印章虽排在尾巴的位置上, _。 人们在欣赏名画、书法的时候,也能够欣赏到那一方别具匠心的印章。所以说,印章的好坏 不仅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也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创造 游刃

31、有余 浑然天成 相提并论 B创举 炉火纯青 巧夺天工 相提并论 C创造 游刃有余 巧夺天工 一概而论 D创举 炉火纯青 浑然天成 一概而论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B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C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D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

32、过 15 个字。(6 分) 21下面是某邀请函的草稿片段,其中有四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做修改。要求修改 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4 分) 尊敬的王教授,您好!贵校将于今年 10 月 1 日举行百年校庆活动。您德高望重、学识渊 博,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惠顾母校。学校正在收集校友著作,您是否方便将您的大作敬赠给我 们。校庆活动中,还想请您做大会发言,相信您的讲话一定会对青年学子有些许帮助。如果 有特殊情况,请及时告知我们,谢谢! 答: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4 分) 本报北京 11 月 10 日电 (记者刘阳)日前,由国

33、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及芒 果 TV 主办的中外合作节目功夫学徒创作研评会在北京举行。与会者围绕节目的形式内 容创新、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等进行了讨论。 高二语文试题 功夫学徒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由国务院新闻办监制,芒果 TV、探索频道 联合制作的一档创新节目。节目用外国学徒体验中国职业的创新形式,以点带面,展现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 展示了更富有年轻活力的中国 形象,在海内外广受好评,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两亿家庭,能通过屏幕感受到今时今日的 中国发展。 答: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34、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 首次明确提出“教师惩戒权”这一问题, 并要求制定实施细则, 用以规范学生、 家长、 教师、 学校的行为。这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在此之前,教师“体罚”了学生,会面临家长、社会、媒体舆论、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 面的压力,大都会受到严肃处理。相关法律的欠缺,产生了诸多家校矛盾,以致老师们畏首 畏脚,不敢惩戒学生。 请结合材料内容, 在学生、 教师、 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 以“教育要不要惩戒”为辩题, 写一篇辩论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35、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高二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市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高二语文(标准卷)高二语文(标准卷)答案精析答案精析 1D 由原文“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可见,A 项是正 确的。 由“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 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 可见,B、C 两项是正确的。第四段说“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 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 而 D 项则把“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置换为“词风豪放”, 张冠李戴。 2B 材料二第二段说到沈从文“能

36、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能“将故乡生活与 都市生活进行比较,清晰地意识到僻地、边城的弱势地位”,由此可见,“沈从文对湘西的少 数民族同胞抱有深切的同情和关注”。A 项正确。材料二中说到沈从文“能站在少数民族的立 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沈从文“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 蕴含着的顽强的生命力量、积极健康的优秀品格和原始粗犷的少数民族生活中凝聚着的奋发 向上的民族精神”;沈从文“描绘人的生存状态和地方古朴民风,体现井然的社会秩序和人神 共治的情形”,由此可见,沈从文热爱湘西,所以热衷于表现湘西地域文化。C 项正确。材料 二中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说“这也激发他寻觅和展

37、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顽强的生命力量、 积极 健康的优秀品格和原始粗犷的少数民族生活中凝聚着的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由此可见 D 正确。B 项无中生有。 3D A 项对应材料三第一段的第二句话, 文心雕龙指出诗经和楚辞受南北地 域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文学特征,并没有说它们最大的差异在“南北文化不同”。选项歪曲文 意。B 项是对原文“北方寒冷干燥,北方人于是魁伟刚健、勇敢剽悍;南方湿润潮湿,南方人 于是温柔细腻、 机灵敏捷”的高度概括, 这句话表明南北方的气候条件对人的性格形成确实起 着重要作用,但并没有说“最关键”。选项无中生有。C 项原文说的是“地域文化影响并决定该 地域族群生存发展的精神和品格

38、”,而不是选项所说的“作者的精神品格”。选项张冠李戴。 4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并着重于 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生命力量、 优秀品格和民族精神。 在散文中以独特、 全面、 深入的视角, 描述了湘西特殊的地理位置、 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当地人的生存状态和古朴民风。 在小说中重视描写故事的地域背景,着重表现湘西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其中的精神内核。 5 “地域文化”这一概念的要素包括: 当地的自然环境, 包括气候、 食物、 土壤和地形等; 当地的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 等;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滋养出的当地

39、民众的精神和品格。 6B “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于文无据, 写标语是出于革命需要鼓动的目的,原文中没有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 7B “同时交代井冈山标语、口号的来源”错。根据原文第五段中“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 高二语文试题 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这应该是他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摩尔说过的话,应 算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的评断:在中国,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俄国,他们为最终 摧毁旧秩序提供了炸药”可知,他们的话没有交代井冈山标语、口号的来源。 8(1)本文的“神”是红色的革命精神。(2)红色革命标语。文章通过标语形式、内容以及 在革

40、命年代所起到的作用,突出其中所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红色歌谣。文章通过对记忆 中的红歌和唱红歌的人的描述,体现了人民对红军的赞扬和纪念,歌颂了伟大的红色革命精 神。 9(观点一)不可删去。照应题目,总结收束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将井冈山与红军融 为一体,凸显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和永恒,深化文章主题;表达了作者的期待之情,留给读 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观点二)可以删去。以歌声结尾,巧妙地照应了题目中的“聆听”,令人回味悠长;“映 山红”的形象与红色革命精神相互映衬,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期待之 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10B 原文标点: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

41、。不谓天 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11D “在职官员及其亲属”错,应为“故去的官员及其亲属”。 12 D “让其余成绩差的学生坐在走廊下”错, 原文中有“有好诤讼、 惰业无成者, 坐之庭中”。 13(1)邺都的习俗杂乱,当地人诡变多诈,为梁彦光写作诗歌,说他没有治理才能。皇帝听 说之后责备梁彦光,(梁彦光)最终因此被免职。 (2)焦通于是受感动而醒悟,又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梁彦光教诲开导了他就让他回去。后 来焦通改过自新,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善良的人士。 14第一次,仁(宽)政,以静镇之;第二次,严政,发 奸隐。 参考译文 梁彦光,字修芝。父亲梁显,任北周

42、荆州刺史。梁彦光幼年聪慧,有卓越品行,他的父 亲常常对亲近的人说: “这个孩子有刚正的气概, 一定会使我们家族兴旺。 ”西魏大统末年, 进入太学,开始涉猎经史,遵循规矩法度,即使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会按照礼仪做事。初次 任官担任秘书郎,当时年仅十七岁。北周建立,(梁彦光)升任为舍人上士。武帝时,多次升 迁后担任小驭下大夫。 母亲去世, (梁彦光)辞去官职, (因守孝)超过常礼悲伤过度而极度瘦弱。 不久,(梁彦光)被起用任职,皇帝看到他形貌变化很大,感叹不已。宣帝即位,授任(梁彦光) 为华州刺史。 等到隋高祖登基, 让(梁彦光)做岐州刺史, 做了很多对民有利的政事。 后来又过了几年, 转任相州刺史

43、。 梁彦光先前在岐州的时候, 风俗非常质朴, 他用宽缓平和的办法来镇守那里, 全境教化得很好,朝廷考评接连最好,是天下第一。等到任职相州,仍然按照治理岐州的方 法。邺都的习俗杂乱,当地人诡变多诈,为梁彦光写作诗歌,说他没有治理才能。皇帝听说 高二语文试题 之后责备梁彦光,(梁彦光)最终因此被免职。一年多后,(梁彦光)又被任命为赵州刺史。梁彦 光(向皇帝上书)说:“臣以前在相州获罪,百姓称呼我为戴帽饧。臣自己料想(被)罢免之 后 ,没有恢复官职的希望。没想到天恩又垂青录用我。请允许我再次治理相州,改变方法, 希望有用来改变当地风俗的方法。”皇帝答应了梁彦光,又让他担任相州刺史。强横狡诈不 守法纪

44、的人听说梁彦光自己请求前来,没有不嘲笑他的。梁彦光到任,揭露隐蔽潜伏的坏人 或坏事,好像神明一般,于是狡猾的人没有不潜逃的,全境都非常惊异。 当初,北齐灭亡后,士绅大多迁往函谷关内,只有手工业者、商人以及从事音乐的人移 居到州城外城。因此人们都很阴险狡诈,无端散布谣言,到官吏那儿告状的,名目繁多。梁 彦光想要革除弊病,于是用俸禄招纳太行山以东的有名气的儒生,在每一个乡设立学堂,不 是圣哲的书籍不能教授。经常在每季的最后一个月召集学生,(梁彦光)亲自出题考试。特别 勤奋好学、聪明有美名的学子,在厅堂设置宴席招待他们,其他人一起坐在走廊下。有喜欢 争辩是非、懒惰学业无成的,让他们坐到庭院中,摆上粗

45、劣的饭食。于是人们都克制私欲, 力求上进,风俗有了很大改变。 有个叫焦通的滏阳人,喜欢酗酒,侍奉双亲的礼节缺少,被堂弟告了状。梁彦光没有处 罚焦通,而是把他带到州里的学校,让焦通在孔子庙观看韩伯瑜因为母亲用手杖打韩伯瑜没 感到痛, (韩伯瑜)哀怜母亲力气小, 所以对着母亲悲伤哭泣的塑像。 焦通于是受感动而醒悟, 又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梁彦光教诲开导了他就让他回去。后来焦通改过自新,勉力培养 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善良的人士。梁彦光用德行来教育、感化民众的行为,都如这样的情 况。后来又过了几年,(梁彦光)死在任上。(梁彦光)被追赠为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号 襄。 15D 尾联中“白发未除”只

46、是诗人沿袭了古时一般文人喜欢言老的习气,而“豪气在”说明 诗人雄心壮志仍在。诗人醉中吹笛,是对乐观、豪迈心境的形象化描述。故 D 项错。 16五、六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临的所见所闻,听到寺楼钟鼓的声音,不禁远眺,只见远处 村落笼罩在云烟之间, 场景开阔, 带领读者把视线投向远方。 五、 六两句选取了“钟鼓”“云 烟”这两个意蕴丰富的意象,表达了时光变迁、人生短暂的感慨,令人思接千古,营造了雄 浑开阔、意韵悠远的意境。 17 (1)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2)策扶老以流憩 乐琴书以消忧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 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8D 第一空,“创举”指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创造”指想出新方

47、法、建立新理论、 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根据句意,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前所未有过的举动,所以应 用“创举”。第二空,“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游刃有余”形容 做事熟练,轻而易举。语境是指“对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应用“炉火纯青”。第三空,“巧夺天 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 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根据语境不是在说人工雕塑技艺,而是说国画 高二语文试题 中的颜色完整不可分割, 应用“浑然天成”。 第四空, “一概而论”指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 用于否定式);“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或相差悬

48、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 否定式)。语境指“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即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使用,不能用同 一标准来对待,应用“一概而论”。 19 C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是成分残缺, “印章的使用”是种“方式”, 而非“补救”, 据此排除 A、 B 两项;第二处是搭配不当, “演变成为”与“作用”不搭配,可将“演 变成为”改为“具有了”,据此排除 D 项。 20(示例)但描绘出的作品显得单一苍素 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 但是它的作 用却非常大 21 “贵校”改为“学校”。 “惠顾”改为“光临”。 “敬赠”改为“赠送”。 “些 许”改为“很大”。 22 功夫学徒创作研评会在北京举行,此节目用外国学徒体验中国职业的形式展现中国社 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 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