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6238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1 -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4 4 月份)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共 28 分) 1、 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 B.变化观:CO2和 Na2CO3可以相互转化 C.微粒观:二氧化碳溶液中的分子只有一 种 D.守恒观:32g 硫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64g 二氧化 硫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故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

2、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故正确; C、二氧化碳溶液是混合物,二氧化碳溶液中含有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故错误; D、根据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可知,32g 硫与 32g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64g 二 氧化硫,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进行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和碳酸钠的性质解答; C、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该题考查了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分类及化学反应的实质等,是一道基础题。 2、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空气、石油、干冰等是混合物 B.氮气、水银、金刚石等是单质 C.纯碱,熟石灰,

3、苛性钠等都是碱 D.水、氯酸钾、五氧化二磷等都是氧化物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干冰是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错误; B、氮气、水银、金刚石等是单质,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错误; - 2 - D、氯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 故选:B。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常见的物质的类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 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稀盐酸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

4、溶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 D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结合常见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石蕊溶液的性质、常见溶液的酸碱性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 下列合金(金属) 的比较,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含碳量:生铁钢 B.抗腐蚀性:不锈钢纯铁 C.硬度:钢铁 D.熔点:焊锡锡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含碳量:生铁钢正确,生铁的含碳量是 2%4.3%,钢的含碳量是 0.03%2%,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故

5、选项错误; B、抗腐蚀性:不锈钢纯铁正确,因为合金耐腐蚀,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硬度:钢铁正确,因为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熔点:焊锡锡错误,因为合金的熔点低,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A、含碳量:生铁钢正确,生铁的含碳量是 2%4.3%,钢的含碳量是 0.03%2%;B、抗腐 蚀性:不锈钢纯铁正确,因为合金耐腐蚀;C、硬度:钢铁正确,因为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 大;D、熔点:焊锡锡错误,因为合金的熔点低。 - 3 - 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还要理解合金的性质,即合金的 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本考点基

6、础性强,比较好把握。 5、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白糖 D.植物油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 故 A 错; B、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 B 错; C、白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故 C 正确;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 D 错。 故选: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

7、分析判断。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 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 2016 年 2 月 16 日科技日报报道,美国犹他大学工程师发现了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一 氧化碳(SnO),有望将电子设备速度提高 100 倍,则一氧化锡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1 C.+1 D.+2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氧元素显-2,设锡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 =0,则 x=+2。 故选:D。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

8、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7、 将 X、Y、Z 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 X 表面无气泡,另取 Y 放入 Z 的硝酸盐溶液 中,结果 Y 表面有 Z 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4 - A.YZX B.XZY C.ZYX D.XYZ 【 答 案 】 A 【 解析 】 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将 X、Y、Z 三种金属分别放 入稀盐酸中,只有 X 表面无气泡,说明 X 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Y、Z 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另 取 Y 放入 Z 的硝酸盐溶液中,结果 Y 表面有 Z 析出,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 其

9、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则 Y 的金属活动性比 Z 强;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YZ X。 故选: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 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 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 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 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a(OH) 2+CO2=CaCO3+H2O B.CO+CuO Cu+CO2 C.Fe+2HCl=FeCl2+H2 D.NaOH+HCl=NaCl+H2O 【 答

10、 案 】 D 【 解析 】 解:A、Ca(OH)2+CO2=CaCO3+H2O,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 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CO+CuOCu+CO2,该反应的生成物中铜是单质,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Fe+2HCl=FeCl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NaOH+HCl=NaCl+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 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据此

11、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5 - A. 稀释浓硫酸 B. 点燃酒精灯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pH 测定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 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 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 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

12、示操作正确。 D、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 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 此类试题的关键。 10、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

13、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硝酸铵和水; 锌和稀硫酸; 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生石灰和水; 石灰石和稀盐酸 - 6 - A. B. C. D.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不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有气体生成,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能使装置中的小 气球鼓起来。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有气体生成,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 起来。 故能使图中装

14、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 故选:B。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或产生大量的 气体,也可能是溶解放出大量的热,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的原理(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或产生大量的气体,或 溶解放出大量的热)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B 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加水溶解,测温度变化 C 除去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D 除去氧化钙中的少量碳酸钙 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A.A B.B C.C D

15、.D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氢气和甲烷燃烧均生成水,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干冷烧杯内壁上均出现水 雾,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分别升高、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 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钠、硝酸钾均易溶于水,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的仍是两者的混合物,故选项实验方法 - 7 -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CaO 和 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

16、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 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 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 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 断。 12、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的溶液 B.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

17、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性 溶液,可能是盐溶液,如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故 A 错误; B、碳酸盐和活泼金属反应都会生成气体,故 B 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说二氧化碳是酸,故 C 错误; 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 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的反应,故 D 正确。 故选:D。 A、根据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

18、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性 溶液,可能是盐溶液,如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盐和活泼金属反应都会生成气体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进行分析; D、根据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 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的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 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 8 - 13、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滤渣 中所含物质不可能的情况是(

19、 ) A.可能有银和铜,没有锌 B.可能只有银,没有铜和锌 C.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D.一定有银、没有锌,可能有铜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说明滤渣中一定不含有锌,这是因为如果含有锌时, 则锌过量,如果锌过量,则硝酸铜完全反应,滤液仍为蓝色,说明硝酸铜没有完全反应或没有反 应,因此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没有锌,该选项组成有可能; B、如果锌恰好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渣中只含有银,没有铜和锌,该选项组成有可能;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不含有锌,该选项组成没有可能; D、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锌,可能有铜,该选项组成有可能

20、。 故选:C。 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 生成硝酸锌和银,如果锌足量,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 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4、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O2的溶解度曲线 C. 等质量的 Mg 和 Fe 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D. 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 【 答 案 】 - 9 - C 【 解析 】 解:A、浓硫酸中加入水酸性减弱,pH 变大但不会达到或超过 7,图象超过了 7,故 A

21、错误。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不是增大,故 B 错误。 C、等质量的镁、铁反应时,因为镁比铁活泼,所以镁反应的速度快;因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 所以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故 C 正确。 D、浓盐酸是因其挥发性使溶质氯化氢的质量减小,导致溶液质量减小,但不会减小到零,故 D 错误; 故选:C。 A、根据酸中加入水酸性减弱,pH 变大但不会达到或超过 7 进行解答 B、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进行解答 C、根据同质量的镁、铁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速率与质量的多少关系解答 D、根据浓盐酸敞口放置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进行解答 此题是一道反应与图象的结合题,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反应分析

22、各种量的变化关系,利用反应与 图象相结合进行分析探讨,进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 15、 根据图回答: (1)钴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X=_。 (2)钴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相对原子质量是_。 【 答 案 】 27 15 失去 58.93 【 解析 】 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钴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7,则其核电荷数为 27,在原子中,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 2+8+X+2=27,X=15;故填:27;15; (2)由钴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 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

23、可知,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8.93;故填:失去;58.93。 (1)根据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元素周期表信息来分析。 该题是对元素周期表意义的考查,是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信息灵活应用能力的训练,属于 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 10 - 16、用相关的化学用语填空: 4 个氮分子_。 2 个钠离子_。 苛性钠_。 3 个钾原子_。 3Cu2+中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是_。 标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_。 【 答 案 】 4N2 2Na+ NaOH 3K 3 O 【 解析 】 解:4 个氮分子就是在氮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 4,故填:4N2。 2

24、 个钠离子就是在钠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 2,故填:2Na+。 苛性钠是氢氧化钠,故填:NaOH。 3 个钾原子就是在钾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 3,故填:3K。 3Cu2+中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是 3,故填:3。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故填:O。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 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 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25、,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 用所学知识回答。 (1)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_。 (2)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t2时,a、b、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 (用“=”“”“”符号连接)。 b 中含有少量的 a,若要提纯 b,可采用_的方法。 若 c 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 c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 11 - 【 答 案 】 减少 a=bc 蒸发结晶 变小 【 解析 】 解

26、:(1)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 中常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2)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a=bc; b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 b 中含有少量的 a,若要提纯 b,可采用蒸发结晶 的方法;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若 c 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 c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 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小。 故答案为:(1)减少; (2)a=bc; 蒸发结晶; 变小。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

27、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 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 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 微观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的宏观事实。根据图回答: (1)图甲表示的是生产水煤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类型属于 _(基本反应类型)。 (2)图乙表示的是向滴有紫色石蕊的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当溶液 pH

28、 逐渐变为 7 时, 该过程看到的实验现象为_。 (3)从图乙反应后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可知溶液颜色最终呈_,说明反应物中_过量了。 (4)图乙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 【 答 案 】 - 12 - (1)H2O+CCO+H2 ;置换反应; (2)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3) 蓝色;Ca(OH)2 ; (4)盐酸电离出的 H+和氢氧化钙电离出的 OH-结合成 H2O 分子 【 解析 】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 (1)图甲表示的是生产水煤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CO+H2;该反 应属于置换反应。 (2)图

29、乙表示的是向滴有紫色石蕊的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当溶液 pH 逐渐变为 7 时, 该过程看到的实验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3)从图乙反应后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可知溶液颜色最终呈蓝色,说明反应物中 Ca(OH)2过量 了。 (4)图乙反应的微观本质是:盐酸电离出的 H+和氢氧化钙电离出的 OH-结合成 H2O 分子。 故答案为: (1)H2O+CCO+H2;置换反应; (2)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3)蓝色;Ca(OH)2; (4)盐酸电离出的 H+和氢氧化钙电离出的 OH-结合成 H2O 分子。 19、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性(填“导电”或“延

30、展”)。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 (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 A、陶瓷碗 B、不锈钢炊具 C、橡胶手套 D、铜质水龙头 (4)钙、锌、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 【 答 案 】 延展 含碳量不同 BD 钙锌铁铜 【 解析 】 解:(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2)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是 2%至 4.3%,钢的含碳量是 0.03%至 2%之间, 故答案为:含碳量不同; (3)A、陶瓷碗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不锈钢炊具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 13 - C

31、、橡胶手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是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铜质水龙头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4)钙、锌、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钙、锌、铁、铜。 故答案为: (1)延展;(2)含碳量不同;(3)BD;(4)钙 锌 铁 铜。 (1)根据铝的性质分析回答; (2)根据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但是二者的含碳量不同进行解答; (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4)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解答; 此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一道不错的题目。掌握金属材料的 范畴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三、简答题(本大

32、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 20、 某金属冶炼厂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废弃粉末中,分离和回收金属,设计了如下实验方 案: 请回答: (1)步骤中分离得到的金属 B 是_(填化学式);步骤中加入适量的是_(填名 称) (2)步骤中操作 a 的名称是_;在此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_ (3)写出步骤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 答 案 】 Fe 稀盐酸 过滤 引流 Mg+2HCl=MgCl2+H2 【 解析 】 解:(1)镁、铁、铜三种金属中只有铁能被磁铁吸引,所以步骤中分离得到的金属 B 是:铁, 镁的活动性排在氢之前,会与酸反应,所以步骤中加入适量的是:稀盐酸; (2)经过 a 操作

33、后得到了金属 C 和溶液,所以步骤中操作 a 的名称是:过滤,在此过程中需 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3)A 中加入一种溶液会得到一种金属和氯化镁的溶液,可知该溶液是盐酸,因铜的活动性在 氢后所以不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 C 是铜,步骤的反应是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 气,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故答案为:(1)铁,稀盐酸; - 14 - (2)过滤,引流; (3)Mg+2HCl=MgCl2+H2 (1)根据磁铁能吸引铁,镁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 (2)根据操作 a 的实验目的以及实验过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3)根据步骤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

34、应条件,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此题是对金属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金属性质以及混合物分离的有关知识的掌握,属 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1、 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 Na2SO4、Na2CO3、CaCl2、KCl、CuSO4、KOH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 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CaCl2、BaCl2、KCl 三种溶液均呈中性) (1)依据步骤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_(写化学式) (2)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_(写化学式),可能含有_(写化学式),为进一步确定可能 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加入_(写试剂名称)。 【 答 案 】 CuSO4 Na2CO3、KOH

35、 KCl 硝酸银和稀硝酸 【 解析 】 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 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钾、碳酸钠在溶液中显碱性。 固体物质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无色溶液 A 中加入氯化 钡会生成白色沉淀和 pH7 的溶液 B,所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白色沉淀中加入稀 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所以 (1)依据步骤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 CuSO4; (2)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Na2CO3、KOH,可能含有 KCl,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

36、的物质,采用 的方法是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 给答案为:(1)CuSO4; (2)Na2CO3、KOH,KCl,硝酸银和稀硝酸。 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 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钾、碳酸钠在溶液中显碱性等知识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 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 15 - 22、某兴趣小组展开了对硝酸钾固体及其溶液的实验探究,现配制 50 克 5%的硝酸钾溶液。 (1)以上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 ABCD (2)本实验需称取硝酸钾固体_g;若称取固

37、体时,托盘天平的指针略微向右偏移时,需进 行的操作是_; (3)现在有 10g20%的硝酸钾溶液(密度 1.13g/cm3),若稀释成该浓度的溶液,则需要加入 _g 的水,稀释过程中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 (4)若所配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原因有_。 A用托盘天平称取时,左边放砝码右边放硝酸钾 B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D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 答 案 】 A 2.5 继续往左盘添加少量硝酸钾固体至托盘天平平衡 30 量筒和胶头滴管 ACD 【 解析 】 解:(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38、因此如图所示的 操作正确的顺序是:;故 A 正确; (2)本实验需称取硝酸钾固体是:50g5%=2.5g;若称取固体时,托盘天平的指针略微向右偏 移时,说明药品的质量不足虑 2.5g,需进行的操作是 继续往左盘添加少量硝酸钾固体至托盘天 平平衡; (3)现在有 10g20%的硝酸钾溶液(密度 1.13g/cm3),若稀释成该浓度的溶液,设需要加入 水的质量为 x, 10g20%=(10g+x)5% 解得 x=30g,稀释过程中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是量筒和 胶头滴管,用来量取 30mL 的水; (4)A用托盘天平称取时,左边放砝码右边放硝酸钾,实际量取硝酸钾的质量偏小,致使所 配溶液中硝

39、酸钾的质量分数偏小,故 A 正确; B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对配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无影响,故 B 不正确; 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水偏多,致使所配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偏小,故 C 正确; D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是溶剂的质量偏多,致使所配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偏 - 16 - 小,故 D 正确; 故答为:(1)A; (2)2.5,继续往左盘添加少量硝酸钾固体至托盘天平平衡; (3)30,量筒和胶头滴管; (4)ACD; (1)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分析判断;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析计算需要硝酸钾固体的质量和利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 量

40、固体药品的方法分析回答; (3)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原理和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操作分析回答; (4)根据托盘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并结合题意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一般步骤、溶质计算、基本操作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误差分 析,依据相关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7 分) 2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图 F 中用于加热的仪器名称是_,图 A 中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_。 (2)CO 和 CO2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请写出实验室制取 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 (3)实验室常用草酸钠(

41、 Na2C2O4)和硫酸反应来制取 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2O4+H2SO4=Na2SO4+CO+CO2+H2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从图中实验仪器中_(填装 置的序号及现象)的现象可判断出生成的气体一定含有 CO2,实验仪器中_(填装置的序号 及现象)的现象可判断出生成的气体一定含有 CO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上述实验装置需要改进 的地方是_。 (4)D 装置的作用是_。 【 答 案 】 酒精灯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CaCO3+2HCl=CaCl2+H2O+CO2 B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F 中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G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在装置最后添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验证二氧化

42、 碳是否被除尽 【 解析 】 - 17 - 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故答案为:酒精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 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从图中实验仪器中,B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判断出生成的 气体一定含有 CO2,实验仪器中 F 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G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判断 出生成的气体一定含有 CO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上述实验装

43、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装置最后 添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故答案为:B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F 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G 中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装置最后添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4)D 装置的作用是:验证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故答案为:验证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 (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 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 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从图中实验仪器中,B 中澄清的石灰

44、水变浑浊的现象可判断出生成的 气体一定含有 CO2,实验仪器中 F 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G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判断 出生成的气体一定含有 CO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上述实验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装置最后 添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4)D 装置的作用是:验证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 书写、气体的检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 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4、 小红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

45、,将稀盐酸滴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地发现有气泡产生,她 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小红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变质后的溶液中含有 NaOH 和 Na2CO3 猜想二: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变质后的溶液中只含有_。 【实验设计】为了验证猜想一,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 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部分变 质。小敏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 (实验与结论)小敏另外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二,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实验

46、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 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 化钙溶液并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 生 猜想二正 确 - 18 - 实验 2:将实验 1 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 _ ; _ ; 实验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 答 案 】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向滤液中滴 加几滴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色 Na2CO3+CaCl2CaCO3+2NaCl 【 解析 】 解: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故填:2N

47、aOH+CO2Na2CO3+H2O。 若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则变质后的溶液中只含有碳酸钠;故填:Na2CO3; 【实验设计】小敏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与结论】 实验 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振荡,产生白色沉 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实验 2:将实验 1 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 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 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

48、,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 化钙溶液并振荡 有白色沉淀 产生 猜想二正 确 实验 2:将实验 1 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 液 酚酞试液变红 色 实验 1 反应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Cl2CaCO3+2NaCl。 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 【猜想二】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实验设计】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与结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月考试卷 > 九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