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教学反思参考(共5份)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15554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8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教学反思参考(共5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8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教学反思参考(共5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8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教学反思参考(共5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8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教学反思参考(共5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8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教学反思参考(共5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反思 1)怀念母亲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课堂上,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并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积极主动,交流时气氛活跃,他们找到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

2、梦。”等句子,这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在理解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时,我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明白了,在教学中 “解读”课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创读” ,以读促讲,以读悟情,以读激情。(教学反思 2)怀念母亲教完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

3、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一、从题目入手,抓住文章主干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我紧紧抓住“母亲”一词质问学生:“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个是亲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 ”“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怀念自己的两位母亲呢?”这样既交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又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二、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

4、达意。课堂上,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并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积极主动,交流时气氛活跃,他们找到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等句子,这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三、以读促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不同的感情色彩。在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

5、念时,我让学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等词语,自己读句子,谈感受,并链接赋得永久的悔 ,让学生明白作者对母亲的悔恨,再让学生反复地读,从读中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时,我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上完这节课,同学们都被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深深地感动了,有的同学甚至热泪盈眶,这也让我感受到: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解读” ,更应该引导学生“创读” ,以读促讲,以读悟情,以读激情。(教学反思 3)怀

6、念母亲执教完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我布置学生回家写读后感,从孩子们的文章中我很有感触,于是提笔写写自己的反思。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从而表达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并且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首尾呼应,说明了为什么会对两位母亲产生不变的情怀,使文章浑然一体。一、引用赋得永久的悔 ,做好理解铺垫。新课开始,课件出示: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 ,学生默读,交流感受。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对生身母亲的怀念之情,为理解本课做好铺垫。二、理解词句,感悟文章思想方面。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

7、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这一点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课堂上,学生能围绕一些重点词句来理解失母之“恨” 、思母之情、梦中寻母。并抓住“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等句子,在读中感悟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三、纵观整堂课,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遗憾之处,比如:因为课堂容量过

8、大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沟通合作、再次朗读感悟等方面有些欠缺。我的教学机智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比如:课堂上由于频繁的表扬学生,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扬语出现重复,没新鲜感。但我会不懈的努力,因为追求无止境。更让我有深刻体会的是备课过程中备得不够。我将在以后的时间里积累相关的经验使自己在教学方面得到提高。(教学反思 4)怀念母亲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课前,我安排

9、学生先搜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期间的有关资料,对季羡林先生有所了解。导入新课时,我以“国宝”一词引入,结合资料,让学生了解季羡林先生在学术上的伟大贡献,从而引出季老那一段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以及季羡林老先生去世的时间(7 月 11 日 9 时,享年 98 岁)和悼念仪式的隆重进行体验。新课开始,我给学生读了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 ,学生听后,交流感受。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理解本课做好铺垫。紧接着,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我紧紧抓住“母亲”一词质问学生:“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个是亲生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 ”“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怀念自己的两位母

10、亲呢?”这样既交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又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为理解奠定了背景基础。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课堂上,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并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积极主动,交流时气氛活跃,他们找到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等句子,这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

11、、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想在教学中“解读”课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创读” ,以读促讲,以读悟情,以读激情。与过去的课堂教学相比,我觉得这一节课更加充满亲情,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们一定会与自己的母亲更加亲近,也一定会更加懂得母亲对自己的关爱。(教学反思 5)怀念母亲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全文贯穿

12、了对两位母亲的思念,字字句句都可以拿来品析,正因为这样才无法分清主次,容易平均用力,而这正是我认为最棘手的。再加上学生对文章的生身母亲的思念还好理解,但是对祖国母亲的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就不是这样轻松理解得了的了。在一遍遍翻课本、查阅资料、搜集图片的过程中,一些难点终于有办法解决了。在设计上,我紧抓一个“悔”字,由赋得永久的悔的入手,贯穿教学,在课堂上着重分析了作者对母亲的那种怀念和不得奉养的遗憾,进而延伸到怀念祖国母亲。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明白了,在教学中 “解读”课文,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以读激情。深入引导、朗读、体会是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之一。再者,抓住重点语句精读文章时,如果学生找了很多自己认为感动的句子,千万不要不分重点平均用力,因为结果会导致既浪费时间,又感受不深。我想一篇文章两三处深入体会挖掘即可。另外,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满怀信心地去上课,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以及教师的内在修养,把握驭驾课堂的能力,都是上好课的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六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