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4454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23 页 2019-2020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3 小题,共 26.0 分) 1.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工件的长度, 将其一端与 10 cm处的刻度线对准, 另一端恰好与 24cm的刻度线对齐, 此工件的长度应记为( ) A. 14cm B. 14.00 C. 0.14 D. 0.140 2. 甲、乙两车,它们的运动的路程之比是 2:5,时间之比是 2: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 2:5 B. 1:2 C. 3:5 D. 1:5 3. 从地面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2.7秒收

2、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那么地月之间的距离是( ) A. 8.1 108 km B. 4.05 105 C. 8.1 105 D. 4.05 108 km 4. 2013年 4 月,美国海军用一束高亮度激光持续照射一架无人机,数秒内无人 机起火燃烧并坠人海中。下列针对该激光武器的防御措施中,无效的是( ) A. 给无人机表面覆盖一层比热容大、熔点低、沸点低的物质 B. 给无人机表面覆盖一层表面光滑、颜色较浅的物质 C. 给无人机表面覆盖一层耐高温、效率高的太阳能电池板 D. 给无人机表面覆盖一层表面粗糙、颜色较深的物质 5. 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 15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

3、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 板的距离应( ) A. 等于 30cm B. 大于 30cm C. 小于 15cm D. 大于 15cm,小于 30cm 6. 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 放大镜 B. 幻灯机 C. 照相机 D. 近视眼镜 7. 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 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 D. 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 第 2 页,共 23 页 8. 我们经常

4、提到的像: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电影屏幕上的像照相机底片上的像, 其中( ) A. 属于实像的是 B. 属于虚像的是 C.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 D.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 9. 下列四幅图中的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 ) A. 天鹅在水中的倒影 B. 5月 21日发生的日环食 C. 通过“水杯望远镜”观看远处的景物 D. 通过凸面镜能看见拐弯车辆的像 10. 下列四种情景中,因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是( ) A. 渔民看见江中的“鱼” B. 用放大镜看字典上的“字” C. 大公鸡看到水的“自己” D. 人在灯光下的“阴影”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5、B. 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C. 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D. 凹透镜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第 3 页,共 23 页 12. 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 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 30cm 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 只移动图乙中的蜡烛,烛焰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3. 如图 a 所示,烧杯内装40冰块,放在20干燥的室内,经过 10 分钟,变成如图 b 所示,再用如图 c 所示装置加热至100,整个过程的温度和加

6、热时间如图( ) A. 冰块变成水的过程中,其内能增加 B. 如图 d,对比第 4分钟和第 6 分钟,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 从图 a 至图 b 的 10分钟时间内,没用装置 c加热,所以熔化过程可以不吸收热 D. 根据图 d,冰从(点)至(点)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可用吸= 水计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16.0 分) 14. 填上合适的单位:你现在正在使用的考试试卷的高度(短边)约为0.22 _ ,一瓶普通纯净水的质量 约 500 _ 15. 历史上第一次测定水中的声速是 1827年在瑞士和法国边境的日内瓦湖上进行的。两位测量者分别坐在 两只船上,两船相距 14k

7、m,在一只船上系上一口钟并将钟沉入水下,当敲响钟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 光,在另一只船上系上一个听音器并沉入水下,这只船上的测量者在看到火药发光 10s后,从听音器听 到水下传来的钟声,请问由此测量出的水中的声速是_。(当时空气的温度为15)。 第 4 页,共 23 页 16. 为弘扬中华龙舟文化,丰富市民端午生活,唱响高安品牌,在城区锦河段 举办高安市第十五届“中汽森泽杯”端午龙舟竞赛,如图所示,以正在竞 技的参赛龙舟为参照物,岸上的观众是_的(选填“运动”或“静 止”);船员们挥桨向后划水,龙舟向前前进,这个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 _的。 17.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郊外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

8、芳,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这一处处 美景总让人流连忘返。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 由光的_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_(选填“实”或“虚”)像。 18.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4s内通过 8m的路程,则它在第 3s 速度为_/。 19. 如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 黑点表示物 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 AB段的路程为_cm,平均速度为_/。 20. 如图所示,将少量的碘晶体放在烧杯中,上口放一个灌有冷水的烧瓶,烧杯 下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这时烧杯中可看到有紫色的气体生成,这是碘的 _ 现象;停止

9、加热后,把烧瓶拿下来,可看见瓶底外壁有碘的晶体生 成,这是碘的_ 现象 21. 今年 3 月底茂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 入云层后迅速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_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 称)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0 分) 22.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出反射光线 OB的入射光线 AO; 第 5 页,共 23 页 23.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光源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24. 完成凹透镜的光路作图; 第 6 页,共 23 页 25. 完成凸透镜

10、的光路作图。 26.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 OB 的入射光线 AO, 并标出入射角(在 入射角内标上)。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0 分) 27. 在焦距为 5 厘米、10 厘米或 15 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置于光具座的 B点处,如图所示。在光具座上 将蜡烛、 光屏分别置于透镜两侧, 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_高度, 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_。将蜡烛置于 A点,在 CD间移动光屏时,可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则 实验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厘米。保持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不变,为了得到另一种性质的像。可 第 7 页,共 23 页 将凸透镜

11、向_移动(选填“左”或“右”)。 28. 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 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刚该凸透镜的焦距 为_ (2)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 .目的是 _ 实验序号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5 16.7 3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5 正立、放大的虚像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 表中的实验序号 2中的像的性质为_ ,与此相关

12、的应用是_ 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 (选填“靠近”或“远 离”)透镜方向移动 (4)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点燃蜡烛后,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原因可能是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31.0 分) 29.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如图所示。 (1)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_入射角。 (2)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角为_度。 (3)在某次实验中, 一束光线斜射入水面并与水面成 40度, 且它的折射光线 第 8 页,共 23 页 跟反射光线垂直,则它的反射角为_度,折射角为_度。 30. 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13、, 并标出反射角及度数。 31. 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实验时, 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 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 A 和 B 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 移动蜡烛 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在此实验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_; (2)如果有 3mm 厚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的关系; (4)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 是_(选填“虚”或“实”)像; (5)把蜡烛 A 远离玻璃

14、板,发现所成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第 9 页,共 23 页 32. 阜建高速全长 36km, 限速120/.一辆汽车从 8:50 从阜宁出发,9:05 驶过该路段 该车是否超速? 依据是什么? 33. 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 家到书店的路程为 1800m, 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 3600m; 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 5min, 在书店等同学用了 1min, 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 12min 到达学校。 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第 10 页,共 23 页 答案和

15、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 = 24.00 10.00 = 14.00, A、读数错误,不符合题意; B、读数正确,符合题意; C、读数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读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刻度尺使用前要检查其的零刻度的位置,若零刻度在刻度尺的端头,应检查端头是否已磨损,如果磨损, 则另选“零刻度”,最后用读数减去“零刻度”,就是实际长度;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即读到最小刻 度的下一位。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要点:对刻度尺要“三查”,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下一位的数字。 2.【答案】D 【解析】解:路程之比是 2:5,时间之比是 2:1,即:甲:乙= 2:5;

16、甲:乙= 2:1; 则:根据 = ;速度之比为: 甲 乙 = 甲 甲 乙 乙 = 2 2 5 1 = 1 5;即 5:1; 故 ABC 错误;D正确; 故选:D。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 ;代入已知的比例即可求出速度之比。 熟练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由题知,激光从月球传到地球所用的时间: = 1 2 2.7 = 1.35, = = 3 108 1.35 = 4.05 108 = 4.05 105。 故选:B。 第 11 页,共 23 页 求出激光从月球传到地球(走单趟)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公式 = 计算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

17、,确定激光从月球传到地球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给无人机表面覆盖一层比热容大的物质、熔点低、沸点低的物质,比热容大,在吸热相同 的情况下,温度升高的很低,物质在熔化或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可保持不变,所以可使温度不致太高, A 有效; B、表面光滑、颜色较浅的物质容易反射光,所以可减轻机身温度的升高,所以 B 有效; C、 给无人机表面覆盖一层耐高温、 效率高的太阳能电池板, 这样可以将高强度的激光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所以 C有效; D、表面粗糙、颜色较深的物质容易吸热,更容易使机身的温度升高,发生着火事件,所以 D 无效。 故选:D。 掌握激光的特

18、点:亮度高、方向性好、单色性好; 根据题意分析无人机起火燃烧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 此题根据实际问题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主要考查了比热容、熔点、沸点的理解,考查了物体表 面的颜色对光的反射、吸收的影响,综合性较强。 5.【答案】B 【解析】解: 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镜头的焦距为 15cm,为了能成清晰的放大实像,物体到镜头的距离2 , 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即像距) 2,所以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大于 30cm。 故选:B。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2,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2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9、。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 = 2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 2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 = 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 2, 2,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像能呈现在光屏上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 近时,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据题可知,此题中的(2)已经调节了高度,所以此时造成光屏上不能成像的原因可能是:此时物距小于焦 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1)10;(2)同一高度;使得像成在

20、光屏的中央;(3)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远离; (4)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1)凸透镜的焦距为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 (2)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凸透镜成像时, 2,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第 21 页,共 23 页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 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凸透镜成像探究实验中:要调节凸透镜

21、、光屏、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否则烛焰的像不能成在光屏 的中央;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及焦距的关系,是解决有关问题的关键,同时要学会归纳总结, 做到灵活应对 29.【答案】小于 0 50 40 【解析】解:(1)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由空气中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当光由空气中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0。 (3)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50, 则入射角为90 40 = 50, 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所以反射角是50。 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40,由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90,可知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90 40 =

22、50,所以折射角是90 50 = 40。 故答案为:(1)小于;(2)0;(3)50;40。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实验证明:光由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由空气中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 射角小于入射角。 (2)当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此时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0。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可以根据入射角确定反射角的大 小。 利用反射光线如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可以确定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进而可以确定折射角的大小。 记住光的折射规律,主要是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问题: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

23、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 小于入射角,光由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0.【答案】解: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度数等于入射角为50, 如图所示: 第 22 页,共 23 页 【解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作反射光线时,先确定反射点,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反射光线,注意完 成题目的要求。此题的入射角比表特殊,因此可做一个与入射光线垂直的直线即

24、为反射光线。 31.【答案】像的位置 2 大小 虚 不变 【解析】解:(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 A的蜡烛 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 2mm 厚的。 (3)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 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 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5)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

25、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 会变化。 故答案为:(1)像的位置;(2)2;(3)大小;(4)虚;(5)不变。 (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2)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3)在实验中为了便于研究像的特点与位置,用了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另一支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与像进行比 较,运用了替代法。 (4)虚像实际并不存在,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5)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 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

26、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 第 23 页,共 23 页 32.【答案】解: 汽车行驶的时间为 = 9:05 8:50 = 15 = 0.25,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 = 36 0.25 = 144/, 因为144/ 120/,所以该车超速了 答:超速了,车辆行驶速度大于限制速度 【解析】判断该车是否超速,先计算该车的行驶速度,再与限制速度比较即可知道 解决此类题目注意:(1)解题过程要体现比较过程,才知道是否超速(2)单位换算,15 = 0.25 33.【答案】解:(1)家到书店的时间1= 5 = 300, 平均速度1= 1 1 = 1800 300 = 6/; (2)从家到学校的路程 = 1800 + 3600 = 5400, 运动时间 = 5 + 1 + 12 = 300 + 60 + 720 = 1080, 平均速度 = = 5400 1080 = 5/。 答:(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 【解析】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题时要注意路程与时间的对应性,尤其是全程的时 间计算是本题的易错点。 (1)已知家到书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2)求出全程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月考试卷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