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3658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7 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属于洋务派以“自强”为目的而兴办的近代军用工业是( ) 安庆内军械所 汉阳铁厂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轮船招商局 A. B. C. D. 2. 曾国藩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镇压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 根本目的是( ) A. 镇压农民起义 B. 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C. 发展民族工业 D. 抵抗外来侵略 3.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开启中国历史上的近代化进程的事件是 () A. 禁烟运

2、动 B. 鸦片战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洋务运动 4. 小明正在进行主题为“自强求富”的探究活动,下列搜集到的材料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汉阳铁厂 C. 北洋舰队“定远舰” D. 京师大学堂 5. 19 世纪 60年代到 90 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的活动不包括 A. 创办近代军事、民用企业 B. 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C. 改革清朝的官制 D. 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 6.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有人评价说“北洋舰队的覆灭并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 而是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的失败”。“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是指( ) A. 鸦

3、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戊戌变法 D. 洋务运动 7. 1895年 3 月底,李鸿章等人乘坐德轮“礼裕”“公义”号,悬挂“中国头等议和大臣”旗帜启程赴日 本马关议和,这次李鸿章签订了(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8. 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第 2 页,共 17 页 9. 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导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

4、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相 符的是( ) A. “战争爆发于 1894年,结果签订了北京条约” B. “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 “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 “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10. 纪录片走向海洋这样写道:“黄海风云突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 联合舰队”此战中,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 A. 丁汝昌 B. 邓世昌 C. 严复 D. 陈独秀 11. 下列事件的正确排序是( ) 马关条约签订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A. B. C. D. 12. 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

5、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的压力,冷静地提醒人们 要看到日本的长处,审视中国的内部问题。他们的意图是( ) A. 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 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C. 仿效日本变法强图 D. 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13. 光绪帝颁布的变法诏令不包括( ) A.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4.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专制思想打开 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 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 动摇

6、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15. 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一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 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A. 推行维新变法 B. 实行洋务运动 C. 进行暴力革命 D. 开展新文化运动 第 3 页,共 17 页 16.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 260 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 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 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 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 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17.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发表了变法通议,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这反映了当时的时代主 题

7、是( ) A. 中体西用 B. 救亡图存 C. 民主共和 D. 联合抗击日本侵略 18. 某历史兴趣小组编排了一幕反映 1900年中国社会的历史课本剧。剧情符合史实的是( ) A. 签订辛丑条约 B. 清军拆毁大沽炮台 C. 义和团团员中弹倒下 D. 慈禧太后作为“祸首”被惩办 19. 庚子记事记载:“匪徒(义和团)有禁洋烟咒云:奉请如来佛,善除洋烟毒,弥陀佛、弥陀佛。” 这反映了义和团( ) A. 笼统排外 B. 扶清爱国 C. 组织涣散 D. 封建迷信 20. 在抵抗八国联军入侵的天津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清军直隶提督是( ) A. 关天培 B. 王锡朋 C. 陈化成 D. 聂士成 21.

8、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盲目排外性 B. 他们的活动带有太多的迷信色彩 C.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 D. 缺少先进的武器 22. “当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时,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即被证明是失败了,结果各国公使馆被救, 朝廷出逃。”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指(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洋务运动 D. 百日维新 23. 爷爷把收藏的一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这些照片是 1905 年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小明马上看出其 中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 ) A. 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 B. 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 C. 东交民巷

9、有许多西式建筑 D. 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第 4 页,共 17 页 24. 归纳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近代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比较 其中赔款数额最大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25. 有人对近代某一卖国条约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拆除了我们家大门,站在我们家甬路两侧, 住进我们的院子,甚至还进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二、材料解析题 26. 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在近代列强的打击下,艰难的迈着前进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10、题。 材料一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 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 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 材料二 “一更里,坐阑房,前思后想。思想起,国家事,好不羞惭。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侮。既 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总说是,国家强与我无干。要晓得,国家危, 家何能保”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 和重新组织日本击败中国引起了年轻的光绪皇帝的注意,他意识到有必要进行彻底的改 革。 斯塔夫阿里诺斯全球通史 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的观点?

1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理由。 根据材料二,“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侮。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请问列强在近代史上分 别通过什么条约割占了中国哪些土地。 根据材料二,举两例反驳“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的观点。 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反映清朝地主阶级进行“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的事件是什么?此次反 省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光绪帝的“彻底的改革”又是指什么事件? 第 5 页,共 17 页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4 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 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

12、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 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 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基于材料一的现状和认识,以李鸿章为代表有志之士代表哪一政治派别?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任意写两点)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地位? 材料二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2)指出材料二梁启超所代表的政治派别,还有哪些其他人物属于这一派别,请列举一例依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为了“育人才”、

13、“变官制”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 的原因有哪些?(任意写两点) 材料三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 随人转,跌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 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3)根据材料三,概述中国人近代化探索的演变历程。 第 6 页,共 17 页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1)材料一中的“有心栽花”和“无心插柳”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

14、明显失败 的政体” - (1895 年)纽约时报 (2)读以上材料你认为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件作上述评论的?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 影响?针对这一状况,中国的有志之士进行了怎样的救国活动?这一救国活动对中国思想文化方面产 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三有人说,1901年, 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 1911 年, 一道闪电划过夜空, 但是黑暗依旧,1921年, 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3)“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 第 7 页,共 17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1

15、9世纪 60年代开始,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最 早的是安庆内军械所,规模最大的是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的船舶工业是福州船政局。故正确。 .湖北的汉阳铁厂和上海的轮船招商局均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目的,要求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曾国藩这句话的意思是,兴办洋务,可以增强军事实力,有利于镇压太平天国和北方的捻军起义,可以 加强国防力量,以抵抗外国侵略。这两个目标,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洋务派都是正统的价值 观)。故 B符合题意。 AD.综上,这两项都是直接目的

16、,故排除 AD。 C.发展民族工业不是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故排除 C。 故选 B。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第 8 页,共 17 页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 “自强”为口号, 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19 世纪 70年代, 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 创办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开启了这个近代化,故 D 正确。 A.禁烟运动是林则徐领导的反侵略的爱国运动,故 A错误。 B.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近代列强第一次侵华战争,故 B错误。 C.太平天

17、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故 C 错误。 故选 D。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要求具备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 【解答】 ABC.根据所学知识,“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北洋舰队“定远舰”都 属于洋务运动的实践活动,故 ABC 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在 1898 年的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故 D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具备准确识记历史知识和辨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解答】 C.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以

18、“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 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兴办新式学校, 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设立翻译馆, 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京师同文馆) ;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建立新式海陆军。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海军: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并无改革清朝官制一项。故 C 符合题意。 ABD.综上所述,三项均不符题意,故排除 ABD。 故选 C。 第 9 页,共 17 页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具备知识点识记的能力。 【解答】 A.鸦片战争是 18401842 年,故排除 A。 B.太平天国运动是 18511864,故排除 B。 C.戊

19、戌变法是 1898 年,故排除 C。 D.题干中的“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 覆灭。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并没有触动封建根基,这是 它失败的根本原因。故 D正确。 故选 D。 7.【答案】B 【解析】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最终清政府战败。清政府急忙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赴日 本求和。1895年 4 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程度。 解答本题要明确

20、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关条约,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主要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故 A不符合题 意。 第 10 页,共 17 页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和人民负担,故 B 不符合题意。 C.增开通商口岸,方便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故 C不符合题意。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加速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这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 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D符合题

21、意。 故选 D。 9.【答案】C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是邓世昌, 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因此 ABD 错误 选 C。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把握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洋务运动的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史中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的把握能力,需要学生认真审题。 10.【答案】B 【解析】略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经过,要求识记相关史实和年代。 【解答】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在 1895年。 .公车上书是因为马关条约的签订,康

22、有为等士人发起的上书皇帝的事件(也在 1895 年)。它是变法 维新运动的序幕。 .百日维新是从 1898年 6月到 9 月,共 103 天。 .戊戌政变发生于 1898年 9月。顽固派推翻了维新派的改革,结束了百日维新。 故是正确的排序。 故选 A。 第 11 页,共 17 页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要求理解掌握相关史实。 【解答】 A.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改革派,并不主张暴力革命,故排除 A。 B.与本题主旨无关,故排除 B。 C.结合所学可知,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 希望仿效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在中国进行改革。 故 C正确。 D.维新派主张维护清朝的统治

23、,同时进行改革,故 D说法错误。 故选 C。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BC.1898 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在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 事。在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在教育上,废除 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故 ABC均是变法的内容。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戊戌变法是改革,并不主张废除君主制。故 D不是戊戌 变法的内容。 故选 D。 1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24、 【解答】 A.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派,创办了众多报刊,出版了不少书籍,来传播西方的政治学说和科学知识,起到了 第 12 页,共 17 页 思想启蒙的作用,让更多中国人了解了西方世界。故 A 符合题意。 B. 综上,维新派的思想启蒙,只是对部分人有影响,还谈不上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故排除 B。 C.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没有创立君主立宪政体,故排除 C。 D.维新变法并没有动摇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故排除 D。 故选 A。 1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由题干“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可知,康有为主张推行维新变法

25、。1898 年在康有 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宣布变法,故 A正确。 B.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人领导的洋务运动,故排除 B。 C.康有为主张改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故排除 C。 D.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等人开展新文化运动,故排除 D。 故选 A。 16.【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戊戌政变的有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 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于 1898年 9月 28 日在北京惨遭杀害, 史称“戊戌六君子”。 由此可得, 只有 D项符合题意, ACD 三项均与戊戌变法无关

26、。 所以 ABC 不正确,故选 D 。 1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维新派的思想,要求结合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第 13 页,共 17 页 B.甲午战争的战败,让中国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中。梁启超发表了变法通议,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 富。他们主张通过变法来挽救危机。而变法的方式,就是借鉴西方和日本的成熟模式。他们通过发行书 刊和翻译西方的学术著作,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 B 符合题意。 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要求识记相关史实。 【解答】 A.辛丑条约是 1901 年签订的,故 A 不符合史实。 B.清

27、军拆毁大沽炮台是辛丑条约的规定,在 1901 年之后,故 B 不符合史实。 C.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成联军向北京进犯,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 在廊坊一带狙击敌人,不少团员中弹倒下。故 C 符合史实。 D.慈禧太后没有被作为“祸首”来惩办,故 D不符合史实。 故选 C。 1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根据“匪徒(义和团)有禁洋烟咒云:奉请如来佛,善除洋烟毒,弥陀佛、弥陀佛”可知,这反映了义 和团的封建迷信思想。义和团非常的愚昧野蛮和落后,还相信“神灵附体”“刀枪不入”的神功。故 D正 确。 A

28、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20.【答案】D 第 14 页,共 17 页 【解析】1900年,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 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 国。7 月中旬,天津失陷。 故选:D。 本题考查聂士成的事迹。1900年,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 掌握聂士成的事迹。 21.【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由山东、 直隶一带的义和拳、 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是 19 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主要针

29、对西方侵略者及其在华附庸,是具 有强烈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完全由民间自发的暴力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进行了英勇抵 抗,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义和团运动的过程特征和失败的原因,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22.【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可知“排外救国的努 力”是指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中拳民攻打北京各国使馆,最后在八国联军的绞杀下以失败告终,慈禧 和光绪出逃,但是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故选:B。 本题考查的

30、是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点。1900 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侵略势力,这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义和团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23.【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北京东交民巷设为使馆界,界内 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驻兵保护。因此 D 项内容与史实不符。 故选:D。 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第 15 页,共 17 页 本题考查对历史史实的分析与理解。注意识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4.【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

31、目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赔款白银 4.5 亿两。南 京条约赔款 2100 万银元,马关条约赔款白银 2 亿两。北京条约赔款 800 万两;天津条约赔 款 600 万两。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 25.【答案】D 【解析】“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 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反映的外国侵略者 控制了清政府的内交和外政,中国完全沦为

32、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结合所学,1900年到 1901 的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知,这一条约是辛丑 条约。 故选:D。 本题考查辛丑条约。1900年到 1901 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辛丑条约。 本题以辛丑条约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6.【答案】【小题 1】“对英国有利”。同意。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便利了英国商品输出和掠夺原 料,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有利”。可在以下论点任选其一:不同意:中国不再享有完 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西方差距加大等。同意:客观上有利于鸦片

33、战争开阔了 中国人的视野,使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有利于西方先进技术设备等的传入,这些机器设备对中国近代 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我国近代技术人才的培养。 【小题 2】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割占了辽东半 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小题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 【小题 4】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 第 16 页,共 17 页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根据材料 一中“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

34、民”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英国和对中国的 影响角度概括。如对英国有利的理由是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便利了英国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有利于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如对中国方面既可以选择对中国有利也可以选择对中国不利来概括。对中国不利的 角度,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西方差距加大等。对中国有利的 角度,客观上有利于鸦片战争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使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有利于西方先进技术设备 等的传入,这些机器设备对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我国近代技术 人才的培养。 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割占的中国土地,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

35、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割占了辽 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3.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史上中国百姓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 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举例: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这反映了中国百姓的爱国。 4.本题主要考查地主阶级进行的探索,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根 据材料三“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 和重新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 19世纪后半叶,清政府进行了洋务

36、运动进行自救。第二小问,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第三小问,结合根据材料“日本击败中国引起了年轻的光绪 皇帝的注意,他意识到有必要进行彻底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失败后进行戊戌变法变革制 度。 27.【答案】(1)洋务派;措施: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设立翻译馆;选 派留学生;建立新式海陆军;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资产阶级维新派;列举一例:康有为、严复、光绪皇帝、谭嗣同等;教育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失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光 绪皇帝没有实权;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37、(3)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 深,推陈出新。 【解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并灵活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依 据题干分析可知,李鸿章意识到列强“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同时肯定拥有坚船利炮的列强是“数千年 来未有之强敌”。又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内外交困的国情,李鸿章等洋务派掀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 第 17 页,共 17 页 运动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设立翻译官(京师 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建立新式海陆军。 (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要

38、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并灵活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 知,梁启超与康有为、严复、光绪皇帝、谭嗣同等人皆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依据题干“人才之兴,在开 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结合所学可知,要“育人才”应兴办新式学堂,废八股,改试策论;又依据 所学可知,“变官制”应裁撤冗官,任用维新派人士。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管发动 人民群众,只能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而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 (3)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要求具备综合分析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中国近代化探索充满挫折和失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上下求索,由向西方学

39、习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 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28.【答案】(1)“有心栽花”:维护和巩固清朝的封建统治;“无心插柳”: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主 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任意一句即可)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活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广泛而持 久的影响。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目的及影响,要求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据题干“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 和客观积极影响对“有

40、心栽花”和“无心插柳”的含义加以说明。 (2)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及调用所学知识的 能力。据材料二“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 败的政体”及出处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对甲午中日战争及其中国战败所作的评论;此 事件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根据材料信息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 机,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进行了戊戌变法;其在思想文化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影响,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据材料三“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材料相关的依据是 1900 年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之后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