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 (时间:(时间:6060 分钟分钟 满分:满分:606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本大题共共 12 道小题,每小题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24 分)分) 1.“脱贫攻坚”是 2018 年我国政府的工作重仼。我们要众志成城打蠃脱贫攻坚 战,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这种态度和决心体现了我们党坚 持_的发展理念。 A创新 B开放 C绿色 D共享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仍在一些 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深化收 入分配
2、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注重效率、维护公平。这有利于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突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A. B. C. D. 3.我们常常会为一个别出心裁的点子而激动,为一个突出奇想的灵感而兴奋,为 一个独具匠心的构思而得意我们会用新方法解决问题, 会为家人做一道新菜, 会为老歌配一首新曲这表明 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无处不在 创新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创新让我们体验别样的精彩人生 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 成就感 A. B. C. D. 4.近年来, “创客” “互联网+” “创新 2.0”等新概念,在各种媒体和领导
3、人的讲 话中,成了高频词汇,这表明 创新正在成为城市的中心工作 生活的每领域,生命的每一步都呼唤着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A. B. C. D. 5.18 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蒸汽革命开创了大机器工业时代,19 世纪后期兴起的电 力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新时代。20 世纪正半叶的信息技术革命使社会生产 从传统的机械化、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这表明 A.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B.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C.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D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6.在激烈的国
4、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这启示我们 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制度保障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 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要把创新作为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要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不断创新中提升改革品质 A. B. C. D. 7.“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进 之路” 。创新引擎表现在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
5、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A. B. C. D. 8.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制造”的产品日益风靡世界。但是,有相当多 的“中国制造”的产品是“来料制造” “来料加工”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应该有更高追求,把“中国制造”提升在“中国创造” 。 这说明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提高我国的民族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A. B. C. D. 9.在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日本的高级技工古比 40%,德国则达到 50%,而我国仅
6、 为 5%左右。全国隔级技工缺口近 100 万人。这一现象表明 A.日本、德国的工人队伍庞大,我国的工人队伍相对弱小 B.相比日、德,我国更重视高级科研人才培养 C.世界各国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D.我国科技兴国任重道远 10.谋未来就要谋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把科教兴国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治 理环境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A. B. C. D. 11.我国每年都要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奖代表颁奖, 并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
7、表达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这表明 推动科技进步的根本途径就是重奖科技工作者 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A. B. C. D. 12.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蓝图 每个人都要抓住时代赋予的创造机遇,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要奖励大众采取一切方式和途径进行创新创业 要弘扬创新精神,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 36 分) 13.(共 14 分)材料一:参考消息网 2019 年 8 月 1 日报道,根据世界 知识产权组织的一项报
8、告,中国如今已经跻身世界创新国家前列,在 对科技进行大量投资的创新国家中名列第 14 位。但同时我国在一些 领域仍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增长 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材料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 不断完善创新制度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在全社会深入人 心;企业在创新中不可或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自主掌握大国重 器的重要性。形成创新合力, “中国号”巨轮才能顺利驶向富强的彼 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材料一,概括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现状。 (4 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应如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9、6 分) (3)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运用所学知识,谈谈 青少年要具备哪些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4 分) 14.(共 12 分)材料一: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愈演愈烈,近年来我国经 济持续腾飞是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流和外籍专家来华工作的绝佳时 机。为了抢夺高端创新人才,全国各省和地方政府在对创新人才的争 夺战上愈发激烈。 (1)为什么全国各省和地方政府在对创新人才的争夺战上愈发激烈? (2 分) (2)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有什么重要作用?(6 分)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进步?(4 分) 15.(共 10 分)材料一 2019 年 1 月 8 日,2018 年
10、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 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获得 2018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奖。 材料二在 2018 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紧迫的 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 蕴藏的巨大潜能。 ” 强调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性,提出要全面深化 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对此,某校 九年级(1)班全体师生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开展了一次 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热点我解读 (1)上述材料表明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 (2 分) 问题我解答
11、 该班“爱思考”道德与法治小组展示了利用课余时间所做的调查 报告的部分内容:据调查,目前某县企业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还比较 弱。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只 要能制造就行,管他技术是谁创 造发明的呢。 ” (2)请结合所学知识, 写出你想对这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说的话。 (4 分) (3)针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上这一主题, 为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 能力,你对当地政府有哪些好的建议? (4 分) 答案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D 4.B 5.A 6.C 7.D 8.A 9.D 10.D 11.B 12.C 二、非选择题 13.(1)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一
12、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 不强、 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2)1. 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 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 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 盛。2.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 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 搭建有利于 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 环境。
13、 (3)拓展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努力学习,培养创新 精神、能力;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问题意识;勤于实 践,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 14. (1) 中国未来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创新人才。 (2) 教育是民族振兴、 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 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3) 1.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2.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3.教育公平取得 重要进展 4.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15. (1)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 (2)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发 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 态的现实需要。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 因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 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优先发展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 和协同机制。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建立和完善科技奖励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