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第2课时)教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2985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第2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第2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第2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2.了解胶体和溶液、浊液的区别。 3.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4.实验能力的培养,学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根据实验探究胶体的一些性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 2.胶体概念及性质。 3.胶体的应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板书分散系及其分类 引入引入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 设疑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哪些体系是分散系? 生溶液、浊液 追问溶液中什么物质是分散质,什么是分散剂?浊液中什么是分散质,什么是分散剂?

2、生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浊液中,被分散成的小液滴或固体小颗粒的物质时分散质, 液体是分散剂。 投影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剂状态 胶体类别 实例 气体 气溶胶 雾、云、烟 液体 液溶胶 氢氧化铁胶体、鸡蛋清、牛奶、豆浆、墨水 分类标准(本质区别)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 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 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 板书 胶体 环节一浊液与溶液的比较:通过观察,指出浊液和溶液的外观差异分散质颗粒大小和稳定性的差异 (表现在分散质是否出现沉降或漂浮而与分散剂脱离的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并回答:浊液分散质颗粒较大,静置后分层;溶液中分散质颗粒小,静置不分层。 环节二提

3、出假设:不同分散系,其分散系的性质与分散质颗粒有关。 查阅资料:溶液和浊液粒子直径分别小于 1nm 和 100nm,则分散系颗粒直径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散 系可能具有介于二者之间,甚至与二者不同的性质。 师我们把分散质粒子直径为 1100nm 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胶体的概念是 19 世纪 60 年代初由英国科学家 格雷哈姆(T.Graham)提出的,他在研究各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性质及能否通过半透膜时,发现有些物质, 如某些无机盐、糖和甘油在水中扩散很快,容易通过半透膜;而另一些物质,如蛋白质、明胶和硅胶类水合氧 化物等,扩散很慢或不扩散。前者容易形成晶态,他将其称为晶质;后者不易形成晶态,多呈胶

4、态,他将称为 胶体。 这种分类没有说明胶体的本质, 因为胶状的胶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晶体, 而晶质也可以变成胶态。 直到 20 世纪初,随着超显微镜的发明及后来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人们又胶体才逐渐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投影 环节三实验验证:氢氧化铁胶体 实验 1 取 100mL 烧杯,加入 40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 腾的水中滴加 56 滴 FeCl3的饱和溶液。 实验 2 取 100mL 烧杯,加入 40mL 硫酸铜溶液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实验 1 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褐色,实验 2 中,溶液为蓝色。 固体 固溶胶 大多数天然宝石、有色玻璃、土壤 分散剂状态 胶体类别

5、实例 气体 气溶胶 雾、云、烟 液体 液溶胶 氢氧化铁胶体、鸡蛋清、牛奶、豆浆、墨水 固体 固溶胶 大多数天然宝石、有色玻璃、土壤 设疑在实验 1 中制得的红褐色液体就是氢氧化铁胶体,这是由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一种 液溶胶。同学们观察氢氧化铁液溶胶,可以得到该液溶胶也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 设疑制备氢氧化胶体的方法能否用饱和 FeCl3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 生不能,产生的是 Fe(OH)3沉淀。 强调注意事项:实验中必须使用 FeCl3饱和溶液和沸水。 当液体呈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因为过度加热会破坏胶体,生成 Fe(OH)3沉淀。 制备过程中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使 Fe

6、(OH)3胶体粒子碰撞形成大颗粒,最后形 成沉淀。 设疑胶体与溶液的外观相似,那么怎么区别这种液溶胶和溶液呢? 实验 3 用激光笔照射实验 1、实验 2 得到的液体 实验 4 在悬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铁胶体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实验 3:用光线照射实验 1 中的液体,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实验 2 中的液体无 光亮的通路。实验 4:加入 Fe(OH)3胶体,烧杯中浑浊现象消失并出现沉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探究胶体性质,通过观察、分析等方法获得结论。 师根据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光线照射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照射溶液时看不到这 条光亮的通路, 化学上将上述光亮通路的现

7、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是一种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有效方法。 胶体还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溶液中悬浮颗粒,这是明矾净水的原理,明矾溶于水形成 Al(OH)3具有很好 的凝聚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净水剂。 板书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 师丁达尔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投影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 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溶液中悬浮颗粒,可用于净水。 设疑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那么为什么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 没有呢?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呢? 师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因为胶体粒子的大小适中,光线照射到胶体的粒子时发生散射,散射光 线进入人眼,

8、 人以为是胶体在发光, 所以看到光亮的通路。 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太小, 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太大, 无法发生散射。 设疑胶体除了丁达尔效应,还有哪些性质呢? 师(1)介稳性 胶体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原因是:胶体中胶粒直径较小,被介质分子碰撞,不易上浮或下沉 胶体 中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胶体不易聚沉。 (2)布朗运动 胶体粒子在分散系中做永不停息的、 无秩序的运动, 布朗运动的产生与分散剂分子对胶粒无休止的随机撞 击有关,并不是胶粒本身固有的性质。 (3)电泳 由于胶粒带有电荷,所以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就会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做定向移动,这种运动 现象叫电泳。如 Fe(OH)3胶粒带正

9、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带正电的 Fe(OH)3胶粒向阴极移动。 注意:胶体是电中性的,而有的胶粒是带电的 再如冶金厂的大量烟尘可用高压电除去,就是利用了气溶胶的电泳。 【说明】由于带电的离子在通电时也能发生定向移动,故不能用电泳现象来区分溶液与胶体。 (4)胶体的聚沉 一定条件下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胶粒就会聚集成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这种性质叫胶体的聚沉。通常 聚沉的方法有: 加热:加热时,能量升高,胶粒运动加剧,它们之间碰撞机会增多,导致胶体凝聚。如长时间加热时, Fe(OH)3胶体就发生凝聚而出现红褐色沉淀。 加电解质:在溶液中加入电解质,这就增加了胶体中离子的总浓度,而给带电荷的胶体微粒创

10、造了吸引 相反电荷离子的有利条件,从而减少或中和原来胶粒所带电荷,使它们失去了保持稳定的因素。再加上粒子在 不停地做布朗运动,在相互碰撞时,就可以聚集起来,迅速沉降。 加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若两种胶体的胶粒带有相反的电荷,相遇时就会互相中和电荷,从而聚集成 大颗粒而沉积。 师胶体具有的性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 【板书】胶体的应用 (1)农业生产: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里许多物质如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形式存在。 (2)医疗卫生:血液透析;血清在纸上电泳;利用电泳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3)日常生活:制豆腐(胶体的聚沉) ;明矾净水。 (4)自然地理:江河入海口处

11、形成三角洲的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江河泥沙所形成的胶体发生聚沉。 (5)工业生产:制有色玻璃(固溶胶) ;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原油脱水等。 设疑如何分离氯化钠溶液和淀粉胶体?怎样将胶体提纯? 学生活动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利用半透膜设计实验分离胶体及溶液,并检验是否成功分离。 由于胶体微粒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利用半透膜提纯精制胶体,该方法称为渗析法,如图: 滲析法常用于分离、提纯胶体(注意:提纯后的胶体仍然是混合物) 板书溶液能够穿过半透膜,胶体不能穿过半透膜。 设计意图诊断评价学生对胶体本质及性质掌握情况,训练学生实验能力,深化对胶体的理解。 【思考】溶液、胶体、浊液的区别【思考】溶液、胶体、浊液的区别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微粒 的直径 100nm 100nm 分散质微粒 小分子或 离子 许多分子集合 体或高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 的固体小颗粒 大量分子聚 集成的小液 滴 实例 酒精 氢氧化铁胶 体、淀粉溶液 泥水、石灰浆 油水混合物、 油漆 外观 均一、透 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 不透明, 久置出现沉淀 不均一、不透 明,久置分层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 纸 能 能 不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 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 效应 丁达尔效应 静置沉淀 静置分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人教版(新教材) > 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