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3 3 课课 别了别了,“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 1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请读完课文后,将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答案 港督降旗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添马舰东面的告别仪式 “威尔士亲王”军 营旁降旗 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2理解句子,剖析重点。 (1)怎样理解“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一句的含 意? 答:_ 答案 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港督的建筑,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香港已经回归中国,末代港 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这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 (2)“从 1841 年 1 月 26 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 1997 年 7
2、 月 1 日五星红 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 156 年 5 个月零 4 天。”为什么把时间精确计算到“一共过去了 156 年 5 个月零 4 天”? 答:_ 答案 香港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是一段让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漫长的历史,字里行间回荡着 百年巨变的沧桑感。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 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 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经过漫 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精确地计算时间,一方面,突出了殖民 统治历史之长;另一方面,传达了回归梦圆的欢欣鼓舞。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 (3)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
3、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意蕴? 答:_ 答案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英国殖民者从海上耀武扬 威地来,今天从海上黯然落寞地离去。中国人民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4)对“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个新闻标题应怎样理解?有何作用? 答:_ 答案 标题有两层意思,表层意思: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 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场景。 深层意思:“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这 段耻辱终被洗刷。 作用:标题是倒装句式,将“别了”提前,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新颖别致,寓
4、意深刻,引 人注意。 3文本特色,品评鉴赏。 (1)本文组织材料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这样组织有何好处? 答:_ 答案 特点: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写港督府告别仪式时,加入对港督府历史的追 述;写广场告别仪式时,加入“156 年前,一个叫爱德华 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 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 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好处:这样一来,文章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历史与现实以镜头的方式交错出现,画面 感很强,突出了英国在香港 150 多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英国殖民统治永不再 来的意味。 (2)本文在描写时注重细节描写和气氛烘托,
5、请结合例子分析表达效果。 答:_ 答案 细节描写。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灯火渐暗”“不列颠尼亚 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这样一个具 有深远意义的仪式,可描述的细节有很多,作者却只从“告别”切入,将目光聚焦于“历史 的终结与开始”的主题上,所有的细节均服务于这一主题,不蔓不枝,清清楚楚。 气氛烘托。 “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对天气状况的实写, 对仪式的气氛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面 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实写,对“告别”仪式的氛围起到了点染的作用;“停泊在 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
6、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 日落仪式的背景”,则将“新”与“旧”、“撤离”与“交接”、“终结”与“新生” 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附:助读资源附:助读资源 1背景展示 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别了,“不列颠尼亚”写于 1997 年 7 月 1 日,也就在那一天的零点,在中国,在香 港,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那便是香港在这一时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中英 南京条约使香港离开了祖国,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150 多年来,28 任港督代表英国对香 港进行统治。为了使香港回归,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许多努力,终于,1984 年的中英联合 声明 使香港的回归指日可待, 13 年的漫长等待, 让亿万中国人失
7、去了许多, 也得到了许多。 当 1997 年 7 月 1 日零时这一庄严的时刻到来之际,哪一个中华儿女不热血沸腾呢?别了, “不列颠尼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2七子之歌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 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 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 是中国著名学者闻一多于 1925 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诗, 全文包括 七首诗和一段古体引言,七首诗分别以拟人手法表达被外国列强侵占的七处中国国土,即澳 门、香港(今香港岛)、台湾、威海卫、
8、广州湾(今广东省湛江市前身)、九龙岛(今香港九龙半 岛)、旅顺大连“七子”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每首诗都是以“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结尾。 3文体知识新闻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泛指整个新闻事业;狭义的“新闻”则是 指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特写、访问记等。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它 有同记叙文一样的基本要素,但由于各部分的内容要求不同,故其各个部分的概述要点不尽 相同。但新闻必须具备五个“W”一个“H”,即 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 物)、WHAT(事件)、WHY(原因)、HOW(结果、意义)六个要素。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
9、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1)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有主标题和副标题之分。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 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作出内容提要等。概写标题通常要 求的是主标题的概写。 (2)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体印象。根据其 主体部分拟写导语,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 式和结论式等。 通常情况下,导语部分除时间、地点(报道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的动态新闻要有时间、地 点要素)外,其余要素均应具有。 (3)新闻的主体部分自然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经过、结果)、原因五个要素。 (4)背景
10、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5)结语(有时可无)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它主要用于揭示事实的本质。 4类文延读 这是帝国的末日 英国王储查尔斯在参加香港 1997 年移交仪式时所写日记的有关内容,最近被英国媒体 公开。他在日记中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 “帝国末日” 香港太阳报24 日报道了查尔斯日记的内容: 一架英航 747 包机将大批官方代表由希斯罗机场载往香港。我发现自己和助手们身处只 属商务客舱的上层,我要定一定神才意识到这并非头等舱,虽然我早已疑惑为何坐得这样不 舒服。 后来我发现连首相希思、 前外交大臣杰弗里 豪、 新任外交大臣罗宾 库克以及麦理浩、 卫奕信等前任港督,都舒
11、适地安坐在我们下面的头等舱。我唯有独自慨叹,这是帝国的末 日 黯然神伤 告别仪式于傍晚时分在皇家游艇旁的“添马舰”上展开。彭定康离开港督府与随员告别 后,在下午茶时携家人登上游艇。他们黯然神伤,若有所失。彭定康抱着港督府的英国国旗 上船,那面国旗是送别他的礼物 他们喝了茶定过神后,我们出发到体育馆,在雨中参加豪华铺张的仪式。毛毛细雨徐徐 落下,所有东西都湿透了。我坐在讲台上,脚下的红地毯变得湿淋淋一团糟,吱吱作响。我 们耐着性子看完不同仪式及表演,聆听彭定康令人动容的演说。我喉咙哽咽,听罢随即奏起 的义勇军进行曲 ,更加激动哀伤。 在仪式进行中,我预感到当自己站起身讲话时,滂沱大雨就会倾盆而下
12、。正如所料,当 我走到演讲桌前的一刻,暴雨随即猛降。我看着手上湿淋淋、黏作一团的数页讲稿,尝试辨 认文中的内容。我生平从未试过在“水中”发表演说,这是首次。事实上,没有人听到我说 了些什么,因为大雨打在雨伞上的声音太吵了。为了英格兰,我真做了不少牺牲! 经过一轮情绪起伏后,全身湿透的我第一时间返回游艇,在出发参加 4 000 人的晚宴前 先洗了个澡。一如所料,当我浸在浴缸中时,烟花表演随即开始,在我整装待发时,表演亦 已结束。盛大的晚宴上,我坐在中国外交部长的身旁,他似乎对应该如何对待我感到不知所 措。在经过多轮祝酒后,我们离开宴会厅,等待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会面,盘算着如何 令双方不失面子
13、。 懊恼心绪 在移交仪式每个细节的安排上,中国人也要争拗一番。他们坚持要我走到一个房间拜会 国家主席,英方上下对之强烈反对。最后我们同意折中方案,由我们分别从两边进入一个房 间,在中间碰头。 国家主席和他的亲信与我们(即外交大臣、国防参谋长与我)面对面而坐,宣读预先拟定 的声明。我知道无可避免一定要回应,懊恼地左思右想,思量着说什么好,而又不会引发外 交事件。我说了几句有关莎士比亚的轻松趣语,一行人就走向会展新翼的主礼堂又一次 长征,从我们的位置出发,可真长路漫漫。 为了移交仪式,这个会场被改成类似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模样。我们发表演说后,江主席 走到演讲桌前发表讲话。此后,我们还要观看中国士兵上
14、台,把英国国旗降下,升上中国国 旗。在典礼结束时,我们合影留念,互相握手,然后从不同门口离去。 我们就此离开。多亏彭定康,我们在一片钟爱及感激声中离去。码头上聚集了专程来送 别的民众、彭定康的友人及前同僚。我紧随彭定康登上游艇,与他的几名女儿碰面,她们均 非常激动及疲累。“不列颠尼亚”号游轮徐徐驶离港口。我站在甲板上,一边眺望着缓缓远 去的香港地平线上的景观, 一边告诉自己, 在同一年告别这一切以及我心爱的游艇, 是好事。 可能吧。 附:积累卡片附:积累卡片 字词知识 (1)读准字音 词语 读音 凝 重 n n 停泊 b (2)解释词语 词语 释义 易帜 国家或军队更换旗子,指政权性质发生变化
15、或投向敌方。 瞩目 注目。 第第 3 课课 县委书记的榜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焦裕禄 1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焦裕禄的工作,另一条是焦裕禄的病情。请阅读课文,把下面的 表格补充完整。 工作 病情发展 焦裕禄对待病情的态度、做法 调研“三害”情况 时时弯下身子用左手按着肝部; 别人恳 求他休息,他也不肯 肝痛常常发作,有时痛得厉害 与“三害”斗争胜 利前进 不在意; 采用“压迫止疼法”; 别人劝 他治疗,他因药贵而拒绝治疗 去三义寨公社 肝痛发作, 痛得骑不动自行车; 作笔记时,肝痛得使手指发抖 不得不放下工作前去治疗 答案 风雪天关心困难群众 除“三害”斗争达到高潮 一阵阵肝痛 肝病越来越 重
16、 肝病到了严重关头 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 拒绝休息的提议,看起来“神情自 若” 2把握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1)焦裕禄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兰考的?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 答:_ 答案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兰考受到“三害”的严重侵袭,人民生活困苦到了极点。而 焦裕禄在这个关键时刻带着党的嘱托来到兰考扎根,并为改变兰考落后的面貌而奉献出自己 的一切。这表现了焦裕禄作为共产党员服从党的安排,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高贵品 质。 (2)“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含意是什么?这一部分记叙了焦裕禄做的什么事情,表现了 他怎样的精神? 答:_ 答案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意思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7、要亲自调查研究,不 能只听取别人的汇报。这一部分主要记叙了焦裕禄在恶劣的环境中开展“三害”的调查研 究工作:他带领县委干部在暴雨最猛的时候,去观测洪水流势和变化;在风沙最大的时候, 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表现了焦裕禄重视实践、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 (3)“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这一部分中,焦裕禄是怎么做的? 这说明了什么? 答:_ 答案 焦裕禄时刻把兰考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在狂风呼啸,大雪封门,群众最困难的时 候给他们送去了党的温暖。 这说明以焦裕禄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是血肉相连的,是同呼吸共命运的。焦裕禄 让党的光辉形象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4)焦裕禄
18、患病后以及生命弥留之际是怎么做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答:_ 答案 焦裕禄积劳成疾,患病后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病危住院期间,他仍想着兰 考的治沙斗争,看兰考的麦穗;在生命弥留之际,他要求死后埋在兰考的沙堆上。这说明 他心里时刻装着兰考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表现了他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而生命不息、战 斗不止的崇高精神。 3赏析文章题目及写法。 (1)文章题目“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给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 答:_ 答案 文章题目向我们传达了以下信息:本文的主人公叫焦裕禄,他是一名县委书记; 他在县委书记的岗位上工作称职,表现突出,是县委书记中的杰出代表;所有的县委书记 都应该向焦裕禄学习。
19、(2)这篇文章是写焦裕禄的,那么写到他去世就结束也是完全可以的。作者却写了焦裕禄去世 后的许多事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 答案 焦裕禄去世后,兰考的干部群众继续同自然灾害做斗争,并取得了非凡的成果:生产 也搞好了,实现了粮食自给。兰考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广大干部群众在焦裕禄精神的感召下 继承焦裕禄遗志取得的成就。 文章交代这些内容, 更能让我们体会到焦裕禄精神的伟大之处: 虽然他人已经去世了,精神却长留人间,永远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 (3)这篇文章虽是一篇人物通讯,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点。请分析一下文章的散文化体现在 什么地方。 答:_ 答案 形散神聚,“榜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红线。文章
20、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 各自的中心,可以独立成篇。但每一个小主题无不是贯穿“榜样”的大主题来展开的,它们 都是大主题的一个方面和表现。表达方式灵活,多用散文常用的记叙、抒情、议论、描写 等表达方式。文章主要运用记叙的行文方式,但也适时恰当地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 文章开头就用数字来记叙兰考的受灾程度,并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灾区面貌,用抒情的笔触 表达对文中主人公的深情。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使文章富有波澜与感染力。 时间跨度大, 空间转换广, 所叙事情多。 全文时间跨度从 1962 年冬直到 1965 年春, 从焦裕禄到兰考上任、 工作、生病、逝世到次年春季兰考老百姓的祭奠等。空间则
21、从兰考县城、兰考火车站、兰考 下辖的公社和大队,到北京医院等地方。所叙的事情更多,诸如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 了解灾情,风雪夜召开别开生面的会议,亲自带领“三害”调查队在风沙、下雨最厉害的时 候去探源头、 搞调查, 冬夜到许楼问寒等等, 这些事情多而不杂, 每件事都有不同的代表性、 典型性,都是焦裕禄感人形象的一个侧面和表现。这些也是散文和人物通讯可以共同采用的 表达方式。 附:助读资源附:助读资源 1作者简介 (1)穆青(19212003),当代著名新闻记者,新华社原社长。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 实践,均为 20 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代表作品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 裕禄
22、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 (2)冯健,新华社原国内新闻总编辑,1925 年生,194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中央 大学政治系。撰有通讯英勇搏斗一百天 管得宽等。 (3)周原(19282011),新华社原高级记者。著有长篇小说中原大地 复活的幽灵 覆灭 等。 2背景展示 1965 年 12 月 17 日,在兰考县委的会议室里,穆青第一次听到焦裕禄身边的干部介绍焦书记 的事迹。大家说着哭着,会议室里哭声一片。穆青坐不住了,他放下笔,不停地掏出手帕擦 眼泪。他走到焦裕禄曾经坐过的因肝癌剧痛顶出窟窿的藤椅前,久久不语。接下来,他和同 事冒着严寒,沿着焦裕禄走过的路,访问焦裕禄慰
23、问过的农户,寻找焦裕禄的足迹和精神, 多少次,泪水模糊了他的眼睛。穆青说,不把这篇文章写好,简直就是对不起老百姓。三天 以后,在开封宾馆,穆青和冯健、周原组成了一个写作班子。1966 年 2 月 7 日清晨,中央人 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打破常规,占用新闻节目的时间,用 1 小时 20 分钟,播出了长篇人物通讯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而著名播音员齐越,则是含着热泪、几经哽咽才完成播音。 焦裕禄的光辉形象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世界。30 多年后,一位开封科技干部在北京的一次会 议上,起身对素不相识的穆青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说:“为了焦裕禄,为了表达 家乡人对您的尊重” 3走近焦裕禄 (1)焦裕禄
24、简介 焦裕禄(19221964),山东淄博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焦 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 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为“焦裕禄精神”。 1922 年 8 月 16 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 年被任命为 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 年 8 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 车间进修,1962 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 年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 岁。 2009 年 9 月 10 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 11 个部门联合组
25、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 被评为“100 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国家领导人对焦裕禄的评价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毛泽东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泽民 焦裕禄同志是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县委 书记和广大干部的好榜样。他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一生在今 天,认真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呼唤, 是加强党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胡锦涛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 万人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
26、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 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习近平 (3)习近平总书记的诗词: 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 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 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一九九年七月十五日 注 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是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于 1990 年 7 月 15 日所作的
27、 一首词,最先发表在 1990 年 7 月 16 日的福州晚报上。上阕“追思”,以记叙为主,写 焦裕禄的功绩,百姓对他的爱戴、缅怀,作者对他的评价。下阕明志,以抒情为主,写焦裕 禄精神对作者的影响,表达执政为民、造福百姓、恩泽万众的理想和宏愿。全词深深地表达 了作者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表现了作者亲民爱民,与大地山川、人民百姓相依为命的高尚 情操,以及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赤子情怀。 2014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河南兰考县,有感于焦裕禄为人民服务之精神,重诵此词, 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 强大的正能量。 4文体知识新闻的报道形式 新
28、闻的报道形式一般情况可归为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四类写作型 式。 (1)倒金字塔式 这种写作方式是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这种模式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 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新闻的最前端,有助于受众快速了解新闻重点。由于该模式迎合了受众 的接受心理,所以成为媒体应用最为普遍的形式。 这种模式写作的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出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 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其次,在报道主体 中按照事件各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需要注意的 是,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
29、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 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 于受众的认识。 (2)正金字塔式 这种写作方式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结构的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依序分 别是引言、过程、结果,采用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写。 (3)折衷式 折衷式又叫新华体,这种写作方式将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两者进行了折衷,新闻中最重 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呈现,接下来则依照新闻的时间性或逻辑性叙述。 这种模式的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
30、明地体现出来;然 后,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 成心理落差。 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接着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 事”讲下来。 (4)平铺直叙式 此种写作方式就是注重行文的起 、承、转、合,力求文字的流畅精准,此种写作方式适合组 织在发表声明时使用。 附:积累卡片 字词知识 (1)读准字音 词语 读音 掂 一掂 din 脱坯 p 抡 着 ln 逞 英雄 chn 淤塞 s 渍 死 z 泡 桐 po 麦穗 su 病榻 t 痛悼 do 自给 j 哺 育 b (2)解释词语 词语 释义 来龙去脉 山形地势像龙一样连贯着。本是迷信的人讲风水的话,后来比喻人、物的 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滔滔不绝 原指河水不停地奔流,永远不会停止。后形容话多,连续不断,没完没了。 神情自若 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 泣不成声 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形容极度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