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生物一轮:课时分层集训(含答案)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15143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生物一轮:课时分层集训(含答案)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中生物一轮:课时分层集训(含答案)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中生物一轮:课时分层集训(含答案)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中生物一轮:课时分层集训(含答案)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中生物一轮:课时分层集训(含答案)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集训(二十四)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建议用时:45 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 311 页)A 组 基础达标1(2018海南高三联考 )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B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B 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但后代不可育,因此狮和虎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 错误。2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青

2、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C 青菜虫先发生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选择有利变异,A 错误;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B 错误;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C 正确;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 错误。3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殖隔离形成没有关系B高茎豌豆与矮茎杂交出现的 31 的过程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共同进化就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并非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D 种群基因频率

3、的改变使生物发生进化,当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导致基因库发生较大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时会出现新的物种,A 错误;高茎豌豆与矮茎杂交出现的 31 是等位基因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该过程不存在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 错误;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进化,C 错误;并非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才产生生殖隔离,如人工诱导多倍体的生成,D 正确。4(2018济南市高三二模)若选取基因型为 Aa,性别比例为 11 的某种昆虫组成一个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 A 不利时,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B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

4、率的唯一因素C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A 和 a 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D该种群随机交配一次会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 只有最终产生了生殖隔离,该种群才能进化成新物种;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迁入、迁出等均为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该种群随机交配一次后,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1/4。5基因型为 Aa 的某植物种群,每代都通过自交进行繁殖,且每代都要淘汰 aa个体,请问 Fn 中 a 基因的频率为( )A. B.12n 1 22n 1C. D.12n 1 1 22n 1 1A 基因型为 Aa 的植株连续自交, F1 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4AA

5、1/2Aa 1/4aa),淘汰掉其中的 aa 个体后,Aa 的比例变为 2/3,AA的比例为 1/3。如果再自交则其后代 F2 是1/3AA2/3Aa(1/4AA1/ 2Aa1/4aa) ,淘汰掉 aa 以后,得到的后代 F2 是3/5AA2/5Aa 。所以 Fn 中,淘汰掉 aa 以后,Aa 占 。因此,F n 中 a 基22n 1因的频率为 。22n 1 12 12n 16(2018肇庆市高三二模)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 )A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B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高C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提高纯合矮秆抗病

6、小麦的比例D通过辐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B A、C 项内容均涉及选择,D 项涉及基因突变,均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而 B 项只是通过自交方式提高纯合子的比例,不影响基因频率的改变。7(2017南昌市高三联考)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的体细胞中没有致病基因,那么此人不可能患遗传病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环境不能改变遗传物质,所以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D经青霉素诱导产生的抗药性突变细菌,能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繁殖B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内无致病基因,但患有遗传病;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遗传物质有变化,则是能够遗传的;抗药性突变不是

7、由于接触青霉素后才产生的,细菌群体中本来就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只是由青霉素将其选择出来。8(2018莱芜市高三二模)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导学号:67110063】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B地理隔离阻断基因交流,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变异频率决定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和进化方向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A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和进化方向;生物多样性有三个层次,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9(2018昆明市高三一模)某昆虫的种群非常大,第一年 AA 占 10%,Aa 占

8、20%, aa 占 70%,种群内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假设由于环境条件改变,种群中显性个体每年增加 10%,隐性个体每年减少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条件的改变一定会影响隐性个体的出生率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C第二年隐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 60%D若环境条件不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不会发生改变B 环境条件改变后,隐性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导致出生率下降;第二年隐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 70%(110%)10%(110%)20%(1 10%)70%(1 10%)65.6% ;环境条件保持稳定,但可能存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交配

9、方式等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其他因素,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10(2017江苏高考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A A 错:物种的基因是种群内所有个体所含基因的种类之和,并非每个个体都含有这些基因。B 对:两洲人属于同一物种,虽存在地理隔离,但未形成生殖隔离。C 对:选择作用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

10、变。D 对:生物的进化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在没有受到破坏的情况下,在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较简单,在新近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较复杂。11假设某种一年生植物的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不考虑迁入、迁出和突变。连续三年在幼苗期统计种群关于 R(r)基因各种基因型所占比例。第二年统计结果如表格所示。RR Rr rr第二年 49 49 19(1)若基因 R(r)对植物生活力无影响,三年间 R 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与第一年相比,第三年 RR 个体所占比率_。(填“增加” 、“减少”或“不变”)(2)若 rr 个体在花蕾期死亡, RR 与 Rr 正常开花结实。第一年 RR 和 Rr 个体的比率为_。第

11、三年纯合子所占比率为_。R 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填“增加” 、 “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解析 (1)题干中提出 “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不考虑迁入、迁出和突变”,并且基因 R(r)对植物生活力无影响,因此三年间 R 基因频率不变。由于三年间的基因频率不变,并且随机交配的群体 RR 基因型频率R 基因频率的平方,则第一年和第三年的 RR 个体所占的比例不变。(2)若 rr 个体在花蕾期死亡, RR 和 Rr 正常开花结实。则第二年产生的三种基因型的后代是由 RR 和 Rr 自由交配而来,根据第二年个体 rr1/9 可知,第一年产生的 r 配子比例为 1/3,则 R 配子比例为 2/3

12、,只有第一年 RR 和Rr 个体的比率为 12 时才能产生这种比例的配子。第二年产生的个体中只有 RR 和 Rr 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比例为 11,则产生的 R 配子比例为3/4,r 配子比例为 1/4,则第三年纯合子(RRrr)所占比率3/43/41/41/45/8。由于 rr 没有繁殖能力,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R 基因频率将不断增加。答案 (1)不变 不变 (2)12 增加 自然选择58B 组 能力提升12如图显示了 3 种可能的物种形成机制,对机制 13 诱发原因的解释依次可能是( )A生殖隔离;种内斗争;出现突变体B地理隔离;种群迁出;出现突变体C自然选择;种间斗争;种群迁入D种内斗争

13、;繁殖过剩;环境改变B 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机制 1 图示表明在原始种群因地理隔离导致变为两个种群,通过长期遗传变异积累和自然选择的作用逐渐进化出新物种。机制 2 图示表明原始种群中一部分个体迁出成为新种群,和原种群产生地理隔离,逐渐进化为新物种。机制 3 图示表明在原始种群内发生了变异群体,经过长期积累进化为新物种。13岛上某种动物的皮肤图案有 a、b1、b2、c 四种,不同图案的个体数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1、b2 类型的出现一定是突变的结果B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肤色基因构成基因库C b1 和 c 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T

14、 5 时期,b2 与 a 一定存在生殖隔离C 据图示可知,b1 在 T0 时间就存在,b2 类型的出现可能是突变或基因重组的结果,A 错误;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 B 错误;自然选择的情况下,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因此 b1 和 c 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正确;T 5 时期,b2 与基因库有所差异,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D 错误。14(2017哈尔滨三中高三一模)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描述的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仅有突变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但不决定进化的方向B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形成层细胞中两姐妹染色单体分别携

15、带 A 和 a 基因,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D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可抑制有丝分裂间期 DNA 的复制,从而诱发多倍体的形成B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但不决定进化的方向,A 项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 项正确;形成层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该细胞中两姐妹染色单体分别携带 A 和 a 基因,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 项错误;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发多倍体的形成,D 项错误。1520 世纪时,人们在对某地区一湖泊中蚊子进行了如下有关研究。(1)在对蚊子某一种

16、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10%和 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4%和 64%,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2)人们用 DDD(二二氯二苯氯乙烷,一种高效杀虫剂,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来防治蚊子在某湖泊中大量繁殖(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中)。人们在 1949 年至1954 年间反复使用 DDD,在下图的 b 点至 c 点之间,蚊子幼虫的数量出现了增加。从遗传与进化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解析 (1)根据第一年的 DD 和 dd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10%和 70%及Dd 占 20%计算出 D 基因频率为 20%;根据第二年的 DD 和 dd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4%和 64%及 Dd 占 32%计算出 D 基因频率为 20%,基因频率没有变化,表明该种群没有进化。(2)DDD 的使用,抗药性蚊子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逐代积累,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答案 (1)没有 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2)DDD 的使用将蚊子种群中抗 DDD 的基因选择下来,逐代积累,使得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增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生物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