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谈创造性思维 导学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549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 谈创造性思维 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9 谈创造性思维 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9 谈创造性思维 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9 谈创造性思维 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19 * * 谈创造性思维 谈创造性思维 环节环节 1 1 课前自学准备课前自学准备 课题课题 谈创造性思维谈创造性思维 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 分配分配 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 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引导学生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重点) 2.指导学生学习议论文运用事实论证和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难点) 3.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感受作者的求异 思维,懂得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努

2、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点) 课课 前前 预预 习习 作者作者 简介简介 罗迦费因格,1948 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曾创立加利福尼亚创意思考顾问公司,曾发表过当头棒喝 创 造性纸牌 踢醒沉睡之心等著作。 写作写作 背景背景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 郭常义、胡晓丁根据日本小说家城山三郎的日文译文译为中文。有 改动。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 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只知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不会跳出圈 外去思考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以为搞发明和创造的都是天才人 物, 不相信自己也能有所发明和创造, 结果导致创造

3、性被自我压制, 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读准读准 字音字音 汲 取(j) 模 式(m) 压榨 (zh) 对称 (chn) 持之以恒 (hn)根深蒂 固(d)锲 而不舍(qi)不言而喻 (y) 孜 孜不倦(z) 辨清辨清 字形字形 理解理解 词语词语 根深蒂固: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行之有效: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和措施。 孜孜不倦: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汲取: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持之以恒: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不言而喻: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轻而易举:轻而易举: 很轻松、

4、 很容易就把东西举上去了。 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推敲: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锲而不舍: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 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环节环节 2 2 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展示 新新 课课 导导 入入 古诗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说明了同一事 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给人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俗语“条条大路通罗马” 这句话说明了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通往成功的路不只有一条。今天我们 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一篇文章谈创造性思维 ,学习如何 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新新 课课 展展 开开 【初读课文,整体

5、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 论点: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 于创造性思维。特点:由一道有趣的图形选择题引出论点,十分巧妙自然。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是怎样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首先找出本文中的两个过渡段。 过渡段一,第段: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 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 条件呢?” 过渡段二,第段: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

6、的区别呢?”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提出论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的结构划 分为: 第一部分() :设立问题,分析答案,引出了“生活中事物的正 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第二部分() :分析问题,运用举例子、讲道理等方法论证了探 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区分一个人是 否拥有创造力的根据。 第三部分() :得出结论,总结全文,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并号召我 们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品味亮点词语】【品味亮点词语】 第段中“在大多数情况下”体现了本文语言怎样的特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 , 不是说 “在所有情况下” “在全部时候” , 所以 “大 多数”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

7、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感悟精彩句子】【感悟精彩句子】 1.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 ”“那么, 又怎样呢?这是唯一” 这些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吗?找出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设问。文中的设问句还有: (1)第段段尾: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2)第段: “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 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设问的作用有: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 变化,起波澜;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 清楚。 上面设问句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第段和

8、第段中的设问句还 有承接、过渡的作用。 2.第、段属于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举例论证。如作者在论述“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 识”时,列举了谷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 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这两个事例不但典型,而且有代表性, 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作者的主张。 3.如何理解“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这句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充分地相信自己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作者以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为依据,说明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关 键在于自己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把握文章主旨】【把握文章

9、主旨】 作者认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 累知识;并且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运用知识,探求新思路;还要锲而不舍 地发展灵感。做到这些,每个人都会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你对哪一个观 点最感兴趣?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吗? 生甲:我对“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个观点比较认同。生活中,有 许多普通人,甚至是残疾人,他们就有不同凡响的创造力。如南京盲童学 校的学生肖毅,刻苦练习写诗,终于出版了诗集我听见花开的声音 。张 海迪、史铁生都是瘫痪病人,他们长期坐在轮椅上,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和 创造力,都成为了著名作家。他们正是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而成 功的。 生乙:我认为

10、“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这个观点 很正确。它极客观地阐述了拥有创造力的必备条件。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 不少。如达尔文从小关心小动物,对生物世界始终充满好奇,后来又远洋 考察,不断积累知识,最后成为进化论的创始人。还有“中国杂交水稻之 父”袁隆平,也是凭借对水稻的好奇心和不断实践积累成功地改良水稻品 种的。 生丙:我觉得“还要锲而不舍地发展灵感”是能否成为富有创造力的 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身边其实也有不少知识丰富的人,他们也懂得如 何运用知识,但是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显示出非凡的创造力。因为非凡的 灵感并不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但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就能抓住一闪而过 的灵感:比如鲁班发

11、明锯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等, 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所闪现的灵感中得到启示的。 写写 作作 方方 法法 运运 用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1.逻辑严密,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有理有据。 作者从具体的例子入手阐述道理,先具体论述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即明确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再进一步论述其实所有的人都具备创造性思维, 以及怎样才能具备创造性思维。这样层层递进,把道理说得透彻明白。道 理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有理有据。 2.2.语言准确、严密。语言准确、严密。 例如: “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在此 强调数学问题,因为数学问

12、题的答案具有唯一性,思维方式可以多样,但 是答案只有一个,这样用词是非常准确、严密的。 3.3.层层设问,过渡自然。层层设问,过渡自然。 设问是一种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又是一种常用句式,在议论文中常 常使用。本文的设问句,根据具体内容的需要,用得恰到好处。如课文第 段末尾提出设问: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然后作者 对此做了回答。再如第段: “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 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接着进行了分析回 答。这些设问句的作用主要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思考,突出 文中某些内容,使文章在内容和结构上富于变化,跌宕起伏。另外用在文

13、中的设问句,还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衔接紧密,结构 清晰。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来论证“有志者事竟成” 的观点。 (150 字左右) 志,是成功的先行官。周恩来总理年少时,其校长问同学: “为何而读 书?”大家各抒己见,周恩来回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以此话为 志,和许多志士仁人一起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腾飞。有了志,他才能在漫长 的革命生涯中,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最终迎来革命的胜利! 教教 学学 板板 书书 环节环节 3 3 课后反馈总结课后反馈总结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

14、时内容。 教教 学学 反反 思思 谈创造性思维是一篇议论文,阐述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以及怎 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号召人们坚信自己拥有创造力,经 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探求新思路,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文章 的主旨非常贴合学生实际,好的教学一定会给学生带去积极的影响。议论 文的文字具有简洁、严密的特征,内容不及记叙文、小说等对学生的吸引 力,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讨论,让同学们各抒己 见,表达自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很重要。在讲解论证方法时,讲练结合, 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口头表达,重点练习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丰 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在

15、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 不难,但要让他们培养创新意识和重视好奇心、创造力却不容易。在今后 的教学中,要将文本内容切实提升至影响学生思想的高度,我还需要不断 地探索和提高。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 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 技巧点拨 1.判断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记叙;道理论证(引 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议论;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或道理 论证) ;比喻论证(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 2.回答论证方法的作用: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地论证 论点。 3.答题模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 , 显得(增强、突出)(好处) ,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素材积累:素材积累: 有一次,一些群众围住了从德国柏林移居美国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住宅,希 望他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清楚他的“相对论” 。当时,据说全世界只有几个科 学家看得懂他关于“相对论”的著作。 爱因斯坦走出住宅,对大家说: “比方这么说你同你最亲的人坐在温暖 的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 5 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 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 只过了 5 分钟, 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 唔, 这就是相对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