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206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1“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1“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内容及其解析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专题内容: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中国出 路的历史。林则徐和魏源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大门,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人民开始 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利, 使一些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 制度的落后, 于是试图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 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兴起都在为 这一目的而努力。 民国初年的混乱局面, 促使部分知识分子意识到旧心理驾奴新制度是不可 能成功的,于是开始学习西方的文化。在引进西方文化的大潮中,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凭 借着自身的先进性,很

2、快从各种思想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本课主要讲述在鸦片战争之后,面对着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思想界发生 的新变化。所谓的变化,就是不断地改变着对西方的看法、向西方学习的这样一个个过程, 这是一个短暂而又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过程,大致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即分别从器物-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学习西方。 本课主要讲述前面两 个阶段,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从器物层面上学习西方的开始,而维新思想 和民主共和思想则开始从制度层面学习西方。 二、目标及其解析二、目标及其解析 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

3、西方、寻求变 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重点: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思想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主要主张 4、难点:林则徐、魏源思想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影响。 三、问题诊断分析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课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 为什么康有为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 变法理论?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即为他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后来的失败埋 下了伏笔。通过讲述,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康有为的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在中 国进行变革的困难;同为资产阶级,为什么同时有改良和革命两派势力,他们又有什么样的

4、差别?这也是要为学生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支持条件分析四、支持条件分析 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 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 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导入:以理清线索的思路导入新导入:以理清线索的思路导入新课课 本专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线索是:一个主题、一个方向、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 就是 “中国向何处去?” 即: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 20 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

5、段中, 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 革的心路历程。 “一个方向”就是“向西方学习” 。 “三个阶段”就是“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 西方的器物, 通过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制度, 通过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习 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正如陈旭 麓先生所说: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 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 【史料链接】 :【史料链接】 :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千年未有之变局千年未有之变局

6、 道光二十年,英国人已经出兵,鸦片战争马上就要开始,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 个奏折: “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 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 “英国要攻中国,无非乘船而来,它要是敢入内 河,一则潮退水浅,船胶膨裂,再则伙食不足,三则军火不继,犹如鱼躺在干河上,白来送 死” 。 “大黄、茶叶、湖丝等类,皆中国宝贵之产。外国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 ” “(乾隆)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 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 余润。” 1842 年

7、5 月 1 日,大清帝国道光皇帝在北京收到浙江前线的一封奏折,据说可以审讯俘虏 了。于是道光抛出了一系列问题: “咭(英吉利)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里,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 “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 “该国制造鸦片卖与中国,其意但欲图财,抑或另有诡谋?” 问题: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当时的中国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问题: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当时的中国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答案:以天朝大国自居,夜郎自大,闭目塞听,愚昧无知而又固步自封,不愿与先进的西答案:以天朝大国自居,夜郎自大,闭目塞听,愚昧无知而又固步自封,不愿与先进的西 方文化进行交流,导致国力越发衰微。方文化进行

8、交流,导致国力越发衰微。 第一部分:自学部分第一部分:自学部分 知识点一: “睁眼看世界”知识点一: “睁眼看世界” 问题问题 1 1: 西方列强是通过什么方式打开中国的大门的?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历: 西方列强是通过什么方式打开中国的大门的?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历 史大背景下“睁眼看世界的”?史大背景下“睁眼看世界的”? 设计意图:回忆鸦片战争的史实,了解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从而掌握“睁眼看世界”得历 史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 加深; (2)读书人大多埋头在经书中寻章摘句,远离社会现实。统治者也沉浸在“天朝上

9、国”的 迷梦中不能自拔; (3)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满怀爱国热忱和经世之志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冲破 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问题问题 2 2:当时社会上的哪些有识之士成为了“睁眼看世界”的倡导者?:当时社会上的哪些有识之士成为了“睁眼看世界”的倡导者? 设计意图:掌握林则徐,魏源等人思想主张及其著作 地 主 阶 级 抵 抗 派 代表 著作 评价 特点 林则徐 四洲志 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器物 技术 魏源 海国图志 姚莹 康輶纪行 徐继畲 瀛环志略 问题问题 3 3: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

10、第一人”? 设计意图:全面掌握林则徐及其思想 (1)主动了解外国情况,重视收集西方信息; (2)组织编译西方书报,如四洲志 、 华事夷言等。 (3)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4)仿制西方战舰。林则徐开近代中国由爱国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问题问题 4 4:下列材料反映出作者(魏源)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下列材料反映出作者(魏源)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掌握魏源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 材料:“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

11、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1)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2)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3)“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 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问题问题 5 5: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的思想主张?: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的思想主张? 设计意图:学会全面评价林则徐、魏源等思想主张 (1)进步性 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和主张,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他们开一代风气 之先河,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对于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 迪作用。 (2)局

12、限性 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没有也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的藩篱。 他们虽然主张抵抗外国侵 略,反对清王朝统治者对外投降卖国,但又不可能真正地依靠人民抵御外侮,当国内阶级矛 盾激化时,他们便站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问题问题 6 6:林则徐等睁眼看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中得到什么样教训?:林则徐等睁眼看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中得到什么样教训? 设计意图:掌握有识之士睁眼看世界的影响极其教训 影响: (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2)指导了 19 世纪 60 年代的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形成“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的思

13、想。 教训: 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惨败, 昭示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同时也说明了地主阶级由于自身阶级的局 限性,使其无法引导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第二部分:互学导学第二部分:互学导学 知识点二、维新变法知识点二、维新变法 维新: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维新: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问题一:维新变法是在一个什么样历史背景下兴起的?问题一:维新变法是在一个什么样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设计意图:掌握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可以更好掌握其内容 (1)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加重。 (2)洋务运动的开展,使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奠定了康梁维

14、新思想的基础。 (3)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19 世纪 90 年代,资产阶级维 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问题问题 2 2:早期(:早期(1919 世纪世纪 60607070 年代)的维新代表有哪些?其有哪些思想主张?年代)的维新代表有哪些?其有哪些思想主张? 设计意图:了解早期的维新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时间:19 世纪 6070 年代 (2)代表人物:王韬 、郑观应 (3)主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 (4)评价: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没有付诸实

15、践。 问题问题 3 3: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哪几个?其思想主张有哪些?: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哪几个?其思想主张有哪些? 设计意图:掌握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维新思想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代表 主张 特点 康有为 借经学、孔子,否定专制,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宣传 变法的必要性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 梁启超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民权思想 谭嗣同 批判封建专制政体;效仿西法 严复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合作探究】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合作探究】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1)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6、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3)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问题问题 4 4、维新变法思想对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维新变法思想对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设计意图:掌握维新变法对后世的影响 (1)维新思想是爱国的; (2)维新思想是进步的; (3)维新思想具有启蒙作用; (4)维新思想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问题问题 5 5:维新变法最后取得什么样成功?是失败还是成功?失败证明了什么问题?:维新变法最后取得什么样成功?是失败还是成功?失败证明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掌握百日维新的结果及其教学 1894 年

17、,甲午战争清政府遭到惨败,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康有为联合在京参 加会试的举人,领导了“公车上书”,使得维新思想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1898 年,面对 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采纳,颁布定国是诏 , “戊戌变 法”由此展开,但因顽固势力反对,不久便夭折,史称“百日维新”。 变法中所有新政措施,除 7 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外,全部都被废止。从 6 月 11 日至 9 月 21 日,进行了 103 天的变法维新,宣告失败。 变法失败的教训证明,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合作探究】维新派与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异同?【合作探究】维新派与林则徐、魏源的思

18、想有何异同? 林则徐、魏源 (地主阶级抵抗派 维新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相同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挽救中国 学西方的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改变封建专制制度,走资本主 义道路 学西方的内容 西方的先进技术 西方的政治制度 性质 爱国救挽运动 爱国救亡运动、 资本主义改良 运动 知识点三:走向共和知识点三:走向共和 【史料链接】【史料链接】 日落紫禁城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 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 不变亦变” 。 一个苍老的声音, 幽幽的, 却也带点犹豫 “杀! ! ” 历史在这里沉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不经意间,眼角

19、滑落一行浊 泪,悲哀?!抑或是感动?!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问题问题 1 1: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蓬勃兴起,革命派通过什么方式传播革命思潮,鼓舞国民精神?: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蓬勃兴起,革命派通过什么方式传播革命思潮,鼓舞国民精神? 设计意图:掌握民主共和派在救挽图存工程中主要刊物和机构 (1) 创办报刊 (2)编印小册子 (3)组织团体等等 问题问题 2 2: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论战,从哪些方面展开论战?: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论战,从哪些方面展开论战? 设计意图:用比较的方法掌握革命派与改良派的主张 1 1、要、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改良派: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国的干

20、涉、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 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 革命派: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欲求免瓜分之祸”,只有通 过革命,才能获得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 2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改良派: 中国“国民恶劣”、 “智力低下”, “民智未开”, 没有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能力, 如果实行,非亡国不可。因此,只能实行“君主立宪” 。 革命派: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都必须推行民主制度,而不能 以国民素质低劣为借口,搞君主立宪甚或开明专制。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 唯一出路。中国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 。 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学生自己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