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963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维新变法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 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对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了解康有为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 的历史责任感,完成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 成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振兴

2、中 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的方法:公车上书这一内容通过教师讲述、出示公车上书的书影,由学生观察思索来解 决。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出示幻灯片,以表格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四个方面来理解 记忆并为后面突破难点做下铺垫。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变法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使学生能客观 地理解变法历史意义,并在互动探究中通过学生讨论得到解决。 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

3、渗透点: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网站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 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 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在甲午中 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 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 创设情境: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 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学生:回答的可能

4、有多种,有的认为必须进行改革;有的认为要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 道路;有的认为必须进行革命等等。 教师:总结: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介 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2.师生对白,演绎历史 教师: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 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 1300 多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这次事件史称“公车上书” 。 教师出示幻灯片公车上书(书影和第一页) 学生:观察、思索。 教师出示幻灯片康有为、梁启超。 (了解: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他

5、从小熟读四书 五经,后来又阅读了大量外国书籍,了解到俄国和日本都靠变法迅速强盛起来,感到发现了 医治中国的灵丹妙药,开始宣传变法维新的道理。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听康有为讲俄国和 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于是他诚恳地拜康有为做老师。 ) 教师: 康、 梁的这次上书, 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 对清政府触动也不大, 但却轰动了全国。从此,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 代表,他们为推动变法还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 教师总结: 康有为和梁启超通过报刊、 学会等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 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教师:公车上书

6、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惟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 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进行了论战。 学生:阅读教材 33 页中间部分小字。 师生分析总结论战的是议题:要不要变法(还有: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 提倡西学) 。 教师出示幻灯片康有为驳荣禄,荣禄生气中途退场 教师: 通过维新派与顽固派针锋相对的论战及荣禄的拂袖而去, 可以说明维新人士的变 法思想是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爱国的。由于当时民族资产阶级外受帝 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压迫, 内受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 虽有反抗压迫进行斗争的要求但规模小、 力量弱,所以想依靠封建皇帝进行变法。 教师:出示材料: “

7、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 “万国报馆议论 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 所。 ” “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师生分析总结: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揭竿斩木)外患(瓜分豆剖) 。康有为 为中国所处的国际险境非常担心,也为清政府的内政担忧。言辞恳切,可以看出康有为维护 清朝统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所以光绪帝被深深地感动了,于 是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 ,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教师出示幻灯片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讨论: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 学生 1

8、: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学生 2: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学生 3: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教师: 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说出了光绪帝支持变法的原因, 下面我们看看变法的具体措施: 出示幻灯片光绪帝照片和百日维新内容 根据变法的内容,师生共同分析:变法的进步性和变法的局限性: 教师出示幻灯片变法的进步性和变法的局限性(主要有: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 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 变阴谋束手待毙。 ) 教师:变法的结

9、果如何呢? 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 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 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戊戌变法失败了。 1898 年是旧历戊戌年, 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又因这次变法从 1898 年 6 月 11 日到 9 月 21 日历时 103 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 教师出示幻灯片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日本) 。谭嗣同不肯逃走,不久,谭嗣同等六 人被杀害,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 永远的谭嗣同:出示幻灯片谭嗣同和他的绝命诗: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 所,快哉,快哉! ” 3.互动探究 教师:谭嗣同的: “有心杀贼

10、,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维新派要杀的贼指 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学生:贼指慈禧为首的顽固派; “无力回天”是因变法遭到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失 败而无法挽回的局面; “死得其所”是因为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不愿逃走。 教师:谭嗣同的死值得吗? 学生 1:不值得,是因为逃走后还可保存实力继续斗争,不应该做这样的牺牲。 学生 2:值得,是因为谭嗣同用他的献身精神激励后人继续斗争。 教师:一百多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爱国志士 们为了国家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在时间里轮回,我 们

11、会永远铭记。 教师: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后, 师生总结: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 放运动。虽然挫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 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教师: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如下: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 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 固派势力过于强大。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4.小结 教师: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 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 进步的, 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 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北师大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