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8962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湖北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年湖北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年湖北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年湖北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年湖北省部分地区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专题专题 黄冈市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20-24 题。 (14 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 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

2、选自出师表 )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口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驰马,意气 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 观其出志念 深矣常有以自下空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 求去也。 ”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 【注释】御:马夫。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自下:谦虚。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 (1)性行淑均 ( ) (2)拥大盖,策 马( ) (3)身相 齐国( ) (4)晏子怪 而问之( ) 21.下列各组句子中,

3、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分) A.愚以为 宫中之事 晏子荐以 为大夫 B.此悉贞良死节之 臣 其御之 妻从门间而窥 C.试用于 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桓、灵也 D.其 夫为相御 其 后夫自损抑 2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2 分) 今 者 妾 观 其 出 志 念 深 矣 常 有 以 自 下 者 2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4 分) (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_ (2)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_ 2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 (2 分) (1)诸葛亮的标准: (2)晏

4、子的标准: 【分析】【参考译文】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 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 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 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 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 疏远小人, 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 亲近小人, 疏远贤臣, 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

5、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 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乙】晏子是齐国的宰相,有一天坐车出门。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的丈夫为晏子的车 夫,头顶上撑着大车篷,用鞭子赶着四匹大马,意气风发,十分得意。 车夫不久后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请求离开。车夫问其原因,他的妻子说:“晏子身高不 满六尺,担任齐国的宰相,名声在各诸侯国中都很显赫。现在我看他,深谋远虑,自己却总是 很谦虚的样子。如今你身高八尺,却只是个车夫,然而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这就 是我要离开你的原因。“ 从这件事后,车夫常常抑制自己的

6、骄态,谦虚退让。晏子对此感到奇怪便询问车夫,车 夫如实回答,于是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 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句意: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淑均:善良公正。 句意:头顶上撑着大车篷,用鞭子赶着四匹大马。策:驾御(驾着)。 句意:做了齐国的相国。相:担任相国(当国相)。 句意: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怪:感到奇怪(对感到奇怪)。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 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以为:认为/以

7、为:把作为; B之:的/之:的; C于:在/于:对于; D其:她(的)/其:那样。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 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 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 构。句意为:现在我看他,深谋远虑,自己却总是很谦虚的样子。故停顿为:今者妾观其出/ 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

8、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悉,全,都。以,来。咨,询问。行阵,指部队。和睦,团结和谐。优劣,才能高 的和才能低的。句意:都拿来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将士们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低 的人(德才高低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 重点词:子,你。之,的。去,离开。句意:而(通过)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你)自认为 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开(离婚)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 【甲】 文中 “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可以看出, 诸葛亮的用人

9、标准是: 忠贞纯正、忠诚报国;从“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 为督”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用人标准是:能干公正、久经锻炼与考验。【乙】文中晏子的车夫 在接受了妻子的批评之后,变得非常谦恭,最后被晏子推荐为大夫。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 晏子的用人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改正。(知错能改)或:做人谦恭,不张 扬。 答案: (1)善良公正;驾御(驾着);担任相国(当国相);感到奇怪(对感到奇怪)。 (2)B (3)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4)都拿来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将士们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德才高 低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

10、而(通过)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你)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开(离婚) (5)忠贞纯正;忠诚报国;能干公正;久经锻炼与考验。 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改正(知错能改),或:做人谦恭,不张扬。 【点评】“之”的用法: 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荆门市 【甲】【甲】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1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鸣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 【乙】【乙】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歌 为 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 天 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 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 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软之疏 之曲,又非

12、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 梅者,斫其正,养 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 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 之烈至此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 【注释】斫: (zhu) ,砍削,鬻:y,卖。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以欹 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B、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普通)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 天下之梅也(约束) C、策 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以夭梅病 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 D、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沟通) 遏 其生气(抑制) 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

13、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故虽 有名马(连词,即使) B、是 马也(代词,这,这样) C、其 真无马邪?(代词,它,指天下) D、梅以 曲为美(介词,凭借) 11、下列关于【甲】 【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B、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则用“病 梅”来比喻因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 C、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D、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 12、用现代汉语

14、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_ (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_ 【分析】【参考译文】 【甲】 世上先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 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 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 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 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

15、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 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 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 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文人画家在心 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 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 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

16、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 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 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 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 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 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C正确; D有误,句意: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明白。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

17、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几种基本 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句意: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 章内容; A有误,两文都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

18、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骈,两马并驾。于,在。称,出名。句意: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 里马而著称。 重点词:之,的。以,凭借。为,做。句意:又不是愚蠢的想谋取钱财的人凭借他们的智慧 和力量能做到的。 答案: (1)D (2)C (3)A (4)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又不是愚蠢的想谋取钱财的人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能做到的。 【点评】“之”的用法: 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19、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随州市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5 题。 师 说 韩 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 师道也,夫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 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 问焉;今之众人,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0、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 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不 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昌黎先生集 ,有删减) 【注释】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出:超越,胜过。下:低于,此处指不如。不:通“否”

21、。 时:指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 (2 分)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 (3 分) A是故圣益 圣,愚益愚 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 爱莲说 ) B吾从而师 之 十年春,齐师 伐我( 曹刿论战 ) C所以传道受 业解惑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 鱼我所欲也 )

22、D作师说以 贻之 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 分)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5有人说, “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你认同这种观 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 分) 【分析】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 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 如果不跟老师学习, 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 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 的人

23、,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 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 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 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 学习为耻。 因此, 圣人更加圣明, 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 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 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 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

24、 说的传授道理, 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 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 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 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 就说: “他和他年龄差不多, 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 就足以感到耻辱; 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 就被认为近于谄媚。 ” 哎! 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 巫医、 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 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25、。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 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 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 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 也应该有停顿。可根据句意进行断句。该句句意为: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 文句的

26、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故断句为: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故选: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益:更加/更加; B师:以为师/军队; C受:传授/接受; D以:来/因为; 故选:A。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 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 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之,指知识和道理。知,懂得。句意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谁能没有疑惑?

27、 句中重点词语有:是故,因此。不必,不一定。句意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 一定比学生贤能。 (4)本题考查扩散思维能力。答题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认同, 主要从现在受众对 “传道受业解惑” 的理解看来, 体现的都是典型的 “教师中心” 观点。 无论是“传”“受(授)”还是“解”,主语都是教师,后来,开始倡导转变教学观念,以学 习为中心,所以又强调老师的专业性就是会教,事实上,“教学”真的在发生着变革,“互联 网+教育”时代对于世界的支配作用已经逐步显现出来。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依然存 在,但需要改变思维。 答案: (1)B (2)A (3)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

28、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4)示例:如果教师还是固守着传道受业解惑的千年不变标准答案的话,这个职业也会被淘 汰。新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时候,转变认知,转变思维才是正道。 【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以”的用法: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以:连词,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以致于) 咨臣以当世之事。(以:用) 咸宁市 (二)文言文阅读(共(二)文言文阅读(共 4 4 题,题,1515 分)分) 陆九龄,字子寿,幼颖悟端重。稍长,补郡学弟子员。久之,闻 新博士学黄老 ,不事礼 法,慨然叹曰: “

29、此非吾所愿学也 。 ”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 , 退居临川,与语大说 ,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 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签之说。 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 。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 声摇旁郡,人心震慑。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 “文 事武备,一也 。士而耻 此,则 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 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 子弟习射,曰: “是固男子之事也。 ”有剽劫者过 其门,必相戒曰: “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

30、学,治家有法。九龄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 ,学者号“二 陆” 。尝曰: “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 ,未必不自悟也。 ” (节选自宋史陆九龄传 ) 【注释】黄老: “黄” ,指上古的黄帝; “老” ,指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黄老” ,也称黄老学 说,是我国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有名中朝:在朝廷里很有名望。改兴国军:改任兴国军教 授。剽:剽掠,抢劫。一也:是一致的。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和, 和睦;同,苟同。少需:稍待,过一会儿。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闻 新博士学黄老 闻:听说。 B.与语大说 说:通“悦” ,

31、喜悦。 C.士而耻 此 耻:以为耻。 D.有剽劫者过 其门 过:拜访。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此非吾所愿学也 山之僧智仙也 B.则 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则 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C.暇则与乡之 子弟习射 臣之 妻私臣 D.人之惑有难以 口舌争者 属予作文以 记之 1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陆九龄的学问和修养,得到当时著名学者许忻的赞赏,许忻把当代文献都告诉他, 这对陆九龄的学习和研究有很大帮助。 B.湖南茶寇横行的消息传来,人心惶惶,郡县长官应众人请求,让德高望重的陆九龄 主持防御盗寇的义社,这个明智

32、的安排当即得到陆九龄所有门人弟子的支持。 C.陆九龄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他不但精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而且擅 长射箭,并懂得调遣屯兵防御的法度。 D.陆九龄继承父亲的志向,重视研修礼学,治家有法;他与弟弟陆九渊亦师亦友,相 处和睦,被称为“二陆” 。 20.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每小题 3 分) (1)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2)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分析】参考译文: 陆九龄字子寿,年幼时聪颖持重,年纪大些,就填补了郡学弟子员的空缺。过了 一段时间,听说教授经学的学官喜欢黄老学说,不重视礼法,他感慨道:“这不是我喜欢学习 的。 ” 于是就回到家里, 跟

33、随父亲、 兄长更加卖力地学习。 吏部员外郎许忻在朝廷里很有名望, 退隐居住在临川,跟陆九龄说话觉得很愉快,就把当时的文学典籍全部告诉他。从此以后陆九 龄更加努力地学习,翻看百家书籍,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对阴阳、星历、五行、卜筮这些学说 都很精通。 在乾道五年中了进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因为父母年迈路途遥远,改任兴国军, 还没上任,正赶上湖南的茶寇到庐陵剽掠,风声传到了邻郡,人心惶惶。旧时有义社来防备盗 寇, 郡县长官听从众人请求叫九龄主持义社, 他的门人学生大多不乐意, 九龄说: “文事武备, 是一致的。士人如果以此为耻,那么豪侠武断的人就独占了。”于是他就接受任务,调遣屯兵 防御都有章法。盗寇

34、虽然没有到,但郡县把陆九龄作为重要的依靠。有空闲时就与乡里的子弟 练习射箭,他说:“这本来就是男子的事情。”有剽掠抢劫的人经过陆九龄家门口,必定互相 告诫说:“这家射箭命中率很高,不要自己找死。” 陆九龄曾经继承他父亲的志向,更注重研修礼学,治家有法。(陆九龄)和弟弟陆 九渊互相做师友,友好相处而见解各异,学者称他们为“二陆”。(陆九龄)曾经说:“人总 有难以用语言说得清楚的糊涂之处,言词激烈,恰好强化他们的想法;稍加等待,未必不会自 己明白过来。”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BC正确; D有误,句意

35、为:有剽掠抢劫的人经过陆九龄家门口。过:经过。 故选:D。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 断词语意思和用法。 A相同,也,均为助词,用于判断句,表判断; B相同,则,均为副词,就,那么; C相同;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D不同,介词,凭借/连词,表示目的; 故选:D。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梳理原文内容,结合选项,找出理解有误的一项即可。 ACD正确; B有误,“这个明智的安排当即得到陆九龄所有门人弟子的支持”和原文“门人多不悦”相 矛盾;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 译

36、相结合。 中重点词语有:归家,回到家。益力,更加卖力。句意为:于是回家跟同父母兄长更加努力 地学习。 中重点词语有:是,这。取死,自取灭亡。句意为:这家人射箭多半会命中,不要自己找死。 答案: (1)D (2)D (3)B (4)于是回家跟同父母兄长更加努力地学习。 这家人射箭多半会命中,不要自己找死。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 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

37、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 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 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 达明快。 孝感市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 16-20 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38、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诫子书诸葛亮)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 画地学书。 幼 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 。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 焉。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 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 死狱也,求其 生,不得尔。吾曰: 生可求乎?曰: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 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之终身。 ( 宋史欧阳修传 ) 【注释】荻:植物名

39、,形状像芦苇。嶷(y)然有声:很高的声望。簏(l) :竹编 的盛物器具。赜(z) :精微,深奥。治:研究。服:服从。 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2 分) 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2 分) A.诚子书 以荻画地学书 B.淫 慢则不能励精 富贵不能淫 C.夫君子之 行 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 并 D.死狱 也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 (3 分) A.甲

40、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 帽) ,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 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险躁则不能治性。 _ _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_ _ 20.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 ,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3 分) _

41、 _ 【分析】【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 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 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 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 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亲自教导他学 习,家境贫穷,以至

42、于只能用芦荻做笔在地上学习写字。自幼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 到成人,更是超然出众,卓有声誉。一天,欧阳修在废弃的书筐中得到唐朝韩愈遗留的书稿, 阅读后心里仰慕他。(他)下苦功夫探索奥秘,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决心要快马加鞭追赶他 和他并驾齐驱,凭借文章名冠天下。 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在夜间点着蜡烛办理官府公文,多次 停下来叹息。我问他什么事情,他便说:是死刑案子,我想寻求保全犯人生命的可能,却没 有找到。我说:生路可以寻求吗?他说:去寻求生路而得不到,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 都没有遗恨了。经常为死囚寻求生路,仍然还有失误造成不该死的人被处死的,然而世间的官 吏却常为犯人寻找

43、处死的理由呀。 他平日教导别人的子弟, 经常用这些话, 我都听熟了呀。 ” 欧阳修听了这段话,终生照做不忘。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 行分析。句意:四岁时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亲自教导他学习。故断为:四岁 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 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书:书信/书:书写、写字; B淫:放纵/淫: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C之:结构助词,的/之:代词,他; D狱:诉讼事件/狱:诉讼事件。

44、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 章内容。 ABD正确; C有误,“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中的“并”是“比肩”之意,不是“赶超”之意。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则,就。治性,修性,养性。句意:轻薄浮躁就不能 修养性情。 重点词:而,表转折关系。则,那么。皆,都。恨,遗憾。句意:(我)设法使他们活下来 却不能够(努力让他们活下来却没有成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 【甲】文中“非志无以成学”和【乙】文中“必欲并辔绝驰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