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预科教材(老师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8905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预科教材(老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上预科教材(老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上预科教材(老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上预科教材(老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上预科教材(老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第一课第一课 古诗赏析古诗赏析 一【观沧海】 (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 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 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 观感受。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

2、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4、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5、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 实写海水和山岛, 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 “荡漾的海水” 、 “洪波” 和静态的 “耸 立的山岛” 、 “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 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 气度。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7、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 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8、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

4、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 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 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请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简要赏析 将我的怀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 让它随风伴送你一直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吧。 这句话运用 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情趣,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 朋友的关切之情。 3、诗歌为何选取“杨花” “子规”来写? 答:写

5、“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 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 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杨花” 、 “子规” ,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 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

6、之开阔,静静的水面 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答: “阔”字表现出“潮平” , “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风儿高悬。 “阔” 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情。 答: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4、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 来脍炙人口,请说说妙在何处?)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

7、3) 把 “日”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表现了作者乐观、 积极、 向上的思想感情。 (4) “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5“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在 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新旧更替是自然规律,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将取代旧 事物,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把“日” “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 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6、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大意。 答:

8、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 到江上。 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 、 “昏鸦” 、 “西风” 、 “瘦马” 、 “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和无限的思乡之情(天涯沦落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 3、前三句描绘了九种景物,生动的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站在“断肠人”的角 度描绘这幅图画。 答: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

9、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纷。带着满身的疲惫,我骑着羸弱的瘦 马, 独自在古道上缓行。 绕过缠着枯藤的老树, 看到即将归巢的鸦雀在树梢盘旋, 时时悲啼。 走过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桥畔稀疏的村社里,几户人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 4、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首小令的情景。 答: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凄冷的西风,在古道上 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 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盘旋。 他走过横架溪流上的小桥, 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落山了,他已经无处投宿,迎着他的又将是一个漫 3 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5、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

10、,联系全诗,谈谈作者写这句的作用? 答:以乐景写哀情 。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6、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简要赏析。 答: “夕阳”点出了特定的时间,照应“昏”字, “断肠人”点出了人物及人物的心情。一切 悲苦全在“断肠”二字中凸显出来,点出了天涯游子的乡愁是何等的浓重。 7、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 (1)运用了寓景于情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 “老树” “昏鸦” “古道” “西风” “瘦马” 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 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悲苦之情。 (2)运用了静景和动景

11、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 “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戚。 (3)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 “老树” “昏鸦”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等, 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作者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 痕迹。全诗意境晴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

12、的水面。夜里我从清 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主题这是一首写诗人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思乡诗) 。 特色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 诗仙 ”的 李白 ,字 太白 。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答:连绵的峨眉山巍峨耸立,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 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4、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

13、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 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 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5、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 “流”的妙处。 答: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 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6、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 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 (友人) 的思念之情。 (二)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

14、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 【杜甫早年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的延长,如今在潭州相遇,不禁引起万千感慨,于是以此诗 相赠。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 但世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 】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 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 特色前两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15、,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 深切感伤。 2、 “寻常” “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 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答: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落花时节”比喻国运 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 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4、 “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 “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交代与友人相逢的季节-暮

16、春,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 衰的局面, 还暗指作为人生的岁月, 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5、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 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 “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 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

17、的前两句中, “寻常见” “几度闻” ,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 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诗的最后一句中, “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 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5、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 (3 分) 答: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理解为“暮春的落花时节” )

18、 (自然的景色) ;又暗喻唐帝国由盛 入衰的局面(理解为“国运衰败之际” ) (国家的衰败) ;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 时节的暮年(理解为“诗人衰病漂泊之时) (作者自己和艺人(李龟年)的颠沛流离) 。 6、请欣赏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答: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 ,到“落花时节”的相“逢” ,一晃就是几十 年,岁月沧桑,人世巨变,令人感慨不已。全诗无一字直写诗人身世之飘零,世事之变迁, 5 但读者的心中却不能不有所触动:安史之乱,国之浩劫。 6、诗歌中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密切关系的词语是: 寻常 、几度 、 又逢 。 7、清朝蘅塘退士评说: “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

19、凉流落,俱在其中。 ”请举例 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上述意思的。 (3 分) 答: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和江南; 时间对比,四十年前于四十年后,荣辱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现在是流落江南; 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大历年间,国家已经衰败。 (三)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cn shn)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了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3 分) 答: 重阳节(1 分) “九日” “登高” “送酒” “菊” (2 分,答出任两点即可)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

20、什么方法表现的?请 简要分析。 (5 分) 答: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2 分) 诗人一是直接抒情, “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 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 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 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 安, 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 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3 分,指出表现方法直接抒情和想像各计 1 分,结合诗句分析正确各计 1 分) 3、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方面赏析“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诗。 答: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2 分) ,描绘了战

21、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2 分) ,表达了对故乡亲 人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2 分) 。 (本题 6 分,其他意思可酌情给分) (四) 夜上受降城闻笛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 和满心的哀愁之情。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 是情。 】 1、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思念家乡) 、满心的哀愁。 2、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2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诗歌前

22、两句 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 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 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 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 (2 分, 能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展开分析思乡之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3、前两句用“沙似雪” 、 “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1 分) 答: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氛围。 4、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4 分) 答: 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 或者答 “似 雪”大漠“如霜”月色图。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 (2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艺术技巧:诗人采

23、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 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对偶 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 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诗歌前两句通过 6 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 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 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 基调。 (2 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分) 5、本诗写了景,有什么作用。 答: 前诗前两句写色 (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 , 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 悲惨、 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 6、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二句诗句所表现的景象。 答:远望回乐县的丘陵上耸立

24、着烽火台,丘陵下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像积雪一样 洁白;近看,高城之外,洒满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铺了一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 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答: 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 在厄运面 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3、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 ,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答:落叶、悲鸿、衰草、枯木、银霜 。 4、本

25、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 ,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 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 (50 字左右) 答:刘诗中的“鹤” ,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 积极乐观人生态度。2.历代文人为了抒发“悲秋之情” ,常借助那些事物? 5、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 答:借“鹤” ,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 观人生态度。 6、你认为这首诗最可贵的是什么? 答:这两首诗最可贵的是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 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7、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首诗中的“鹤”的? 答

26、: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只鹤是独特的、 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 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8、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 答 :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 初春。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9、 “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答: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 向上的精神气概。诗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10、赏

27、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 答:诗人抓“鹤飞冲天”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 景象。那凌云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直冲霄汉。在诗人看来“鹤”是不屈的化 身,它给于读者的感受,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色彩,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 操。 1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答: “排” ,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 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7 1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28、 答: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1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答: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 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 (六) 夜雨寄北 1、 “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有何表达作用? 答:点明季节,渲染寂寥、凄冷的氛围。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歌由实写孤灯听雨过度到虚拟的剪烛夜话,愁情和欢愉产生了转化,充分抒发了对朋 友真挚、执着的思念之情。 3、 “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

29、说说妙在哪里。 答: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伸长。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 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 4、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 ,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答: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 环往复之妙。 5、本诗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是: 剪烛西窗 。成语的含义是 在西窗下剪烛用以表达思念 亲友,渴望团聚的情感。 (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

30、与梦境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 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 答: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不减壮志形成鲜 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 3、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答: 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 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 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4、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5、诗歌首句中的“僵”字说明诗人什么样的晚年生活境况? 答:凄凉 悲凉 6、

31、 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他的 示儿 诗也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你能默写出来吗? 答:爱国主义,抗金保卫边疆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 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对上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哀” ,是因为诗人“尚思为国戍轮台” 。 B诗中的“风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C诗人特别想要去戍“轮台” ,说明他对“轮台”这一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D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心,于激越豪迈中透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八) 潼关 8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

32、解不平。 1、 潼关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王朝更替兴亡的感慨,对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同情。 2、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当时怎样的景色? 答:写出了古城大的高大、辽远和寂寥。 3、请赏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 答: 诗人反向立意, 说它犹嫌拘束、 不解平, 把河与山的不驯服的性格发展了, 写绝写活了。 这是诗人个性的象征。 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 追求思想解放 的愿望。 课后练习(用原文填空)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 春中描写春花色彩美: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3、。 4、 春中描写春雨形态美: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5、古诗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 出其中。 写大风时海上巨浪汹涌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 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草木丛生,百草丰茂。 7、 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 竦峙。 8、 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 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 远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对朋友的未来担忧

34、的诗句是:我寄愁 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1、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2、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3、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4、天净沙秋思 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散曲的题目。 15、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杂剧家。他与关汉卿、 郑光祖、 白朴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他的 天净沙秋思 被称为“秋思之祖”。 16、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

35、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 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断 9 肠人在天涯。” 17、 天净沙 秋思中点名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8、 咏雪中对雪进行比喻的两个句子是“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 风起” 。 19、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即公大兄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0、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中元方应对得体, 据理力争的句子是: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同是无礼。 21、表明元芳不肯原谅“友人”的句子: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

36、入门不顾。 2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B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 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C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 2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 (也是与“取 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 25、 在生活中, 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 常用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

37、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子在川上 曰:逝者如斯夫。 27、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8、AAPP 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 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 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9、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其中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0、 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非宁静无以 致远。 31、诸葛亮用“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38、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句来 论述学习、成才、立志三者的关系。 10 32、文中劝勉人们珍惜时光,为社会作贡献的句子是: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3、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峨眉山月歌 ) 3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江南逢李龟年 ) 第十一课第十一课 综合测试题(一)综合测试题(一) 1 1古诗默写(每条横线上书写一句,共古诗默写(每条横线上书写一句,共 1212 分)分) (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观沧海 (2) 春天像 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3)次北固山

39、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 君 。 (5)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 西。 (6)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 州。 2、下列对文学常识理解有误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C C ) (2(2 分分) A 春 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 描绘了大地回春、 万物复苏、 生机勃勃的景象, 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 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40、。 C 雨的四季是老舍的作品,写的是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表达了作者热 爱雨、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D 观沧海的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3、下列各句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B ) (2 2 分)分) A、屋里陈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B、近期,我校开展了“八不”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C、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 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 D、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字词积累字词积累 ( (分分) ) () 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汉字写出拼音 (分) 静 ( 谧 )

41、( 朗 ) 润 贮 (zh )蓄 高邈邈 (mIo) () () 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 ) (分) 安适 潦亮 吝啬 拙拙逼人 决别 取诀 心绪 淅淅沥沥 感慨 分歧 烂漫 喜出望外 酝酿 徘徊 惭愧 载然不同 11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阅读(阅读(6666 分)分) (一)古诗词鉴赏(共共 5 5 分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6 6- -7 7 题。 (题。 (5 5 分)分)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以下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不恰当不恰当的一项是(C )(3 分) A“天净沙”是曲牌名

42、, “秋思”是题目。 “思”在这里的意思是“思绪” 。 B“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枯藤” 、 “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 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令人亲切,表现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别故土的游子” , “天涯” 即“极远的地方” 。 6.请品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妙在何处?(2 分) 马都走瘦了, 说明了诗人旅途的遥远、 艰辛, 侧面反衬出诗人离家在外、 漂泊时间之久。 二文言文阅读 (完成 7-11 题共 16 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

43、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 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 丘与友期)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 履行?”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 敬。敬。 ” 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邺令, 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 孤法卿父?” 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44、。周公不师孔子, 孔子亦不师周公。 ” 绥:安抚。恣:任凭。孤:王侯自称。法:政法周旋:谋划动静: 举止。 7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 分) 陈太丘与友期期 行 (约 定 ) 相委委 而去 ( 丢下, 放弃 ) 元方入门不顾顾 ( 回头看 ) 久而益益敬( 更加更加 ) 8.“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法令,制度;.方法,做法;. 效法,仿效;.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 的意思是: ( ) (只写序号) 。 (2 分) 12 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3 分) A 老父在太丘/强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45、。 B.老父在太丘/强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C.老父在太丘/强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D.老父在太丘/强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 分) (2)弱者抚之以仁。 (2 分) 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 11.从 【甲】文元方财友人的批评话语中可以看出元方 懂礼识义 的性格特点, “入门不顾” 的行动中看出元方 性格直率 的性格特点从【乙文元方回答 袁公的提这一内容中可以看出元方 镇定自若,聪明机智 的性格特点。 (3 分)

46、 (三)阅读阅读清明的心弦回答文后的问题。回答文后的问题。 (共 16 分) 清明的心弦 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游玩。 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 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 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果实是大地的骄傲、大树的安慰,却又何尝没有 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潮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 雾气倒显得暖烘烘呢。然后,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 更妩媚、 更贴心呢?雾气消散了, 薄冰消融了, 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怡远

47、, 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 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的与二把刀的垂钓下钩者 的贪婪,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地阔而又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修整, 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瑟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 ,水与铁 锨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 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 昨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紫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 裤的小孩子却宁愿呆在家门外边。 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 木

48、、 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她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显示她们的千 姿百态。当她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 真正的知音。连冷食库里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急购,结束了她们大红大 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窠里奔跑。和它 13 们一起告别盛夏和金秋;告别那喧闹的温暖,去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那盏 盏冰灯,迎接房间里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 略。 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12、本文的文眼是 喜欢(或“清明” ) (限两个字)。 (2 分) 13、 第段中作者说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沉重的负担、 快乐的独担各指的什么? “沉重的负担”是“因为累累的果实把枝头 压弯” , “快乐的负担”是因为累累的果实是大树的“安慰” (2 分) 14、第段作者用了 对比 的手法,用春天的“适时播种”,夏天的“_龙口 夺粮_” ,秋天的 “_颗粒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小升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