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时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8567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2.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2.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2.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第 1 课时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大气的受 热过程热过程 一、选择题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完成 12 题。 1.、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 B. C. D. 2.有关图示大气层的正确叙述是( )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 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 50左右 解析 第 1 题,从图中看出,该层大气高度范围 12 千米50 千米,应是平流层。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2、,曲线符合该平流层的特征。第 2 题,由图中 看出,曲线顶部与底部的温差约 50左右。 答案 1.A 2.D 读图,回答 34 题。 3.上述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4.导致上题中昼夜温差最小的作用是(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大气的保温作 用 地面的辐射作用 A. B. C. D. 解析 第 3 题,海陆相比,海洋的昼夜温差较小;晴天与阴天相比,阴天的昼夜 温差较小,故海洋上的阴天,昼夜温差最小;第 4 题,阴天,白天多云,则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面温度较低;晚上云多, 则大气

3、逆辐射强,保温效应强。故选 C 项。 答案 3.D 4.C 小实验:(下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 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 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 论: 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 装有 CO2的瓶内温度较邻瓶高, 最大温差可达 4 。 据此完成 56 题。 5.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6.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C.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

4、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解析 第 5 题, 装有 CO2的烧瓶温度升高多, 说明 CO2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模拟了空气中 CO2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第 6 题,考查 CO2的作用。 A 是臭氧作用,B 是太阳辐射的作用,D 则体现了大气的削弱作用,故 C 正确。 答案 5.A 6.C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下表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读 图表回答 78 题。 地点 地理坐标 海拔(米) 年日照时数 (小时) 年太阳总辐射量(百 万焦耳/米 2 年) 拉萨 2936N, 9106E 3 650 3 007.7 7 339 广州 2306N, 1131

5、5E 11 1 906.0 4 711 7.与广州相比,拉萨( ) A.较大 B.较大 C.较大 D.较大 8.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B.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 C.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解析 第 7 题,拉萨较广州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拉萨的太阳辐射较小;拉 萨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拉萨获得的太阳辐 射量大,但空气稀薄,大气不能获得地面更多的热量,较弱,温度低,地面辐 射较大。第 8 题,拉萨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太阳辐射强。 答案 7.D 8.D 读图

6、,回答 910 题。 9.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减弱 B.增强 C.减弱 D.增强 10.发生雾霾时,大气能见度变差,原因主要是( ) A.增强 B.增强 C.增强 D.增强 解析 第 9 题,图中的含义分别为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人造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它能够吸收地面辐射 中的红外线,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第 10 题,发生雾霾时,大气能见度变差,主 要是因为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增强。 答案 9.D 10.A 11.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 A.大气二氧

7、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析 本题考查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火山爆发后,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物质 进入大气层,这些物质能反射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 使地表温度下降。 答案 D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 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雪年的平 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 1214 题。 12.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13.该地寒冷期( ) A

8、.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4.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解析 第 12 题, 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 采用双层覆膜技 术效果显著,说明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又根 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 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 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因此答案选 B。第 13 题,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 冷期(12 月至次年

9、2 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因此 A 错; 丰、 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 因此 B 错;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 大差异,因此 C 正确,D 错误。第 14 题,本题考查时间的估算。一般来讲,某 地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当地地方时 14 时,而此时北京时间是 16 时左右,说明 该地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左右, 相对于120 E偏西30 左右, 当地经度大约为90 E, 结合选项只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因此答案选 D。 答案 12.B 13.C 14.D 二、非选择题 15.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

10、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A、B 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这是由于_ _。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这是由于_ _。 (4)下图所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图,最易出现霜冻的是 _图,前者形成的原因是_。 解析 本题考查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晴天, 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 温作用差,降温快,因此昼夜温差大,易发生霜冻。阴天反之,则昼夜温差小。 答案 (1)B (2)低 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高 有云的夜晚, 大气逆辐

11、射增强, 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4)C C 晴朗的白天, 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陆地的比 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 16.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 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 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解析 第(1)题,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容易吸收地面辐射

12、(长波辐射),导致近 地面大气增温;同时,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气浓度增大,也会增强大气逆辐 射,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借此起到了保温作用。第(2)题,由于大棚技术 对太阳辐射这一短波辐射几乎是无阻碍的,但对地面辐射却起到了阻隔的作用。 致使冬季大棚内光照条件优越, 太阳光得以充分利用, 还可以提升大棚内的气温, 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等,较好地促进了农业生产。 答案 (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 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 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 壤的水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鲁教版 >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