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910KB ,
资源ID:14856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485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2.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时练习(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2.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时练习(含答案)

1、第二节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第 1 课时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大气的受 热过程热过程 一、选择题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完成 12 题。 1.、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 B. C. D. 2.有关图示大气层的正确叙述是( )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 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 50左右 解析 第 1 题,从图中看出,该层大气高度范围 12 千米50 千米,应是平流层。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2、,曲线符合该平流层的特征。第 2 题,由图中 看出,曲线顶部与底部的温差约 50左右。 答案 1.A 2.D 读图,回答 34 题。 3.上述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4.导致上题中昼夜温差最小的作用是(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大气的保温作 用 地面的辐射作用 A. B. C. D. 解析 第 3 题,海陆相比,海洋的昼夜温差较小;晴天与阴天相比,阴天的昼夜 温差较小,故海洋上的阴天,昼夜温差最小;第 4 题,阴天,白天多云,则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面温度较低;晚上云多, 则大气

3、逆辐射强,保温效应强。故选 C 项。 答案 3.D 4.C 小实验:(下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 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 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 论: 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 装有 CO2的瓶内温度较邻瓶高, 最大温差可达 4 。 据此完成 56 题。 5.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6.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C.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

4、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解析 第 5 题, 装有 CO2的烧瓶温度升高多, 说明 CO2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模拟了空气中 CO2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第 6 题,考查 CO2的作用。 A 是臭氧作用,B 是太阳辐射的作用,D 则体现了大气的削弱作用,故 C 正确。 答案 5.A 6.C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下表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读 图表回答 78 题。 地点 地理坐标 海拔(米) 年日照时数 (小时) 年太阳总辐射量(百 万焦耳/米 2 年) 拉萨 2936N, 9106E 3 650 3 007.7 7 339 广州 2306N, 1131

5、5E 11 1 906.0 4 711 7.与广州相比,拉萨( ) A.较大 B.较大 C.较大 D.较大 8.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B.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 C.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解析 第 7 题,拉萨较广州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拉萨的太阳辐射较小;拉 萨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拉萨获得的太阳辐 射量大,但空气稀薄,大气不能获得地面更多的热量,较弱,温度低,地面辐 射较大。第 8 题,拉萨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太阳辐射强。 答案 7.D 8.D 读图

6、,回答 910 题。 9.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减弱 B.增强 C.减弱 D.增强 10.发生雾霾时,大气能见度变差,原因主要是( ) A.增强 B.增强 C.增强 D.增强 解析 第 9 题,图中的含义分别为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人造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它能够吸收地面辐射 中的红外线,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第 10 题,发生雾霾时,大气能见度变差,主 要是因为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增强。 答案 9.D 10.A 11.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 A.大气二氧

7、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析 本题考查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火山爆发后,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物质 进入大气层,这些物质能反射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 使地表温度下降。 答案 D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 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雪年的平 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 1214 题。 12.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13.该地寒冷期( ) A

8、.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4.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解析 第 12 题, 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 采用双层覆膜技 术效果显著,说明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又根 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 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 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因此答案选 B。第 13 题,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 冷期(12 月至次年

9、2 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因此 A 错; 丰、 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 因此 B 错;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 大差异,因此 C 正确,D 错误。第 14 题,本题考查时间的估算。一般来讲,某 地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当地地方时 14 时,而此时北京时间是 16 时左右,说明 该地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左右, 相对于120 E偏西30 左右, 当地经度大约为90 E, 结合选项只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因此答案选 D。 答案 12.B 13.C 14.D 二、非选择题 15.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

10、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A、B 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这是由于_ _。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这是由于_ _。 (4)下图所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图,最易出现霜冻的是 _图,前者形成的原因是_。 解析 本题考查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晴天, 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 温作用差,降温快,因此昼夜温差大,易发生霜冻。阴天反之,则昼夜温差小。 答案 (1)B (2)低 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高 有云的夜晚, 大气逆辐

11、射增强, 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4)C C 晴朗的白天, 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陆地的比 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 16.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 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 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解析 第(1)题,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容易吸收地面辐射

12、(长波辐射),导致近 地面大气增温;同时,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气浓度增大,也会增强大气逆辐 射,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借此起到了保温作用。第(2)题,由于大棚技术 对太阳辐射这一短波辐射几乎是无阻碍的,但对地面辐射却起到了阻隔的作用。 致使冬季大棚内光照条件优越, 太阳光得以充分利用, 还可以提升大棚内的气温, 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等,较好地促进了农业生产。 答案 (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 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 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 壤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