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6009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延庆区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市延庆区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市延庆区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市延庆区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京市延庆区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21 页 2020 年北京市延庆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年北京市延庆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40.0 分)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盐酸挥发 B. 海水晒盐 C. 牛奶发酵 D. 干冰升华 2. 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酱油 B. 蒸馏水 C. 医用酒精 D. 洁净的空气 3.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倾倒液体 C. 检查气密性 D. 加热液体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硅 B. 氧 C. 铝 D. 铁 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2、银山”,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废弃物中,易拉 罐属于( ) A. 可回收物 B. 餐厨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其它垃圾 6.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蔗糖 B. 酒精 C. 食盐 D. 植物油 7. 下列符号中,数字“2”能用来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A. 2N B. 2 C. 2CO D. 2 8. 下列化学式能正确表示物质组成的是( ) A. 氢氧化镁 B. 高锰酸钾4 C. 氧化铁23 D. 碳酸钾3 9. 在四个小烧杯中分别盛放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的是 ( )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汽水 D. 饱和食盐水 10.

3、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含氟牙膏中,碘、氟是指( ) A. 单质 B. 分子 C. 元素 D. 原子 11.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检验4燃烧 生成2和2 B、 探究分子在不断运 动 C、稀释浓硫酸 D、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 A B. B C. C D. D 第 2 页,共 21 页 12. 我国稀土产量居于世界第一位。元素 Eu是一种稀土元素,在激光材料 及原子能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铕的原子序数是 63 C. 铕原子中质子数为 63 D. 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 13. “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

4、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未燃烧。对 此现象,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纸张是可燃物,能燃烧 B. 酒精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 C. 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 纸张被水浸湿后,导致其着火点降低 14. 一些物质的 pH 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 A. 洁厕灵(1 2) B. 橘子汁(3 4) C. 西瓜汁(5 6) D. 油污净(12 13) 15. 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实验现 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 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出现白色浑浊 溶液由无色变 为红色 产生气泡, 溶液变为浅 绿色 A. A B. B C.

5、 C D. D 16.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 2含量的是( ) A. 水槽中液面下降 B.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 1处 C.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D. 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17. 一氧化二氮和一氧化碳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该反 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3 页,共 21 页 A.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两种生成物均是化合物 D. 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 7:11 18. 不同温度时,NaCl 固体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回答题。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

6、度/ 36.0 36.6 37.3 38.4 39.8 20时,将50 固体加入到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14g B.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 150g C.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50 100 100% D. 溶解操作时不需要玻璃棒 19. 不同温度时,NaCl 固体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回答题。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36.0 36.6 37.3 38.4 39.8 能将不饱和 NaCl溶液变为饱和 NaCl 溶液的方法是( ) A. 加水 B. 升高温度 C. 加入 NaCl D.

7、 倒出部分溶液 20.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 NaOH溶液分别吸收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是2溶解的结果 B. 对比曲线和,可说明2能与 NaOH 反应 C. 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和之间 D. NaOH 溶液吸收2的效果比水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5.0 分) 21. 在抗击新冠肺炎中,75%的酒精和 84消毒液在杀灭病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2), 其中 NaClO 中氯元 素的化合价为_,2属于_(填序号)。 A.化合物 .混合物 .氧化物 (2

8、)乙醇,俗称酒精,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 液常用作消毒剂,里面的溶质是_。在配制溶液时将 75mL酒精和 25mL水混 合时,发现体积小于 100mL,这是因为_。 (3)如图为常温下,某科研小组测量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 时间的实验结果。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_。 第 4 页,共 21 页 (4)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态燃料乙 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 A.乙醇由 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6 个氢原子构成 B.乙醇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8 C.若有442反应,则生成24

9、8 (5)酒精易燃,使用不当会引发火灾。实验时,不小心有一些酒精洒落在实验台上 并且燃烧,正确的操作是用湿布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 22. 庆典中释放的气球,是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最终会慢慢分解,不会造成污染。 (1)气球降解的过程属于_(“化学”或“物理”)变化。 (2)气球能够飞上天是因为其中填充了氦气,这里不用氢气的原因是_。 2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我们的胃液呈酸性,是因为胃腺壁细胞能分泌出盐酸胃酸在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 纤维使其易于被消化吸收 你知道吗?深受人们喜欢的早餐食品燕麦中常添加颗粒极小的铁粉, 它既可

10、以作为 双吸剂(起到干燥和减缓食品变质的作用),还可以作为人体补铁剂要把铁粉变为 人体需要的、能吸收的营养元素,就离不开胃酸的帮助 健康人胃液的 pH 在0.91.5,胃液的 pH不仅影响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对伴随食 物进入胃内的各类病菌的繁殖有影响某医院对 99位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患 者胃液的 pH及胃液中的病菌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表: 分组 胃液的 pH 受检患者人数 胃液中检出病菌的 人数及比例 A 2.0 7 0 B 2.04.0 13 3(23.1%) C 4.06.0 26 17(65.4%) D 6.0 53 45(84.9%) 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并使人感觉反酸

11、或烧心治疗胃酸过多的药主 要有两大类: 一是抑酸药, 能抑制胃酸分泌, 但本身不能和胃酸反应; 二是抗酸药, 能直接与胃酸反应,常见的抗酸药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碳 酸钙等 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患者如 第 5 页,共 21 页 长期使用抗酸药,很可能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因此,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酸类和抑 酸类药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燕麦中的铁粉遇胃酸发生的反应:_ (2)铁粉可以减缓食物变质,是因为铁可以和_反应 (3)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的抗酸药是_ (4)关于文中提到的几种抗酸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

12、母序号) A.均属于盐类或碱类 B.在使用抗酸药时不是用量越多越好 C.适量使用碳酸钙可治疗胃酸过多,同时还可为人体补钙 (5)下列关于胃液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填字母序号) A.胃酸能帮助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所以胃液 pH越小越利于人体健康 B.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所以胃液 pH越大越利于人体健康 C.胃液 pH越大越有利于病菌生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0 分) 24. 补齐连线。从 A 或 B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 A计分。 A 物质用途 B物质主要成分 干冰 碳酸钙 熟石灰 冷藏食品 改良酸性土壤 补钙剂 天然气 生石灰 食盐 甲烷 氯化

13、钠 氧化钙 25. 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贝壳的主要成分是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饱和溶液) + 3+ 2 + 2= 4 + 3 (1)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配制石灰乳的主要原料之一,配制石灰乳时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 (2)整个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 (3)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6. 为保护绿水青山,可将工业残留的钡渣主要成分为碳酸钡(3)进行无害化处 理,制取化工原料硫酸钡(4)。主要流程如图: 第 6 页,共 21 页 已知:4难溶于水,氯化钡(2)可溶于水。 (1)粉碎钡渣的目的是_。 (2)反应釜 1中的

14、气体 X为_。 (3)反应釜 2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从反应釜 2 到产品还要经过一步必要的操作,应该是_。 27. 用粗木棍在涂有蜡的锌板上写“明”“和”两个字,露出下面锌板。向“明”字上 滴加4溶液,向“和”字上滴加盐酸。 (1)“明”字上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颜色变浅,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 (2)“和”字上的现象是_。 (3)用黄铜片(铜锌的合金)可以在纯铜片上刻画,纯铜片上会留有明显的划痕,说 明黄铜片_比纯铜片大。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30.0 分) 28. 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 A、B两个方案。 方案 A 方案 B (1)

15、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是_(填“A”或“B”)。 (2)写出你选的方案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第 7 页,共 21 页 29.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所选 用的收集装置是_(填字母),用该装置收集氧气的原理是_。收集满氧气 后,将集气瓶_(填:“正”或“倒”)立在实验台上。 (2)用连接好的 E、F、G 装置做实验,若 F中的蜡烛燃烧更旺,则装置 E中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若 F中的蜡烛燃烧熄灭, 则装置 E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_。 30. 某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如图所示的杠杆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

16、调至平衡。 (1)实验 1 中, 较长时间后, 左边铁粉布包会_ (填“上升”或“下降”)下降, 是因为铁粉与水、氧气发生了反应; (2)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_ (填序号),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现象。 A. . . (3)实验 2 中, 通入2一段时间, 左边边乒乓球_ (填“上升”或“下降”); 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 NaOH溶液, 杠杆重新平衡,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1. 如图所示,在一只烧杯中进行实验。 请补全实验方案 序号 目的 步骤 A 检验 NaCl 中混有 23 加入少量样品;加入适量水至全部溶解;加入 _ B 验证 NaCl 不能无 限溶解 20时加入 100g水;加入

17、10gNaCl;加入 _ (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第 8 页,共 21 页 C 配制 _ 加入 5gNaCl;加入 95g 水;搅拌至全部溶解 32. 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 1,管收集到的气体是_。检验管中气体的操作是_。 (2)实验 2,倒入紫色石蕊溶液,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_。 33.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 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 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 所示 (1)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该实验是将甲溶液滴入乙溶液中,乙溶液为_。 (3)60时,溶液中溶质为_和_。若最初向烧杯中滴加了几滴酚

18、酞,此时 溶液显_色。 34. 化学小组用右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 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假设】 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 吸入气体。 【进行实验】 实验 1 步骤 操作 现象 气密性检验: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 _ 水从长吸管 端快速 流出 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 饮料瓶中木 条熄灭 将水倒掉,向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短 吸管端吸气 30 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再从长吸管端吹气 30 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_ (1)步骤进行的操作为_,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

19、骤中的现象_(填“能”或“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原 第 9 页,共 21 页 因是_。 (3)若假设成立,步骤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 实验 2 实验 1 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发现,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他用上 述装置加入与实验 1 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实验编号 石灰水浓度 持续吹气时间 瓶底现象 2 1 0.16% 30 秒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2 0.16% 2 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2 3 0.08% 30 秒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2 4 0.08% 2 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反思与

20、评价】 (4)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_(填实验编号)。 (5)经查阅资料,石灰水重新变澄清是因为生成了碳酸氢钙(3)2(20时碳 酸氢钙的溶解度为16.6)。请写出由浑浊变澄清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 第 10 页,共 21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盐酸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 B、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 B错; C、牛奶发酵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正确; D、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

21、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 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 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 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酱油中有氯化钠、色素、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医用酒精中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2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酱油、医用酒精、 洁净的空气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 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C 【解析】解:A、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使待滤液沿玻璃棒缓 慢流入漏斗中,图中无玻璃棒,故 A错误; 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图中多处错误,故 B 错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图中所示实

23、验操作正确,故 C正确; D、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液体太多,加热沸腾会溅出,影响实验,故 D错误。 故选:C。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 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 B、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 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C、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有气泡冒 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 D、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 3,防止沸腾溅出; 本题主要考查了过滤的步骤及注意事

24、项, 了解取用液体和给液体加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掌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 第 11 页,共 21 页 4.【答案】C 【解析】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 氧、 硅、铝、铁, 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A、硅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硅,故选项错误。 B、氧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氧,故选项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不是铁,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很简单,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了解元素的分类是正确

25、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垃圾的分类,掌握常见垃圾所属类别是解题关键。 【解答】 根据生活常识可知,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 故选 A。 6.【答案】D 【解析】解: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A错; B、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B 错;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C 错;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

26、 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7.【答案】C 【解析】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N 中的“2”表示氮原子 的个数为 2,故选项错误。 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2中的“2”表 示 1个氮分子中含有 2 个氮原子,故选项错误。 C、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CO中的“2”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个 数为 2,故选项正确。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2中的“2”表 示 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2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

27、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 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8.【答案】C 【解析】 解: .氢氧化镁中, 镁元素显+2价, 氢氧根显1价, 所以其化学式为()2, 故 错误; B.锰的元素符号为.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高锰酸根显1价,所以其化学式为 4,故错误; 第 12 页,共 21 页 C.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其化学式为23,故正确; D.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所以碳酸钾的化学式为23,故错误。 故选:C。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书写化学式时,显正价的元素一般写在左

28、边, 显负价的元素一般写在右边。 解答本题要理解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 但是代数和为零。 9.【答案】A 【解析】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使自身 的质量增加,故此选项正确。 B、浓盐酸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液质量减小,故此选项错误。 C、汽水在空气中会由于二氧化碳的放出,而质量减小。故此选项错误。 D、饱和食盐水在空气中会蒸发水分,质量减小。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放入到空气中质量增加, 不外乎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是吸收了空气 中的物质但未发生化学变化,结合这些知识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

29、决问题。 此题是对常见化合物特性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对四种物质的特性有所了解,属基础 性知识考查题。 10.【答案】C 【解析】解:“加碘食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补铁酱油”中的“碘、 氟、钙、铁”指的是在食盐、牙膏、牛奶、酱油中添加了相应的元素。 故选:C。 根据加碘食盐、高钙牛奶、补铁酱油等物质的成分及微观粒子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有关知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和元 素的认识。 11.【答案】A 【解析】解:A、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不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故选项 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 B、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

30、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 了酚酞溶液中,故选项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 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D、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为防止加热 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故选项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故选:A。 A、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31、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 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 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A 第 13 页,共 21 页 【解析】解:.由图中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为“铕”,其偏旁部首为“金”,则属于 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B.由图中的信息可知,原子序数为 63,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铕原子中质子数为 63,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名称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即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稀土

32、元素铕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以直接得到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 名称及相对原子质量来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中信息的认识, 学生应明确不同位置的数字表 示的意义,能根据名称判断元素的类别。 13.【答案】D 【解析】解:A、纸张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酒精燃烧,属于放热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蒸发时吸热,导致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因此纸张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 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纸张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说法错 误。 故选:D。 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

33、空气、温度要达 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灵活运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洁厕灵的 pH为12,小于 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橘子汁的 pH为34,小于 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西瓜汁的 pH为56,小于 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油污净的 pH为1213,大于 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当溶液的 pH等于 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小于 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 pH大于 7 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

34、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 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故 选项说法正确。 C、浓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会观察到产生气泡,溶液颜色不变色,故 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和盐的化学性质、

35、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 第 14 页,共 21 页 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 16.【答案】B 【解析】 解: A、 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 使水槽中液面下降, 不能证明空气中2含量,故选项错误。 B、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 1处,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说明氧气约占空 气总体积的1 5,能证明空气中2含量,故选项正确。 C、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是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不能证明空气中2含量,故选项错 误。 D、 瓶中液面先下降, 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 后上升, 是因为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证明空气中2

36、含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 点: 装置的气密性好; 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 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 所 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 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 本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由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由催化剂,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2 + 催化剂 2+ 2。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

37、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故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 28:44 = 7:11,故正确。 故选:D。 观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 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8.【答案】A 【解析】解:A、20时,将50 固体加入到盛有 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能溶解 36g,则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 36 = 14,故选项说法正确。 B、20时,将50

38、固体加入到盛有 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能溶解 36g,烧杯中溶 液的质量为36 + 100 = 136,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36 36+100 100%,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解操作时需要使用玻璃棒,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题意,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含义是20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 36g 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度的含义、饱和溶液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 关键。 第 15 页,共 21 页 19.【答案】C 【解析】解:A、加水,溶液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

39、,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 错误。 C、加入 NaCl,能将不饱和 NaCl溶液变为饱和 NaCl 溶液,故选项正确。 D、倒出部分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多数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 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 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A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

40、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曲线是2溶解和2与 水反应的综合结果,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比曲线和,可说明2能与 NaOH反应,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的吸收效果 更好,故选项说法正确。 C、 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 曲线在和之间, 这是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溶液吸收效果比水好,比氢氧化钠溶液差,故选项说法正 确。 D、对比曲线和,NaOH溶液吸收2的效果比水好,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用等量水或 NaOH 溶液分别吸收2的效果,由测定结果图,吸收液是氢氧化钠溶 液的,反应后二氧化碳的浓度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

41、水、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 酸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1 AC 酒精 分子间有间隔 在常温下,在酒精浓度40%到70%范围内, 金黄葡萄球菌致死时间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变短,在酒精浓度70%到90%范围内,金黄葡 萄球菌致死时间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变长 BC 隔绝氧气 【解析】解:(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 素的化合价为2, 可得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 + (2) = 0, 解答 = +1; 二氧化氯中含有两种元素, 所以为化合物; 并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 所以为氧化物。 故填:+1;AC。 (2)酒精溶液是酒精的水

42、溶液其中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因为分子间存在着间隔, 所以将 75mL酒精和 25mL水混合时,发现体积小于 100mL,故填:酒精;分子间有间 隔; (3)由图象信息可知:在常温下,在酒精浓度40%到70%范围内,金黄葡萄球菌致死时 间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变短,在酒精浓度70%到90%范围内,金黄葡萄球菌致死时间随酒 精浓度升高而变长;故填:在常温下,在酒精浓度40%到70%范围内,金黄葡萄球菌致 死时间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变短,在酒精浓度70%到90%范围内,金黄葡萄球菌致死时间 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变长; (4)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乙醇和氧气,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43、为:22+ 32 新型催化剂 25 + 32; A、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1 个乙醇分子是由 2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 成的,故 A说法不正确; 第 16 页,共 21 页 B、 根据上图显示, 乙醇分子式为25, 氢、 氧元素质量比= (1 6): 16 = 6: 16 = 3: 8, 故 B 说法正确; C、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m 22+ 32 = 26 + 32 88 96 44g m 88 96 = 44 解得: = 48 故 C 说法正确。 故填:BC; (5)用湿布盖灭因少量酒精洒漏而着火的桌面,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填:隔绝氧 气。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

44、的计算方法以及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2)根据溶液的组成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 (4)根据分子结构模型以及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5)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特点和图形分析能力, 解答时应抓住分子变化特征是解答本题的 关键。 22.【答案】(1)化学;(2)氢气具有可燃性 【解析】解:(1)气球降解是将气球分解为其他物质,避免污染,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化学。 (2)氦气属于惰性气体,氢气化学性质较为活泼,遇明火容易被点燃引发燃烧,为了避 免危险发生,气球充入氦气而不用氢气; 故答案为:氢气具有可燃性。 区分

45、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原则是过程前后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23.【答案】 + 2 = 22+ 2 氧气、水 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BC C 【解析】 解: (1)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故填: + 2 = 22+ 2; (2)铁能吸收氧气和水从而延缓食品变质,故填:氧气、水; (3)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药物,故填: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4).不均属于盐类或碱类,错误; B.在使用抗酸药时不是用量越多越好,正确; C.适量使用碳酸钙可治疗胃酸过多,同时还可为人体补钙,正确; 故填:BC; (5).胃酸能帮助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所以胃液 pH越小越利于人体健康,错误; B.

46、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所以胃液 pH越大越利于人体健康,错误; C.胃液 pH越大越有利于病菌生存,正确 故填:C 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铁锈蚀的条件、以及胃酸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4.【答案】解:.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冷藏食品; 碳酸钙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氯化钙,因此可用做补钙剂; 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第 17 页,共 21 页 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故答案为: 。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根据物质的名称、俗称或主要成分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25.【答案】 +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