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0年中考第二次学情调研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4459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7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0年中考第二次学情调研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0年中考第二次学情调研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0年中考第二次学情调研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0年中考第二次学情调研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0年中考第二次学情调研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南京市联合体南京市联合体 2019201920202020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 化学化学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共 30 分,非选择题共 50 分,全卷满分 80 分。 考试时 间为 60 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卷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 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 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 在其他位置答题 一律无效。 可

2、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O-16 K-39 Mn-55 Fe-56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铁矿石 D.石灰石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干冰升华 C.石蜡熔化 D.甲烷燃烧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铁丝 D.硫 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过滤 5.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氮肥的是( ) A.

3、CO(NH2)2 B. KC1 C. Ca3(PO4)2 D. CaSO4 6.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汞 B.氯化钠 C. C60 D.硫酸铜 7.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2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 B.电器起火应立即用水灭火 C.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灭火 D.发现火情应及时拨打 119 8.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自带布袋购物 C.废酸液直接排入下水道 D.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9. 下列与金属材料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铜片比铜片硬度小 B.钢的性能优良,是纯铁 C.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快

4、D.金属材料中也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10. 如图给出了银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 107.9 C.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 47 D.元素符号为 Ag 11. 下列关于过氧乙酸(CH3COOOH)的说法正确是( ) A. 过氧乙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过氧乙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 过氧乙酸中由 2 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和 3 个氧原子构成 D.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1 12.下图表示某种方法制取乙烯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分子数之比是 1: 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乙

5、烯的化学式为 C2H4 D.该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1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CaO (CaCO3) 加水,过滤 3 C CO2 (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 D KNO3溶液(AgNO3溶液) 加入适量的氯化钾溶液,过滤 14.在对下列实验的分析研究中,不正确的是( ) A. 由实验和,可证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在铜前 B. 中溶液呈无色,说明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已恰好完全反应 C. 实验的原理,可用于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D. 工业上,可利用烧杯中反应原理来清除铁锈 15.对于“甲+乙一丙+丁”这个反应下列推断

6、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 B. 若丙、丁分别为CO2和H2O,则反应条件一定是点燃 C. 若丙、丁分别代表盐和水,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为酸 D. 若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且丙为不溶性碱,则反应物中一定有可溶性的盐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6. (6分)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1) 聚丙烯是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它属于 (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天然材料 (2) 下列对预防“新冠肺炎”的一些认识,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填字母)。 A.戴口罩、勤洗手、少聚会 B.吸烟、喝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 C.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通风

7、 D.适量増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3) 常温下酒精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率如右图图所示。 酒精的化学式是_,研究过程中使用的酒精溶液属于_ (填“纯净 物”或“混合物”)。 分析右图,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比较好的酒精浓度是_%左右。 (4)甲醛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 质,因此甲醛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但利 4 用甲醛的这个性 质,可用甲醛水溶液来_。 17. (11分)某同学在学习中构建了 “部分含氧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图”。 (1) 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2)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 是_。(填“升高”、“降低”、“

8、有升有降”)。 (3) 为了测定某高锰酸钾的纯度,取16g该样品,加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参加反应),称量剩余固体的 质量为14.4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生的氧气质量为_g。 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三、 (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2 分) 18. (6 分)金属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 (1)用氢氧化镁制备金属镁的主要流程如右图: 反应器中:搅拌的目的是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电解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通电= Mg+Cl2; 合成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向 100gAgNO3溶液中加入 mgFe

9、和 Cu 的混合粉末, 搅拌, 充分反应后过滤、 洗涤、 干燥得 10.8 g 固体。向滤液中滴加 NaCl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的质量是 89.2g B.混合粉末的质量范围是 2.8m3.2 C.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体生成 D.原 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7.0% 19. (6 分)溶液在生活、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5 在某一温度下, 将 40g 硝酸钾固体加入 100g 水中, 充分搅拌后, 仍有 8.4g 硝酸钾固体未溶解。 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温度约为_。 工业上

10、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中的主要 物质是_。 10时,将等质量的 KNO3、NaCl 分别加入到各盛有 100g 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恢复 到 l0,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 A. 乙中加入的固体是 NaCl B. 甲中溶液可能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C. 将烧杯甲中的溶液全部倒入乙中,充分搅拌,一定有固体剩余 D. 若将甲、乙的温度从 10 C 升高到 30 C,两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24%的 NaCl 溶液和蒸馏水配制 1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的 NaCl 溶液, 则所需 24%的

11、NaCl 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_;配制时所需仪器除了玻璃棒、 烧杯、 试剂瓶, 还需_。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0. (7 分)图中 A J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只有 A、B、G、H 由两种元素组成;C 在 空气中表 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D 为紫红色固体;G 是铁锈 的主要成分;I 和 J 物质类别(指酸、碱、盐)相同,但颜色不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 写出化学式:G_; J_。 (2) 写出 F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6 (3) 写出 EB 反应的化学方程

12、式_。 (4) 从微观粒子角度分析,CD 反应的微观变化是_ (填序号) 。 分子与原子的转化 原子与离子的转化 离子转化为分子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4分) 21. (14分)某兴趣小组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I .基础实验:下列是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 (1)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写出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 (2)若用 E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 (3)氨气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 固体混合物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 (填字母) 。 II.探究实验:对氨气的相关性质探究。 【

13、提出问题】氨气(NH3)显碱性吗? 【实验验证】 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 该小组的同学用含有酚酞的三朵干燥纸质小 花进行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 I 和 II 中纸花不变色,实验 III 中纸花变红 【实验结论】氨气_碱性(填“显”或“不显”)。 【查阅资料】氨气溶于水过程中,部分微粒发生变化的情况如右图。 【交流反思】 (1)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是_ (2) 某同学向实验 III 中变红的小花上喷稀盐酸,小花红色逐渐褪色,该反应 7 的化学方程式是_。 (3)根据探究结论可知,下列物质中能用于干燥氨气的是_(填字母) 。 A.生石灰 B.浓硫酸 C

14、.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 III.拓展延伸 (1)查阅资料: NO2有毒,常温下为红棕色气体,实验中多余的 NO2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处理。 同温同压下,任何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 NH3将 NO2还原成 N2。试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催化剂 8NH3+6 NO2 催化剂 = 一定温度7N2+12_。 (2)进行实验:装置如下图(夹持装置及加热装置均已略去) 在硬质玻璃管 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 并充入 NO2;在 X 中吸入氨气 (夹子混合物;70; (4) 浸泡标本 17. (11 分) (1) 4P+5O2 点燃 =2P2O5 (

15、2) 2H2O2=2H2O2+ O2;有升有降; (3) 1.6; 解:设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x 2KMnO4= K2MnO4+MnO2+O2 316 32 X 1.6g 316 32 1.6 x=15.8g 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 . 16 100%8.75% 答: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8.75% 三、 (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2 分) 18. (6 分) (1) 使反应物接触更充分,反应速率更快;Mg(OH)2+2HClMgCl2+2H2O H2+C12 点燃 =2HC1 (2) BC 9 【解析】 (2)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最终滤液中有 Ag+,说明硝

16、酸银过量, 发现最 终固体中 只有 Ag,溶液中有硝酸银,硝酸亚铁,硝酸铜。 A、 利用溶液质量计算模型,滤液质量为 100g+mg-10.8g,不等于 89.2g B、 利用极值假设,10.8gAg,若全部由 Cu 生成,Cu 为 3.2g,全部由 Fe 生成,Fe 为 2.8g, 故混合粉 末质量介于两者之间,正确 C、 固体中只有银,不与稀盐酸反应,正确 D、 硝酸银过量,无法求出准确溶质质量分数 19. (6 分) (1) 饱和;21 硝酸钾 BD (2) 2:1;量筒、胶头滴管 、 【解析】 (1) 10 C 时乙有不溶物而甲全溶,说明甲溶解度大,为 NaCl。此时无法判断 NaCl

17、 是不饱 和溶 液还是饱和溶液。 10 CNaCl 全溶解, 说明固体质量小于等于 35g,如果两杯液体混合, 水质量为 200g, 可溶解 40g 硝酸钾,所以此时硝酸钾全部溶解。D 选项中利用溶解度曲线点的移动,向右移动到 30 摄氏度,发现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质量均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2) 利用稀释定律: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计算即可 20. (7 分) (1) Fe2O3; Cu(OH)2 (答案合理即可) (2) Fe+CuSO4=FeSO4+Cu (3) H2SO4+BaCl2=BaSO4+2HC1 (4) 【解析】 C 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说明 C 是 Al,

18、 A1 能生成的紫红色固体 D 为 Cu, F 为 CuSO4, G 是铁锈主要成分 为 Fe2O3; I、J 相同类别颜色不同,结合硫酸铜知道,I 为 NaOH 等可溶性的碱,J 为 Cu(OH)2; H 是 由 Fe2O3;生成 的两种元素的物质,可以为 H2O、CO2、FeCl3,结合 E 生成 CuSO4但不是两种元素, 可知 E 为 H2SO4, H 为 H2O 或 CO2; H2SO4可以生成的两种元素的物质包含 CO2、H2O、HC1, 前两 10 者均无法反应生成两种元素且可与硫酸反应的物质,故 B 为 HC1; A 为 BaCl2。 五、 (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14 分) 21. (14 分) I: (1) A; 2KClO3= MnO2 2KCl3O2 (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了 (3) AC II: 【实验结论】不显 【交流反思】 (1) 氨水中有自由移动的 OH (2) HC1+NH3H2O=NH4C1+H2O (3) AC III: H2O (2)红棕色逐渐变淡 Z 中的液体倒吸入 Y 中;氨气和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的水在室温下是液体,气体分子数减少, 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数减少则气体体积减小,气压降低,小于外界大气压,造成液体倒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