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14408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水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建水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建水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建水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建水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

2、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 439 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

3、”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吐谷浑道” “吐蕃道” “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

4、县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 “惟茶最为所欲之物” 。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在唐朝著名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到了宋朝,

5、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未来, “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

6、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节选自 2017 年 3 月 8 日人民网)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B.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沿路各民族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各民族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了联结纽带作用。C. 游牧民族和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D. 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早起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丝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

7、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因为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B. 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C. 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曾经经历过再度的繁荣和兴盛。D. 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原王朝。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B. 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限于物

8、质方面,还有文化和思想。C. 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D. “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答案】1. D 2. B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 项, “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开通草原丝路”有误,选项强加因果,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

9、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段说的是“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此可知,因草原古道的开通,促进了交流,但并不一定是为了交流才开通古道。【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 项, “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有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可见文

10、中只说回纥是这样,选项把范围扩大到“控制草原道的游牧民族” ,错误。【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 项, “就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错误,从文中来看,第四段说“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 ,可

11、见更多的是为了“经营西域” 。C 项, “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 ,由此可知,在形成统一体过程中丝绸之路只是因素之一。D 项, “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文中说的是“进一步” ,并非是“将” ,第一段已经说了“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木笛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

12、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

13、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 ;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 12 月 13 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

14、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

15、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

16、“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结构全篇。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B. 小说中“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C. 文章中画线句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 ,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D. 这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

17、面很有特点: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5. 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小说中的朱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4. C 5. 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少年儿童、朱丹)作铺垫,打基础。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暇。 6. 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这主要表现在: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

18、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同时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主要表现在: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C 项, “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说法错误,这道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文中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故选 C。【5 题详解】题干是“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分析把握环境描写作用能力。环

19、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本题属于自然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暗示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深化作品主题。本题,可以从渲染氛围、推动情节、烘托人物三方面分析即可。答题时,先通读文章,圈出文中描写雪的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本文中对“雪”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瑕。推动情节的发展。【6 题详解】题干是“小说中的朱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

20、析” ,是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文章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 一方面,朱丹经过激烈的角逐,闯进了决赛,可以分析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另一方面,朱丹拒绝了演奏的曲目,因为这个日子不适宜演奏欢快的曲子,分析出他的身上的具有民族精神。答题时,可先人物特点,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点睛】人物形象类题解答,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 。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 “分析”题要求

21、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 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

22、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昨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 )授权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 5 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 22 名” ,并借势声讨“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痛揭收视率造假黑手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 30 万至 50 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 20 家卫视频

23、道每年播出 13000 集电视剧计,全年有 40 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节选自 2016 年 12 月 13 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在的收视率造假现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节选自 2016 年 12 月 19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

24、之势。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中说: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通报全行业。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查。与会的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 “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凭质量说话!”(

25、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4 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多长时间等情况。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 。其实,业界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收视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

26、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度。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与其饮鸩止渴,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光明日报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27、是( )A. 材料一介绍了中制协发表声明的内容,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揭示收视率造假这种“黑产业链”给黑势力带来的丰厚利润等。B. 材料二揭示了有些电视台的广告部为了争夺广告资源而愈演愈烈进行收视率造假这一现象,并表明了中制协将对收视率造假行为实施打击的态度。C. 材料三介绍了中制协倡导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的部分内容,同时要求中制协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自觉抵制与杜绝收视率造假。D. 材料四介绍了收视率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收视率造假的危害,希望业界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并点明电视从业者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等。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两项是( ) (

28、)A. 材料一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电视剧收视率造假问题的严重性。B. 材料一使用了“黑手” “黑产业链” “黑势力”等词语, “黑”字明确指出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性质以及中制协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决心。C. 材料一、二介绍了电视剧市场上制作方、播出方在制作、购买、播出过程中购买虚假收视率行为以及中制协营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的决心。D. 材料三用“打铁先要自身硬”的俗语说明中制协要求协会会员签订“承诺书”做法的重要性,也侧面反映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蔓延之势。E. 材料四是时评类文章,分析了涉及收视率的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第二段就从行业的角度分

29、析片面追求收视率给电视产业带来的伤害。9. 为什么收视率调查不能作为评定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标准?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答案】7. A 8. CD 9. 收视率调查不是电视剧节目的评价标准。收视率调查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目前的收视率调查不是最有效的。国家没有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没有统一、合理、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收视率不能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剧收视情况。收视率的高低除了电视节目本身的因素外,还有很多外在的因素,比如时段、编排以及观众观看电视剧的心态等。 (写出两点即可)【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

30、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 。比如本题中,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 项, “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 ”。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A 是对材料一内容的转述,原文只是说“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 ”,而非选项所说“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 ,故选项属于曲解文意。【8

3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两项” ,要求选出的是“不符合材料意思的” “两项” 。B 项, “电视剧市场上制作方、播出方在制作、购买、播出过程中购买虚假收视率行为”错误,材料一中有“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 ,这说明购买虚假收视率应该是制作方的事情,播出方不购买收视率。D 项, “中制协要求协会会员签订承诺书做法的重要性”错误, “打铁先要自身硬”主要说明中制协协会会员“自律”的重要性。【9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什么收视率调查不能作为评定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标准?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

32、容的筛选和概括。对于原因类概述题,首先要在材料中找到这句话,确立答题区间, “收视率调查不能作为评定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标准”这句话在材料四,由此可判断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材料二和四,然后联系上下文来解答。可以找到相关语句,如材料二中“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 ,材料四中“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等,然后分条列写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

33、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

34、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B.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C.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

35、节D.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11.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 , “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志愿。B. 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 刺史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D. “孝廉” “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 “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秀才”即优秀人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

36、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B. “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 “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 ,一次“辞不就职” ,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 ,与全文首段呼应。C. 本段连用“察臣” “举臣” “拜臣” “除臣”到“责臣” “催臣” ,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D. 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诏书特下,

37、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2)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圣朝”“孝(孝道)

38、”“天下”“故老(年老而德高的旧臣)”“臣”“伪朝”“ 郎署”“名节” ,虚词“以”“为”“ 且 ”,再结合本句意思: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句子可以断开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故答案为 C。【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

39、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B 项, “叫功服 ”说法错误,“功服”应是“服期” 。故选 B。【12 题详解】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D 项, “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是无中生有。故选 D。【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

40、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拜”, 任命,授予官职;“寻”, 不久;“除”,任命,授予官职;“冼马”,一种官职;翻译时要补上句子省略的主语“朝廷” 。(2)中的 “奔驰”,奔走效力;“则”,但是;“日笃”,一天比一天严重;“苟”, 姑且;“告诉”, 报告申诉;“许”,准许。【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41、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

42、,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

43、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

44、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元)萨都剌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注释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14.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B. 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虚实相间,先写“幽人”独自走来,后将人、鸟形象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又以诗意之美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萨词“秋宵永”的“永”字浸润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因为夜不能寐,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C. 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

45、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 “孤鸿影”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D. 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 ,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 ,表现高洁孤傲。E. 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15. 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D 15. 苏祠:夜月残缺、梧桐稀疏、树枝寒冷、沙洲寂寞荒冷,营造了幽僻冷寂的境界。萨词明月在天,夜空清丽,江水澄净,秋风呜呜,白霜漫天,蒹葭凄冷,营造了空阔凄清的境界。【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

46、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C 项, “情境相似”说法错误,苏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 “缺月挂疏桐”的夜晚,是幽僻冷寂的环境;萨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明月丽长空”的夜晚,是空阔高远的长空;具体意境不同。作用可以认为相同,都是与抒情主人公的孤单寂寞相呼应。D 项,涉及到诗歌内容的具体解读,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 ,表现高洁孤傲;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 ,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故选 CD。【15 题详解】题干是“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是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题干已经给出比较阅读的内容意境,所以本题也是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意

47、境的能力。分析诗歌意境,在点出主要意象的基础上(先描述画面也可以)概括出意境特点,可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苍凉寂寥等。本题,答题时,分别根据两首词所写的内容,分析出其表达的意境即可。比如苏词通过“夜月”“ 梧桐”“树枝”“沙洲”这些意象营造了幽僻冷寂的境界。 萨词通过 “明月”“ 夜空”“江水”“ 秋风”“白霜”“蒹葭”这些意象描写了一幅明月在天,夜空清丽,江水澄净,秋风呜呜,白霜漫天,蒹葭凄冷的画面,营造了空阔凄清的境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16.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

48、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2) 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是:_,_。(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_。【答案】 (1). 潦水尽而寒潭清 (2). 烟光凝而暮山紫 (3). 定乎内外之分 (4). 辩乎荣辱之境 (5). 策扶老以流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

49、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潦、清、 凝、暮、 辩、策、憩。【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17.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前一段时间,电视剧楚乔传热播,许多观众不禁想问:魏贵妃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