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0年初三毕业生学业综合化学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2393 上传时间:2020-06-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0年初三毕业生学业综合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0年初三毕业生学业综合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0年初三毕业生学业综合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0年初三毕业生学业综合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0年初三毕业生学业综合化学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20 年黄埔区年黄埔区初中毕业班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综合测试 化化 学学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 1 至至 4 页,第二部分页,第二部分 4 至至 8 页,共页,共 8 页,满分页,满分 100 分。考分。考 试时间试时间 80 分钟。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第 1 面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 名;同时在 答题卡第 1 面填写考生号,再用 2B 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

2、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 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 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全卷共三大题 30 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S 32 N 14 P 31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选择题(共共 4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

3、0 分) 注意: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选错、 不选、多选或 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A碳 B硅 C磷 D碘 2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 AFe BZn CNa DCa 3下列能源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煤 4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 用的灭火原理 是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检查气密性 6用小刀切下石蜡并

4、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石蜡的可燃性 B石蜡的硬度 C石蜡的溶解性 D石蜡的密度 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河水、矿泉水都是混合物 B过滤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D模仿实验室蒸馏的方法采用 “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8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92020 年 1 月以来,我国众志成城,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富有成效,目前各行业有序复工复产。疫情防 护期间,下列外出回家的活动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用 84 消毒液消毒 B将外衣拿到阳光下暴晒 C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D用 75%的医用酒精消毒

5、 10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种名为瑞德西韦(分子式:C27H35N6O8P)的新药被寄予厚望,认为该新药或 许会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瑞德西韦属于氧化物 B瑞德西韦属高分子化合物 C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602 D瑞德西韦由 27 个碳原子、35 个氢原子、6 个氮原子、8 个氧原子和 1 个磷原子构成 11口罩是抗击新冠病毒的重要物资,其核心材料是熔喷布,它是以聚丙烯【(CH2CHCH3)n】超细纤维为 主要原料制成的高静电过滤材质 ,具有很好的空气过滤性。目前,市售口罩主要有 N95 系列口罩、医用 外科口罩等。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熔喷布主要原料聚丙

6、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口罩可以阻挡空气中所有的气体和颗粒物 C口罩短暂使用后应及时通风晾干,但不能洗涤后重复使用 D废弃口罩可用塑料袋密封好,放入指定有毒有害垃圾桶内 1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3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石蕊溶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4下列物质及对应的用途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稀有气体充入灯泡制作霓虹灯 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15下列有关广告词说法正确的是 A某美容仪广告词我们能将水分子变

7、小 B某食品广告词纯绿色,无化学物质,不含化学添加剂 C某化妆品广告词我们专注自然护肤,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D某矿泉水广告词呈弱碱性,含钾、钙、钠、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元素 16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 17下列物质转化中,只能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uCuSO4 BCaOCaCl2 CMgMg(NO3)2 DCaCO3CO2 18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

8、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常见物质的 pH: B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 C空气中部分成分的含量: D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干燥二氧化碳 证明 CO2密度比 空气的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 量 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实验方案 20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配制 6%的氯化钠溶液 50g 称取 3g 氯化钠固体于 47mL 蒸馏水中 B 除去 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适量的铁粉 C 除去 CO2中含有的少量 CO 点燃 D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 分

9、别取 23mL 未知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紫 色石蕊溶液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非选择题(共 60 分)分) 二、本题包括二、本题包括 6 小题,共小题,共 34 分分 21(4 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用化学用语填空: 氮元素 ; 氢氧根离子 。 (2)用“ ”表示一个氢原子,则“ ”表示 (填标号)。 AH2 B2H2 C2H D 1 H (3)符号“3Na+”中的“3”表示 。 22(6 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发掘于 1983 年。墓内随葬品丰富,品类繁多

10、,共出土金银器、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琉璃器、漆木器、竹器 等遗物 1000 余件,为探究秦汉期间(公元前 100 多年)岭南地区的开发及南越国的历史等提供了珍贵的实 物资料。 在古代,常常用“湿法炼铜”或“火法炼铜”。“湿法炼铜”的原理是:“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火 法炼铜”中用辉铜矿(主要成分 Cu2S)炼铜的原理是:Cu2S 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一种会导致 酸雨的气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64)。 各地出土的青铜器都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高超熔铸技艺。青铜是铜锡合金,锡的加入明显提高了 铜的强度,抗腐蚀性增强,因此锡青铜常用于制造齿轮等耐磨零部件和耐蚀配件。

11、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器共有 500 多件,而且工艺技术精湛,极具地方特色。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在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文物是(填标号) 。 A青铜奔马(马踏飞燕) B兵马俑 C越王勾践剑 D丝缕玉衣 E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2)矿石锡石的主要成分是 SnO2,可用来冶炼金属锡,SnO2中 Sn 的化合价为 。 (3)青铜的抗腐蚀性比纯铜的 (填“强”或“弱”)。 (4)本材料中,“湿法炼铜”的反应类型为 ,“火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 是 。 23(5 分)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 (1)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或“”); (2)t2时,

12、配制 180g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称量甲的质量 g; (3)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 物质(填“甲”或“乙”); (4)图二“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 (填序号)。 Ab 点a 点 Bc 点a 点 Cb 点c 点 Dc 点d 点 24(6 分)实验室里现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它可能含有 CuO、BaCl2、Na2SO4、Na2CO3、CaCO3 五种物 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小莹同学欲探究其成分组成,她按如图所示进行了实验,出现的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 (假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1)气体 A 的化学式为 。 (2)写出步骤中肯定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

13、程式 。 (3)在滤液 D 中,肯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 。 (4)由图可推知,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有 ,蓝色沉淀 E 的化学式 为 。 25(5 分)碲(Te)广泛用于彩色玻璃和陶瓷工艺。用某工业废渣(主要含有 TeO2、少量 Ag、 Au)为 原料制备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类比 CO2与 NaOH 的反应,写出“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滤液 1 中的两种溶质是 H2SO4和 (填化学式)。 (3)上述工艺流程中设计“废渣TeO2”的目的是 。 (4)“酸溶”后,在 TeCl4 溶液中通入 SO2,反应生成碲和初中化学中两种常见的酸,则该反应的

14、化学方程 式是 。 26(8 分)锶是一种特殊的金属,与钙的化学性质相似但比钙活泼,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类钙” 元素锶 的相关信息。碳酸锶(SrCO3)可用于制造红色火焰、荧光玻璃等。小赵同学为测定某 SrCO3和 NaCl 固 体混合物中 SrCO3的质量分数,在三个烧杯中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所 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烧杯编号 稀盐酸质量/g 100 200 300 固体混合物质量/g 100 100 100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195.6 291.2 391.2 试求: (1)锶原子质子数为_,写出锶离子的符号_。 (2)请写出碳酸锶(SrCO3)与稀盐

15、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烧杯中产生 CO2的质量为 g。 (4)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 SrCO3的质量分数(Sr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48,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三、本题包括三、本题包括 4 小题,共小题,共 26 分分 27(6 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实验一、二、三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 ,该现象说明氮气 的化学性质稳定。 (2)实验二:实验室制取 O2和 CO2能共用的发生装置是 。仪器 a 的名称是 ,若 用 C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请把导管图补充完整,并在 b、c 处

16、标明气体流动的方向。 (3)实验三:将试管和的现象相比较得到的结论是 。 28(6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OH 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已知: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铜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1)方案一: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 2mL NaOH 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然后慢慢滴 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 NaOH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写 出一条即可)。 (2)方案二: 实验

17、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 2mL NaOH 溶液于试管中, 滴 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 镁条 若 。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NaOH 溶液与稀盐酸 恰好完全 反应 【实验反思】 (3)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 NaOH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 (4)写出方案二中一定发生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9(6 分)Na2CO3溶液具有碱性,可清洗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明决定对影响 Na2CO3 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进行实验 实验一: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2%、6%和 10%的 Na2CO3溶液,依次测量溶液 pH, 记录数据如

18、下表: 实验编号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溶质质量分数 2% 2% 2% 6% 6% 6% 10% 10% 10% 水的温度()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 溶液 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1)碳酸钠俗称 ,溶液碱性最强的是 (填实验编号)。 (2) 要证明 Na2CO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 pH 变化关系, 可选择最佳的一组实验是 , (填 实验编号),其结论是 。 实验二:将 10%的 Na2CO3溶液从 20持续升温

19、到 70,所测得的 pH 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溶液 pH 11.22 11.35 11.46 11.48 11.50 11.50 (3)实验二的目的是 。 反思与评价 (4)解释 Na2CO3溶液显碱性的反应如下,请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23 Na CO +H ONaHCO +_ 。 30(8 分) 小明同学已经知道镁能与氧气反应,还想用金属镁设置实验验证金属的其它化学性质。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能够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镁比锌活泼。 _,则预测成立。 酸反应 能够与 盐反应 _。 往装有 2mL CuSO4 溶液的

20、试管中放入一根 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镁条, 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 泡,一段时间后,蓝色溶液变淡,试管底部有 红色固体。 小明发现,镁条放入 CuSO4溶液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为什么呢?小明想,镁是不是能跟水 发生反应 呢? 于是,他将镁条放到盛有冷水(蒸馏水)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的现象,然后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 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加热时镁条与水发生反应吗?生成的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1)甲同学认为,加热时应该先将蒸馏水煮沸并迅速冷却,理由是 。 (2)甲同学认为,加热时镁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选填 aH2或 bN2),不选择另 一项 的理由是 。 【实验验证】乙

21、同学向加热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结论】 (3)镁在加热时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加热后溶液中生成了 性物质。请根据分析写出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看来,关于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还是比较复杂的,小明决定接下来跟老师一起继续探究。 2020 年黄埔区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参考答案)年黄埔区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40 分分,每空每空 2 分)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D C D A C C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D B D C B D C A 二、本题包括二、本

22、题包括 6 小题小题(共共 34 分分) 21(共 4 分) (1)N(1 分),OH-(1 分)。(2)C(1 分)(3)离子数目(3 个钠离子)(1 分)。 22(共 6 分) (1)D(1 分),(2)+4(1 分) (3)强(1 分),(4)置换反应(1 分), 222 Cu S+OSO +2Cu 高温 (2 分)。 23(共 5 分) (1)(1 分),(2)80(2 分),(3)甲(1 分)(4)B(1 分)。 24(共 6 分) (1)CO2(1 分), (2) 2424 H SO + BaCl = BaSO+ 2HCl 或 22 CuO+ 2HCl= CuCl + H O (2

23、 分) (3)Na+ (1 分),(4)BaCl2、Na2SO4和 CuO(1 分),(5)Cu(OH)2(1 分)。 25(共 5 分) (1) 2232 TeO + 2 NaOH = Na TeO + H O (2 分) (2)Na2SO4(1 分),(3)提纯 TeO2或除去杂质 Au、Ag 等(合理答案均可)(1 分)。 (4) 42224 TeCl + 2SO + 4H O = 2H SO + 4HCl+ Te (1 分) 26(共 8 分) (1)38 (1 分),Sr2+(1 分)。 (2) 3222 SrCO + 2HCl = SrCl + H O + CO (2 分), (3

24、)8.8g(2 分) (4)解:设 SrCO3的质量为 x。 3222 SrCO + 2HCl= SrCl + CO H O 148 44 x 8.8g 148 448.8g x x=29.6g 混合物中 SrCO3的质量分数为: 29.6g 100%29.6% 100g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 SrCO3的质量分数为 29.6%。 三、本题包括三、本题包括 4 小题小题(共共 26 分分) 27. (共 6 分) (1)1/5 (1 分)。 (2)B(1 分)。锥形瓶(1 分),补充图(2 分) (3)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1 分)。 28(共 6 分) (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

25、子生成水(1 分)。NaOH 与空气中 CO2反应生成碳酸钠(1 分)。 (2)镁条表面有气泡冒出(1 分)。 (3)如果稀盐酸的量不足,氢氧化钠有剩余也没有明显现象(1 分)。 (4) 2 NaOH + HCl = NaCl+ H O (2 分)。 29(共 6 分) (1)纯碱或苏打(1 分), C3(1 分)。 (2)a1、b1、c1(1 分),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 pH 越大,碱性越 强(1 分)。 (3)探究温度对碳酸钠溶液碱性强弱的影响(1 分)。 (4)+ NaOH (1 分)。 30(共 8 分) 往装有 2mL 稀硫酸溶液的试管中放入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镁条, 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1 分) , 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镁比铁活泼(1 分)。 (1)排除溶解在水中的气体(1 分)。 (2)H2(1 分), 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不能生成氮气。(1 分)。 (3)碱(1 分)。 222 Mg+2H O MgOH+H ()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