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2170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单元检测(一一)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其中的含义显示的时代背景是( ) A.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结盟集团的对立 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 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并结成了稳固的利益集团 答案 B 解析 漫画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立。A 体现的是漫画的 表面现象,仅是两大集团对立的一方面;C 所说的也是两大集团对立的一方面,A、C 都包 含于 B。D 说法错误,集团内部仍有利害冲突,故排除。 2. 全球通史 中说: “19

2、14 年以前, 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 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 到怀疑和挑战。”这主要是在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 ) A.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B.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 C.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D.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怀疑 答案 D 解析 “古老的秩序”就是指资本主义制度。A 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即“古老的秩序正受 到怀疑和挑战”, 故 A 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主义运动, 故 B 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故 C 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欧洲人

3、精神和 价值观上的迷茫,主要表现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怀疑和反思,故 D 正确。 3.德意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 盟的噩梦”,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 A.德意结盟 B.法俄结盟 C.英法结盟 D.英俄结盟 答案 B 解析 德国离间两侧的大国,是担心其结盟。法俄结盟对德国极为不利,这会使德国处在法 国和俄国的夹击之下,在大战中两线作战,这是德国不愿看到的,故说德国“噩梦成真”。 4.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个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 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

4、天盖地袭来, 简直在消灭一切”这个战役应该是( )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答案 C 解析 根据“霰弹片和毒气”来判断,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的应当是凡尔登战役。 5.民国 5 年 2 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地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 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 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联袂投入战争,唯恐或后。”这说明( ) 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 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 加协约国作战 一战参战国多、范围广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5、 通过材料,可以看到一战发生的导火线、一战的爆发和各大国的参战等等。错在土 耳其参加的一方是同盟国集团。故选 C。 6.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 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 B.借此与双方进行贸易,扩充美国的实力 C.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 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采取中立政策,其直接目的在于“坐山观 虎斗”,坐收渔利,故 B 与题意相符。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第 7、

6、8 题各 25 分,第 9 题 20 分,共 70 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发人深省的教训是,即使没有人愿意或想要战争,战争仍有可能爆发。英国、法国以 及后来参战的美国都坚信,“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而德国人相信,他们嫉 妒的邻居们阴谋包围并摧毁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唯一的罪责是经济上获得成功。然后,也 出现这样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正是它策动了战争。因为战争有利可图或 者是因为存在着对市场和原材料的战争。在保卫国家方面,人们越来越有更大的利害关 系。这是民主化和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尽管结果往往是不完美和不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市 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

7、政治团体。1914 年证明,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国家正遭到攻击 时,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群众和阶层都非常激进爱国欧洲的人们用狂喜而不是悲伤来迎 接战争,这一事实在最后的分析中要比所有的外交细节都能更深入地解释战争的到来。 摘编自丹尼斯 舍尔曼著西方文明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提出的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13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争”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12 分) 答案 (1)原因:从国际关系看,英、法、美与德国矛盾激化;从制度看,资本主义自身具有 扩张性;从国内民众看,激进爱国主义情绪的煽动。 (2)启示: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警惕军国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8、;坚持和平外交, 理性爱国。 解析 (1)根据材料中“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参战的美国都坚信,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橄榄 枝上的肿瘤”得出是英、法、美与德国的矛盾;从材料中“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 正是它策动了战争”得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推动;根据材料中“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 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得出民众的爱国主义因素。(2)结合上一问中导致战争的因素, 对应回答,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巴尔干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孙中山指出:“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 百年来百种之物质进化, 实超前古, 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 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 ” 巴黎

9、和会后孙中山更清楚地认识到“国际战争者,无他,纯然一简直有组织之大强盗行为 耳。当美国之参加欧战也,遂变欧战而为世界之大战争”。 段云章孙中山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在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描述 了当时的欧洲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考: 战争“是由战前 30 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 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必定要发泄出来的”。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是如何看待战争爆发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战对战 局有何影响?(12 分) (2)结合史实,分析茨威格的观点。(13 分) 答案 (1)看待:战争是由人类的“恶性”带来的。影响:美

10、国参战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 经济、军事实力,使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2)茨威格的观点是正确的。战争确实是战前 30 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发泄的结 果。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20 世纪初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为了争夺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而导致战争的爆发。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6 年 6 月 24 日,索姆河战役序幕拉开。英法联军一如既往地采用对敌人的防御 工事进行毁灭性炮击的古典战术。在德国人称之为“钢铁熔铸的 7 天 7 夜”里,英法联军共 发射了 150 万发炮弹,这一数字,竟是战前英国一年生产量的总和,但

11、德国人未被击溃。战 至 7 月 10 日,英军已付出了 10 万多人的巨大伤亡,法国也不敢孤军深入,整个索姆河一线 形成了拉锯战式的胶着状态。 材料二 9 月 15 日清晨,英国在浓雾的掩护下起用坦克。它碾毁机枪阵地,越过战壕,冲破 铁丝网,将工事压得支离破碎。一举突破了德军 5 公里的防线。然而,好景不长。刚刚进入 10 月份,索姆河地区便下起了滂沱大雨。连绵的秋雨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弹坑和堑壕里全 是积水,低地更是一片沼泽,重炮和其他的重型武器陷在泥潭里。11 月 8 日,交战双方的指 挥官们终于沮丧地下达了停止交战的命令。至此,历时 4 个多月,双方投入兵力近百万的索 姆河战役宣告结束。

12、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德 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 1916 年 611 月索姆河战役的主要特点。(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索姆河陷入僵持乃至“停止交战”的主要因素。(10 分) 答案 (1)特点:战役规模大,投入人数多;持续时间长,陷入长期胶着拉锯战状态,伤亡惨 重;使用新式武器,一度取得较大战果。(言之有理即可) (2)因素:恶劣的自然条件;英法缺乏有效配合;战术缺乏创新;德国军队战斗力较强。(言之 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历时 4 个多月,双方投入兵力近百万”得出战役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投入 人数多; 根据“英军已付出了 10 万多人的巨大伤亡”得出伤亡惨重; 根据“英国在浓雾的掩 护下起用坦克一举突破了德军 5 公里的防线”得出使用新式武器,一度取得较大战果。 (2)根据“英法联军一如既往地采用对敌人的防御工事进行毁灭性炮击的古典战术”得出英 法战术缺乏创新;根据“在德国人称之为钢铁熔铸的 7 天 7 夜里德国人未被击溃” 得出德国军队战斗力较强;根据“索姆河地区便下起了滂沱大雨重炮和其他的重型武器 陷在泥潭里”得出恶劣的自然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教版 >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