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百日维新 课时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1892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9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百日维新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3课 百日维新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课 百日维新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3 课课 百日维新百日维新 基础巩固 1.由于新租借的土地并没有一个统一名称,所以便把这块土地称为“New Territories”(即“新领土”),中文名称“新界”,可指为“新的边界”之意。导致 “新界”出现的主要国家是( ) A.日本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答案 B 解析 在 19 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 英国强迫清政府租借后来称为“新界” 的地区和威海卫。故选 B。 2.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 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奏折针对的是( )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答案 C 解析 解题关

2、键是明确材料的含义,认真分析材料中的信息:“民主民权之说日 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其患不可胜言”等,明确民主民权之说是民族 资产阶级的主张,故选 C。 3.观察下图,图中的文件( ) “明定国是”诏书 A.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B.标志着百日维新的开端 C.由维新派颁布并实施 D.宣布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 B 解析 1898 年 6 月 11 日, 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 百日维新由此开始。 4.“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 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普遍设立中小学

3、堂 设立京师大学堂 改革科举制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主要体现了戊戌变法中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故与题干要求不符。 都符合材料教育改革的思想,B 项正确。 5.百日维新期间,普通士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 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发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答案 C 解析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多次颁布诏令,鼓励士民上书言事,这大大激发 了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参政热情,他们纷纷对新政

4、提出建议。 6.“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设议院、定宪法的主张,是因为 他们( )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答案 D 解析 本题先分析维新派的表现,应着眼于其主观方面,从其主观方面的一系列 要求、表现可看出其妥协软弱的特点,这决定了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必然是软 弱和退缩。 能力提升 7.1898 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 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 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

5、于( )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可以看出康有为认为法国大革命造成了大规模的杀戮与流血事件, 表明他并不赞成革命的手段,所以可以排除 A、C 两项。康有为作为维新派的代 表,阐述法国大革命后果的用意是促使光绪帝变法,由此排除 D 项,只有 B 项最 符合康有为的本意。 8.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 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 改定律例,裁撤冗员 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 八股 裁汰旧军 A. B. C.

6、 D. 答案 D 解析 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的措施对于守旧势力来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 利益。而均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9.阅读材料: 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 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 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 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 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 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请回答: (1)具

7、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4)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 深层次含义何在? 答案 (1)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推动维新运动兴起。 (2)政治上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学习西方科技, 挽救民族危机。 (3)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4)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现代化探索并未终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继续探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戊戌变法运动, 第(1)(2)(3)问分别考查了戊戌变法的背景、 内容、失败原因,而第(4)问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先进的中国人并没 有退缩,而是继续努力寻找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教版 >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