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精魂动天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0903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精魂动天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一单元 精魂动天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一单元 精魂动天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一单元 精魂动天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一单元 精魂动天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试卷单元检测试卷(一一)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 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 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 丝路。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 的

2、重要角色。 继月氏、匈奴之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党项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 解之缘,有的甚至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 439 年, 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 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 的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再看回纥,其 与唐朝贸易换回的绸绢, 除了供贵族享用, 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 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 的交

3、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 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 汉、 唐、 元、 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 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等以加强治 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 不仅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也输入西方。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 物”。 同时, 西域和中亚、 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 今天

4、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 葡萄、 大蒜、菠菜等,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 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食胡饼、 听胡音成为时尚。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玛瑙、琥珀、琉 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 元朝时, 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 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多元统一体,在其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 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结着内 地汉族人民与边

5、疆少数民族人民。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 传奇,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 族交流交往的桥梁。(摘编自杜建录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鲜卑、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有的曾一度控制了丝绸之路的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当 时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与汉族一起用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C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和洛阳在唐朝时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当时的朝野上下无 不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 D深入

6、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各民族 的融合及东西方各民族的交往交流。 答案 B 解析 B 项理解有误。“用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的是“北方 和西北游牧民族”,不包括“汉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上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海上道四条,汉族及北方、西北的游 牧民族都是其重要的开拓者。 B“青海道”“青唐道”和草原丝路之所以又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和“回纥道”, 是因为它们曾分别被吐谷浑、吐蕃和回纥控制过。 C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不能否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所做出的

7、贡献,更 不能忽视中原王朝的长期经营和有效治理。 D丝绸之路联结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内地汉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这个多 元统一体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答案 B 解析 B 项理解有误。 草原丝路又称“回纥道”并非因其被回纥控制而得名, 而是因为“安 史之乱后”,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而得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古代丝绸之路在汉、北魏、唐、宋、元等朝代比较繁荣,但因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它在 历史上也有过衰落的时候。 B在西夏和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这说明当时西夏人已有饮茶的习惯, 可见物产上的互通有无也可改变人们

8、的生活方式。 C从生活中常见的胡桃(核桃)、胡瓜(黄瓜)、胡豆(蚕豆)、胡萝卜等农产品的名称可以看出, 它们很可能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 D丝绸之路是一条连通东西方的重要商贸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 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 答案 D 解析 D 项无中生有。“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 为主”错误,从原文中看不出有这样的不同和变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老剃头店 庞 培 古旧的剃头店,我们那里已经很少了。南门街角上还有一家,现在再去是否在,恐怕不 好说。 当街的店

9、面,照例是旧木房子的结构,油漆颜色呈深暗的果绿,大多脱落的排门,玻璃 上落满灰尘和不知何年何月写上去的粉笔字。 店主是名白发矮矬的老头,店的里间临河,正中一排木头柱子,支撑高高的房梁。靠柱 子排放两张长靠背椅子,上面成年累月扔些店里的老板娘结的绒线,还有隔日的报纸,供顾 客闲坐时翻阅。店堂后面的一只大煤球炉“咕噜咕噜”烧着开水。冬天里头顾客进来,煤气 味道很重,有时竟弥漫开半房间的水蒸气。一般剃头店里的洋油、生发油或洗发香波味道, 此地是绝对闻不着的。人们进进出出,闻到更多的是一个气氛很好的家庭里厨房间的味道。 有时炉子上在煨一砂锅排骨,又有炒菜的油烟味道“吱吱”地叫得正欢,直往顾客肚里钻。

10、店主照例眯缝着一双老眼,从容地抄把剃须刀,往老式剃头用的铁椅子上的顾客脸面上 凑。那种老式剃头店用的椅子,像牙医的椅子一样考究,下面有个固定基座,椅脚深埋在圆 形铁盘子下面,供顾客享用原地 360 度的灵活转圈,可往顾客感到舒适惬意的任何一个方位 调节。这样的过去年代昂贵的铁扶手椅,南门剃头店里竟有足足两排靠墙的八九张位置,大 多日子里闲置着,像陈年的古董,已少有顾客前往光顾。此间的店主在他长达四五十年的剃 头生涯中顽固恪守旧的手艺,服务内容单调并且愿落后于新世纪的“新形势”。 偌大一个店堂,有时老半天过去只见三两名顾客,常常是两个剃头的围住一名顾客,梳 妆镜背面的水银脱落了;或者,镜面有了裂

11、缝,靠墙一长排搁板上放着零拷的洗发水,也不 知几个月才换次新的。若进店堂的顾客要求烫发,店主是不屑于受理的。他只给街坊十里左 右的顾客定期修剪些性别不详的发型, 也即一般女性年龄介于 2050 岁之间最简便朴素的短 发,我们那里喊作“游泳头”;同时,给男人们从 5 岁男孩至 85 岁老头不等理一种 最常见的平头。他执着于自己的手艺,收费标准也十分廉价。他把顾客的头都变成了古董。 他对发型的看法完全忠诚于他在过去年代生活的记忆,而且十分中意,不思变革。他认为那 才叫健康、向上或文件里常用的“朝气蓬勃”。 他自己长年穿一身貌似随随便便, 却也严肃死板的中山装(照例仿佛第二天就要脱下来洗 了)。他工

12、作时的姿势、节奏、表情,全是标语式的他剃的头、给街坊理出来的发式也酷 似某条言简意赅的标语,他脸上的表情也是严肃深沉和自鸣得意相搀杂。他走到街上眼珠子 根本不屑朝向任何一家时髦的“美容店”或那里面打扮妖娆花枝招展的小姐们瞄一瞄转一转。 他走出自己那一幢老式古旧的店堂时昂首阔步,回到店里来时也同样踌躇满志!他年纪已经 很大了,回想从前,却是自己那班底靠剃头吃饭的手艺人中年纪最小的,现在却成了最大最 老的。他并没有为此而悲哀。他面部的轮廓有点像罗丹创作的那尊举世闻名的作家巴尔扎克 头像,他用他的店面保留下来自己的风尚、习俗。他走进去,镜前掠过一阵冷清、倔强、空 空荡荡的风, 吹得地上的断发、 碎屑

13、飘起来。 店堂进深处是他的厨房, 他的家庭, 他的老婆。 中午饭刚刚吃过,空气里尚有某人打过的一个饱嗝的余温。靠墙的地方是张旧八仙桌, 墙上还贴着纸质泛黄的毛主席像。岁月似乎在此地凝固了,虽然推窗望去,外面的运河河道 里的水几近干涸,而且污黑,过去通商的繁华景象,已经在时光的催迫下,缓流成了一条郊 外无名的臭河水沟。而他过的是一种多么亘古不变的生活啊!一边往顾客脸上抹热乎乎 的剃须水,一边听收音机里嘈杂刺耳的评弹同时自家煤炉上煨的那锅排骨在老式稳靠的 砂锅里冒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写到古旧的剃头店在

14、当今社会已经很少了,仅存的一家恐怕也消失了,从而引 出下文对老剃头店的回忆。 B剃头店的椅子上成年累月地扔着些旧报纸,并且长年弥漫着厨房里的味道,说明店主从 不顾忌顾客的感受。 C 文章以细节结尾, “抹热乎乎的剃须水”“听评弹”“砂锅里冒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写出了老剃头店温馨的生活气息。 D本文记述了老剃头店里多年不变的生活,作者想借此引起人们对这种传统手艺的关注。 答案 B 解析 “从不顾忌顾客的感受”错。 5“老剃头店”中的“老”字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 答案 (1)店面老。店面是旧木房子的结构,油漆脱落,玻璃上落满灰尘。 (2)店里的设施老。店里有老式剃头店的

15、椅子,老式的剃头工具。 (3)店主的年龄老。店主是名白发矮矬的老头。 (4)店里的手艺老。店主顽固恪守旧的手艺,不屑于烫头之类的新发型。 (5)店主的思想老。店主不思变革,愿落后于新形势。 6 文中写到“此间的店主在他长达四五十年的剃头生涯中顽固恪守旧的手艺, 服务内容单调 并且愿落后于新世纪的新形势”,你对这种做法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 由。(6 分) 答:_ 答案 (示例一)支持店主的做法。 (1)店主恪守旧的手艺,是对传统手艺的一种传承和守护。 (2)店主不思变革,愿落后于“新形势”,是对古朴生活的坚守。 (3)店主的这种做法,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手艺和传统生活的关注。 (示例二

16、)反对店主的做法。 (1)店主恪守旧的手艺,无法适应当今社会人们更多更新的需求。 (2)店主不思变革,愿落后于“新形势”,无法跟上社会的变化。 (3)店主的这种做法,让人觉得因循守旧,不思变革。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永远的顾先生 贺捷生 顾骧先生比我大五岁, 我称他“顾先生”, 是由衷的。 这些年知识界推崇“民国范儿”, 以我的童年在民国受到的教育,“先生”在我的心目中,是神圣的、崇高的,不怒自威。在 路上遇到,像我们这些小女生,无论在疯跑还是在谈笑,都得迅速回到学子的位置,躬身而 立,向先生问好。我认为顾先生就是一个有民国范儿

17、的人。他爽朗、豁达,知识渊博,出现 在什么场合,都是一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样子。 2009 年 11 月,顾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说鉴于世风愈下、道德泯失,需要文化人通过对 文化的坚守,唤起社会的良知、社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为此商务印书馆和他商量,拟选 十位品德高尚的散文界高手编一套“文化人散文随笔丛书”,请他担任主编。他推荐入选的 十位作家中,有我的名字。我吓了一跳,忙问另外九位作家都有谁,他说有铁凝、肖复兴、 徐小斌、邵燕祥、于是之、袁鹰、吴冠中我马上打断他,说不行不行,你选的这些人, 不仅品德高尚,也不仅是散文界高手,有些还是业内大家,我写的好些小随笔、小杂感,怎 么能跟他们比?他一听这

18、话,不高兴了,直呼其名说:“贺捷生,你怎么这样没有自信?凭 你的人生经历,你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有你与众多老一辈革命家的情 感联系,谁也不能取代。你以为我推荐你,仅仅因为你是元帅的女儿吗?不是的。”然后不 容争辩地说:“你听我的,就这么定了,加紧准备作品吧。” 放下电话,我心里很不平静。那年我 74 岁,虽然积累了许多资料,也动过再写点什么 的念头,可毕竟年纪不饶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对未来的写作不敢抱多大的希望。当我把 十几年来陆续发表在报刊上的长篇短章汇集在一起时,心里竟有些莫名的激动。我从小爱好 文学,爱好写作,还在湘西隐姓埋名求学的时候,就想当一个女记者或女作家。但之

19、后几十 年,一路艰辛,一路坎坷,到古稀之年回过头来检点这些文字,却是那么贫瘠,那么荒凉, 让我心生愧意。不过,文学在我的心里,依然是崇高的,依然像花朵那样艳丽,流水那样清 纯。 人老了, 我庆幸这些文字还能让我敝帚自珍, 让我觉得心里有梦、 有念想。 正因为如此, 我把我一生中第一部散文随笔集,定名为“索玛开花的时节”。 索玛开花的时节出版后,顾先生比我还高兴,马上提出召开作品研讨会。他说他的 许多朋友给他打电话,一些读者还给他寄来热情洋溢的信,说这本书有立场、有品位,在文 学界独树一帜。我知道他这是在鼓励我,坚决不答应。我说,顾先生,你即使借我一个胆, 我也不敢开研讨会。 别说在文学界、 散

20、文界, 即使在这套丛书的十位作家中, 我也师出无名, 甘拜下风。顾先生又一番谆谆教导,最后,架不住他的反复劝说,我同意开一个小范围的答 谢会,请他和长期帮助我的张抗抗等人,还有几个部队的朋友吃一顿饭。可是,不知通过什 么渠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也得到了消息,说要来参加。我没有退路了,只好临 时借餐馆的一个会客室,在饭前举行了一个小型座谈会。 在这个原本没有计划的座谈会上,顾先生有备而来,率先发言,对我这本小书进行了认 真又不失专业的评点。 让我感动的是, 他第一次不直呼其名, 改称我“贺大姐”。 那种姿态, 就像毕业班的老师对学生发表临别赠言。他说:“我赞同李继耐主任进来时说的,贺大姐

21、的 索玛开花的时节 ,是一本历史和艺术相结合的有价值的精品。她把这本书交给我们出版, 使这套文化散文随笔丛书越发显得沉甸甸的。它有历史价值、思想价值,也有审美价值,而 且文笔很优美,因而,在此,我要说一句冒昧的话,她这本书,在当今的军旅文学中,恐怕 也是佼佼者。甚至,我们还可以说,贺捷生大姐不但是一名著名的军旅作家,也是当今文坛 的一名受人尊敬的知名作家” 听着这席话,我心惊肉跳,热泪盈眶。虽然我心知肚明,知道顾先生对我的称赞,仍然 是先生对学生的称赞。如今,事过多年,想到我的写作能持续到今天,我才理解,他当年说 的那席话,对我的写作和今后的路,还有“扶上马,送一程”的意思。 那天,我记得我说

22、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是一个幸福的人”。但我想说却没有说出来的 一句话是:顾先生,您是我永远的“先生”。(节选自炎黄春秋 ,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作者看来,顾先生爽朗、豁达,知识渊博,出现时总是一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样 子,符合知识界推崇的“民国范儿”。 B“文化人散文随笔丛书”入选的十位作家中,其他九人品德高尚,是散文界高手,有些 还是业内大家,作者认为自己无法与之相比。 C作者将自己的书定名为“索玛开花的时节”,原因是在她心里文学是崇高的,像花朵般 艳丽,流水般清纯,让她有梦、有念想。 D 索玛开花的时节出版后,作者本不打算召开研讨会,后

23、在顾先生的反复劝说下,才答 应举行一个小型的座谈会。 答案 D 解析 “在顾先生的反复劝说下,才答应举行一个小型的座谈会”错,原文为“架不住他的 反复劝说,我同意开一个小范围的答谢会”。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称顾骧为“先生”是发自内心的,在路上遇到他时,无论自己在疯跑还是在谈笑, 都会马上躬身而立,向他问好。 B顾先生主编“文化人散文随笔丛书”,目的是让文化人通过对文化的坚守,唤起社会的 良知、社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 C座谈会上,顾先生对索玛开花的时节作出了高度评价,称赞这本书是当今军旅文学 中的“佼佼者”,作者也因之成为知名作家。 D听了顾

24、先生的一席话,作者十分震惊,同时也十分感动,多次说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 顾先生是自己永远的“先生”。 答案 B 解析 A 项“无论自己在疯跑还是在谈笑, 都会马上躬身而立, 向他问好”说的不是顾先生。 C 项“作者也因之成为知名作家”错, 因果关系不成立。 D 项“顾先生是自己永远的先生” 是作者想说却没有说出来的话。 9作者为什么称顾骧为“永远的先生”?请根据原文加以概括。(6 分) 答:_ 答案 他比作者大五岁,作者由衷地称他为“顾先生”。他爽朗、豁达,知识渊博,具 有“民国范儿”。他品德高尚,有文化人的坚守、担当和社会责任心。他多次肯定、鼓 励和帮助作者进行文学创作,对作者影响深远。 二

25、、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 明服氏春秋传 、郑氏尚书 、 诗 、 礼记 、王氏易 ,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 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 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 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

26、 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 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 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 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 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 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 ,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 ,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 ,有诏褒美。后 太

27、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 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 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 , 诏改为正义云。(新唐书 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 容若虚 B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 若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

28、无/中虽实/ 容若虚 D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 若虚 答案 C 解析 这句话的含意是“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 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 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 “己”“内”“外”“中”“容”,然后通过结构分析来推断,古人为文有时追求对称,处 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大多在意义上呈现出相同、 相近或相反、 相对的情况, 可据此推断。 如“己 虽能,仍就;己虽多,仍就”“内外”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29、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国子博士,学官名,唐代设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其内设博士、祭酒等职, 主管学政。 B子,与上文的“县男”均为唐代爵位名目之一,用以封赏有功者。爵位等级不一,其中 子属最高等级。 C 释菜, 亦作“释采”, 此处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最早于 礼记 月令 中即有记载。 D五经, 诗 书 礼 易 春秋的合称,是我国保存至今的较为古老的文献,也是 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答案 B 解析 B 项“其中子属最高等级”有误, “子”并非唐代最高爵位, 其上有“国公”“郡公” 等爵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30、一项是(3 分)( ) A孔颖达学问精湛,早年成名。他八岁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 表现突出,而且年龄最小,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被人刺探行踪。 B孔颖达熟悉典籍,善于劝谏。他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不只讲清楚了经典的内容,而且 借题发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之道上。 C孔颖达尽忠职守,不为身谋。作为太子的侍讲官,他见到太子不遵法度的行为,就直言 其过,面对劝阻,也不改初衷。 D孔颖达一心为国,颇得恩遇。生前,他多次得到加官晋爵的赏赐,死后也得到赠官赠谥 的恩赏,甚至还享有陪葬太宗的殊荣。 答案 A 解析 A 项“被人刺探行踪”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

31、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由此可知,孔颖达并非“被人刺探行踪”,而是被人刺杀, 只因受杨玄感保护而幸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译文:_ (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译文:_ 答案 (1)(孔颖达)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没有礼待他,等到他提出疑问 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2)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 互相背离。 参考译文 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

32、千余言,还能默读熟 记三礼义宗 。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 、郑氏的尚书 诗经 礼记 、王氏的 易经 ,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候的方法。(孔颖达)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 海内, 起初没有礼待他, 等到他提出疑问请教后, 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隋朝大业初年, (孔颖达)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 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 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补任太学助教。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 难。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

33、转任 给事中。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 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 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 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 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 表面就像空虚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所以易经上说在蒙 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 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

34、道互相背离。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 灭亡的。”太宗称赞他讲得好。授任他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任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孔颖 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 常侍,赐予子爵。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 ,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 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太宗亲临 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 ,太宗 下诏表扬他。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 经长大了, 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 ”他回答说:

35、“我蒙受国家厚恩, 即使死了也不遗憾。 ” 还是常来恳切规劝。后来退休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 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为义 赞 ,皇帝下诏改为正义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池上早秋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 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 唐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 36 岁因病去职,与刘禹 锡结伴归洛阳。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36、,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 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 C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D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答案 C 解析 C 项“动静结合”错,应当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 15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 分) 答:_ 答案 (1)情感:尾联表达了诗人看似解脱旷达,实际上却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的悲苦 之情

37、。 (2)作用: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强调的作用,使全诗的格调更加悲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 诗句是“_,_”。 (2)杜甫的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雄心和气概的哲理的诗句是“_,_”。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_,_”,描绘 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答案 (1)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日出而林

38、霏 开 云归而岩穴暝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中国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和“中国梦”的核心力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梦”是 习近平总书记本着以复兴强国为原则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要实现“中国梦”, 必须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弘扬爱国主义, 弘扬民族精神。 ( )。 把爱国精神融入到“中 国梦”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但是,要实现个人的“中国梦”,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梦,仅仅有 信心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实干,更要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和迎难而上的信念。即便面对被人制 裁的困境也要_,即便面对_的威胁言论也要坚持原则

39、。对于强占国土、犯我 边疆的侵略行径,要_,同仇敌忾,坚决捍卫国土的完整与安全;对那些_的 狂言妄语更应明辨是非,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倡导正能量,团结一切力量。同舟共济,万 众一心,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而奋斗。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复兴强国为原则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 B“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本着复兴强国的原则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 C“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本着以复兴强国为原则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 D“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本着复兴强国的原则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 答案 D 解析 “本

40、着以为原则”句式杂糅,“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语序不当。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坚持原则,明辨是非,理性应对,用爱国主义凝聚每个中国人,用民族精神鼓舞每个中 国人 B理性应对,明辨是非,坚持原则,用爱国主义凝聚每个中国人,用民族精神鼓舞每个中 国人 C用爱国主义凝聚每个中国人,用民族精神鼓舞每个中国人,明辨是非,坚持原则,理性 应对 D用民族精神鼓舞每个中国人,用爱国主义凝聚每个中国人,明辨是非,坚持原则,理性 应对 答案 C 解析 注意三个四字短句的排列顺序; 注意两个长句和三个短句的逻辑关系(具体做法和弘扬 方式);注意“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

41、从属关系。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安之若素 耸人听闻 义不容辞 不可理喻 B随遇而安 骇人听闻 义愤填膺 不言而喻 C安之若素 骇人听闻 义不容辞 不言而喻 D随遇而安 耸人听闻 义愤填膺 不可理喻 答案 A 解析 安之若素: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 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义愤填膺:由不义的人和事 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耸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 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 言而

42、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20下面是同事老王给王老师留的便条,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王老师: 惊悉您的小女考上大学,我万分荣幸,您的寒舍肯定是高朋满座,蓬荜生辉,此时打搅 多有不便,留片语聊表寸心。 老王 年月日 答: 答案 “惊悉”改为“获悉”。“小女”改为“女儿”。“万分荣幸”改为“十分高 兴”。“寒舍”改为“家中”。“蓬荜生辉”改为“气氛热烈”(或去掉)。 21下面是某校国庆节“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 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6 分) 答:_ 答案 (示例)“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拟于

43、9 月 30 日举行,组织工作需要布置学校礼堂, 每班选拔 1 人参赛,最后评出 8 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发宣传单、办黑板报以及在校报、校 广播站和校网站进行报道。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 读”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我们不是 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一位同学告诉钱教授。上中学时,与高考 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

44、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说。 材料二: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能传艺,传神,传德。一年来,戏曲 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既有借助戏曲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有专业的戏 曲社团进校培养年轻一代,更多的,则把戏曲进校园当成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无关中考和高 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 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 和对象,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 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 观点来写。 本篇作文, 作文材料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应考和实用固然重要, 立德和修身则尤为关键。 钱理群教授的话振聋发聩, 发人深省, 可喜的是, 功利的教育模式、 实用至上的处世之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立意参考:回归教育育人的本真;教育切不可急功近利;让教育变得更纯粹;少一 些实用和短视,多一些担当与长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版 > 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