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0840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骚(节选)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离骚(节选)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离骚(节选)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离骚(节选)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离骚(节选)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本文本 9 离骚离骚(节选节选) 屈 原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1)体会诗人美好的品质和忧国情怀;(2)把握“楚辞体”的特点。 任务情境:屈原是诗歌王国里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他出现在中国诗歌史上,成为无 数后继者仰慕的典范。他的不朽之作离骚 ,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 心灵,是中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且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屈原,来领略离骚的美吧!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文后问题。 帝高阳之苗裔 (后代)兮,朕 (我)皇考 (对亡父的尊称)曰伯庸。摄提贞 (正,当)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降生)。皇览 (观察)揆

2、 (思量)余初度 (初生的时节)兮,肇 (始)锡 (同“赐”,赐给) 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 (再,加上)之以修 (美好的) 能 (才能)。扈 (披,楚地方言)江离与辟 (同“僻”,幽僻)芷兮,纫 (联缀)秋兰以为佩 (佩戴在身 上的饰物)。 汩 (水流迅疾的样子, 这里形容时光流逝得快)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待)。 朝搴 (拔取,楚地方言)阰 (大山,楚地方言)之木兰兮,夕揽 (采)洲 (水中陆地)之宿莽。日月忽 其不淹 (久留)兮,春与秋其代序 (递相更替)。惟 (思)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指年老)。 不抚 (循,握持)壮而弃秽兮,何

3、不改此度 (法度)?乘骐骥 (骏马,比喻贤智之臣)以驰骋兮,来 吾道 (同“导”,引导)夫先路! 请概括文意: 叙述诗人家世出身, 生辰名字, 以及自己如何积极自修, 锻炼品质和才能。 二、下面是本文的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完回答图后问题。 (1)离骚(节选)中屈原讲述了自己的出身名字、才能修养以及内心丰富的感情,节选内容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在图中处填上相应的四字短语。 (2)离骚(节选)(1324 句)中,屈原表达了自己的种种忧虑和希望,并且表达了自己深深 的爱国情怀,展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请在图中处填上相应的四字短语。 答案 (1)出身名字 才能修养 (2)不被理解 道夫先路 微任务活

4、动一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1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译文:_ 答案 我的父亲观察思量我初生的时节啊,一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2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译文:_ 答案 我自念光阴如流水逝去啊,心忧岁月不等待我。 3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译文:_ 答案 为什么不把握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径?为什么不改变这种不善的法度? 微任务活动二 赏析人物形象 4本文开篇自叙身世有什么作用? 答:_ 答案 开篇 18 句,感情是肃穆的,内蕴是深邃的。诗人以十分庄重而矜持的口吻,自叙高 贵的出身、奇异的诞辰以及由于父亲对自己莫大的期望而赐予的“美名”。他强调自己与楚 王同宗共祖,

5、意在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为他至死不能离开楚 国埋下了伏笔。 他自道奇异的诞辰、 美好的名字, 也是在表现他的尊贵不凡和崇高理想。 “正 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这里指禀赋良善,公平均一。这是 亲人对他的期望,也是他一生所恪守的信条。总之,这起始的一段,为诗人一生的自尊、自 重、自爱定下了感情基调。 5本文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_ 答案 本文塑造了一位出身高贵,既注重内美修洁,又注意外美修饰,集众美于一身,情操 才华卓然出众,志向抱负远大宏伟,敢为天下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首先交代了自己高 贵的出身、吉祥的诞辰和美

6、好的名字等上天与先人赐予的“内美”,进而描述了自己“扈江 离与辟芷”、“纫秋兰”、揽“宿莽”等对“外美”的修饰,写出自己品格修养、才能的卓 尔不群。而“恐年岁之不吾与”“恐美人之迟暮”“来吾道夫先路”等抒情性诗句则表明了 诗人迫不及待的报国之心与敢为天下先的无所畏惧之情等。 微任务活动三 把握“离骚体”的艺术特点 6 离骚中常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 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作“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 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被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 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7、。请在本文中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 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答:_ 答案 (1)“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3)“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4)“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7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增强韵律感和音乐性? 答:_ 答案 (1)隔句押韵。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中, “度”“路”是韵脚。 (2)大量使用语助词“兮”。在诗中,一般是两句合起

8、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字用在 上下句之间,增加了语句间的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3)大量使用对偶句。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等,句式整齐,朗朗上口,情文并茂。 8 离骚 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 这一点在本文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答:_ 答案 从本文来看,诗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有幻想色彩。诗人对自己身世、诞辰、名字的 交代反映了历史事实,而他立志改变楚国法度,将自己出众的才华贡献给楚国的思想情感也 是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的。但表现这些内容却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诗人大量运用了比喻、 象征的手法,将“江离”“辟芷”“秋兰”

9、“木兰”“宿莽”“美人”等具有象征意义的事 物与诗中的现实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并以纵横恣肆的 浪漫主义语言表达强烈而激荡的情感,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如焚,奔走呼号。在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 祖国, 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 屈原的爱国情感一直感动着后人。 但对于屈原的投江举动, 不少人认为他没有必要投江而死。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投江行为的? 答:_ 答案 (观点一)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 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面对政治上的失意、理 想的

10、破灭, 屈原应该理性地面对人生逆境, 勇敢地坚强地活下去, 活着, 便有希望。 司马迁、 蒲松龄、曹雪芹面对人生逆境没有选择退避,最终有所成就,证明了挑战命运的人生睿智。 (观点二)屈原的这一举动是可以理解的。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 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的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 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 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在走向这条不归路时也 是无奈的、 痛苦的, 他是用生命作为代价彰显生命的追求, 用死亡告诫世人他宁死不屈的精神。 助读材

11、料 1作者简介 屈原(约前 340约前 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 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 原因出身贵族, 又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 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 位为左徒、 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 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屈原与楚国腐朽的贵族集团在内政外交 上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

12、 278),秦将白 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他创立了“楚辞”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 天问 九歌 九章等。其中,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 政治抒情诗。 2背景展示 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 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 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 到江南地区。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就慢慢 地顺着

13、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 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 必备知识积累卡片 一、字词句知识 1通假字 句子 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 “锡”同“赐”,赐给 扈江离与辟芷兮 “辟”同“僻”,幽僻 来吾道夫先路 “道”同“导”,引导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代序 春与秋其代序 古义:递相更替。序,次序。 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多自有标题)。 美人 恐美人 之迟暮 古义:喻指君主。一说,美人是(屈原)自喻。 今义:美貌的女子。 朕 朕 皇考曰伯庸 古义:我。 今义: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淹 日月忽其不淹 兮

14、古义:久留。 今义:淹没;汗液等浸渍皮肤使感到痛或痒。 3.多义实词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度 皇览揆余初度 兮 名词,时节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名词,法度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 已失期 动词,揣测,揣度 先自度 其足 动词,量 名 肇锡余以嘉名 名词,名字 名 余曰正则兮 动词,给起名,命名 故虽有名 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形容词,有名的,著名的 不能名 其一处也 动词,说出 修 又重之以修 能 形容词,美好的 乃重修 岳阳楼 动词,修建 邹忌修 八尺有余 形容词,长,高 修 守战之具 动词,整治 4词类活用 词语 例句 解析 朝、夕 朝 搴阰之木兰兮,夕 揽洲之宿莽 名词作

15、状语,朝,在早晨;夕,在晚上 名、字 名 余曰正则兮,字 余曰灵均 名词作动词,名,给起名;字,给表字 美 纷吾既有此内美 兮 形容词作名词,美德,美质 秽 不抚壮而弃秽 兮 形容词作名词,秽恶之行 5.重点虚词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与 恐年岁之不吾与 动词,待 春与 秋其代序 连词,和 与 嬴而不助五国也 动词,亲附 之 帝高阳之 苗裔兮 结构助词,的 又重之 以修能 代词,我 恐年岁之 不吾与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 惟庚寅吾以 降 连词,不译 肇锡余以 嘉名 介词,把 乘骐骥以 驰骋兮 连词,表目的,来 6.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介宾短语后置句 肇锡余以嘉

16、名 正常语序为“以嘉名锡余” 宾语前置句 恐年岁之不吾与 正常语序为“恐年岁之不与吾” 二、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课外名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4)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湘夫人 (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6)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 九章 涉江 三、文化常识 “楚辞”和楚辞 (1)诗体名。“楚辞”是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

17、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其特 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兮”字。又称“骚”体。 (2)总集名。 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录了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 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其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3)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入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 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 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一、 过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 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注 三闾庙:屈原庙,因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而得名,在今湖南汨罗县境。沅湘:沅江和 湘江,沅江、湘江是湖南的两条主要河流。屈子怨

18、何深:此处用比喻,屈子指屈原,句意 是屈原的怨恨好似沅江、湘江深沉的河水一样。“日暮”二句:此处化用屈原九歌 招 魂 中的诗句: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萧萧:风吹树木发出的响声。 赏析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以沅水、湘水流了千年也流不尽,来比喻屈原的 幽怨之深,构思妙绝。对屈原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写 景,秋风萧瑟,景象凄凉,一片惨淡气氛,诗人融情入景,使读者不禁慨然以思,含蓄蕴藉 地表达了一种感慨不已、哀思无限的凭吊怀念之情。 这首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方法。诗中全部采用虚写的方法,没有一句是

19、写实的。四句中有 三句是写景,最后以景结句,这样表现,其妙处就在于虚中见义,景中见情。屈原是中国历 史上伟大的诗人,他的事迹流传很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此,作者抛开对屈 原具体事迹的描写,而侧重从屈原的“怨”字着笔,至于屈原为什么怨?怨什么?诗中没有 和盘托出,而只是描绘了一幅特定的图景,引导读者去思索,借此抒发作者的感慨和怀念之 情。这种表现方法十分高明,受到历代评论家的赞赏。 二、 戴着花冠的诗人 当我们用现今的眼光审视屈原时,一定会觉得他很傻很傻;可命运如果可以重来的话, 他一定会重新投入汨罗江。我想,执着和理想便是他生命的主题吧。当一个人过于强烈地期 望一件不可能的事时,生

20、命就演变成了一种悲剧。 可是执着却能在生命中开出艳丽的花朵,理想在黑暗中也能碰撞出浪漫的火花。 一个被楚国和世人都抛弃了的人依然可以写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 此坚定的诗句, 可以唱出“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如此动人的歌词, 可以吼出“亦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如此慷慨的誓言。一个不被爱的人依然爱着别人,希冀着 祖国强大,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美政,楚王,理想是一种散发着香味的罂粟,引着屈原走向他的悲哀。所以他的诗中夹 杂着光波流泻的星空,也充斥着令人心酸的孤独,一步,一步,从三闾大夫的政治家,走向 了腰悬长剑的诗人。 也许,诗和政治相遇时,本身便是一种错误,皎

21、洁怎能和黑夜相融合呢?然而当诗人和 政治家成为一个人时,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当他内心的情感涨满得无法用言语诉说时, 他选择来到汨罗江畔。 江水,清风,香草。 江水涤不尽世上的污秽,清风吹不散朝廷的腐朽,香草的诗句唤不醒昏庸的楚王。既然 理想已死,肉体停留在世上又有什么用呢?在诗人和政治家身份的纠缠中,最终,他选择了 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浪漫:在满是香草的岸边,将肉体抛入水中,将灵魂融入风里,留下一顶 花冠守候如血的夕阳! 在世界的眼中屈原疯了,可是在屈原的眼中世界疯了!于是他毫不吝惜丢下肉体,让灵 魂追逐精神的家园。当然,如果也能作诗,屈原应当把告别作出来,给他所爱的和不爱他的 人一个交代,可是

22、灵魂终究缄默了,独留下深深的叹惋。 诗人的浪漫注定了他的悲哀,他拆下肋骨当作火把点燃,照亮黑暗的路!我想如果人生 是块金黄的麦田,那么屈原就是一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用他的节操收割了自己的生命。 两千多年前,这个浪漫的诗人用诗词开始了一条拯救自己、拯救世界的不归路。汨罗江 在落日的余晖中翻腾着,生命在时光的车轮里轮回着。今天,回望历史仍然可以看见他作生 命之舞:头戴花冠,挥洒毛笔,蘸着自己伤口流下的鲜血,在轻风拂来的馨香空气中,抒写 浪漫和执着! 赏析 屈原,本身就是一首长诗,是一个文化的界碑。因此,对屈原的歌颂,人们多着 眼于屈原诗人的气质和执着的理想,这篇文章也不例外。但本文却能采用如诗如画的

23、语言, 生动地诠释为着理想而生、也为着理想而死的屈原的心路历程,这是本文的高妙之处。 三、 择死与择生 张曼菱 中华民族, 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 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 五千年积淀的, 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 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萦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 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 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

24、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 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 作为一个诗人不必去死。 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 他可行吟, 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 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唯一的坚 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 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 相始终。 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 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唯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作人杰,死 亦为鬼雄”之于生死, 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 虽然“悲莫悲兮生

25、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已将生乐死苦、 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 但是, 主动迎接死亡, “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 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 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 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 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 歌,徜徉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 和旗帜鲜明,诗人却

26、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 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 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 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 司马迁出于公心, 为李陵辩护, 得罪了汉武帝, 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直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 一介布衣的身份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做了帝王家的史官,又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

27、 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 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 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司马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 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赏析 本文所论大抵涵盖了世间两种理想的生死形态生以践志, 死以明志。 司马迁 理想仍在,是故忍辱负重“曲”生践志;屈原理想破灭,是故毅然决然“直”死明志。屈原 对自己的定位,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死是作为政治家的屈原面对失败时

28、唯一的坚持。 屈原在政治理想破灭后, 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死, 死得美, 死得如其所吟, 死得浪漫。 这三篇诗文在“读屈原”的情感、态度方面有何不同? 答:_ 答案 过三闾庙主要表达了对屈原的悲悯和同情。而戴着花冠的诗人 择死与 择生则都强调屈原是为理想而死,是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以死明志,死得浪 漫,死得其所。 你对屈原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请写出你的想法。 答:_ 答案 (示例)您的伟大形象,可与日月争辉。您上下求索,踽踽独行。那掷地有声的, 是您铿锵坚毅的辩论;那悲恸哀婉的,是您颠沛流离的车铃;那温月色下酒的,是您回望故 乡的柔情;那深渊千仞前的,是您划破时空的一跃。昏昏昭昭、

29、汶汶察察的分别,藏在您纯 白的袖襟,隐在您炙红的胸膛。您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使一个站立的灵魂 得到了不朽的诠释。您是民族精神、高洁品质的融合体,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代代传承的 长江、 黄河, 是永远飞在祖国广袤天空的鲲鹏! 您, 就是“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志士屈原。 素材点击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运用角度 精彩片段 你有着贵族的血统,还有出众的才华、挺立的傲骨,更有拯救天下苍生的雄心壮 志和不畏强暴、为民做主的高尚情操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你

30、活得光明磊落,活得 心安理得 但是,你好傻啊,屈原! 怀王重用你,让你起草宪令,这是多么棘手的一个差事啊!你要真的改革,会得罪多少 权贵,会结下多少仇敌!你的前途会蒙上多少阴影!但这些你都不顾,你都忘记了。你只铭 记自己的理想,铭记国家的富强,你毫无畏惧地说:“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两次被贬的委屈压不灭你的理想之火, 小人的谗言、 君王的昏庸不能淹灭你的理想之火。 怀王在关键时刻还是想到了你,把你调回(节选自你好傻啊,屈原! ) 浪漫主义手法 课文借鉴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 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都大篇幅地采用了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

31、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 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 运用点拨 浪漫主义手法的特征: 1丰富的想象超现实的情节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形象,反 映现实生活。丰富的想象是浪漫主义最为本质的特征。 2大胆的夸张无法考究的细节 夸张是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应该说,大胆的夸张是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3强烈的抒情极端鲜明的爱憎 浪漫主义文学都特别重视对于自己的理想的描绘,并把它和现实对立起来,以表达对现 实的不满和反抗,感情色彩特别浓烈。重理想的表达,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是浪漫主义的又 一个基本特征。 即时训练 请以“脸”为话题写一段文字,注意运用夸张的手法。(150 字左右) 答:_ 答案 (示例)我开始惊异于他们的脸。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严肃的脸,有如昆仑的耸峙; 这么郁怒的脸,有如雷电之将作;青年的柔秀的颜色退隐了,换上了壮实的北地人的苍劲。 他们的眼睛冒出焚烧掉一切的火,紧闭的嘴唇里藏着咬死生物的牙齿,鼻头不怕闻血腥与死 人的尸臭,耳朵不怕听大炮与猛兽的咆哮,而皮肤简直是百炼的铁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