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27校联考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140102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27校联考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27校联考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27校联考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27校联考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27校联考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9 页 2020 年广东省深圳市年广东省深圳市 27 校联考中考化学二模试卷校联考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0 分) 1. 实验室中的破碎玻璃可以回炉制作新的玻璃仪器,碎玻璃属于( ) A. B. C. D.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霉变的花生煮熟食用 B. 用甲醛浸泡水产品保鲜 C. 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 D. 缺铁会引起骨质疏松 3.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是( ) A. 水的沸腾 B. 电解水 C. 水的净化 D. 干冰升华 4. 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中正确的是( )

2、第 2 页,共 19 页 A. 用量筒量取 25mL水 B. 用排水法收集2气体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分离水中的二氧化锰 5. 下列实验中,有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D. 涤纶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都可以闻到烧毛发的气味 6.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闻到花香 分子不断运动 B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的 离子 C 水银温度计受热时示数上 升 温度升高, 汞分子间间隔变大 D 氧气与氢气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种

3、类不同, 物质化学性质 不同 A. A B. B C. C D. D 7. 锰()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 含锰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 结合图中信 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锰原子核内有 25 个质子,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是 54.94 B. 锰原子核外有 4 个电子层,其化学性质由最内层电子数决定 C. 2属于氧化物,能做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 锰原子易失去电子 8. 物质的性质能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的密度小-充灌气球 B. 煤能燃烧-可以作燃料 C. 铝易导电-制炊具 D. 有些塑料不导电-制电源插座外

4、壳 9.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或方案) 实验目的 第 3 页,共 19 页 A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防止点燃时出现安全事故 B 用小刀轻轻的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 证明蜡烛质软、 难溶于水且 密度比水小 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里 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 烧 D 做硫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预留部分水 吸收有毒气体, 防止污染空 气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 B. 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甲醇 C. 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D. 合成材料:合

5、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1. 我国的一项科研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反 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2 B.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16:9 C.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D.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12. 根据如图的微型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 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 B. b 处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尾气处理可用点燃法或收集 D. 为节约药品实验结束应先停止通气再熄火 13. 高铁酸钾(2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与水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424+ 10

6、2 = 4 +8 + 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高铁酸钾中铁+6价 B. 高铁酸钾属于氧化物 C. X 的化学式是()3 D. 高铁酸钾应密封、防水保存 14.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高 B. 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C.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铝制品不需要涂保护层来防腐蚀,因为常温下铝不与氧气反应 15. 在四只分别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并分别滴有紫色石蕊试液,再往这四只烧杯中不 断加入下列物质直至过量,最后溶液呈现紫色的是( ) A. 3 B. CaO C. NaOH D. 24 第 4 页,共

7、19 页 16. 采用下列方法清洗仪器达不到目的的是( ) A. 用酒精清洗附有碘的试管 B. 用洗涤剂清洗盛过植物油的试管 C. 用稀盐酸清洗氢气还原氧化铜后附有红色固体的试管 D. 用稀硫酸清洗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红棕色固体的试管 17.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 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 纯甲物质 C. 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 数相等 D. 60时,将 80g 甲物质放入 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 是 4:5 18. 控制变量法是

8、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不能实现探究目的是( ) A. 甲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B. 甲实验中 a、b 对比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 乙中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是否与氧气有关 D. 乙中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是否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有关 19. 学习化学要构建基本理念,对以下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分类观:干冰和可燃冰都属于氧化物 B. 元素观: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 C. 变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可以相互转化 D. 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20. 取适量某白色固体依次进行如表所示实验,已

9、知该固体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氯 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则依实验结果判断白色固体是( ) 实验 现象 (1)加水观察其溶解情况 易溶解,得无色溶液 (2)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无变化 A. 4 B. NaCl C. 23 D. 3 21. 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可用 84 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 钠,化学式为 )、过氧乙酸溶液(主要成分是3)消毒杀菌。下列有 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钠和过氧乙酸中共有 6 种元素 B. 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 9个原子 第 5 页,共 19 页 C.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4:3 D. 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

10、分数最大 22.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不合理的是( ) 序号 混合物 除杂试剂 A CO 中混有少量2 足量的 NaOH溶液 B 铁粉中混有少量 CuO 足量的稀24 C 2溶液混有少量2 足量的铁粉 D 2溶液中混有少量盐酸 过量的3 A. A B. B C. C D. D 23.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序号 混合物 实验操作或方法 A 分离食盐和泥沙 蒸发结晶 B 除去 CaO中的3 高温煅烧 C 鉴别 NaCl 固体和43固体 观察颜色 D 检验露置于空气中的 NaOH溶液是 否变质 滴入无色酚酞 A. A B. B C. C D. D 24. 下列

11、4 个坐标图分别表示 4 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向一定量石灰石滴 加稀盐酸 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 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向相同铁粉和锌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 液不断加入铁粉 A. A B. B C. C D. D 25. 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 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己略去。 “”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 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A. 若甲是 HCl,则丁可能是2 B. 若甲是24,则乙和丙中可能有一种为单质 C. 若甲是()2,则丁可能是 NaOH D

12、. 若甲是()2,则乙和丙中必须有一种为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0 分) 2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 (2)2个氯原子_; (3)2个铁离子_; (4)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_; (5)治疗胃酸过多常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 第 6 页,共 19 页 27. 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共有_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周期,该 元素的原子容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_(填序号,下同); (3)表示阳离子的有_; (4)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有_ 三、计算题(本大

13、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28. 将19.45克23和 NaCl的固体混合物加入到重 50g烧杯中,加水溶解至固体全 部溶解,烧杯及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202.2,然后向烧杯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 的稀盐酸,实验测得烧杯及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1)生成的2的质量为_g。 (2)图象中 A 点表示加入的稀盐酸与固体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求此稀盐酸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写出规范的计算步骤)。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29. 白铜(、Ni合金)因为光泽好、耐腐蚀、容易加工等优点,常代替银做饰品。如 图所示是某实验室分离废弃白铜饰品成

14、分的流程(部分反应产物在图中已略去)。 已知:(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溶液 B中含有一种二价金属化合 物,溶液 D中只有一种溶质。分析该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中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 其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玻璃棒、 烧杯外, 还有_。 (2)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固体 A 的化学式为_。 (3)写出过程其中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证明溶液 B稀硫酸过量的现 象是_。 (4)、Ni、Zn 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0.0 分) 第 7 页,共 19 页 30.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为装置编号)。

15、(1)用 C 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_, 其中二氧化锰起_作用;收集氧气可以选择_ (填装置编号)。 (2)实验室制取2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_ (填药品序号)。 A.稀盐酸 .熟石灰 .块状石灰石 .稀硫酸 检验2气体时用澄清石灰水,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 (3)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2)气体,硫化氢 是一种有毒的气体。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并得到平稳的气流,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 (填装置编号),收集装置可选用如图装置,硫化氢气体从_端导入(填 “a”或“b”)。 (4)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 F图所示操作

16、,结果在 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 (填序 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 B.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试管壁 C.将水换成冰水 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31. 实验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很多好多有趣的问题,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如下。请问答 下列问题: (1)他们将 2滴酚酞试液小心地滴加盛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发现溶液变为红色。 【合理猜想】碳酸钠溶液显_性。 【实验方案】萌萌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碳酸钠溶液的酸碱度,请你和他一起完成 实验。 用镊子夹取 pH试纸直接浸入碳酸钠溶液中,测得 7。 取 pH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润湿,然后再用玻璃棒随取碳

17、酸钠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测得 7。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玻璃棒蘸取适量碳酸钠溶液滴在 _ ,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 卡。 测得 pH _ 7. 碳酸钠溶液显碱 性。 【总结反思】 上述方案中操作不规范的是_ (填写“”或“”或“”); 从物质分类角度看,碳酸钠属于_(填“酸”、“碱”或“盐”),它的溶液显 碱性,说明碱性溶液_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2)真真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发现有气泡产生。 她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为进一步确定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实验方案报告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18、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的氯 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是显中性) _ 溶液部分变质 B.取少量上述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于试 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_ 第 8 页,共 19 页 【讨论交流】写出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两者恰好完 全反应后溶液呈现中性。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因为实验室中的破碎玻璃可以回炉制作新的玻璃仪器,所以破碎玻璃属于 可回收物。 故选:B。 根据实验室中的破碎玻璃可以回炉制作新的玻璃仪器回答本题。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会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 2.【答案】C 【解析】解:A、霉变的花生煮熟也不能食用,故 A选项错误; B、用甲醛浸泡

19、水产品保鲜会破坏蛋白质,故 B选项错误; C、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故 C 选项正确; D、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故 D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食物中的有机物以及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答案】B 【解析】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不变: A、水的沸腾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在变化前后没有改 变; B、电解水的过程中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C、水的净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

20、在变化前后没有改 变; 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在变化前后没有改 变; 故选:B。 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不变进行解答; 只要熟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不变,此题就可 迎刃而解。 4.【答案】D 【解析】解:A、用量筒量取 25mL水,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 持水平;故图示错误; B、二氧化碳能够溶解于水且和水反应,故不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图示操作错 误; D、过滤是一种把不溶性的物质与液体相分离的一种

21、方法,由于二氧化锰不溶解于水, 第 9 页,共 19 页 故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二氧化锰,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B、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分析; C、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的注意事项分析; D、据分离物质的方法分析。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 要领,使操作规范。 5.【答案】C 【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 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羊毛燃

22、烧时会闻到烧焦的羽毛味,绦纶燃烧不能产生烧毛发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 误。 故选:C。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涤纶和羊毛纤维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涤纶和羊毛纤维的鉴 别方法即可正确解答 6.【答案】C 【解析】解:A、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 确。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银温度计温度升高时,液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

23、大,故选项 解释错误。 D、氧气与氢气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 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 同同不不”, 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 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锰原子核内有 25 个质子,一个锰原子的质量不是54.94,该选项说 法不正确; B、锰原子核外

24、有 4 个电子层,其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2属于氧化物,不能做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2,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 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第 10 页,共 19 页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 4 的反应中容易得到 电子,等于 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 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 8

25、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 2 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8.【答案】C 【解析】解:A、氢气的密度小,可以充灌气球,该选项说法正确; B、煤能燃烧,可以作燃料,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铝易导电和制炊具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有些塑料不导电,可以制电源插座外壳,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砝码的知识,比较简单。 9.【答案】C 【解析】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 用小

26、刀轻轻的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 蜡烛浮在水面上, 说明蜡烛质软、 难溶于水、 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 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 氧气等,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里, 不能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为防止污染空气,集气瓶中预留部分水,目的是吸收有 毒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据此判断石蜡的硬度与水的 密度大小 C、根据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燃烧生成

27、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 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 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A 【解析】解:A、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除外, 甲烷、乙醇、乙酸都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 B、甲醇属于有机物,而不是碱,故选项错误; C、冰水共存物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合金是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A、根据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进行解答; B、根据甲醇属于有机物进行解答; C、根据冰水共存物只含有

28、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进行解答; D、根据合金是金属材料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分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 第 11 页,共 19 页 11.【答案】C 【解析】解: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32 ; 催化剂 3 + 2。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2,故正确; B.生成物丙(甲醇)与生成物丁(水)的质量比为:32:18 = 16:9,故正确;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了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故选:C。 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29、,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元素等的变化,各物 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等。 当反应关系图存在干扰或者不是真正反应关系图时, 将图转化为能够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的图,这样对解答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12.【答案】D 【解析】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红棕 色粉末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 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2生成,故选 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污染环境,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不经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或进行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

30、喷灯后停止通入 CO,以防止生成的铁再次被氧化,故选项 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一氧化碳具有可燃 性、实验的现象、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实验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 键。 13.【答案】B 【解析】解: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 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2 + + (2) 4 = 0,则 = +6价,故选 项说法正确; B、 高铁酸钾是由钾、铁、 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

31、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24+ 102 = 4 +8 + 32,反应前钾、铁、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 8、 4、26、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铁、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 8、0、14、8,根据反 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4X分子中含有 4个铁原子、12 个氢原子和 12个氧原 子,则每个 X分子由 1个铁原子、3 个氢原子和 3 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3,故选项说法正确; D、高铁酸钾能与水反应,高铁酸钾应密封、防水保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

32、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题意,高铁酸钾能与水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氧化物的特征、化合价的原则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 第 12 页,共 19 页 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钢的含碳量为0.03%2%之间,而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故 错误; B.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故正确;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错误; D.铝制品不需要涂保护层来防腐蚀, 因为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 膜,故错误。 故选:B。 A

33、.根据钢与生铁的含碳量来分析; B.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来分析; C.根据镁燃烧的现象来分析; D.根据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此题综合考查了金属的有关知识,虽然难度不大,但综合的知识点多,这种综合性试题 是今后中考的趋势。 15.【答案】A 【解析】解:A、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碳 酸钙难溶于水,能使溶液最后呈紫色,故 A 选项正确; B、CaO 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直至过量,溶液显碱性,能使溶液变蓝色, 故 B 选项错误。 C、NaOH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直至过量,溶液显碱性,能使 溶液变蓝色,故 C 选项错误。 D、硫酸溶

34、液显酸性,不与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显酸性,能使溶液变红色,故 D 选项 错误。 故选:A。 根据往这四只烧杯中不断加入下列物质直至过量,其中能使溶液最后呈紫色的物质,说 明生成的溶液显中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紫色石蕊溶液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C 【解析】解:A、碘能溶解在酒精中,可用酒精清洗附有碘的试管,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涤剂清洗盛过植物油的试管,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还原氧化铜后附有的红色固体是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用稀盐酸清洗, 故选项说法错误。 D、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红棕色固体是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

35、,可用稀硫酸清洗,故 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碘能溶解在酒精中,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后附有的红色固体是铜,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红棕色固体是氧化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 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C 第 13 页,共 19 页 【解析】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 度小,故 A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物质中

36、混有少量乙物质,采用降温结 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故 B错误; C、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 C 正确; D、6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60g,所以将 80g甲物质放入 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 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是 60g:100 = 3:5,故 D错误。 故选: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 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 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

37、,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 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B 【解析】解: A、甲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可知,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 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故能实现探究目的; B、甲实验中 a、b对比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氧气,不是温度,故不能实现探究 目的; C、中铁钉只和水接触,中铁钉和氧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中铁钉 没有锈蚀,而中铁钉锈蚀,通过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铁钉与氧气接 触,故能实现探究目的; D、和对比可探究氧气对锈蚀的影响;和对比可探究

38、水对锈蚀的影响,故能 实现探究目的 故选 B A、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 B、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 C、根据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 D、根据植物油的作用及探究的目的分析:隔绝氧气 本题考查了铁的生锈条件和磷燃烧的条件探究方法, 注意在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 实验时变量的控制,通过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得出结论 19.【答案】B 【解析】解:A、干冰属于氧化物,可燃冰不属于氧化物,故 A 错误; B、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故 B正确; C、由物质的性质可知,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 C

39、错误; D、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同,镁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变为阳离子,而氦原子性质稳定,故 D 错误。 故选:B。 A、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类别; B、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D、根据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 14 页,共 19 页 20.【答案】B 【解析】解:(1)加水观察其溶解情况,易溶解,得无色溶液,说明没有沉淀和带色的 物质,因此一定没有难溶性的碳酸钙,也一定无硫酸铜,如果有硫酸铜,那就是“蓝色 溶液”; (

40、2向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无变化,说明溶液不能呈现碱性,则一定不含有碳 酸钠。 故选:B。 根据现象无色、溶液、酚酞试液无变化等关键的现象逐一分析并排除,最后得出结论即 可 本题属于常见物质的鉴别题,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 住突破口, 导出结论, 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21.【答案】B 【解析】解:.次氯酸钠(化学式为 )和过氧乙酸(化学式是3)中共含有 钠、氯、氧、碳、氢五种元素,说法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过氧乙酸(化学式是3)分子中含有 2个碳原子、4个氢 原子和 3个氧原子,共含 9 个原子,说法正确; C.

41、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2):(1 4):(16 3) 2:4:3,说法 错误; D.次氯酸钠中,钠、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35.5:16,可见其中氯元素的质量分 数最大,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答案】B 【解析】解:A、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 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42、,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正确。 B、CuO和铁粉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 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错误。 C、足量的铁粉能与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 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正确。 D、 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 水和二氧化碳, 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 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正确。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 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 杂质反应,不能

43、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3.【答案】B 第 15 页,共 19 页 【解析】解:A、蒸发结晶后得到的仍然是食盐和泥沙的混合物,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 目的; B、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钠和硝酸铵都是白色固体,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 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加酚酞试液不能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该

44、选项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A、通过溶解、过滤、蒸发能够分离食盐和泥沙; B、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钠和硝酸铵都是白色固体,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 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B 【解析】解: A、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图中二氧化碳的起点不是 在原点,故 A 错误; 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之

45、下能够分解产生氧气,而导致溶液中氧元素 的质量减少,但是氢元素的质量不变,故 B 正确; C、 等质量的+2价金属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 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少, 故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要多,根据氢元素守恒可以知道,铁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也多,故 C错误; D、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 该反应中铁和铜的质量关系为: + 4= + 4 56 63.5 所以可以判断加入的铁的质量比生成铜的质量要少,即固体的质量要减少,但是向硫酸 铜溶液中加入固体, 所以起始固体的质量为0.所以固体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 故 D错误; 故选 B A、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据此解答该

46、题; 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之下能够分解产生氧气,而导致溶液中氧元素 的质量减少,可以据此分析; C、 等质量的+2价金属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 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少, 可以据此解答;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可以据此结合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 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 25.【答案】D 【解析】解:A、甲是 HCl,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则丁可能是2,乙是 碳酸钠,丙是碳酸钾,故 A正确; B、甲是24,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乙和丙中可能有一种为单质, 可以是比铜活泼的金属单质,故 B 正确; C、甲是()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丁可能是 NaOH,乙、丙可以是二氧化碳或酸,故 C正确; D、 ()2,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则丁可能是 NaOH, 乙、丙可以是二氧化碳或酸或硫酸铜,故 D 错误。 第 16 页,共 19 页 故选:D。 A、根据甲是 HCl,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则丁可能是2,乙是碳酸钠, 丙是碳酸钾进行分析; B、根据甲是24,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