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 第1章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3)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138970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 第1章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3)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 第1章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3)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 第1章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3)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 第1章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3)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 第1章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3)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学期第 1 章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3) 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21 小题)小题) 1小明上学路上用了 15min,合 h,我校一节课的时间为 40min,合 S。 2在物理学中时间测量仪器是 。 3图中停表的读数为 s。 4请给下列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某同学的身高是 162 (2)一支铅笔的长度是 1.8 。 5某同学用分度值是 1mm 的刻度尺测一个长方体的长,先后测量五次,测得的数值分别 是: 13.46cm、 13.44cm、 13.43cm、 13.62cm、 13.45cm, 在以上测量值中, 错误的是 cm,

2、该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cm。 6如图所示,是测量木块 A 长度的示意图,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木块 A 的长度为 cm。 7如图,小宇在用刻度尺测量一截铅笔的长度时,首先观察 、 、分度值,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特意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读数,发现三种读数结果并不一 样。你认为正确的读数角度应该是图中的 (选填“甲” 、 “乙” 、 “丙” ) 。按正确方 法读数时,该铅笔的长度是 。 8误差不能 ,只能减小,测量时误差的产生跟实验员和刻度尺有关系,减小测量误 差,常采用的办法是 。 9物理学中,把物体 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属于 运动。 10阴霾天气中,PM2.5(直径不大于 2.5m

3、的颗粒物)含量较高,大气中,PM2.5 的运动 机械运动(选填“属于”或“不属于” ) ,其直径不大于 m。 11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 以小桥为参照物, 老树是 的。 若说小桥是运动的,则是以 为参照物。 12在 2019 年 10 月 1 日的国庆 70 周年阅兵中,20 架直升机组成“70”字样飞越天安门上 空,如图所示。以大地为参照物,飞机是 的。若飞行时 20 架飞机保持队形不变, 以其中的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是 (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 1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 5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为 m

4、,整个 20s 时间段内,物体的速度为 m/s,物体在 05s 内的速度比 1020s 内的速度 (选填“大”或“小” ) 。 14起重机将一箱货物在 5s 内匀速提升了 15m,货物的速度大小为 m/s,合 km/h,货物相对于地面是 (填“静止”或“运动” )的。 15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如图所示百米赛跑过程中两运动员 (选填“甲”或“乙” )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运动的 较大。最终 成绩甲、乙两运动员分别为 12s、13s,那么 (选填“甲”或“乙” )较快, 16 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由图象可知: 前 2s 物体做 运动; 第 26

5、s 物体做 运动;第 67s 物体做 运动;7s 后物体停止运动。 (均选 填“减速” “匀速”或“加速” ) 。 17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行驶。如图反映了它们的路程随时间 变化的关系,根据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020s 内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它的速度为 m/s km/h; (2)以地面为参照物,10s 后乙车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 18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 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 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 你判断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 。 19甲、乙两辆汽

6、车路程 s 随时间 t 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车的 速度较大;5s 内甲车通过的路程是 m;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 为 。 20 “五一”假日,爸爸驾车带小辉全家外出旅游。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 85 (填上合适的单位) ,按照这个速度走完 255km 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 h。 21两个同学在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 1s,则小车通过 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s,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 的平均速度 vl m/s。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 二作图题(共二作图题(共 1 小题)小题) 22小明

7、骑自行车以 5m/s 速度匀速行驶,请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小明运动的 vt 的图象。 三计算题(共三计算题(共 4 小题)小题) 23 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 得知消息后, 乙同学步行去迎接, 接到后同车原路返回, 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前 10min 乙步行的速度 (2)前 5min 甲骑车通过的路程 (3)15min 内乙的平均速度 24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 30min 内前进 18km,停车 12min 后又以 72km/h 的速 度匀速行驶 30min。求: (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25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

8、速度,下表是西安北站开往北京西的 G652 次高铁列车运行时刻 表,问: 站名 西安北 郑州东 石家庄 北京西 G652 到站时间 09:58 11:59 13:27 发车时间 07:52 10:01 12:01 里程(km) 523 935 1216 (1)列车全程的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2)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和石家庄到北京西哪一段运行得快? (3) G652次高铁列车车身长200m, 在行驶途中以10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000m 的隧道,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 26一列 200m 长的火车,以 18km/h 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历时 12min 求大桥的长度

9、是多 少 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21 小题)小题) 1小明上学路上用了 15min,合 0.25 h,我校一节课的时间为 40min,合 2400 S。 【分析】本题根据时间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 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解答】解: 1minh,15min15h0.25h; 1min60s,40min4060s2400s。 故答案为:0.25;2400。 【点评】物理量单位换算时,注意“先换后算”先换单位,再算结果。 2在物理学中时间测量仪器是 秒表 。 【分析】根据对时间测量仪器的掌握答题。 【解答】解:在

10、物理学中时间测量仪器是秒表。 故答案为:秒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测量器材的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图中停表的读数为 200 s。 【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 数之和。 【解答】解:由图可知: 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在“3” 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3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1s,指针在 20s 处,所以 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20s;即停表的读数为 3min20s200s。 故答案为:200。 【点评

11、】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 簧测力计、 温度计等, 任何一种工具, 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 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 值即可。 4请给下列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某同学的身高是 162 cm (2)一支铅笔的长度是 1.8 dm 。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 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 【解答】解: (1)成年人的身高在 170cm 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 162cm 左右; (2)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

12、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20cm,一支铅笔的长度略小 于 20cm,在 18cm1.8dm 左右。 故答案为: (1)cm; (2)dm。 【点评】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 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 物理数据才有意义。 5某同学用分度值是 1mm 的刻度尺测一个长方体的长,先后测量五次,测得的数值分别 是:13.46cm、13.44cm、13.43cm、13.62cm、13.45cm,在以上测量值中,错误的是 13.62 cm,该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13.45 cm。 【分析】对于给出的数据,首先要弄个清楚是否有

13、错误数据,然后再利用多次测量求平 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 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 【解答】解: 从五个测量结果看, 其他 4 个测量结果准确值都是 13.4cm, 而 13.62cm 准确值为 13.6cm, 因此 13.62cm 这个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应去掉; 为 了 减 小 误 差 , 应 该 求 四 次 测 量 的 平 均 值 , 即 物 体 的 长 度 为 : 13.45cm。 故答案为:13.62;13.45。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一是对测量数据的正确认识;二是为了减小误差,采取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6

14、如图所示,是测量木块 A 长度的示意图,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木块 A 的 长度为 3.40 cm。 【分析】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 0 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 度;起始端没有从 0 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 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解: 由图知: 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 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 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木块左侧与 0 刻度线对齐,右侧与 3.40cm

15、 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L3.40cm。 故答案为:1;3.40。 【点评】 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 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7如图,小宇在用刻度尺测量一截铅笔的长度时,首先观察 零刻线 、 量程 、分度 值,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特意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读数,发现三种读数结果 并不一样。你认为正确的读数角度应该是图中的 乙 (选填“甲” 、 “乙” 、 “丙” ) 。按 正确方法读数时,该铅笔的长度是 3.50cm 。 【分析】 (1)在测量之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之间表示的长度; (2)使

16、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 0 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 0 开始,要 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读数 时视线与刻度线相垂直,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1)使用刻度尺之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是否磨损;还要观察刻度 尺的分度值和量程; (2)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1mm; 甲和丙读数时视线都没有与刻度线相垂直,所以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是乙; 铅笔左端与 0 刻度线对齐,右端与 3.5cm 对齐,估读为 3.50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L 3.50cm。 故答案

17、为:零刻线;量程;1mm;乙;3.50cm。 【点评】此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分度值和读数,刻度尺是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 的测量工具,难度不大。 8误差不能 避免 ,只能减小,测量时误差的产生跟实验员和刻度尺有关系,减小测量 误差,常采用的办法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分析】掌握误差的概念,即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知道误差的影响因素,即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测量的人。所以在测量中我们经常采用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解答】解: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是不能避 免的,只能减小; 测量过程中误差的产生跟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和测量

18、的人有关;为减小测量误差,我们 经常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故答案为:避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点评】此题考查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物理 实验中经常用到。 9物理学中,把物体 位置变化的运动 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属于 宏观 运动。 【分析】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 【解答】解: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属于宏观运动。 故答案为:位置变化的运动;宏观。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机械运动概念的掌握, 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 难度较小, 容易解答。 10阴霾天气中,PM2.5(直

19、径不大于 2.5m 的颗粒物)含量较高,大气中,PM2.5 的运动 属于 机械运动(选填“属于”或“不属于” ) ,其直径不大于 2.510 6 m。 【分析】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机械运动,组成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热 运动。 【解答】解:霾天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形成的小液滴往往附着在一些固体 颗粒上。这些颗粒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m2.510 6m 的颗粒物。由于粒径 过小,又可入肺颗粒物,可随呼吸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健康有害,PM2.5 的运动是固体 颗粒物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 故答案为:属于;2.510 6 【点评】要知道机械运动与热运动的

20、概念与区别,这是正确判断微粒属于哪种运动的关 键。 11从物理学角度分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以小桥为参照物,老树是 静止 的。若说小桥是运动的,则是以 流水 为参照物。 【分析】观察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老树和参照物小桥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 以以小桥为参照物老树是静止的;小桥和流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以流水为参 照物小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流水。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

21、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 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 论。 12在 2019 年 10 月 1 日的国庆 70 周年阅兵中,20 架直升机组成“70”字样飞越天安门上 空, 如图所示。 以大地为参照物, 飞机是 运动 的。 若飞行时 20 架飞机保持队形不变, 以其中的一架飞机为参照物, 其他飞机是 静止 (两空均选填 “运动” 或 “静止” ) 的。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 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 20 架直升机组成“70”字样飞越天安门上空,以大地为参照物,飞机

22、与大地之间发生了 位置变化,则飞机是运动的。 若飞行时 20 架飞机保持队形不变,以其中的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与这架飞机之 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其他飞机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 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1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 5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为 2.5 m,整个 20s 时间段内,物体的速度为 0.2 m/s,物体在 05s 内的速度比 10 20s 内的速度 大 (选填“大”或“小” ) 。 【分析】 (1)由图象可知物体运动 5s 时对应的

23、路程; (2)从图象中找出 20s 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3)从图象得出前 5s 内、在 1020s 内通过的路、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并比较 大小。 【解答】解: (1)由图象知,物体运动 5s 时对应的路程是 2.5m,即 5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2.5m; (2) 整个 20s 时间内, 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4m, 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v0.2m/s; (3)物体在 05s 内通过的路程 s12.5m,则速度为:v10.5m/s, 物体在1020s内通过的路程s24m2.5m1.5m, 则速度为: v20.15m/s, 所以物体在 05s 内的速度比 1020s

24、内的速度大。 故答案为:2.5;0.2;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应能通过图象得出物体所做的运动状态和各段及 所经历的时间。 14 起重机将一箱货物在 5s 内匀速提升了 15m, 货物的速度大小为 3 m/s, 合 10.8 km/h, 货物相对于地面是 运动 (填“静止”或“运动” )的。 【分析】 (1)已知货物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提升货物的速度;1m/s 3.6km/h; (2)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则物 体运动,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静止。 【解答】解: (1)货物的速度: v3m/s33.6km/h10.

25、8km/h; (2)以地面为参照物,货物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地面来说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3;10.8;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属于基础题目。 15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如图所示百米赛跑过程中两运动员 乙 (选填“甲”或“乙” )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运动的 路程 较大。最终 成绩甲、乙两运动员分别为 12s、13s,那么 甲 (选填“甲”或“乙” )较快, 【分析】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时间比较经过路程的长短,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 (2)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用时间越少,运

26、动的越快。 【解答】解: (1)由图可知,此时两运动员中乙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乙运 动员运动的路程较大。 (2)最终成绩甲、乙两运动员分别为 12s、13s,那么甲的速度较快,这是因为通过相同 的路程(都是 100m) ,甲用的时间较少。 故答案为:乙;路程;甲。 【点评】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6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前 2s 物体做 加速 运 动;第 26s 物体做 匀速 运动;第 67s 物体做 减速 运动;7s 后物体停止运动。 (均选填“减速” “匀速”或“加速” ) 。 【分析】vt 图象是一条倾斜

27、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vt 图象与时间轴平 行,则表示物体静止。据此分析图象做出判断。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 在 02s, 物体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且物体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 第 26s,物体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 67s, 物体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且物体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减小, 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 故答案为:加速;匀速;减速。 【点评】此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17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从同一地点同

28、时同向行驶。如图反映了它们的路程随时间 变化的关系,根据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020s 内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甲 ,它的速度为 2 m/s 7.2 km/h; (2)以地面为参照物,10s 后乙车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 【分析】 (1)在 st 图象中,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和时间轴平 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据此判断两车的运动状态,然后从图象上找出一组对 应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2)首先判断 10s 后乙车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作出判断。在研究 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

29、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 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 (1) 由图知, 甲车的 st 图象始终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 表示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车的 st 图象开始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然后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乙车 开始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处于静止状态。 甲车的速度为 v甲2m/s7.2km/h。 (2)由图象可知,10s 后乙车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 (1)甲;2;7.2; (2)静止。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 能从物体的 st 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

30、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 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明确图象所表示的 物理意义;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18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 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甲 和 丙 ;经过 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乙 。你 判断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 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 【分析】随时间的变化,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其量程时间图象是 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 v求出甲的运动速度; 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和丙的运

31、动速度;比较三者的大小关系,得出第一个空;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都运动 5s,谁的速度大,谁运动的路 程就长,谁就在最前面。 【解答】解: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路程和时间 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甲运动的路程为 20m 时,运动的时间是 5 秒,运动的速度 v甲4m/s; 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丙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 v乙 6m/s,丙的速度 v丙4m/s; 由分析可知: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为乙的速度是最大的,经过 5s

32、,乙 运动的路程就是最长的,所以乙在最前面; 故答案为:甲;丙;乙;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 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19甲、乙两辆汽车路程 s 随时间 t 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乙 车的速 度较大;5s 内甲车通过的路程是 30 m;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3:5 。 【分析】 (1)在 st 图象中找一时间相同的点对应的路程乙大于甲,即得乙的速度大于 甲的速度。 (2)由 st 图象知 5s 内甲车通过的路程是 30m。 (3)根据 st 图象由 v求得

33、v甲、v乙,再根据 svt 求出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车 通过的路程之比。 【解答】解: (1)由 st 图象可知,相同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通过的路程,由 v知, 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2)由 st 图象可知,5s 内甲车通过的路程是 30m。 (3) 根据 st 图象可得两车的速度分别为: v甲6m/s; v乙 10m/s。 由 v可得,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 s甲:s乙v甲t:v乙tv甲:v乙6m/s:10m/s3:5。 故答案为:乙; 30; 3:5。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是从图象中获取信息。 20 “五一”假日,爸爸驾车带小辉全家外出旅游。

34、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 85 km/h (填上合适的单位) ,按照这个速度走完 255km 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 3 h。 【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 m/s,常用单位是 km/h; 已知小轿车行驶的速度和路程,利用 t得到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 机动车行驶速度一般用 km/h 作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可知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 的速度为 85km/h; 由 v得,按照这个速度走完 255km 需要的时间 t3h。 故答案为:km/h;3。 【点评】本题考查了单位换算与运行时间,掌握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应用速度公式 即可正确解题。 21两个同学在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过

35、程如图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 1s,则小车通过 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5 s,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0.12 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 的平均速度 vl 0.1 m/s。 实验时, 斜面的坡度应很小, 其原因是为了 便于测量时间 。 【分析】 (1)从图读出全程或半程用的时间、路程,用公式 v算出全程或半程的平均 速度; (2)实验时,斜面放的坡度要小些,这样小车的运动时间时间长。 【解答】解:由图知,全程路程 s160cm0.6m,时间 t5s,全程平均速度: v10.12m/s; 上半程路程 s2s10.6m0.3m,时间 t23s,上半程平均速度: v20.1m/s; (2)实验时,小车所

36、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 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故答案为:5;0.12;0.1;便于测量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实验器材的组装,注意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 以总时间。 二作图题(共二作图题(共 1 小题)小题) 22小明骑自行车以 5m/s 速度匀速行驶,请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小明运动的 vt 的图象。 【分析】已知小明骑自行车以 5m/s 速度匀速行驶,所以任何时间段速度都一样;又由坐 标知,横轴为时间,纵轴代表速度,所以图象为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线段。 【解答】解:在横轴和纵轴分别确定适当的时间、速度标度,然后在纵轴的 5m/s 出作横 轴

37、的平行线段。如下图: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作图能能力,难度不大,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将速度时间 图象作成路程时间图象。 三计算题(共三计算题(共 4 小题)小题) 23 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 得知消息后, 乙同学步行去迎接, 接到后同车原路返回, 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前 10min 乙步行的速度 (2)前 5min 甲骑车通过的路程 (3)15min 内乙的平均速度 【分析】首先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表示是什么,然后从图象中找到 需要的路程、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对各个问题进行解答。 【解答】解: (1)由图象可知,前 10min 乙

38、步行的路程为 900m, 乙步行的速度为:v乙1.5m/s; (2)由图象可知,前 10min 甲骑车的距离为 3600m900m2700m, 甲骑车的速度为:v甲4.5m/s; 前 5min 甲骑车通过的路程为:s甲v甲t4.5m/s560s1350m; (3)由图知 15min 内乙的路程为 2900m1800m, 15min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v乙2m/s。 答: (1)前 10min 乙步行的速度为 1.5m/s; (2)前 5min 甲骑车通过的路程为 1350m; (3)15min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2m/s。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同时考查学生应用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问

39、题的能 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读懂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 24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 30min 内前进 18km,停车 12min 后又以 72km/h 的速 度匀速行驶 30min。求: (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 (1)知道停车前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停车前的 平均速度; (2)知道停车后的速度和时间,利用 svt 求停车后走行驶的路程,进而求出总路程, 再求出汽车行驶的总时间,在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v136km/h; (2)由 v可得停车后

40、汽车行驶的路程: s2v2t272km/h0.5h36km, 总路程 ss1+s218km+36km54km, 总时间 t30min+12min+30min72min1.2h, 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v45km/h。 答: (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为 36km/h;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45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要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能忘记中间停 车的 12min,易错点! 25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下表是西安北站开往北京西的 G652 次高铁列车运行时刻 表,问: 站名 西安北 郑州东 石家庄 北京西 G652 到站时间 09:58 11:5

41、9 13:27 发车时间 07:52 10:01 12:01 里程(km) 523 935 1216 (1)列车全程的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2)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和石家庄到北京西哪一段运行得快? (3) G652次高铁列车车身长200m, 在行驶途中以10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000m 的隧道,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 【分析】 (1)根据 G652 次高铁列车由西安北站开往北京西的运行的距离和所用时间,利 用 v可以得到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2)分别求得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和石家庄到北京西的速度,比较即可; (3)根据题意求出火车全部通过该隧道的总路程和列车全部

42、在隧道内的路程,然后根据 速度公式的变形式 t即可求出火车全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 (1)G652 次高铁列车全程运行时间为 t13:2707:525h35min5h; 列车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v218km/h; (2) 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的时间 t19: 5807: 522h6min2.1h, 路程 s1523km, 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的速度 v1249km/h, 列车从石家庄到北京西的时间 t213:2712:011h26min1h,路程 s21216km 935km281km, 列车从石家庄到北京西的速度 v2196km/h, v1v2, 则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的速度

43、快; (3)列车的速度:v108km/h30m/s, 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路程:s1000m+200m1200m, 则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t40s; 答: (1)列车全程的速度是 218km/h; (2)列车从西安北到郑州东的速度快; (3)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 40s。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计算列车的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 以总时间。 26一列 200m 长的火车,以 18km/h 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历时 12min 求大桥的长度是多 少 m? 【分析】知道列车的速度和过桥用的时间,根据公式 v求出列车通过的路程,减去列 车的长即为桥的长。 【解答】解: 由题知,s车200m,列车的速度 v18km/h5m/s,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 t12min 720s。 由 v可得,列车通过的路程: svt5m/s720s3600m, 则桥的长度: s桥ss车3600m200m3400m。 答:大桥的长度为 3400m。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知道火车通过的路程包括车长 和桥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