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8938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 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岳阳楼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2) 水调歌头的作者是 ,诗人因看

2、到 而“把酒问青天” ,奇特的想象 体现诗人 的个性。 (3) 岳阳楼记中“把酒临风”的意思是 ,这段抒写了迁客骚人因 而 “喜洋洋” 。此段描写的作用是 。 3 (12 分)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苏轼私识范淹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 诗示乡先生,轼从旁 窃 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尽 以告之。且曰: “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 第 2 页(共 20 页) 矣。嘉祜二年,始举 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 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3、?” (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有则改) 【注释】总角: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 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韩、 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殁(m) :死。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轼从旁窃 观 始举 进士 (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即使没有完结,但已经暗暗地认识了他们了。 B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但已经暗暗地记住他们。 C时间虽然没有结束,但是我已经记住先生的话了。 D当时即使没有完全明白,但我已经记住先生的话。 (3)从“先生”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范仲淹等人的 之情,这也深深影响了苏轼。 范公葬后,苏轼不仅与“先生”有同感,话语中还流露了 之情。

4、二、现代文(二、现代文(38 分)分) 4 (18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苦功夫才是真捷径 前不久,采访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赛场见识了什么叫“神乎其技”参 加决赛的年轻人一个个屏气凝神,完成着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细细琢磨, 比赛的内容 ( )突破性的新技术, ( )各自领域里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如用普 通车床进行车削,用手锯进行切割,对线路板进行有效的接线处理 实操技术领域尤其讲究从基本功开始,许多学徒做基本工序一做就是几年,这个过程 既锻炼了基本功,也磨炼了心性。但凡能在各自领域里实现技术革新的,无不是把基本 功练到了极致;而在一项项技术改造中,最先适应变化的,也是基本

5、功最扎实的。 什么是基本功?画家李可染先生说得通透: “基本功是从艺术修炼的全过程中, 抽出最 根本、最困难、最关键性的规律部分,只有这些最根本的规律被掌握被攻破了,以后在 创作上遇到具体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艺术创作如此,推及各个行业也大概不差,基本 功的核心内容就是 。掌握了它,才可以谈登堂入室、谈推陈 出新。就好比书法中的横竖点撇捺,虽不是完整的汉字,却是架构的基本素材,要想运 第 3 页(共 20 页) 笔自如、挥洒淋漓、自成一体,只能从笔画练起。 然而,在一些“捷径”的诱惑下,有些年轻人偏离了下笨功夫、练基本功的正途。其 实,那些所谓捷径通往的注定不是成功的彼岸,反而可能是泥潭和陷

6、阱,即使暂时有了 获益,却未能完成真正的革新,还可能形成路径依赖。 年轻人要有长远眼光,喜欢写作就要坚持深度思考、字斟句酌,喜欢表演就要坚持艺 术学习、锤炼演技,喜欢设计就要殚精竭虑、锐意创新,如此才能慢慢积累优势,到达 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和境界。根深者叶茂,源远者流长。那些稳扎稳打的年轻人,终将靠 实力取胜,走在阳光大道上。锚定根本不放松,不东张西望,才算是扣好了职业生涯的 第一粒扣子。 练基本功是一场下苦功的修行。大国工匠高凤林为了练出稳、准、匀的焊接手法,喝 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还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 规律,手臂烫伤、腰板僵硬更是常有的事。如果吃不了苦,忍

7、不住艰辛,功力就无法修 炼到位。 练基本功还要学会放慢脚步,耐住性子。年轻人容易有急于求成的心理,追求立竿见 影的效果。但正如世间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各个行业领域也不可能有一蹴而就 的捷径可走。跳水界有个说法叫“十年磨一秒” ,运动员入水那一秒的姿态决定了成绩, 但为了这一秒,要用十几年的时间来重复练习转体、抱膝、反身等基本动作。其实各个 行业都有这“一秒”的荣光,它会酬报所有的努力,但无不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 训练、领悟和改进。 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理应有更远的愿景和更大的抱负,稳扎稳打、聚沙成塔,以此成就 更好的自己。 (1)在第段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 。 (2)第段画线句

8、论述了 和 的关系。 (3)结合上下文,在第段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4)从全文的论述来看,基本功的重要性在于: ; 。作者把练基本功比 作“一场下苦功的修行” ,需要做到: ; 。 (5)如果下面材料作为论据,放在第段还是第段恰当?请说明理由。 国旗护卫队的展旗手杨博每年在模拟旗杆下练习几千次基本动作,手上血泡长了又破、 破了又长,越是大风大雨,越是强迫自己加强训练。 第 4 页(共 20 页) 5 (20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大宝和晓晓 老孙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差不多时间结婚生子,都住同一个小区。 孙辈相继出生,没差一个月,都是男孩儿。老孙乐得脸上开了花。他给孙子起名叫大 宝。想

9、让外孙叫二宝。女儿淡淡地说: “我家孩子不是宝,我们也不叫宝。 ”果真没叫宝, 叫晓晓。 老孙对女儿说,我们年纪都大了,没办法一块儿看俩孩子。你哥的孩子,我们得看着, 你的,就自己想办法吧。女儿点点头,没说啥。刚开始婆婆从外地来帮忙照看孩子,等 孩子上幼儿园,女儿和女婿就自己带着了。 有一天,老孙带大宝到小区的中心广场,见几个孩子正趴在地上看着什么。大宝也要 去看。老孙拉住他: “蚂蚁打架,有啥好看?”听到他们说话,晓晓抬起头看到他们,叫 了一声“姥爷” ,接着看地上。老孙说: “晓晓,地上脏。 ”晓晓说: “我们看蚂蚁搬虫子 呢! ”老孙嘟哝道: “闲的! ” 大宝小声问,爷爷,蚂蚁怎么把那

10、么大的虫子搬进小窝里呀?老孙说,搬不进去。就 是搬到窝门口,蚂蚁们都出来吃,把虫子吃完就得啦。大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哦。 ” 上了学,大宝跟晓晓分在一个班。 快到暑假的时候,大宝回来说,学校组织游学呢,有愿意去的报名。老孙问他,上哪 儿啊?大宝说,景德镇。老孙白了一眼: “一个做瓷器的地方,有啥好游好学的。 ”他指 着碗柜里的碗,还有茶几上的茶杯,说道: “就这些东西,左看右看能看出花儿来?”大 宝没说啥。 转天碰到女儿,老孙说,我看晓晓也挺听话的,不成暑假就放我们那儿吧。女儿说, 我们都给他安排好了,游学,夏令营。老孙没再说啥。 有一天,老孙吃完晚饭出去遛弯儿,看到一辆消防车在女儿家楼

11、下呼啸着,心就一下 子揪起来。正见两个消防员从楼里出来,后面跟着晓晓。 老孙忙着问,怎么回事啊?晓晓说: “我做油焖大虾,火开得太旺,油也太热了,往里 一倒虾,就着火了。 ”老孙急了: “现在怎么了?”晓晓说: “没事,我用灭火器把火扑灭 了。 是邻居阿姨报的警。 ” 老孙训斥道: “你说你, 这么小的孩子, 油焖大虾, 有啥好做?” 晓晓说: “下回我关小点儿火,让油温低点儿就没事了。 ” 初二那年寒假,晓晓要到南方去看他爷爷奶奶。大宝听说了,对老孙说: “我也想跟他 一块儿去。 ”老孙一撇嘴: “那穷山沟有啥可去的,那边还没暖气,屋里没有外头暖和, 第 5 页(共 20 页) 跟冰窖似的。

12、一出太阳,好多人都跑出来晒太阳呢。 ”大宝吓得一哆嗦,似乎真被冻到了。 老孙找到女儿:你们真让他一个人回老家?女儿说:我们又没假,只能让他一个人回 去。老孙说:我们给你看着他吧。晓晓倒笑了: “姥爷你可真逗。我都多大了,还用你们 看着?爷爷奶奶想我了,我得去看看他们。都说江南风景好,我也得去欣赏欣赏啊。 ” 转过年来就是中考,晓晓考上了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后来老孙才听说,晓晓已经在报 刊上发表了十几篇作文,还有一篇获得了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二等奖,题目是山里 的年 。大宝连高中的分数线都没够上,只能在技校和复读中选一个。他爸妈气得要死, 可他还抱着手机玩呢。 老孙也是恨铁不成钢,叫过大宝来: “

13、晓晓参加作文比赛获了奖,能加分啊,你怎么就 不参加呢?参加了,兴许还能获个奖呢。 ” 大宝百无聊赖地说: “那么点破事儿有啥好写的,多没意思啊! ” 老孙被噎住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1)第段画线句,女儿说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 。 (2)阅读第段,完成如表。 晓晓做的事 参加游学活动 老孙的情感态度: 晓晓的形象特点: (3)结合语言表现力,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阅读第段,结合全文说说故事结局的妙处。 三、综合运用(三、综合运用(12 分)分) 6 (12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后,山西朔城一中班主任兰老师带 11 名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到上海,总 行程 1800 多公

14、里。回校后,同学们举办了一次研学交流会。 (1)如图所示的照片是此次骑行中师生的合影,下列哪两个选项不适合作为标题? A青春的身影最靓丽 第 6 页(共 20 页) B上海欢迎你 C诗酒年华,纵情放歌 D一朵云推动一片云彩 E遥望明天 (2)交流会上请参与研学的同学发言,下列发言稿提纲的表达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讲述骑行过程中难忘的细节 与听众打招呼 感谢兰老师的教诲 相约二十年后 自我介绍 此次骑行的收获感言 ABCD (3)交流会后,很多人在留言板上留言,也请留下你的感言,与所列文字形成一组排比 句。 骑行的意义在于一路上好友相伴, 纵情放歌; 骑行的意义在于 , ; 骑行的意义在于 ; 四

15、、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7 (60 分)题目:做点减法,更好 要求: (1)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第 7 页(共 20 页) 2020 年上海市普陀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0 分)分) 1 (16 分)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 行路难 ) (2)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3) 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 醉翁亭记 ) (4)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

16、所不能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5) 写作时想阐释学习过程中应学思结合, 可引用孔子的名言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 而不学殆 。 ”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 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 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 【解答】答案: (1)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济”的书写) (2)肯将衰朽惜残年(注意“衰”的书写) (3)觥筹交错 (4)曾益其所不能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注意“殆”的书写)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

17、时的学习中,要理解 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 应不是难事。 2 (12 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 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第 8 页(共 20 页) 岳阳楼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18、!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2) 水调歌头的作者是 苏轼 ,诗人因看到 明月 而“把酒问青天” ,奇特的想 象体现诗人 浪漫 的个性。 (3) 岳阳楼记中“把酒临风”的意思是 举起酒杯面对清风 ,这段抒写了迁客骚 人因 登楼看到晴和之景 而“喜洋洋” 。此段描写的作用是 突出过客人“以物喜”与 上段“以己悲”构成一整体,与下文仁人形成反差,作者在此基础上抒发“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分析】译文: 水调歌头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19、我想 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舞 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 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 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 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岳阳楼记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 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 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

20、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 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 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 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解答】 (1)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第 9 页(共 20 页) 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 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芷,香草。郁郁,浓

21、郁。句意: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诗歌赏析。 水调歌头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中秋节 的晚上,他酣畅饮酒,抬头看到美好的月色,心中有所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词。面对明 月,他提出疑问:明月几时有。表现了作者的浪漫情怀。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把,端着。临,面对。 “把酒临风”意为:举起酒杯 面对清风。疏通本段文意后可知,那些迁客骚人因为看到洞庭湖上的明媚春光而心中喜 悦。本段描写的是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与上一段写迁客骚人的以己悲形成一个整体,并 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而抒发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

22、抱负。 答案: (1)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2)苏轼 明月(美好) 浪漫 (3)举起酒杯面对清风 登楼看到晴和之景 突出过客人“以物喜”与上段“以己 悲”构成一整体,与下文仁人形成反差,作者在此基础上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 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 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 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

23、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 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 时必须调整过来。 3 (12 分)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苏轼私识范淹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 诗示乡先生,轼从旁 窃 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尽 以告之。且曰: “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 第 10 页(共 20 页) 矣。嘉祜二年,始举 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 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

24、其面,岂非命也欤?” (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有则改) 【注释】总角: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 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韩、 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殁(m) :死。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轼从旁窃 观 偷偷地 始举 进士 被选拔,考中 (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时间即使没有完结,但已经暗暗地认识了他们了。 B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但已经暗暗地记住他们。 C时间虽然没有结束,但是我已经记住先生的话了。 D当时即使没有完全明白,但我已经记住先生的话。 (3)从“先生”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范仲淹等人的 敬仰 之情,这也深深影响了苏轼。 范公葬后,苏

25、轼不仅与“先生”有同感,话语中还流露了 未能见范公的遗憾惋惜 之 情。 【分析】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苏轼正是十二三岁的年龄,到乡里的私塾学习。有个来自京城的学者 拿鲁人石守道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里的先生看。苏轼在旁边偷看,以便学习其中的 诗词,苏轼问先生其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先生把那些人都告诉他了。并说: “韩 琦、 范仲淹、 富弼、 欧阳修, 这四个人都是人中豪杰! ” 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 (这句话) , 却已经暗暗记住他们了。嘉佑二年,苏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正赶上范仲淹逝世,入 葬以后,立上了墓碑。苏轼读完碑铭。痛哭流涕,说: “我听说他的为人已经有十五年了, 可是却见不了他一面

26、,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 句意:苏轼在旁边偷看。窃:偷偷地。 句意: (苏轼)考中了进士。举:被选拔,考中。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重点词语:虽:虽然;了:明白。句意: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 ,却已经暗暗 记住他们了。 第 11 页(共 20 页)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先生”在古代是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 子的尊称,由此可见苏轼对范仲淹等人的敬仰之情;由“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 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可知苏轼对未能见范公的遗憾惋惜。 答案: (1)偷偷地 被选拔,考中 (2)B (3)敬仰

27、 未能见范公的遗憾惋惜。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二、现代文(二、现代文(38 分)分) 4 (18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苦功夫才是真捷径 前不久,采访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赛场见识了什么叫“神乎其技”参 加决赛的年轻人一个个屏气凝神,完成着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细细琢磨, 比赛的内容 ( )突破性的新技术, ( )各自领域里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如用普 通车床进行车削,用手锯进行切割,对线路板进行有效的接线处理 实操技术领域尤其讲究从

28、基本功开始,许多学徒做基本工序一做就是几年,这个过程 既锻炼了基本功,也磨炼了心性。但凡能在各自领域里实现技术革新的,无不是把基本 功练到了极致;而在一项项技术改造中,最先适应变化的,也是基本功最扎实的。 什么是基本功?画家李可染先生说得通透: “基本功是从艺术修炼的全过程中, 抽出最 根本、最困难、最关键性的规律部分,只有这些最根本的规律被掌握被攻破了,以后在 创作上遇到具体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艺术创作如此,推及各个行业也大概不差,基本 功的核心内容就是 。掌握了它,才可以谈登堂入室、谈推陈 出新。就好比书法中的横竖点撇捺,虽不是完整的汉字,却是架构的基本素材,要想运 笔自如、挥洒淋漓、

29、自成一体,只能从笔画练起。 然而,在一些“捷径”的诱惑下,有些年轻人偏离了下笨功夫、练基本功的正途。其 第 12 页(共 20 页) 实,那些所谓捷径通往的注定不是成功的彼岸,反而可能是泥潭和陷阱,即使暂时有了 获益,却未能完成真正的革新,还可能形成路径依赖。 年轻人要有长远眼光,喜欢写作就要坚持深度思考、字斟句酌,喜欢表演就要坚持艺 术学习、锤炼演技,喜欢设计就要殚精竭虑、锐意创新,如此才能慢慢积累优势,到达 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和境界。根深者叶茂,源远者流长。那些稳扎稳打的年轻人,终将靠 实力取胜,走在阳光大道上。锚定根本不放松,不东张西望,才算是扣好了职业生涯的 第一粒扣子。 练基本功是一场

30、下苦功的修行。大国工匠高凤林为了练出稳、准、匀的焊接手法,喝 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还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 规律,手臂烫伤、腰板僵硬更是常有的事。如果吃不了苦,忍不住艰辛,功力就无法修 炼到位。 练基本功还要学会放慢脚步,耐住性子。年轻人容易有急于求成的心理,追求立竿见 影的效果。但正如世间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各个行业领域也不可能有一蹴而就 的捷径可走。跳水界有个说法叫“十年磨一秒” ,运动员入水那一秒的姿态决定了成绩, 但为了这一秒,要用十几年的时间来重复练习转体、抱膝、反身等基本动作。其实各个 行业都有这“一秒”的荣光,它会酬报所有的努力,但无不需要日

31、复一日、年复一年的 训练、领悟和改进。 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理应有更远的愿景和更大的抱负,稳扎稳打、聚沙成塔,以此成就 更好的自己。 (1)在第段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不是 、 而是 。 (2)第段画线句论述了 基本功 和 革新 的关系。 (3)结合上下文,在第段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4)从全文的论述来看,基本功的重要性在于: 是推陈出新的前提 ; 练好基本功 才能积累优势达到高度和境界 。 作者把练基本功比作 “一场下苦功的修行” , 需要做到: 吃得了苦,忍得住艰辛 ; 学会放慢脚步,耐住性子 。 (5)如果下面材料作为论据,放在第段还是第段恰当?请说明理由。 国旗护卫队的展旗手杨博

32、每年在模拟旗杆下练习几千次基本动作,手上血泡长了又破、 破了又长,越是大风大雨,越是强迫自己加强训练。 【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前两段以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引出中心论点,激发读 第 13 页(共 20 页) 者阅读兴趣。然后依次论述了什么是基本功,基本功的重要。怎样练好基本功。末段总 结全文,得出结论,收束全文。 【解答】 (1)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可细细琢磨,比赛的内容 ( )突破性的新 技术, ( ) 各自领域里最基本的操作能力” , 根据上下文意思判断, 应该用 “不是” “而 是”表示选择的关联词进行联结。 (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但凡能在各自领域里实现技术革新的,无不

33、是把基本功练 到了极致;而在一项项技术改造中,最先适应变化的,也是基本功最扎实的。 ”论述的是 “基本功”和“ (技术)革新”的关系。 (3)本题考查句子的补写。要补写的句子,句意应与“基本功是从艺术修炼的全过程中, 抽出最根本、最困难、最关键性的规律部分”相符,可根据本句的“修炼的全过程” “规 律的部分”进行总结,推及到“其他各个行业” 。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基本功的重要性,体现在第段中。第段, “有些 年轻人偏离了下笨功夫、练基本功的正途却未能完成真正的革新” ,把这个反面说法 进行正面概括,即:基本功是革新的前提;还有第段中, “慢慢积累优势,到达别人到 不了的高度和境界”

34、 。第段说: “练基本功是一场下苦功的修行。 ”然后从“如果吃不了 苦,忍不住艰辛,功力就无法修炼到位” “练基本功还要学会放慢脚步,耐住性子”进行 了论证。 (5)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连贯。这个论据,内容是苦练基本功,要吃了苦来说的,与 第段“练基本功要能吃苦,忍住艰辛”一致,与第段论练的“学会放慢脚步,耐住 性子”关系不大。因此放在第段最恰当。 答案: (1)不是 而是 (2)基本功 革新 (3)示例:在传承中沉淀下来的、带有一些规律的内容。 (4)是推陈出新的前提 练好基本功才能积累优势,达到高度和境界 吃得了苦,忍得 住艰辛 学会放慢脚步,耐住性子 (5)第段 这一论据写了旗手刻苦训练

35、基本功,从细节中都突出“苦”练,与第 段论述的观点一致:练基本功要能吃苦,忍住艰辛。而第段论练基本功要学会放慢脚 步,耐住性子,更强调从时间长度选择论据。 【点评】议论文一般有一个总论点,即中心论点,然后在每个自然段里都有相应的分论 第 14 页(共 20 页) 点。论据的作用就是为了佐证文章所阐述的论点。一般来说,论据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论据又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一类是理论论据(又称作事理论据) 。 5 (20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大宝和晓晓 老孙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差不多时间结婚生子,都住同一个小区。 孙辈相继出生,没差一个月,都是男孩儿。老孙乐得脸上开了花。他给孙子起

36、名叫大 宝。想让外孙叫二宝。女儿淡淡地说: “我家孩子不是宝,我们也不叫宝。 ”果真没叫宝, 叫晓晓。 老孙对女儿说,我们年纪都大了,没办法一块儿看俩孩子。你哥的孩子,我们得看着, 你的,就自己想办法吧。女儿点点头,没说啥。刚开始婆婆从外地来帮忙照看孩子,等 孩子上幼儿园,女儿和女婿就自己带着了。 有一天,老孙带大宝到小区的中心广场,见几个孩子正趴在地上看着什么。大宝也要 去看。老孙拉住他: “蚂蚁打架,有啥好看?”听到他们说话,晓晓抬起头看到他们,叫 了一声“姥爷” ,接着看地上。老孙说: “晓晓,地上脏。 ”晓晓说: “我们看蚂蚁搬虫子 呢! ”老孙嘟哝道: “闲的! ” 大宝小声问,爷爷

37、,蚂蚁怎么把那么大的虫子搬进小窝里呀?老孙说,搬不进去。就 是搬到窝门口,蚂蚁们都出来吃,把虫子吃完就得啦。大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哦。 ” 上了学,大宝跟晓晓分在一个班。 快到暑假的时候,大宝回来说,学校组织游学呢,有愿意去的报名。老孙问他,上哪 儿啊?大宝说,景德镇。老孙白了一眼: “一个做瓷器的地方,有啥好游好学的。 ”他指 着碗柜里的碗,还有茶几上的茶杯,说道: “就这些东西,左看右看能看出花儿来?”大 宝没说啥。 转天碰到女儿,老孙说,我看晓晓也挺听话的,不成暑假就放我们那儿吧。女儿说, 我们都给他安排好了,游学,夏令营。老孙没再说啥。 有一天,老孙吃完晚饭出去遛弯儿,看到一辆消

38、防车在女儿家楼下呼啸着,心就一下 子揪起来。正见两个消防员从楼里出来,后面跟着晓晓。 老孙忙着问,怎么回事啊?晓晓说: “我做油焖大虾,火开得太旺,油也太热了,往里 一倒虾,就着火了。 ”老孙急了: “现在怎么了?”晓晓说: “没事,我用灭火器把火扑灭 了。 是邻居阿姨报的警。 ” 老孙训斥道: “你说你, 这么小的孩子, 油焖大虾, 有啥好做?” 晓晓说: “下回我关小点儿火,让油温低点儿就没事了。 ” 第 15 页(共 20 页) 初二那年寒假,晓晓要到南方去看他爷爷奶奶。大宝听说了,对老孙说: “我也想跟他 一块儿去。 ”老孙一撇嘴: “那穷山沟有啥可去的,那边还没暖气,屋里没有外头暖和

39、, 跟冰窖似的。一出太阳,好多人都跑出来晒太阳呢。 ”大宝吓得一哆嗦,似乎真被冻到了。 老孙找到女儿:你们真让他一个人回老家?女儿说:我们又没假,只能让他一个人回 去。老孙说:我们给你看着他吧。晓晓倒笑了: “姥爷你可真逗。我都多大了,还用你们 看着?爷爷奶奶想我了,我得去看看他们。都说江南风景好,我也得去欣赏欣赏啊。 ” 转过年来就是中考,晓晓考上了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后来老孙才听说,晓晓已经在报 刊上发表了十几篇作文,还有一篇获得了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二等奖,题目是山里 的年 。大宝连高中的分数线都没够上,只能在技校和复读中选一个。他爸妈气得要死, 可他还抱着手机玩呢。 老孙也是恨铁不成钢,

40、叫过大宝来: “晓晓参加作文比赛获了奖,能加分啊,你怎么就 不参加呢?参加了,兴许还能获个奖呢。 ” 大宝百无聊赖地说: “那么点破事儿有啥好写的,多没意思啊! ” 老孙被噎住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1)第段画线句,女儿说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 我们不溺爱孩子。 。 (2)阅读第段,完成如表。 晓晓做的事 看蚂蚁搬虫子 参加游学活动 独立油焖大虾 独自去南方探亲 老孙的情感态度: 对孩子独立观察、参与活动的不屑和轻视 晓晓的形象特点: 对事物充满好奇和热情,独立自主 (3)结合语言表现力,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阅读第段,结合全文说说故事结局的妙处。 【分析】这篇小说,以主人公的孙子和外

41、孙成长的经历和结果,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对孩子产生的不同影响。老孙的孙子和外孙相差不到一个月出生。孙子由老孙专门照顾 孙子。外孙则由小夫妻俩自己带着。老孙对孙子百般限制,并传授他错误的知识。小夫 妻俩则对孩子大胆放手,让他尽情玩耍探索、假期游学、独立做饭、独自远行等。结果, 第 16 页(共 20 页) 升高中时,外孙和孙子的成绩天壤之别。 【解答】 (1)本题考查人物语言的理解。 “我家孩子不是宝,我们也不叫宝。 ”表现看来 是为孩子起名的问题,实际却反映了对孩子的教育理念的问题,言外之意是:我们不把 孩子当“宝” ,不溺爱孩子。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人物分析。要求概括晓晓做的事

42、。快速浏览全文,找到 相关段落,依照例句概括即可。第段,事件是“我们看蚂蚁搬虫子呢” 。第段, 写参加游学活动。第段,写“我做油焖大虾”的事。第段,写晓晓独自到南 方去看他爷爷奶奶。概括事件,简要概括即可。老孙对晓晓的这些事情,评价说“闲的” “有啥好游好学的” “有啥好做” “那穷山沟有啥可去的” ,可见他对晓晓的这些事是反对 的,表现了他对孩子独立观察、参与活动的不屑与轻视。晓晓做的这些事,表现了他对 事物充满好奇和热情,独立自主的性格特点。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大宝吓得一哆嗦,似乎真被冻到了。 ”这个句子是夸张的修 辞手法,写出了大宝对爷爷话语的信任,对现实生活的恐惧。由此可见

43、,老孙的教育方 式对孙子产生的严重的负作用,孙子已不再像活泼好动的少年。 (4)本题考查段落的赏析。文章结尾写: “老孙被噎住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这 是对他自食其果的讽刺。老孙对外孙晓晓的多次“有啥”的反问,从外孙口中说了出来, 可见老孙教育方式的恶果是多么严重。老孙对孩子的过度呵护,与女儿夫妇对孩子的多 向发展,结果完全不同,表现了不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老孙“好半 天说不出话来” ,含义丰富,意味深长,能引发读者更深的思考。 答案: (1)我们不溺爱孩子。 (2)看蚂蚁搬虫子 独立油焖大虾 独自去南方探亲 对孩子独立观察、参与活动的 不屑和轻视 对事物充满好奇和热情,独立自

44、主 (3)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大宝对爷爷言听计从、畏首畏尾的样子,突出了老孙的 影响对大宝产生了负作用。大宝的眼界越来越窄,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活泼的 儿童距离越来越远。 (4)故事结局晓晓得奖、上重点中学,而大宝连高中都没能考上。大宝的话与老孙之前 的如出一辙,在此文章形成了前后呼应,极具讽刺效果。作者讽刺了老孙教育目光短浅, 过度呵护孩子。大宝和晓晓不同的经历和结果是表现出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产生的 不同影响,文章也以此引发读者的思考。省略号结尾,含蓄隽永,意味深长,令人思考。 第 17 页(共 20 页)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

45、容。把 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二:要 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综合运用(三、综合运用(12 分)分) 6 (12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后,山西朔城一中班主任兰老师带 11 名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到上海,总 行程 1800 多公里。回校后,同学们举办了一次研学交流会。 (1) 如图所示的照片是此次骑行中师生的合影, 下列哪两个选项不适合作为标题? BC A青春的身影最靓丽 B上海欢迎你 C诗酒年华,纵

46、情放歌 D一朵云推动一片云彩 E遥望明天 (2)交流会上请参与研学的同学发言,下列发言稿提纲的表达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B 讲述骑行过程中难忘的细节 与听众打招呼 感谢兰老师的教诲 相约二十年后 自我介绍 此次骑行的收获感言 ABCD (3)交流会后,很多人在留言板上留言,也请留下你的感言,与所列文字形成一组排比 句。 骑行的意义在于一路上好友相伴,纵情放歌;骑行的意义在于 飞速旋转的车 轮 , 青春年华 ;骑行的意义在于 一路上波坎坷 ; 跌跌撞撞 第 18 页(共 20 页) 【分析】 (1)本题考查拟定标题的能力。标题要紧紧围绕活动的主题来拟定。这是一次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的研学旅行,因此“

47、上海”并非主要内容,B 项可排除;C 项中“诗” “酒”与本次活动主题不相关,可以排除。故选 BC。 (2)本题考查对发言稿内容的掌握。发言时首先要向听众打招呼,再进行自我介绍,然 后讲述与骑行相关的难忘细节及收获,在发言的最后要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并展望未来。 依此顺序可见,应选 B。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要写出 骑行的积极意义,内容与骑行有关,语句传递正能量,合情合理,格式上与例句保持一 致。 【解答】 (1)B C (2)B (3)飞速旋转的车轮,青春年华; 一路上波坎坷,跌跌撞撞;一路上风餐露宿,肆意 挥洒;一路的鲜花每景,落日长河 【点评】解答仿写句子的习题,要在内容上与例句相关,格式上保持一致,作答时要仔 细观察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不要有遗漏。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7 (60 分)题目:做点减法,更好 要求: (1)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分析】 “减法”是数术计算方法,这个作文题是要求同学们把数术中的计算方法用到生活中,去诠释一种简单的生活态度。在审题过程中,应首先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