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137013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一)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一)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一)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一)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一)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2 页 2020 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一)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一)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12.0 分) 1. 2019年 12月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至今日该病毒已经夺走数千人 的生命,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酒精的事 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高粱酿酒 B. 酒精挥发 C. 酒精燃烧 D. 酒精杀菌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 空气是由几种气体所组成的物质 B. 空气的成分较固定且均匀混在一起 C.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是污染空气

2、的有害气体 D. 生产和生活中燃烧煤炭、机动车排放尾气等都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3. 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取用固体粉末 C. 点燃酒精灯 D. 吸取液体药品 4. 应对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是做好自我防护和消毒工作, 以下是人们在面对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疫”时的一些认识,你认为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 疫情期间,医院、家庭防疫消毒时,所喷洒的消毒液越浓越好 B. 必须外出时一定要戴口罩,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要勤洗手 C. 教室、宿舍及餐厅内即使消毒,也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和通风 D. 用56以上的水浸泡餐具 30 分钟,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5

3、.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蔓延,公共场所喷洒过氧乙酸( 3)消毒 液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消毒液是纯净物 B. 过氧乙酸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C. 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过氧乙酸中的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6. 以下有关化学知识的整理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分类 B. 物质分类 第 2 页,共 12 页 C. 地壳中元素含量 D. 金属的化学性质 7.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所以性质都相同 B. 3属于复合肥,所以24也属

4、于复合肥 C. 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证明该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 蜡烛燃烧后,虽然质量减少,但是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8.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主要目的是( ) 选 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选 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探究2 与水反生 反应 B 探究水对 铁钉锈蚀 的影响 C 探究空气 是燃烧的 必要条件 D 探究温度 对分子运 动快慢的 影响 A. A B. B C. C D. D 9. “84消毒液”能杀灭新冠病毒,其有效成分 NaClO,切记不可和“洁厕灵”(有效 成分)混合使用,否则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 = +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5、84消毒液”有效成分 NaClO中的 Cl元素的化合价呈1价 B. “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C. 在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发生改变 D. 可推断 X是2,属于非金属单质 10.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 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因此氢氧化钠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D. CO 有毒可致人死亡,空气中2的体积分数达到一定比例,也会致人死亡,所 以2也有毒 11. 已知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1

6、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A. 在10 70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3的溶解度增大 B. 20时,向 100g水中加入353,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131.6 第 3 页,共 12 页 C. 将70时不饱和的3溶液降低温度,有可能转化为饱和溶液 D. 50时,饱和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5.5% 12. 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 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 量 D.

7、 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固体中,分别加入质 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13. 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为做好自我保护,我们要减少外出,避免与表现出有呼吸 道疾病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外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 要求的口罩。在生活中常见的口罩一般有棉布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活性炭口罩和 N95 口罩。 (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操作。 (2)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 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_性。 (3)生产 N95 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 它属于_(填“金属材

8、料”或“合成材 料”),该物质易燃烧,所以工厂生产的 N95 口罩在保存时应注意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7.0 分) 14. 稀土金属因其独特的性能而被誉为“新材料之母”。稀土金属钇的氧化物(23)广 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涂层材料, 其颗粒大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 利用富钇稀土(含23 约70%,含23、CuO、2等约30%)生产大颗粒氧化钇的种工艺如图: 第 4 页,共 12 页 (1)氧化钇(23)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_。 (2)“酸溶”过程中,氧化钇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3)“分离提纯”是为了除去滤液 1 中的_(填化学式)。 (4)“调 pH”时加入碱液使溶液的

9、pH_(填“增大”或“减小”)。 (5)碳酸钇灼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0 分) 15.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 2,并验证其部分性质。 (1)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装置 B 中液体变红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 (3)为证明装置 C 中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烧杯 D 中应放入_,观察到_。 (4)将装置 A、E 连接,不能证明 2 的密度比空气大的装置是_。 a b c d 16. 某化学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测定 Wg碳酸钠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 分数。 (1)测沉淀法。将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加入过

10、量的2溶液充分反应。 检验2溶液过量的方法是_。 宏观现象: 白色沉淀。 微观解析: 反应实质是溶液中_(填离子符号, 下同)和 _结合成碳酸钡。 (2)测气体法。实验装置如图: 第 5 页,共 12 页 装置 B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入过量的空气。反应前 通空气时 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关闭_(填“a”或“b”或“c”, 下同)、打开_。 装置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若撤去装置 E,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将_(填“偏高”“偏低”或 “不变”)。 (3)测氯化钠法。将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至无气泡冒出。 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洗涤、干燥、

11、称量氯化钠的质量 Mg,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 质量分数。 洗涤氯化钠晶体最好采用的试剂是_。 该方案是否可行?说明理由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17. 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 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共 6g 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同时测定试管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请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反应时间/ 1.0 2.0 3.0 4.0 5.0 剩余固体质量/ 5.20 4.60 4.20 4.10 4.08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第 6

12、 页,共 12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高粱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 B、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 B正确; 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 C错; D、酒精杀菌是酒精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 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 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 中有没有生成

13、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 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故正确; B、空气的成分较固定且均匀混在一起,故正确; C、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空气的 有害气体,故错误; D、生产和生活中燃烧煤炭、机动车排放尾气等都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故正确。 故选 C。 根据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解答。 掌握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闻药品的气味,因许多药品有毒或有强烈的刺激性,在闻气味时应用 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图

14、中所示操作错误; B、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 管竖起,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 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不能伸入液体后挤压胶帽,防止进入的空气与药品发 生反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取用固体粉末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

15、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 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家庭消毒时,并不是消毒液越浓越好,否则可能影响人体健康,错误; B.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要勤洗手,正确。 C.教室、宿舍及餐厅内即使消毒,也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和通风,正确; D.用56以上的水浸泡餐具 30分钟,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正确; 第 7 页,共 12 页 故选:A。 根据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的正确做法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的正确做法。 5.【答案】C 【解析】解:.过氧乙酸消毒液是一种溶液,是由过氧乙酸和水组成的混合物,说法错 误; B.

16、过氧乙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错误;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 2):(1 4):(16 3) = 6:1:12,可见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 D.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2):(1 4) = 6:1,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纯净物的判断、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等, 考查较为全面。 6.【答案】A 【解析】解:A、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17、置换反应和复分解 反应,故 A正确; B、纯净物包括化合物,二者不是并列关系,故 B 错误; 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氧、硅、铝、铁等,故 C 错误; D、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了金属氧化物,不是生成了盐,故 D错误。 故选:A。 A、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分析; B、根据物质的分类分析; C、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 D、根据金属的性质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体现化学学科考查以教材为根本的原则, 符合中考方向。 7.【答案】D 【解析】解:A、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故 A错; B、复合肥是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

18、元素的化肥,24中含有钾元素, 属于钾肥,故 B错; C、碳酸盐可以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例如碳酸钙与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故 C 错; D、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 D正确 故选 D 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考虑;B、根据复合肥是含有氮、磷、钾中两种 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C、碳酸盐也可以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D、化学变化都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复合肥的判断方法,金属与酸反应产 生氢气,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8.【答案】D 第 8 页,共 12 页 【解析】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19、不能探 究2与水反生反应,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主要目的。 B、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均不生锈,不能用于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故选 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主要目的。 C、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应控制变量,图中实验,可燃物的种类不同,不能用 于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主要目的。 D、图中实验,除了温度不同,其它条件均相同,可用于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 响,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主要目的。 故选:D。 A、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均不生锈,进行分析判断。 C、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应控制变量

20、,进行分析判断。 D、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 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 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D 【解析】解:.“84 消毒液”有效成分 NaClO,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 和为 0 可计算出 NaClO 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呈+1 价,A错误; B.“洁厕灵”不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因为洁厕灵中的盐酸会与大理石的成分碳酸钙 发生反应,B错误; C.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发生变化

21、,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 Na、Cl、O、H原子个 数分别为 1、3、1、2,反应后已有 Na、Cl、H、O原子个数分别为 1、1、2、1,故 X 中含有两个氯原子,化学式为 2,属于非金属单质。D正确。 故选:D。 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B、稀盐酸能和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总个数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只有掌握了各种物质的性质,才能够判断物质之间相互转化 时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可以进

22、行各方面的判断。 10.【答案】A 【解析】解: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 子,比如中子,正确;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错误; C、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错误; D、二氧化碳是无毒的气体,错误; 故选:A。 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燃烧的现象、酸碱中和反应以及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解 答即可 加强对常见的概念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从表中数据可知,在10 7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A正确; 第 9 页,共 12 页 B、由表中数值可

23、知,在20时,3的溶解度为31.6,向 100g水中加入353, 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1.6硝酸钾,所得溶液质量为131.6,B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70时不饱和的3溶液降低温度,有 可能转化为饱和溶液,C正确; 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饱和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5.5 100+85.5 100% = 46.1%,D 错误; 故选:D。 利用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可知,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利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此题。 此题是对溶解度及影响因素的考查, 解题的关键是对溶解

24、度含义的理解及对影响溶解度 大小因素的掌握。 12.【答案】D 【解析】解:A、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由于氧气消 耗,容器中气压小于反应前的气压,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水的质量 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硝酸铜质量分数增大, 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稀盐酸反应的质量相等时,反应生成氯化镁质量相等,最终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 成的氯化镁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放热;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

25、和水; 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盐酸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过滤 吸附 合成材料 远离火源 【解析】解:(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是空气可以透过,而病毒无法通过,这相当 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 (2)活性炭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较好的吸附有毒和有气味的物质,故活性炭口罩能有 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 (3)聚丙烯是有机高分子物质,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由于易燃, 所以保存时应注意防火, 并

26、远离火源; 故答案为:(1)过滤;(2)吸附;(3)合成材料;远离火源; (1)依据过滤的原理分析解答; (2)依据活性炭的性质分析解答; (3)依据合成材料的范围和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此题是对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物质分类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过滤、活性炭和材料分 类的掌握和理解; 14.【答案】 +3 23+ 6 = 23+ 32 3、 2 增大 2(3)3 高温 23+ 32 第 10 页,共 12 页 【解析】解:(1)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在氧化钇中,氧元素显示2价,所以 Y元素的化 合价为+3; (2)氧化钇与盐酸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3+ 6 = 23+ 32; (3

27、)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铜和水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分离 提纯”是为了除去滤液 1中的3、2; (4)“调 pH”时加入碱液先与过量的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使溶液的 pH增大; (5)碳酸钇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钇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为: 2(3)3 高温 23+ 32; 故答案为:(1) + 3;(2)23+ 6 = 23+ 32;(3)3、2;(4)增大; (5)2(3)3 高温 23+ 32。 (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2)根据氧化钇与盐酸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钇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氧化铜和水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进行分析;

28、 (4)根据“调 pH”时加入碱液先与过量的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使溶液的 pH 增大进行 分析; (5)根据碳酸钇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钇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5.【答案】3+ 2 = 2+ 2 + 2 2+ 2 = 23 无水硫酸 铜 无水硫酸铜粉末无明显变化 d 【解析】解:(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 氧化碳;故填:3+ 2 = 2+ 2 + 2;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

29、2+ 2 = 23; (3)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遇到水会变成蓝色,所以烧杯 D中加入的是无水硫酸 铜, 若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粉末无明显变化, 证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故填: 无水硫酸铜; 无水硫酸铜粉末无明显变化; (4).图中观察到左端上升,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图中观察到 b 管内的湿润 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a管内的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后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 空气大;.装置内通入二氧化碳后,下部容器内小动物先死亡,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 空气大;d 图中的二氧化碳应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才行,所以该装置无法验证二氧化碳 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填:d。 (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书

30、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4)根据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装置来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装置 C的应用等, 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 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 验题中。 16.【答案】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有沉淀生成,则说明 氯化钡溶液过量 2+ 3 2 c ab 23 + 24= 24+ 2 + 2 偏 高 饱和氯化钠溶液 可行,通过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差可以计算碳酸钠的质

31、量,进一 第 11 页,共 12 页 步可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解:(1)检验2溶液过量的方法: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少量碳酸钠 溶液,若观察到有沉淀生成,则说明氯化钡溶液过量。 故填: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有沉淀生成,则说明氯化钡 溶液过量。 微观解析:反应实质是溶液中2+和3 2结合成碳酸钡。 故填:2+;3 2。 (2)装置 B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入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 空气时 a、b、c 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关闭 c、打开 ab。 故填:c;ab。 装置 B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

32、+ 24= 24+ 2 + 2。 故填:23+ 24= 24+ 2 + 2。 若撤去装置 E,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进入 D中,导致计算的二氧化碳质量 偏大,从而导致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故填:偏高。 (3)洗涤氯化钠晶体最好采用的试剂是饱和氯化钠溶液,是因为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 溶解氯化钠。 故填:饱和氯化钠溶液。 该方案可行; 设碳酸钠质量为 x, 23+ 2 = 2 + 2 + 2,固体质量增大 106 117 117 106 = 11 x 106 = 11 , = 106 11 ( ), 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 106() 11 100% = 10600() 11 %

33、, 故填:可行,通过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差可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碳酸 钠的质量分数。 (1)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 (2)装置 B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入过量的空气,分别是排出 装置中的空气、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 D 装置吸收; 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3)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 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1.92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6 4.08 = 1.92 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x。 23 2 2 + 32 245 96 第 12 页,共 12 页 6gx 1.92 245 96 = 6 1.92 81.7% 答:(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92;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81.7%。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的质量, 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 算过程要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仿真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