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化学同步讲义第07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6040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初中化学同步讲义第07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初中化学同步讲义第07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初中化学同步讲义第07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初中化学同步讲义第07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初中化学同步讲义第07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第七七单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检测单元检测 (满分:100 分,时间:6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答在第 II 卷前的答题表中。 来源:学。科。网Z。X。X。K 3回答第 II 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第第卷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目要求的。 1 (201

2、8桂林)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 2许多场所贴有相应的图标,你认为使用错误 的是 3 (2018雅安)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 气体” 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 气体”是指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氧气 D氢 气 4下列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A B C D 5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会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开,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时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

3、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D在有限的空间内作业,要谨防由可燃性粉尘引发的燃爆事故 6 (2018重庆模拟)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B白磷保存在水中隔绝氧气防自燃 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使其燃烧更充分 D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7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 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 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

4、成 8每年的 4 月 15 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B在 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9关于燃料和能源的利用,以下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风扇 B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主要原因是提供充足的氧气 C火力发电,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D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0 (2018绵竹)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 380 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 MgO

5、,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 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11 (2018青岛)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2 (2018重庆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 氧气

6、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13 “类推”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 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D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 142017 年 5 月 18 日,我国全

7、球首次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可燃冰(CH4 xH2O)晶体中平均每 46 个 水分子构成 8 个笼,每个笼可容纳 1 个 CH4分子或 1 个 H2O 分子,每 8 个笼中有 6 个容纳 CH4分子, 2 个笼填充 H2O 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 B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CH4 8H2O C可燃冰完全燃烧时反应方程式:CH4 xH2O+2O2CO2+2xH2O D可燃冰燃烧实现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第第卷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6 个小题,

8、共个小题,共 58 分。分。 15 (8 分) (2018临沂)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氧气(或空气) ;达 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 40 、240 。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 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另一方面_。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下列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_ (填字母序号) 。 16 (10 分)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备氢气。 (1)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仪器 a 的名称是_。

9、实验室可用_方法收集氢气。 (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写出 1 点即可,下同) 。目前氢能源的大量使 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_。 17 (10 分)目前家庭车用燃料主要是天然气和汽油。为应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提升空气质量,全国已 经全面供应符合 5 阶段国家标准车用汽油。使用国标准汽油,使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大幅度降 低。 来源:学,科,网 Z,X,X,K (1)的仪器名称是_。用图 C 装置收集二氧化硫时,C 装置中_(填“a”或“b” )端管口与 D 装置中 c 管口相连,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实验室采用

10、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制取甲烷,请选择制取 甲烷的发生装置_(填字母) ,实验室可用_收集甲烷。写出利 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 (3)充分燃烧 1 kg 不同化石燃料所产生 CO2和 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则_燃烧最易导 致酸雨,_燃烧对环境影响最小。 18 (8 分)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石油是一种粘稠状液体,主要含有_两种元素。 (2)页岩气是指蕴藏于页岩系统中的天然气,页岩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3)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粉浆来吸收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CaCO3+2SO2+O2

11、2CaSO4+2X,则 X 的化学式为_。 (4)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灶,当其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节灶具的进 风口,目的是_。 19 (8 分)2017 年 5 月 18 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消息,在南海北部 1266 米深的神狐海域,中国首次海域“可 燃冰”试采成功。 查阅资料发现,古代低等生物遗骸大量沉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石油及天然气,海底的天然气 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固体物质即“可燃冰”。“可燃冰”为甲烷的水合物,遇火即可燃烧 且热值高,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新能源。 (1)若甲烷的水合物化学式为 CH48H2O,它的相对分子量是 160,则 CH

12、48H2O 中 CH4的质量分数为 _。 (2)可燃冰储存的巨大的化学能量最终来自于古代绿色植物通过_固定的太阳能。 (3)可燃冰燃烧时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这说明能量转 化具有_性。 (4)人类正面临常规能源枯竭的危机,下列有关能源的认识正确的是_。 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积极寻找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 C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 20 (14 分)能源、环境与我们的生活相关。 (1) “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 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实现“低碳”, 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根据下述流程回答问题: 如

13、图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 甲醇(CH3OH)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_。 为减少污染,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装有铂催化剂,尾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 图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可多选) 。 A反应 1 中的反应物分子有三种 B反应 2 生成的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C反应 2 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D此净化装置可以消除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空气的污染 (2)中国航空业高速发展,先进无人机亮相国庆阅兵式,首架大飞机 C919 首飞成功。 某种无人机的动力来源于锂电池,锂电池放电时的原理是

14、锂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 (LiMnO2) ,则锂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转化是_。在化合物中锂元素通常显 +1 价,则 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_。 C919 飞机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高压压缩后的空气)压入燃烧室,能促进航空煤油 的燃烧,使燃油消耗减少 16%,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燃烧更充分的原因 是 _ 。 该 技 术 的 使 用 对 环 境 保 护 的 意 义 是 _(任答一点) 。 第第七七单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检测参考答案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A B B B

15、 D A D A A B C D B 1 【答案】C 【解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埋藏在地下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氢气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燃料。 故选 C。 2 【答案】A 【解析】A、应是回收标志,加油站应张贴禁止烟火标志,错误;B、幼儿园应张贴禁止烟火标志,防止 发生危险,正确;C、盥洗室应张贴节水标志,正确;D、为了防止发生森林火灾,应张贴禁止吸烟标志, 正确。故选 A。 3 【答案】 B 【解析】湖泊池沼中可以产生沼气,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故“X 气体”是指甲烷。故选 B。 4 【答案】B 【解析】A、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隔绝了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气

16、流带走热量, 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 C、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隔绝了与氧气 (或 空气)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隔绝了与氧气(或空气) 。故选 B。 5 【答案】B 6 【答案】D 【解析】A、发生森林火灾要开辟隔离带,目的是清除可燃物,正确;B、白磷保存在冷水中能隔绝氧气, 防止白磷自燃,正确;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D、用 水灭火目的是为了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着火点,错误。故选 D。学科网 7 【答案】A 【解析】A、因反应中有氧气的参与,故只能推出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17、,错误; B、燃料不纯,可能含有水分子,正确;C、氧气浓度越大,燃料燃烧越充分,故加快空气的流量可以减 少炭黑的生成,正确;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正确。故选 A。 8 【答案】D 9 【答案】A 【解析】A、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等易发生爆炸,天然气泄漏,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 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主要原因是提 供充足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C、火力发电,是利用煤燃烧产生的热量,热量在将水转化为蒸气, 蒸气在驱动发电机,所以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故选项说法正确;D、野营篝火时

18、通常将木柴架空, 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A。 来源:学科网 ZXXK 10 【答案】A 【解析】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以下。 A、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是不会改变的, 只能改变可燃物的温度, 错误; B、 Mg(OH)2 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正确;C、Mg(OH)2分解的产物水蒸气和耐高温 的 MgO,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正确;D、碳酸镁和碳酸钙都不具有可燃性,受热都会分解出二氧化 碳,分解时吸收能量,且产物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都可作阻燃剂,正确。故选

19、 A。 11 【答案】B 【解析】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二者缺一不可,错误;B、将煤块粉 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 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错误;D、用水灭火, 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错误。故选 B。 12 【答案】C 【解析】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纳米铁粉在空气 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正确;B、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生成氧化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四氧化三铁

20、,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正确;C、物质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错误;D、根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 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可知,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正确。故选 C。 13 【答案】D 14 【答案】B 【解析】A、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由题给信息可知,可燃冰的平均组 成可表示为 CH4 8H2O;C、可燃冰完全燃烧时反应方程式:CH4 xH2O+2O2 CO2+(x+2)H2O; D、可燃冰燃烧放出大量热,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选 B。 15 【答案】 (8

21、 分) 有可燃物(1 分) (1)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 分) 提供温度(2 分) 隔绝氧气(2 分) (2)B(1 分) 【解析】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铜片上的红磷不 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提供温度,另一方面隔绝氧气。 (2)A、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B 是禁止吸烟,C 是禁止烟火,D 是禁止携带火种,故选 B。 16 【答案】 (10 分) (1)Zn+H2SO4ZnSO4+H2(2 分) (2)铁架台(2 分) 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2 分) (3)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2 分) 在不通电的条

22、件下使水分解(2 分) 【解析】 (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Zn+H2SO4ZnSO4+H2。 (2)仪器a是铁架台;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故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3)氢 气燃烧生成的水,无污染,是最清洁的燃料;由于氢气的来源和存储存在困难,故氢气还不能大量使 用。学科*网 17 【答案】 (10 分) (1)分液漏斗(1 分) a(1 分) (2)B(2 分)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2 分) 2KClO3 2KCl+3O2(2 分) (3)煤(1 分) 天然气(1 分)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仪器为分液漏斗;用上图所示装置 C 收集

23、二氧化硫时,二氧化硫应该长进 短出,因为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 a 端管口与 c 管相连;实验室采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 体与碱石灰固体制取甲烷,发生装置应选 B,甲烷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 法 收 集 ; 装 置 B 还 用 于 加 热 氯 酸 钾 和 二 氧 化 锰 制 取 氧 气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2KClO32KCl+3O2。 (3)由图可知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最多,天然气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最 少。 18 【答案】 (8 分) (1)碳、氢(2 分) (2)CH4 + 2O2CO2 + 2H2O(2 分) (3)CO2(2 分)

24、 (4)增大氧气(空气)的进气量(2 分) 19 【答案】 (8 分) (1)10%(2 分) (2)光合作用(2 分) (3)方向(2 分) (4)ABC(2 分) 【解析】 (1)CH48H2O 中 CH4的质量分数为 00 12+4 100 160 =10。 (2)可燃冰储存的巨大的化学能量 最终来自于古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3)可燃冰燃烧时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就 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这说明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4)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 以节约能源,正确;B、积极寻找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正确;C、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还是 要节约能源,正确。

25、故选 ABC。学科=网 20 【答案】 (14 分) (1)二氧化碳(2 分) 2CH3OH+3O22CO2+4H2O(2 分) CD(2 分) (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 分) +3(2 分) 煤油分子与氧分子接触更充分(2 分) 可以减弱温室效应(2 分) 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属空气污染物,此净化装置可以消除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对空气的污染,正确。故选 CD。 (2)锂电池放电时的原理是锂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LiM nO2) ,故锂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的原则,已知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O 的化合价为-2 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1)+x+(- 2) 2=0,解得 x=+3;使燃料充分燃烧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 有足够大的接触面。C919 飞机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高压压缩后的空气)压入燃烧室,增 大了氧气的量,使煤油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更充分;该技术的使用能促进航空煤油的燃烧,使燃油消 耗减少 16%,可节约能源,减弱温室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