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42中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135929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42中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42中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42中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42中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42中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 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卷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 3 大题,17 小题。满分 40 分化学与物理考试时间共 120 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两部分,试题卷共 4 页,答题卷共 2 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时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Cl-35.5 Zn-65, Sn-119 一、本大题包括 12 小题,每个小题 1 分,共 12 分,每小题的 4 个选项只有 1 个符合题 意。 1.下列过程

2、中,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风力发电 B. 铜器锈蚀 海水晒盐 D. 干冰升华 【答案】B 【解析】 【详解】风力发电、海水晒盐、干冰升华,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铜器锈蚀,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下列关于人体营养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鱼类、豆类食物富含蛋白质 B. 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C. 人体内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D. 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可在人体内合成 【答案】D 【解析】 A、鱼类、豆类食物都富含蛋白质,正确;B、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正确;C、人体内 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正确;D、人体需

3、要的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合成,主要从外界摄入, 错误。故选 D。 点睛:维生素有 20多种,它们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 它们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3.为了使合肥这座森林城变得天更蓝、水更清,下列做法应该禁止的是( ) A. 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C. 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放置 【答案】A B. 加强对烟花爆竹燃放管理 D. 鼓励对旧金属回收再利用 【解析】 【详解】A、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会污染水体,做法不合理,故 A符合题意; B、加强对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可以防止空气污染,做法合理,故 B不符合题意; C、生产生活垃圾分类

4、放置,可以防止污染环境,做法合理,故 C不符合题意; D、旧金属回收再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做法合理,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 合,符合题意的是( ) 水 水 X Y 稀盐酸 铁粉 水 双氧水 氢氧化钠 氯化钠 二氧化锰 硝酸铵 第 2 页 共 15 页 A.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C. D. 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说明X和Y反应生成气体或者是混合之后 放出热量。 【详解】稀盐酸和铁粉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符合题意;水和氢氧化钠混合之后放出大量

5、的热, 符合题意;水和氯化钠不反应,混合之后也不放热,不符合题意;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 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符合题意;水和硝酸铵混合之后溶液的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故选 C。 5.下列图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D. 点燃酒精灯 C. 胆矾加热 测试溶液 pH 【答案】A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 的扩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 误。 第 3 页 共 15 页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

6、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 误。 D、用 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 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 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6.用稀酸 M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处有气泡、处无现象,则金属活动性: Zn Cu B. 处铁锈消失,有气泡产生,则铁锈与稀酸反应生成了 H2 C. 处有明显现象,则 M一定为稀 HCl D. 若处为 NaOH溶液,滴加酚酞呈无色,则溶液的 pH=7 【答案

7、】A 【解析】 【详解】A、处有气泡则说明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之前,处无现象则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 中铜排在氢之后,则金属活动性:ZnCu。A正确;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酸反应生成铁盐和水,处铁锈消失后,铁再与稀酸反应生成亚 铁盐和氢气,会看到有气泡产生。B错误;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锌和常见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铁锈可以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形成黄色溶液,大理石可以和稀盐酸、稀硫酸等常见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处有明显现象,则 M不一定为稀 HCl,也可能是其他酸。C错误; D、若处为 NaOH溶液,滴加酚酞呈红色,溶液的 pH7。D错误。 故选 A。 7.

8、中草药提取成分汉防己碱(化学式:C38H42N2O6),有望治疗新冠病毒。下列有关汉防己碱的说法正确的 第 4 页 共 15 页 是( ) A. 属于氧化物 C. 燃烧可能生成 CO 【答案】C B. 氢氧元素质量比 7:1 D. 每个分子含 1 个氮分子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汉防己碱由碳、氢、氮和 氧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汗防己碱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6)=7:16,故选项错误; C、汉防己碱中含有碳元素,和氧气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D、汉防己碱由汉防己碱分子构成,不含氮分

9、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中国科学院正式发布 115 号元素的中文名称,115 号相关信息如图所示,有关钙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原子序数为 115 C. 元素名称为镆 D. 元素符号为 Mc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镆元素相关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名称是镆,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115,表示原子序数为 115,故说法正确。 C、根据镆元素相关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名称是镆,故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Mc,故选项说法正 确。 故

10、选:A。 【点睛】元素周期表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 第 5 页 共 15 页 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9.如图为学生常用的中性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笔尖钢为合成材料 B. 丁苯橡胶和聚乙烯塑料是天然材料 C. 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固性,因此破损笔杆能进行热修补 D. 笔尖钢比纯铁硬度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钢属于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B丁苯橡胶和聚乙烯塑料是合成材料,故错误; C热塑性塑料才能进行热修补,故错误; D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钢是铁的合金,所以笔尖钢比纯铁硬度大,故正

11、确。 故选:D。 10. 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得水煤气(混合气体),下图即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上述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水的质量比为8:9 D. 反应后生成的 【答案】C 和 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微观示意图可知,A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 B该反应反应 第 6 页 共 15 页 前没有单质参加反应,故不属于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水的质量比为 16:18=8:9是正确的叙述; D反应后生成的 和 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3;

12、故答案选择 C 考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推理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由于原子个数不变,则分子个数一定不变 ) B.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 碱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个数可能发生 改变,故选项推理错误。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推理正确。 C、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固体中不一

13、定含有碳酸根,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 错误。 D、碱溶液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1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 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t1时,甲、乙和丙各 30g分别加入 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D. t2时,将 15g甲物质加入 50g水中,再降温到 t1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D 第 7 页 共 15 页 【解析】 【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 A错误; B、丙物质的溶解度随

14、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升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 B错误; C、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30g,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等于 30g,所以甲、乙和丙各 30g分别加入 100g 水中,甲、丙形成饱和溶液,乙形成不饱和溶液,故 C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将 15g甲物质加入 50g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再降温到 t1时,甲 物质的溶解度是 30g,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 D正确。 故选 D。 二、本大题包括 4 小题,共 24 分 13.O2、H2、CO2 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

15、取 CH4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用字母 AF 填空)装置。 (2)实验室用 B装置制取 O2时,加入的固体起_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实验室用 C装置干燥 H2 时加入的试剂是_(填名称)。若用装置 F收 H2,其原因是_. MnO2 【答案】 (1). A (2). 催化 (3). 2H2O2 2H2O+O2 (4). 浓硫酸 (5). 氢气密度比空 气小 【解析】 【详解】(1)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甲烷(CH4),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应选 A; 故填:A; (2)装置 B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则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 MnO

16、2 MnO2 2H2O+O2; 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故填:催化;2H2O2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用盛有浓硫酸的装置 C来干燥氢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向 第 8 页 共 15 页 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故填:浓硫酸;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14.如图是利用氢氧化钠来捕捉二氧化碳,并利用二氧化碳的部分流程图: (1)如图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操作,使用其喷雾的原因是_,请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 (2)该过程中操作是_,请写出该过程使用的一种玻璃仪器_。 (3)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将多余的二氧化碳和氢气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实习“零排放”生成下列有机物

17、,这 种产物不可能是_。(填序号) A 甲醇(CH4O) B 甲酸(CH2O2) C 乙醇(C2H6O) D 乙酸(C2H4O2) 【答案】 (1). 增大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2). CO2+2NaOH=Na2CO3+H2O (3). 过滤 (4). 漏斗(或烧杯、玻璃棒) (5). ACD 【解析】 【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用其喷雾的原因是增大氢氧化钠和二氧化 碳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物充分反应。故填:增大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2)该过程经过操作得到碳酸钙固体

18、和溶液 M,所以是过滤;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 玻璃棒。故填:过滤;漏斗(或烧杯、玻璃棒);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 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 与 CO2中 C、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 1:2。 A根据化学式 CH4O,可知该物质中 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 选项正确; B根据化学式 CH2O2,可知该物质中 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选 项错误; C根据化学式 C2H6O,可知该物质中 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 选项正确;

19、 第 9 页 共 15 页 D根据化学式 C2H4O2,可知该物质中 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 选项正确。 故填:ACD。 15.同学们对烧烤用的“锡纸”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么“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结合金属的颜色、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可能是锡、铝、镁、铁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 氧化铝的熔点 2045; 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 价的锡盐; 金属锌似晶体状,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室温下,锌较硬且相当脆。 【初步探究】同学们结合金属的主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1 2 _ 无明显现

20、象 金属不可能是铁 用坩埚钳夹取打磨后的“锡纸” “锡纸”条熔化但没有 条,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滴落,也没燃烧。 金属不可能是_ 【深入探究】同学们对于“锡纸”到底是什么金属。进行了深入的实验探究。 第一组同学:(1)将“锡纸”条卷成和铁钉一样粗细,先在 20%的盐酸中浸泡至产生较多气泡,再取蒸馏水 清洗,然后浸在蒸馏水中备用。 (2)将打磨后的铁钉和备用的“锡纸” 条分别放入到装有 5 mL 15%的稀盐酸中,观察到“锡纸”条表面产生 的气泡速率比铁钉快。 【实验结论】制作“锡纸”的金属是_。 第二组同学:取备用 的“锡纸”条放入试管中,滴加_溶液,“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也得出和 第

21、一组相同的结论,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_。 【交流与反思】 (1)“锡纸”在酒精灯上加热,“锡纸”熔化但没有滴落的原因是_。 (2)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将 3 克烘干的备用“锡纸”片放入装有硫酸锌溶液的试管中,5 分钟后,取 出“锡纸”片,洗涤、烘干、称量。反应后金属质量范围是_。 【答案】 (1). 把磁铁靠近 “锡 纸 ” (2). 镁 (3). 铝 (4). 氯化锌 (5). 第 10 页 共 15 页 2Al+3ZnCl2=3Zn+2AlCl3 (7). 3g10.8g (6). 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熔点高不能熔化,形成膜兜住液态铝 【解析】 【详解】初步探究 磁铁能够吸引铁

22、,把磁铁靠近“锡纸”,无明显现象,说明不是铁; 用坩埚钳夹取打磨后的“锡纸”条,放在酒精灯上点燃,“锡纸”没燃烧,说明不是镁,因为镁在空气中 燃烧会发出耀眼白光;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序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号 金属不可能 是铁 1 把磁铁靠近“锡纸” 无明显现象 用坩埚钳夹取打磨后的“锡纸”条,放在 “锡纸”条熔化但没有滴落, 金属不可能 2 酒精灯上点燃。 也没燃烧。 是镁 实验结论 观察到“锡纸”条表面产生的气泡速率比铁钉快,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比铁活泼,而铝比铁活泼,铁比 锡活泼,因此制作“锡纸”的金属是铝。故填:铝; 第二组同学:铝比锌活泼,而锡不如锌活泼,所以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

23、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若 有深灰色固体析出则为铝;铝与氯化锌反应生成锌和氯化铝。故填:氯化锌;2Al+3ZnCl2=3Zn+2AlCl3; 交流与反思 (1)“锡纸”在酒精灯上加热,“锡纸”熔化但没有滴落的原因是: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 熔点高不能熔化,形成膜兜住液态铝。 故填: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熔点高不能熔化,形成膜兜住液态铝。 (2)设 3g铝和硫酸锌完全反应生成锌质量为 x, 2Al +3ZnSO4 = Al2(SO4)3 +3Zn 54 3g 195 x 54 195 = 3g x 第 11 页 共 15 页 x10.8g, 反应后金属质量范围是 3g10.8g。

24、 故填:3g10.8g。 16.课堂上老师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指出,生此反应的条件是: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但要除去钾、钙、 钠。泽元同学很好奇,他想探究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什么物质? 【进行实验一】取绿豆大的一小粒钠放入盛有饱和 CuSO4 溶液的锥形瓶中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一会儿部分变黑色。 (1)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将锥形瓶塞上单孔塞,导管通入肥皂水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 明生成的气体是_。 (2)探究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难溶性碱通常遇热时会分解为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猜想与假设】剩余物质为

25、有 Cu(OH)2 和_,可能有 Cu。 【验证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将反应后物质过滤,在滤出的 沉淀中加入足量的试剂 X,X 的化学式为_ _ 此反应无 Cu 生成 【实验结论】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 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 【反思与交流】出现黑色固体可能的原因是_。 【进行实验二】泽元同学将饱和 CuSO4 溶液滴加在一小块钠上至钠完全反应,观察到表面有灰黑色固体, 周围有大量蓝色糊状物。同学们加入试剂 X 将黑色和蓝色固体除去,看到有金属光泽的红色铜。与实验一 对比,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

26、原因可能是_。 (3)其他金属与盐反应,是否也有此现象呢?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取大小形状都相同的不同金属与 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记录如下: Na Mg Al Fe 第 12 页 共 15 页 钠浮在液面上熔成 小球,四处游动, 发出嘶嘶响声,钠 1% 颗粒逐渐消失,有 蓝色沉淀生成 红色固体生成,镁 条逐渐变小,有气 红色固体生成,间 泡产生,有蓝色沉 接性产生极少量 红色固体生成,无气 淀生成 气泡 泡产生 红色固体生成且 固体体积逐渐变 红色固体生成,其体 积变化不明显,产生 有时轻微爆炸,其 有大量气泡产 3% 他现象同上 生,其他现象同上 大,产生少量气泡 少量气泡产生 铝片

27、由银白变成 轻微爆炸,其他现 有气泡产生,其他 红色固体生成,缓慢 10% 红色,产生少量气 泡 象同上 现象同上 产生极少量气泡产生 请根据上表中信息,猜想金属与盐产生气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合理即可): _; _。 【答案】 (1). 氢气 (2). 氧化铜 (3). H2SO4 (4). 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5). 2NaOH+CuSO4Cu(OH)2+Na2SO4 (6). 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7). 实验二中水较少,钠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 (8). 金属的活动性 (9). 盐溶液的浓度 【解析】 【详解】(1)将产生的气体用

28、导管通入肥皂水中,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飘起的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 的气体是氢气,点燃该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故填:氢气;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铜沉淀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所以沉淀中有 Cu(OH)2和氧化铜,可能还有 Cu;故填:氧化铜; 验证猜想 氧化铜、氢氧化铜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所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将反应后物质过滤,在滤出的沉淀中加入 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 沉淀中没有 Cu 第 13 页 共 15 页 足量的稀硫酸 成蓝色 故填:H2SO4;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实验结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29、和硫酸钠,化学方 程式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故填:2NaOH+CuSO4Cu (OH)2+Na2SO4; 反思与交流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所以出现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是:钠和水反应 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铜。故填: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 成氧化铜; 进行实验二当水较少时,钠容易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则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 是实验二中水较少,利于钠和硫酸铜反应。故填:实验二中水较少,钠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 (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金属的活

30、动性以及盐溶液的浓度都会影响金属与盐产生气体,故填: 金属的活动性;盐溶液的浓度。 三、本大题共 4 分 17.某校学习小组测定酸碱中和反应。他们向 50g 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 100g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此时溶液 pH=7。请你帮他们计算: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 【答案】3.65%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详解】设盐酸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为 x NaOH+ HCl= NaCl+H2O 40 36.5 50g 8% x 40 50g 8% 36.5 = x x=3.65g 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65g100g 100%=3.65% 答: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65%。 第 14 页 共 15 页 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