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提分精练专题20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教师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4823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提分精练专题20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提分精练专题20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提分精练专题20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提分精练专题20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提分精练专题20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专题专题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一战后列强在欧洲的新秩序是通过一系列的跳跃,对一系列国家进行“约束”,对一系列国家利益进行调整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中凡尔赛和约所“约束”的国家主要是( ) A. 苏俄 B. 日本 C. 德国 D. 中国 【答案】C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战败告终,1919 年 1 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对战败国的处 置问题。美、英、法三国均为协约国集团成员,是战胜国,德国作为战败国在会上处于被处置的地位。会 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

2、问题做出了规定, 故凡尔赛和约所“约束”的国家主要是德国。故选 C。 2. 下图中某条拆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拆线是苏、美、英、法四国 19281936 年工 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图(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贡献的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执政后,19281937 年, 2 苏联成功完成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1936 年斯大林经济模式形成,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所以 19281936 年苏联经济持续增长。故此题选 D。 3.19 世

3、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大陆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中没有( ) A. 德国 B. 法国 C. 俄国 D. 意大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 19 课缔 约结盟的狂潮,第一子目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中的内容:“当时,欧洲大陆上最具有竞争力的大国是德、 法、俄三国。”可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大陆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德、法、俄三国,因此意大利 不其中,故选 D。 4.下面所列是某一协议的部分内容。据此内容,可知该条约是( ) 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施用各

4、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 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A. 凡尔赛和约 B. 联合国家宣言 C. 九国公约 D. 四国条约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和“机会均等”可知这是九国公约 的内容。1922 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 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 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故选 C。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从 1928 年开始,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5、。农业方面,几乎把所 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开展农业生产,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配。工业方 3 面,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这段话表明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 A.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 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C.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几乎把所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和“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 配。”、“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反映了 1928 年开始实行的苏联五年计划属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故选 A。 6.“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引起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战争是( ) A.第二次

6、世界大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美苏冷战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人民渴望结束战争,但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之后,不管人民的死活,实行反人民的政策,继续进行一战,激起人民的强烈反对, 最终爆发了十月革命。故答案为 B。 7.史论结合是历史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 的是( ) A. 1916 年 2 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C. 一战中,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D. 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

7、战 【答案】D 【解析】ABC 选项是史实,D 选项的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论述,是史论。故选 D。 8. 列宁说: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 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纠正这个错误,他采取的措施是( ) A. 新经济政策 4 B. 农业集体化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点, 阅读题文材料可知列宁说的“我们错了”指的是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了纠正这个错误,列宁在 1921 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

8、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联系起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答案选 A。 9.到 1925 年, 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 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 这主要得益于 ( ) A. 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 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联系起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D 发生在 1925 年之后,A 明显不符合题意。因此 ACD 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B

9、。 10.斯塔夫里阿诺斯的 全球通史 中指出: “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 陷于困境。”材料中“前所 未有的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 新经济政策 B. 戈尔巴乔夫改革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斯大林模式 【答案】D 【解析】斯大林模式是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 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在一定历史 阶段对苏联发挥了积极作用。D 项斯大林模式,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 11.一百

10、多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 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下列战役发生于这场战争中的是( ) 5 A. 凡尔登战役 B. 莫斯科保卫战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答案】A 【解析】一百多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 役,在这次战役中,法德双方共伤亡 70 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BCD 发生在二战中,因此 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2.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13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 1

11、913 年 1928 年 1937 年 世界第 5 位 世界第 5 位 世界第 2 位 A. 农奴制的废除 B. 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答案】B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在 19281937 年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 1928 年到 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到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 强盛的工业国,到 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故选 B。 13.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既存方法, 我们必须

12、根据实践作出判断。”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探索是( ) 走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 实行新经济政策 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政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B. C. D. 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苏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走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是 苏俄武装革命的道路,不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 危机进行的实行市场经济的政策,通过一定限度的恢复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措施,属于社会主义 建设的探索,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政策,列宁死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逐 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建立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形成的经济模式,排 除,本题选 A。 14.右边这张签署凡尔赛和约的照片中,不可能有哪一人物( ) A.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B. 美国总统威尔逊 C. 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 D. 苏俄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 【答案】D 【解析】1919 年召开的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操纵,贯穿大国强权政治,俄国在十月革命后,退出了第一 次世界大战。所以,在签署凡尔赛和约的照片中不会有列宁。 15.1921 年,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 合组织与此有关的是( )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戈

14、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 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发展,恢复商品货 币关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 A。 16.一个苏联工人说:“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这段话突出地反映了( ) 7 A. 战时共产主义存在严重的弊端 B. 新经济政策不再适应当时的国情 C. 斯大林体制伤害了群众的积极性 D. 苏联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偏低 【答案】C 【解析】依据“苏联”“假装给我们工资”“假装我们在工作”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斯大林体制伤害了群众的 积极性,故选 C 项。A 项发生在苏俄时期。B 项说法错误。D 项明

15、显与史实不符。 17.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 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 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 1934 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促使 维尔斯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 B. 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C. 从苏联的建设成就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 D. 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34 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 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结合所学 可知,1934 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6、取 得巨大的成就,使得维尔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即从苏联的建设成就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C 项符合题意。 18.对苏联三十年代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 B.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C.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D. 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 2 课对社会 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子目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内容:“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

17、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可知,B 选项是错误的,故 8 选 B。依据“苏联在 1936 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 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可知,ACD 选项都是正确的。 19.列宁曾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 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下列选项使列宁这一思想得以实现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实行五年计划 D. 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领导苏俄在 1921 年实行新经济政策

18、,使国民经济得到 恢复和发展。所以此题选 B。 20.20 世纪初,大国结盟让整个欧洲笼罩着战争的阴霾,按当时的形势推测,如果德国去进攻俄国,那么下 列哪个国家有义务全力去帮助俄国 ( ) A. 法国 B. 意大利 C. 奥匈帝国 D. 德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通过关键词:“20 世纪初、欧洲战争等”,我们可判断 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景,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指的是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三国协约指的是 英国、法国和俄国,所以答案是 A。 二、材料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

19、法、日等国瓜分。” 材料二: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1)材料一中凡尔赛和约出自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是惩罚哪个国家? (2)材料二中的“局面”是哪个条约造成的?华盛顿会议受益最大的是哪个国家? (3)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什么体系? 9 【答案】 (1)巴黎和会;德国。 (2)华盛顿会议;美国。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1)材料一中凡尔赛和约出自巴黎和会。这次会议是惩罚德国。(2)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 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一局面是是九国公约造成的,华盛顿会议受益最大的是美国。 (3)通过两次国际会议 ,帝

20、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2.苏联崛起,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成就,有诸多值得称赞的地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 年 11 月 7 日,晚 9 点 40 分,伴随着这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 掌握的政权诞生了!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21 年 3 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 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 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据 1921 年列宁论

21、粮食税 材料三: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细致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在那个 时代一个创造,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 钮扣售价 1 卢布,那么 700 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 1 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嵗仍然是 1 卢布。 大国崛起解说词 (1)1917 年 11 月 7 日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俄国实行什么政策?这项政策有什么特点? (3)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4)材料三中“苏联人的一个创造”是指什么?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创造”使苏联社

22、会主义建设取得 了哪些重大成就? (5)从苏联的崛起当中有哪些值得我国现代化建设借鉴的地方? 【答案】 (1)国家:苏维埃俄国(苏俄)。 (2)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意义: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探索,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 10 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4)创造:斯大林模式(或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成就: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 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5)借鉴:发展经济,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及时调整政策, 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解析】 (1)依据所

23、学知识可知,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维 埃俄国,简称苏俄。 (2)根据材料二中的时间 1921 年和人物列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 年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新经 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经济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 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4)根据材料三中“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

24、联人的一个创造” 是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也叫做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苏联使苏联迅速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 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正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及时调整政 策;要注意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等等。 23.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伦斯基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倒台了,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 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 据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推翻临时政府经过

25、的通告(1917 年 11 月 7 日) 材料二:1921 年 3 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 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 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据 1921 年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三: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细致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 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 粒钮扣售价 1 卢布,那么 700 公里外莫斯科的价

26、格也是 1 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 1 卢布。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 11 (1)指出材料一中“新政权”的名称。该新政权建立后“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的措施分别是什 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3)材料三中“苏联人的一个创造”是指什么?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创造”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 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答案】 (1)名称:工农苏维埃政府或苏联,苏维埃政权。措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土地分配给农民。 (2)政策:新经济政策。重大意义: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7、;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等。 (3)创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模式。重大成就:苏联一跃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实现农业机 械化,国力增强,生活水平提高。 【解析】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7 年, 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 该新政权建立后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土地分配给农民。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 有益探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 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苏联大力发展重

28、工业,实行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一跃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实现农业机械化,国力增强,生活水平提高。 24.普坦汗姆说:“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战争与和平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一样相伴人类社会 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如下袁) 项目 英 法 德 美 1860 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890 年工业产量位次 2 4 3 1 1910 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l 1913 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片 12 材料三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 8000 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

29、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 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总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 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 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四 冷战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 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引起英法与美德工业位次发生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伴随工业位次的上 升,德国在政治方面有何诉求?请你从

30、表中所反映的问题,推测 1913 年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局势是怎样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图 9 中 A、B 分别是哪个国家?图 l0 这一次会议的成果影响至今的是什么? 结合图 10、11,分析美苏两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美国认为苏联外交政策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四,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材 料四中概括,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与美国各力量问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第一需要,世界人民应该如何防止战争悲剧的发生? 【答案】 (1)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或要求更多的殖民地);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2)

31、英国、德国;成立联合国;由二战时期的合作关系(反法西斯同盟)变为敌对关系。 (3)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或苏联的传统文化);由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趋势;相互竞争,相互牵制。 (4)求同存异,努力谋求合作;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面对争议,互相克制, 力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 【解析】 13 (1)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局势的影响 理解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是依法战争的根本原因。 (2)本题考查美苏冷战 (3)考查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理解经济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从可以用倒推法,从冷战和战争出现的原因的角度

32、,分析出 如何避免 类似问题的发生。 25.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历史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 1500 年开始?回答是,1500 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 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 1500 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 直接的交往.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图 1 图 2 材料三: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结束了这种霸权。 全球通史 材料四: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33、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 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材料一中认为“世界历史应从 1500 年开始”怎么解释? (2)图 1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图 2 两大军事同盟的形成的影响是什么? (3)请举例说明“二战和殖民地革命”结束了欧洲霸权。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宗旨确立的依据。 【答案】 (1)新航路开辟后,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2)三角贸易 ;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从而

34、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3)二战期间欧洲是主战场,削弱了欧洲各国的实力,美国崛起;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中 国等发展中国家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并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等。 14 (4)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据:改革开放的需要;国际形势的推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 论断;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等。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准确识记,依据材料中“1500 年以前”“ 直到 1500 年前后”等 信息可以得出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因为新航路开辟后,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 的状态。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贸易的

35、准确认识与理解,依据材料中图一可以直接得出是三角贸易,依据 图二中的“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等信息可以得出是一战前的靓啊军事集团, 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 激化,从而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第(3)问,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结束了 这种霸权”的准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也就是回答欧洲战前霸权地位的丧失,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二战后, 美国的崛起,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等殖民地国家的独立与崛起,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时期中国外交方针孙武目的 是为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

36、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据可以结合改革开放、国际形势、邓小平理论、社会 主义国家性质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26.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 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材料二 1938 年,一个叫张伯伦的得意地挥舞着一纸协定,向他的人民宣布“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但事 实上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大约 5 500 万士兵和平民死亡,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 4 万亿美

37、元。其中,中 国军民死亡达 2 100 多万,中国经济损失达 6 千亿美元。 中新香港文汇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所述“协定”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为什么说“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3)根据材料三回答,你认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 (1)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2)会议:慕尼黑会议。原因:慕尼黑协定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点,并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它使 15 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 (3)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第(1)题抓住材料中“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可分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第(2)题依据“1938 年”“张伯伦”“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可判断是慕尼黑会议,然后结合会议的影响回答 “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的原因。 第(3)题结合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历史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