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稳派教育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4040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稳派教育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二)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江西省稳派教育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二)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江西省稳派教育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二)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江西省稳派教育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二)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江西省稳派教育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二)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西省稳派教育江西省稳派教育 20192019- -2020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二)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二)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以共同体方式抵御风险、谋求生存是人类的命运性选择。正是以不同类型的共同体为载体,人类社会得以 延续,并逐渐形成由多种文明构成的世界文明。在此意义上,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共同体的历史,一部人 们同时性地面对并处理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关系的历史。但在世界文明不同阶段,

2、在人口与环境、生 产力与技术水平、文化与社会传统等具体语境下,人们所遇到和侧重的共同体问题有所不同,共同体理念 亦有所差异。 在人口总量相对有限、地理空间相对广阔、生产与技术条件相对不发达、不同区域间特别是全球性交 往相对有限的语境下,人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某一地区结成共同体,以抵御来自自然与外族的挑战, 进而获得资源,营建家园,延续种族,谋求发展。这种语境下的共同体往往是一种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 生存型共同体,其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论色彩,以及二元对立、多元对立甚至丛林思维的特 点。伴随人口增多、技术进步、不同区域内外交流的拓展和深化,如何处理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逐渐 成为必

3、须关注的问题。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随着诸多民族国家的独立,如何同时处理好共同体内部 及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更成为影响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人们日益认识到,世界是由多种文明、 多种共同体构成的,并开始反思以自我为中心、主要考虑自身利益的共同体思维,以文明多样性、共同体 之间关系为重点的研究开始兴起。世界文明史、全球文明史、文化人类学、全球社会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 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但问题在于,人们的意识往往滞后于已经变迁的生活。环顾世界,仍有一些共同体的思维还停留在全 球交往不普遍、以共同体自身营建为重点的阶段。比如,一些发达国家以自身共同体为基点,以对立思维、 丛林心态看待世界关系

4、,把世界文明多样性理解为对立性,把世界文明差异性理解为等级性,把和自身不 同的文明视为落后、异类甚至敌人,一味强调自身利益的优先性、至上性。 直面现实,开眼看世界,是思想变迁、理念创新的前提。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多样文明、不同文明息 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命运共同体。这个已然变化的世界,亟需一种以非对立、包容性思维为底蕴的新的世界文明论,亟 需一种能够兼容地区、国家、区域、世界等共同体的新型共同体理念。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深刻反映了世界文明的新要求,标志着世界文明的新自觉,开启了共同体理念的新阶段。 (摘编自陈

5、忠世界文明变迁规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必须构建其同体以抵御风险、谋求生存,否则人类社会难以从古代延续至今天 B. 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出现的共同体,其理念明显要先进于此前的生存型共同体。 C. 世界文明史、全球文明史、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体现了生存型共同体的转型。 D. 意识往往有滞后性,这决定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共同体理念跟不上已变迁的当今社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阐述生存型其同体时,既介绍了其形成的原因,又介绍了其所具有的特点。 B. 文章以时间为序,从古代写到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再

6、写到当今世界,层次清晰。 C. 文章引用习总书记的话论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高屋建瓴,令人信服。 D. 文章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置于世界文明变迁规律的语境下进行阐述,角度独特而新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把握世界文明变迁规律,增强不同文明间的包容与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推进人类发展具有 重大的意义。 B. 认为世界不同文明是有优劣之分的,以及那些和自己不同的文明是落后的文明等观点,已经落后于当今 日新月异的世界。 C. 在生存型共同体中,人们只需要处理好共同体内部的关系;而在当今世界,人们更应该关注不同共同体 之间的关系。 D. 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

7、运共同体理念,和世界文明的新要求相契合,和二元对立、多元对立的共同体思维 截然不同。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 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 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 概念等等。 A 项,“人类必须构建其同体以抵御风险、谋求生存,否则人类社会难以从古代延续至今天”错误。原文 相关表述为 “正是以不同类型的共同体为载体,人类社会得以延续

8、”,可见,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条件不 仅靠构建共同体,共同体仅是“载体”。之外还需要很多要素,选项 A表述绝对。 B项,“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出现的共同体,其理念明显要先进于此前的生存型共同体”,错误。原文 相关表述为“但在世界文明不同阶段,共同体理念亦有所差异”,可见文中只是说各阶段理念有差异, 没有“明显要先进”这类的说法,B项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C项, 参考第三段结尾部分“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这种趋势根据文本第二段可以理解成恰好是“生存型 共同体的转型”,正确。 D 项,“意识往往有滞后性,这决定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共同体理念跟不上已变迁的当今社会”,表述错误。 原文相关表述为“但问题

9、在于,人们的意识往往滞后于已经变迁的生活。比如,一些发达国家以自身 共同体为基点,一味强调自身利益的优先性、至上性”,可见 C 项强加逻辑关系,文章列举了“一些 发达国家”的问题,是“意识往往滞后”的表现,二者并非“决定”关系。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文章以时间为序”,错误。本文开头先总说“在世界文明不同阶段,在人口与环境、生产力与技术 水平、 文化与社会传统等具体语境下, 人们所遇到和侧重的

10、共同体问题有所不同, 共同体理念亦有所差异”, 开头段引出下文,分说的部分以时间为序,结尾再联系现实进行总结,照应开头段。本文的行文结构为总 分总,并非以时间为序。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 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 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 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 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

11、等。 C项,“在生存型共同体中,人们只需要处理好共同体内部的关系;而在当今世界,人们更应该关注不同共 同体之间的关系”错误。原文说“”这种语境下的共同体往往是一种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生存型共同体,其 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论色彩,以及二元对立、多元对立甚至丛林思维的特点”,并没有说只 需处理好内部关系;原文还有“在此意义上,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共同体的历史,一部人们同时性地面对并 处理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关系的历史”“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随着诸多民族国家的独立,如何 同时处理好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更成为影响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可见文中强调 “同时”,“人们更应该

12、关注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表述也是无中生有的。 故选 C。 【点睛】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 1故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 2故意将“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面、次要原因) 倒置。 3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 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顺序颠倒。 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原因或条件) 。 6故意将“肯定”和“否定”颠倒。 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 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 9故意凭空捏造,将

13、“无据”表述成“有据”。 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 以上“十个注意”要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多加留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疾病医疗是城乡居民最现实的后顾之忧,医疗保险是解除这种后顾之忧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在 20 世 纪 50 年代,我国就陆续建立了面向城镇居民的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制度和面向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制度, 为解除人民的疾病医疗负担和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 的全面推行和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原有的由城镇单位与农村集体包办的医疗保障制度难以为继。 20世

14、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全面推进适合市场经济改革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先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简称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镇 居民医保“)等制度。2016 年,国务院决定逐步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二为一,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 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当前,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同时,先后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 度、疾病应急救助等救助制度。除此之外,商业健康保险、职工互助保险等补充性保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成,有助于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 当然,现今的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医保政策公平性和多样性问题

15、,不同群体保障的层次不 一样;医疗保险资源分布不合理,一些地方医疗条件比较差;医疗保障缺口巨大,个人支出负担过重;商业保 险发展迅速但整体覆盖面较低,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足;等等。 (摘编自郑功成(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材料二: 材料三: 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2019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规定,将根据医保基金支付 能力适当扩大目最范围,优化药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基本医保药品保险水平,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 在新增调入药品中,将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 等。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医疗保险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

16、费用来能列入医保范围,同 时药品价格偏高,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多发,甚至出现病患因为得不到医保支持而放弃治疗的情况。 近年来,国家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推进了医疗、医保、医药三方面体制的联动改革,逐步提高了 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使医疗保险水平偏低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由于保险水平的不 断提高,城乡居民需求不断释放,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逐年上升。 此次调整医保目录,尤其是新增 17 种抗癌药并大幅降价,是一个重要举措,无疑是惠民利民深得民心之 举。我国是一个癌症多发的国家,由于抗癌药品研发力量还比较薄弱,需要从国外进口抗癌药,但过高的药 价

17、又制约了病患的使用。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得越来越大,进口药的关税不断降低,降低药价也 有了现实条件。正是基于此,此次 17 种抗癌新药不仅能够进入医保目录,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药价,使病 患不仅能够用得到药,而且用得起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在医疗费用上昂貴的压力。 (摘编自医保目录调整彰显深化医改新成就)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解除城乡居民的疾病医疗之忧,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医疗保险这项工作,并为之进行了 不懈的努力,收到显著成效。 B. 2018 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回落到 1.3 亿人,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没有享受到新农合的好处而

18、失去了积极性。 C. 2014 年,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收入为 8000 亿元,而 2018 年已逾 12000 亿元;与此同时,我国职工医保基 金支出也在持续稳步增长。 D. 2018 年,我国职工医保基金累计结存超过 18000 亿元,而职工医保基金支出为 0000 多亿元,这说明我 国职工医保基金是充足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如今的医疗保障制度依然存在医疗保险资源分布不合理、个人支出负担过重、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 足等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B.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应因时而改,因时制宜,20世纪90年代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2019年调整医保 目录

19、就是有力的证明。 C. 随着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以及医疗保障工作的推进,我国以前经常出现的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甚至放弃治疗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D.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没有把一些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纳入医保范围,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基 础还比较薄弱,国家并不富裕。 6. 西方有些记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保障工作成效甚微,如果要反驳他们的观点,你有哪些理由?请根 据材料加以阐述。 【答案】4. B 5. D 6. 我国构建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我国参保人数众多,基本实现全覆盖。我国医疗保险水平大幅 提高。患者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得以缓解。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

20、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 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 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没有享受到新农合的好处而失去了积极性”错误。从材料一分析可知,2016 年,国务院决定逐步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二为一,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才是 2018年新 农合参保人数回落到 1.3亿的主要原因。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 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

21、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 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 项,“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国家并不富裕”错误。原文没有相关信息。原文只是说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医疗保险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来能列入医保范围,同时 药品价格偏高, 患者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现象多发, 甚至出现病患因为得不到医保支持而放弃治疗的情况”。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

22、于材 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 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结合“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同时,先后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等救助制度。 除此之外,商业健康保险、职工互助保险等补充性保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成, 有助于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分析,我国构建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结合材料二图表内容分析,我国参 保人数众多,基本实现全覆盖。结合“方案明确规定,将根据医保基金支付能力适当扩大目最范围,优化 药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基本医保

23、药品保险水平,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近年来,国家在深化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推进了医疗、医保、医药三方面体制的联动改革,逐步提高了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 准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使医疗保险水平偏低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得越来越大, 进口药的关税不断降低,降低药价也有了现实条件”“能够大幅度降低药价,使病患不仅能够用得到药, 而且用得起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在医疗费用上昂貴的压力”等分析,我国医疗保险水平大幅提高, 患者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得以缓解。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 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

24、闻、 传记); 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 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 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 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 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 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

25、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 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 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周。周以后,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 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现在作为地区首府,管辖着黄原市和周围十五个县。 该城坐落在一个大川道里,被连绵的群山包围。黄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于几百里外注入黄河。市 区在黄原河上建有两桥

26、,连结东西两岸。市中心的桥建于五十年代,称为老桥;桥面相当狭窄,勉强可以 对行两辆汽车。上游还有一座新桥,桥面虽然宽阔,但已在城市外围,车辆和行人不像老桥这样拥挤。 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大桥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站在这里,各种杂七杂 八的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的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东关大桥头也是出卖劳动力的市场,经常像集市一 般涌满了各地漫流下来的匠人和小工,等待包工头们来招工。城市的主要部分在黄原河西岸。东关的 街道通过老桥延伸过来,一直到西面的麻雀山下,和那条南北主街道交叉成丁字形。 当孙少平背着破烂行李,从拥挤的汽车站走到街道上的时候,他便置身于这座群山包围的城市了

27、。他 恍惚地立在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一刹那间,他被庞大的城市震慑住了。 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他在心里发出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赤手 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 这一切他全然不知道。 孙少平发了一会愣怔,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 到东关大桥的时候,他看见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衣衫不整、穿戴破烂的人。他们身边都放着一卷 简单的行李;有的行李上还别着锤、钎、刨、錾、方尺、曲尺、墨斗。这些人有的心慌意乱地走来走去, 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有的干脆枕着行李睡在人行道上。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他将像这些人 一样,要在这里等待人来买

28、他的力气。 他自然地加入了这个杂乱的阵营,找了一块空地方把行李搁下。他不熟练地卷起一根旱烟棒,靠着铺 盖卷抽起来。此时已经是下午,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大片的楼房已经沉浸在麻雀山的阴 影中。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 感觉置身于荒无人烟的旷野。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现实的景象消失了。他通过心灵 的视觉,却看见了炊烟袅袅的双水村,看见夕阳染红的东拉河边,饮饱水的黄牛抬起头来,静静地凝视着 远方的山。 唔他呻吟般地发出一声叹息。 严酷的现实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

29、股勇气 就来到了这个城市。 他久久地闭着眼睛,内心痛苦而烦乱,感觉自己在这里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那么,返回双水村吗?这很容易,明天早晨买一张汽车票,大半天就回去了回到他那另一种苦恼 之中可是,他怎么能回去呢? 不!他喊叫说,睁开了眼睛。周围有几个人在看他,脸上显出诧异的神色。 孙少平尽量使自己振作起来。他想: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 过去的生活都已经成为历史,而新的生活现在就从这大桥头开始了。 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使孙少平的心平静了一些,他开始谋算自己眼下该怎么办。 他没想到聚在东关找工作的人这么多。每当一个包工头,嘴里噙着黑棒烟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很 快就被一

30、群揽工汉包围了。包工头就像买牲畜一样打量着周围的一圈人,然后挑选几个人带走。带走的人 就像参加了工作一样高兴;没被挑上的人,灰心地又回到自己的铺盖卷旁边。 当又一位嘴噙黑捧烟的家伙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少平毫不犹豫地跟随众人,挤到了他的跟前,怀着激 动的心情等待选拔。 这人扫视了一下周围,说:“要三个匠人!“ 要不要小工?有人问。 不要! 那些匠人便带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把赤手空拳的小工攉在一边,纷纷问包工头:一个工多少钱?“ 老行情!四块! 所有的匠人都争着要去,但包工头只挑了其中三个身体最好的带上走了。 孙少平只好沮丧地退回到砖墙边上。 麻雀山后面最后一缕太阳的光芒消失了。天色渐渐暗下来,路灯

31、都亮了黑夜即将来临。 孙少平仍然焦急地立在砖墙边上,看来这工不好上!至少今天是没有任何希望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的景物描写映射了孙少平的心情: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对未 来的憧憬,也有初来乍到的孤单和恐慌。 B. 小说中的心理独白,既揭示了孙少平初到黄原城时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又自 然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 小说精于细节描写,令人如身临其境,如对嘴里噙着黑棒烟的包工头挑选揽工汉的描写,就带有强烈的 生活气息,带给了读者逼真的感受。 D. 小说在塑造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时

32、没有回避现实,而是如实描写了孙少平揽工的艰难,体现了底层奋斗 者的艰辛,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8. 小说前面三段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9. 平凡的世界曾获茅盾文学奖,有人评论说“孙少平对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请结 合文本内容,分析探究孙少平的奋斗精神对人们具有哪些启发。 【答案】7. A 8. 内容上写黄原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是一个热闹的集市,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 背景,交待人物活动的场所。结构上为下文写人员集中熙来攘往的热闹场景做铺垫,并推动情节发展。 形象塑造上,铺叙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 置身繁闹

33、中的孤独寂寞、恐慌不安。写作效果上,按照空间顺序介绍自然环境,交待具体细致,便于读 者身临其境联想想象,感受具体形象,画面感强,印象深刻,增强吸引力可读性。 9. 启示(1)要有自我觉醒意识,勇敢走出去,向前行就有可能摆脱原生态的贫穷。 启示(2)前途未卜的奋斗路上,不惧怕莫恐慌,要坚定、自信、果敢。 启示(3)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能退缩,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选择后就要坚持、尝试。 启示(4)孤独寂寞惶恐难安在所难免,要永葆初心矢志不渝,把命运握在掌心。 启示(5)怀疑否定自卑会伴随在奋斗的征途中,要学会自我调适,不断战胜怯懦和畏惧心理,带着梦想追 求不止,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解析】 【7

3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设题角度有:环境描写、心理独白、细节描写、情 节发展、形象塑造、思想情感等等。做此题前先要通读文本,关注设题角度,在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 色有些了解、判断后再仔细品味鉴赏选项,使用排除法,快速聚焦问题选项。把选项信息放回文段仔细琢 磨掂量,直到发现问题为止,这类题一般出得比较隐秘,考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并灵活变通,力求准确迅 速地解读。 A 项,“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的景物描写映射了孙少平的心情: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 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初来乍到的孤单和恐慌”,理解错误。“金光灿烂”一般是正能量褒义的内容情感。原 文内容是

35、“此时已经是下午,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大片的楼房已经沉浸在麻雀山的阴影 中”这里主要是客观写实,描述眼前所见。孙少平的心情主要体现在下文 ,“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 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置身于荒无人烟的旷野。一种 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可见此时的少安并没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也没有对未来的憧憬, 满心满眼都是初来乍到的孤单和恐慌,当然这种心情并没有映射于“金光灿烂”中。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赏析能力。要做好此题,需要了解环境描写的相关知识:环境描写的作用(1)社会 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36、: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交代人 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 活动的具体场景) :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本 题明确问了“前面三段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应该从两方面解答,“请简要赏析”的 意思是要结合文本前三段的环境描写分析,不能脱离课文信息只答相关术语。答题思路一般有内容、主旨、 情节、手法等四方面。 黄原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介绍故事发生

37、的时代背景,交待人物活动的场所,为下文写人员集中熙 来攘往的热闹场景做铺垫,并推动情节发展:“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周。周以后, 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现在作为地区 首府,管辖着黄原市和周围十五个县”。 交待具体细致,便于读者身临其境联想想象,感受具体形象,画面感强:“该城坐落在一个大川道里,被 连绵的群山包围。黄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于几百里外注入黄河。市区在黄原河上建有两桥,连结东西 两岸。市中心的桥建于五十年代,称为老桥;桥面相当狭窄,勉强可以对行两辆汽车。上游还有一座新桥, 桥面虽然宽阔,但已在城市外围,车辆和行

38、人不像老桥这样拥挤。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性格、心理;为 刻画人物置身繁闹中的孤独寂寞恐慌不安作铺垫:“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大桥 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站在这里,各种杂七杂八的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的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东 关大桥头也是出卖劳动力的市场, 经常像集市一般拥满了各地浸流下来的匠人和小工, 等待包工头们来招 工。城市的主要部分在黄原河西岸。东关的街道通过老桥延伸过来,一直到西面的麻雀山下,和那条南 北主街道交叉成丁字形”。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把握以及探究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

39、求,明确所问: “平凡的世 界曾获茅盾文学奖,有人评论说“孙少平对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请结合文本内容, 分析探究孙少平的奋斗精神对人们具有哪些启发。”关键词为“孙少平”“奋斗精神”“文本内容”“哪些 启发”,要答好这道题还应该理解“灯塔效应”,即引领、示范、指示方向的作用,暗示了启发的方向性。 启示(1)源自“当孙少平背着破烂行李,从拥挤的汽车站走到街道上的时候,他便置身于这座群山包围的 城市了”。启示(2)源自“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他在心里发出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 背着一点烂被褥,赤手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这一切他全然不知道。孙少平发了一 会愣怔

40、,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 启示(3)源自 “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他将像这些人一样,要在这里等待人来买他的力气。他 自然地加入了这个杂乱的阵营,找了一块空地方把行李搁下。他不熟练地卷起一根旱烟棒,靠着铺盖卷抽 起来”。 启示(4)源自“严酷的现实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 着一股勇气就来到了这个城市。他久久地闭着眼睛,内心痛苦而烦乱,感觉自己在这里无法掌握自己的命 运”。 启示(5)源自“那么,返回双水村吗?这很容易,明天早晨买一张汽车票,大半天就回去了回到他那 另一种苦恼之中可是,他怎么能回去呢?不!他喊叫说,睁开了眼睛。周围有几个人

41、在看他,脸 上显出诧异的神色。孙少平尽量使自己振作起来。他想: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他必须在这个 城市里活下去。过去的生活都已经成为历史,而新的生活现在就从这大桥头开始了。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 使孙少平的心平静了一些,他开始谋算自己眼下该怎么办”。 孙少平是中国农民子弟个人奋斗形象。他代表着像他一样出身于农村而又不安于现状,向往现代文化的农 村知识青年,拥有梦想和追求。尽管不知道外面等待他的是什么,他总是在不断的顽强的拼搏着,在黄原 上揽工是不易的,可他没有自暴自弃,由此体现了孙少平与命运抗争而不服输的奋斗精神。他在城市闯荡 人生,挑战困难,离开温馨的家庭赤手空拳的闯入陌生的城市,去开

42、辟新的天地。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 的是一个坚忍的奋斗者形象。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具有灯塔效应,启示我们:一个人要想摆脱自己的生存 困境,在生活上获得新生,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自我的觉醒。对生活充满希望。 【点睛】1.环境类试题答题思路: (1)表述要点: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 围,渲 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衬托)主题(表达,寄 托,暗示,揭示) 。 2.和情节有关的题目,一般可从以下方面综合分析 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 性等; 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

43、垫,照应,推动情节发 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 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 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 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明经学 ,年未二十,举 为议

44、郎。光禄勋匡衡举光方正,为谏大夫。 坐议有不合,左迁虹长。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天下。为上所亲信,转为尚书令。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 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 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光久典尚书,练法令,号称详平。时定陵侯淳于长坐大逆 诛,其小妾以长事未发 觉时弃去,已更嫁。用长事发,丞相方进以为:令,犯法者各以法时律令论之,明有所讫也。长犯大逆 时,其妾为长妻,已有当坐之罪,与身犯法无异。后乃弃去,于法无以解。请论。光以为:大逆无道, 父

45、母妻子皆弃市,欲惩后犯法者也。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长未自知当坐大逆之法,而弃去其 妾,已更嫁,义已绝,而欲以为长妻论杀之,名不正,不当坐。有诏光议是。后拜 为丞相。哀帝初 即位,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褒赏大臣,益封 光千户。时,傅太后居 北宫,北宫有复道通未央宫,傅太后从复道朝夕至帝所,求欲称尊号,贵宠其亲属,使上不得直道行。顷 之,太后从弟子傅迁在左右尤倾邪,上免官遣归故郡。傅太后怒,上不得已复留迁。光奏言:诏书侍 中驸马迁巧佞无义,国之贼也,免归故郡。复有诏止。天下疑惑,无所取信,亏损圣徳,诚不小愆。臣 请归迁故郡,以销奸党。卒不得遣,复为侍中。光坐

46、罢归。元始五年薨,年七十,谥曰简烈侯。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 B. 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 C. 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 D. 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学,注解经书之学,其中“经”指诗 书 礼 易

47、春秋等儒家经典。 B. 举、拜,都指授予官职,和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一句中的“举”意思一致。 C. 大逆,封建时代称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严重罪行,犯此重罪者当处以极刑。 D. 封,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文中指皇帝赏赐给孔光千户封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光博学多才,名声传遍朝野。他是孔子后裔,年未二十就精通经学;任博士时,受命审查冤狱、整治 风俗、赈济灾民,所做之事符合旨意,由此知名天下。 B. 孔光公正执法,反对诛杀小妾。淳于长犯罪被诛,丞相认为其已改嫁的妾应被株连问罪,但孔光反对, 认为杀掉小妾名义不正。他的观点被皇上认为是正确的

48、。 C. 孔光公正不阿,进言遣送傅迁。皇上将傅迁免去官职遣归故郡,后迫于傅太后之怒又留用傅迁。孔光认 为这样做纵容太后,有损圣德,请求依然遣归傅迁 D. 孔光经历数代,宦海数次浮沉。他从议郎一职步入仕途,担任谏大夫时被贬虹县县令;汉成帝时任尚 书令、丞相等职;汉哀帝时因进言被免去官职,回到故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上所亲信,转为尚书令。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 (2)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答案】10. B 11. B 12. D 13. (1)孔光被皇上亲近信任,转换官职担任了尚书令。一共执掌朝政机要十多年,维护法度,

49、修订制度。 (2)哀帝厉行节俭,减省各项费用,政事由自己裁决处理,朝廷上下一致希望能天下大治。 【解析】 【10 题详解】 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时他上书言事,已经写好的奏章总是删削修改,认为上书张扬皇上的过失,以此来求 得忠直的美名,是做官的大罪。孔光推荐别人做官,唯恐被那人知道。 “有所荐举”中,“荐举”是同义复合词,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 CD; “以贾忠直”中,“贾(买、求取)”是动词,“忠直”,形容词作名词,忠诚正直的美名,指宾语,故 “直”后断句;且“人臣大罪也”中,“人臣”是“大罪”的主语,故“人臣”后不能断句,据此排除 AC。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 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 B 项,“和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一句中的举意思一致”错误, 张衡传中“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三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