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402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武汉市武汉市 20202020 届高中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届高中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20.3.72020.3.7 本试题卷共本试题卷共 1010 页页,22,22 题。全卷满分题。全卷满分 150150 分。考试用时分。考试用时 150150 分钟。分钟。 祝考试顺利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 1.1.答题前答题前, ,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2.选择题的作答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表格中。

2、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表格中。 3.3.非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4.4.选考题的作答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答案写在答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5.5.请学生请学生自行打印答题卡。自行打印答题卡。 不能打印的不能打印的, ,可在可在 A4A4 白纸上答题白纸上答题, ,选择题请标明题号选择题请标明题号, ,写清答案写清答案; ; 非选择题

3、请标明题号非选择题请标明题号, ,自行画定答题区域自行画定答题区域, ,并在相应区域内答题并在相应区域内答题, ,需要制图的请自行制图。需要制图的请自行制图。 6.6.答题完毕答题完毕, ,请将答案用手机拍照并上传给学校请将答案用手机拍照并上传给学校, ,原则上一张原则上一张 A4A4 拍成一张照片拍成一张照片, ,要注意照片的要注意照片的 清晰清晰, ,不要多拍、漏拍。不要多拍、漏拍。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 (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元典精神”,是

4、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元典”所集中体现的原创性精神。这种典籍因其首创性及覆 盖面的广阔性、思考的深邃性,而在该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成为生活的指针。印度的华陀经 、波斯的古 圣经,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先哲的论著,犹太及基督教的圣经 、伊斯兰教的可兰经,都被相关民 族视为“圣典”或“元典”。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堪称元典的是“六经”,与之相关的论语 孟子 老 子等典籍也具有“元典”性质。 文化元典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产物,当以历史文献视之,“六经皆史”即此之谓也。 同时,元典的 某些基本精神又能观照久远的岁月,反复被后人重新刻勒,对该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思 维定式造成深远而又长期的影响。元典

5、的这种超越性并非某种神秘因子所造成,乃是由其基本特质所致:它 们的思考指向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普遍性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各个时代的人类所始终关心的,也就是说,元典 讨论的是不朽的主题,同时,元典在回答这些始终困扰着人类的普遍性问题时,提供的是一种哲理式的框架, 而并非实证性的结论;是一种开放式的原型,而并非封闭式的教条,这使元典不致因内容和形式的时代局限 沦为明日黄花,而以一种灵感的清泉,赢得不朽性,一再发挥巨大的启迪功能。 从文化史角度审视,近代文明既是对中世纪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中世纪某些束缚社会进步的 制度和精神的否定。 近代文明实现这种对中世纪的否定,往往借助于对古代文明某些因素的

6、“复归”。当 然,这种复归并非复古,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进程。这种向“哲学原旨”“文化原本”汲取灵感、获得前 进基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西方出现过,在东方也多次出现。中国哲人对此早有领悟。考之以中国近代思想 文化史,“返其初”的现象可谓俯拾即是。即以龚自珍为例,便有相当精辟的识见。稍后的经史学家皮锡瑞 在论及清学演变时曾概括道:学愈进而愈古,义愈推而愈高;屡迁而返其初,一变而至于道。19 世纪中后叶活 跃在中国思想界的先进文化人,从徐继畲、魏源到郭嵩焘、薛福成进而到康有为、梁启超继之到孙中山、章 太炎,其具体见解虽各有差异,但菲薄“近古”崇尚“远古”并以此求新、求变,却是他们共同遵循的一条思 维

7、路向。 20 世纪以降,工业文明在全球范围取得长足进展,特别是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工业化的轨 道上突飞猛进,文明的器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都发生着愈益深刻的现代化转型。 然而,“现代化” 给人类带来的并非单一式的进步,而是善恶并进、苦乐同行的矛盾过程,正所谓“省忧喜之共门兮,察吉凶之 同城”。不论与自然交互关系这一面,单就人与人的关系这一面而论,工业文明取得了社会契约化、法治化、 民主化的重要进程,却又带来社会的失衡和人的异化,物欲主义的泛滥、道德的沉沦、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的分离等令人困扰的问题,显示了个人失调以至社会失衡的危险趋向。 面对当今形势,人类正在寻找解决途径。在这一

8、努力过程中,元典精神可以给予我们以启示。 中华元典 所贯穿的一天人、合知行、同真善、兼内外的融通精神,行健不息、生生不已的好勤乐生主义、人道亲亲的 人文传统,以及德业日新意识、社会改革意识、文化包容意识、守中和谐意识等等,经过创造性的转化,无疑 会成为现代人克服“现代病”的良药。这便是在“退却与重回”中获得民族文化原创性动力的“返本开 新”之路,用新见变化元典的革故鼎新之路。这种双向性的辩证发展进程,正是中华文化现代化的正途。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的近现代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典精神体现在世界各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典籍中,这些典籍具有“元典”性质

9、。 B. 文化元典提供永恒精神因子,能产生不朽而深远的影响,以解决困扰人的问题。 C. 近代文明在其发展进程中选择以“尚古”作为前进的基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D. 工业文明利弊参半,只有走上用新见变化元典的道路才是中华文化现代化的正途。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历史到现实展开论证,既有对历史发展的深刻剖析,也有对当下现实的冷峻思考。 B. 文章围绕论题,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进行论证,从多个角度充分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C. 文章论述从文化史角度审视近代文明时,将国外史料与中国文化人的理论材料作了对比。 D. 文章末段从解决问题的立场出发,指出面对当今形势

10、,人类特别是中国正在寻找解决途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民族的“文化元典”必有其原创性的元典精神,这种精神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该民族的社会与生活 之中。 B. 元典永远不会被时代淘汰,因为元典超越现实关照久远,摒弃实证亲近哲理,具有开放的气度和终极关怀 的胸襟。 C. 东西方文化共同遵循一条借助“复归”来谋求现实变革的思路,以至“返其初”的现象深刻影响了近代 文明的进程。 D. 中华元典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而今要发展现代中国,还需要开辟来自中华文化原创性动力的 “返本开新”之路。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

1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 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 项,“这些典籍具有元典性质”错误,以偏概全,从第一段所举的华陀经 古圣经等以及论 语 孟子 老子等来看,世界各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典籍能具有“元典”性质的,只是少数“首创性 及覆盖面的广阔性、思考的深邃性”的典籍,并不是所有的“世界各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典籍”。A 错误。 B 项,“以解决困扰人的问题”错误,从第二段元典“回答这些始终困扰着人类的普遍性问题”来看,文化 元

12、典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是给人们带来“启示”的。B 错误。 C 项,“以尚古作为前进的基点”错误,“尚古”不正确,与第三段“复归并非复古,而是一种螺旋式 上升的进程”“菲薄近古崇尚远古并以此求新、求变”的说法不一致。C 错误。 D 项,正确。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 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将国外史料与中国文化人的理论材料作了对比”错误,“对比

13、”有误,从第三段“这种向哲学原 旨文化原本汲取灵感、获得前进基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西方出现过,在东方也多次出现”看,中 西方对近代文明的审视应是殊途同归,而不是对比。C 错误。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 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 化、变未然为已然。 B项,“因为元典超越现实关照久远”错误,从第二段的一二句的内涵看,元典的超越性是指对某民族的价 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思维定式的影响力,并不是具体指超越现实关照久远。B错误。 故选

14、 B。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 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 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 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 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 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 (二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15、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建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石构建筑,一类是木构建筑。前者遍及世界各大洲,包括我国周边 的东南亚和西亚诸国;后者则主要存在于中国以及朝鲜和日本。石构建筑由于材质的原因,不易腐朽或毁坏; 即使因客观原因如雷击或战争等毁坏了,也能留下残垣断壁或曰废墟,几千年而不灭。木构建筑则不同,即使 没有天灾人祸,也容易朽蚀,故千年以上的木构建筑遗存极少。 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乐”。它们辉煌的过去越 来越勾起人们的怀念,而它们的悲剧性遭遇也越来越唤起人们的叹

16、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残垣断壁在人 们的心目中不仅不是垃圾,而且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受到普遍的尊重和珍惜。这就形成一种文化,即“废墟文 化”. (摘编自叶廷芳再谈废墟之美) 材料二: 这是一座战争遗迹保留最多,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的二战名城。1938 年春的台儿庄大捷, 使台儿庄一战扬名天下,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作为世界著名的二战纪念城市,斯大林格勒仅 存 1 处蛋糕房遗迹,华沙仅保留 2 处战争遗迹,而台儿庄有 53 处战争遗迹保存完好。台儿庄通过古城重建, 在保护原有战争遗迹的基础上,按原样恢复受到损毁的战场遗址,建成了世界上二战遗迹最多、保存最完好 的纪念城市。 (

17、摘编自新浪山东昔日抗战英雄城台儿庄,今日旅游度假天堂) 材料三: 消失的古建筑是否可以重建,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1964 年通过了威尼斯宪章 。在世界文化 遗产的认定中,“真实性”这条核心原则就是来源于威尼斯宪章 。因此,随着我国签署加入保护世界文 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禁止重建”开始出现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文化多样性保护 的进一步深入,文化遗产的重建已成为国际热点话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司库及以色列文物考古局原局 长乔拉索拉先生甚至提出他要发展一种新的关于重建的理论,以取代威尼斯宪章“只同意原物原位归 安”的原则。目前国际和国内的已有的古建筑重建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保护

18、、研究、展示三个类型。 基于保护进行的重建活动,其主要的保护对象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典型案例有丽江古 城震后、汶川“512”震后和尼泊尔地震后对文物建筑的恢复重建等。二是对文化本身的保护。最典型的 案例就是波兰的华沙历史中心重建。 在“二战”中,纳粹德军摧毁了这座城市,全城 85%的地段被荡平。 此后, 波兰人民拒绝了建设现代主义首都的规划建议,凭借着战前精确的测绘图纸和照片资料,全面恢复了华沙历 史中心。华沙历史中心成为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三是对文化传承的保护。这类案例特别多,如历史街区、 民族村寨、历史村镇等。基于研究进行的古建筑重建大部分是针对考古所进行的复原。最有代表性的

19、案例 是日本奈良平成宫大极殿和朱雀门的重建。日本严格按照相同材料、相同工艺重建了这两处建筑,其中朱雀 门的做法更为严格地遵照原有建筑形态和做法,而大极殿则在屋顶天花部分的彩绘、门窗的做法上使用了一 些当代的元素。我国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复原房址、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复原房址也是。从某种意义上讲, 不管是因保护还是研究所进行的重建行为,都可以进行展示。因此,重建不再被定义为一种保护措施,而被视 为一种展示行为归入新增加的“合理利用”。 (选编自白海峰遗产旅游中的古建筑重建:该不该) 4. 下列不属于“古建筑重建”范围的一项是 A. 那些历历在目的石构建筑的残垣断壁。 B. 保留经过战火洗礼而留下的城

20、市遗迹。 C. 由于现实发展需要而被搬迁建造的旅游资源。 D. 为保障建筑群的完整性对少量被毁的建筑进行恢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废墟只有具备了宏伟的外形显示昔日的辉煌,经历足够的损毁以表明辉煌已逝才能成为古建筑遗迹。 B. 台儿庄的重建和华沙的重建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相信未来的某一天台儿庄也有望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的可能。 C. 尽管古建筑的重建饱受争议,但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需求的角度而言,大量事实说明了重建行为的可 行性。 D. 基于研究的古建筑修复强调了保持原有状态的本真性,尽量做到整旧如旧,可从客观上讲,这种修复是 很难百分之百做到的。 6.

21、 这三则材料围绕的共同话题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4. A 5. B 6. 三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古代建筑遗产,材料一从废墟文化的角度谈建筑遗产的美,材料二从合理利用的 角度谈古城建筑保护与恢复的价值,材料三从重建类型的角度谈古建筑重建的具体措施。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 列不属于古建筑重建范围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属于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 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由原文“目前国际和国内的已有的古建筑重建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保护、研究、展示三个类型”可知,按照 文

22、中的观点“古建筑重建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保护、研究、展示三个类型”,不是所有的“废墟”都在保护 的范围,“那些历历在目的石构建筑的残垣断壁”中包括不属于“古建筑重建”的废墟。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选项的内容不一定是原材料中句子的照搬,可能是在原句的 基础上,加以变通、转换,甚至添加了出题者或客观或主观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 料的熟悉,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 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变通,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 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

23、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 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B项,“台儿庄的重建和华沙的重建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错误,从材料二看,“古城重建”是否保持了与原 有状貌的一致性,文中没有交代,文中只突出来台儿庄战争遗址的恢复问题。由原文“凭借着战前精确的 测绘图纸和照片资料,全面恢复了华沙历史中心”可知, 华沙的重建保持了原有状貌, 所以不能说台儿庄的 重建和华沙的重建有着惊人的一致性。B 错误。 故选 B。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 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

24、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 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 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 条作答。 由材料一“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这就形成一种文化,即废墟文化” 可知,材料一从废墟文化的角度谈建筑遗产的美;由材料二“这是一座战争遗迹保留最多,被世人誉为中华 民族扬威不屈之地的二战名城。台儿庄通过古城重建,在保护原有战争遗迹的基础上,按原样恢复受到 损毁的战场遗址,建成了世界上二战遗迹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纪念城市”可概括,材

25、料二从合理利用的角度 谈古城建筑保护与恢复的价值;由材料三“目前国际和国内的已有的古建筑重建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保护、 研究、展示三个类型”“基于保护进行的重建活动,其主要的保护对象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文物本体的保 护。二是对文化本身的保护。三是对文化传承的保护”“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管是因保护还是研究 所进行的重建行为,都可以进行展示。因此,重建不再被定义为一种保护措施,而被视为一种展示行为归入新 增加的合理利用”可概括材料三从重建类型的角度谈古建筑重建的具体措施。综上所述三则材料的共 同话题是古代建筑遗产。 【点睛】 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

26、特色” 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 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 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 (三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逝川 迟子建 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 泪鱼是逝川独有的一种鱼。每年只在第一场雪降临之后才出现,它们到来时整条逝川便发

27、出呜呜呜的声 音。 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具准备好了。吉 喜七十八岁了,干瘦而驼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语。如果你乘着小船从逝川的上游经过这 个叫阿甲的小渔村,想喝一碗喷香的茶,就请到吉喜家去吧。她还常年备着男人喜欢抽的烟叶,几杆铜质的烟 锅齐刷刷地横躺在柜上,你只需享用就是了。 要认识吉喜并不困难。在阿甲,你走在充满新鲜鱼腥气的土路上,突然看见一个丰腴挺拔有着高高鼻梁 和鲜艳嘴唇的姑娘,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她发髻高绾,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 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而现在你若想相

28、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 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 雪是从凌晨五时悄然来临的。不用说,雪花来了,泪鱼也就要从逝川经过了。 吉喜的木屋就面对着逝川。 吉喜醒来是被敲门声惊醒的,来人是胡会的孙子胡刀。 胡刀懊丧地连连说:“吉喜大妈,这可怎么好,这小东西真不会挑日子,爱莲说感觉身体不对了,挺不过 今天了,唉,泪鱼也要来了,这可怎么好,多么不是时候” 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泪鱼下来的时候,如果哪户没有捕到它,一无所获,那么这家的主人就会遭灾。 泪鱼不同于其它鱼类,它被网挂上时百分之百都活着,大约都是一斤重左右,体态匀称

29、玲珑。将这些蓝幽幽的 鱼投入注满水的木盆中,次日凌晨时再将它们放回逝川,它们再次入水时便不再发出呜呜呜的声音了。 吉喜打发胡刀回家去烧一锅热水。她吃了个土豆,喝了碗热茶,把捕鱼工具一一归置好,关好火炉的门, 戴上银灰色的头巾便出门了。 吉喜望了望逝川,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他就被葬在逝川对岸的松树林中。那时的吉喜不但能捕鱼、 能吃生鱼,还会刺绣、裁剪、酿酒。胡会那时常常到吉喜这儿来讨烟吃,吉喜的木屋也是胡会帮忙张罗盖起 来的。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 胡刀的妻子挺直地躺在炕上,因为阵痛而挥汗如雨。吉喜洗了洗手,询问反应有多长时间了,有什么感觉 不对的地方。

30、 时光倒回五十年。吉喜正站在屋檐前挑干草。吉喜乌黑的头发上落着干草屑,褐绿色的草屑还有一股草 香气。落日掉进逝川对岸的莽莽丛林中了,吉喜这时看见胡会从逝川的上游走来。他远远蠕动的形象恍若一 只蚂蚁,而渐近时则如一只笨拙的青蛙,走到近前就是一只摇着尾巴的可爱的叭儿狗了。吉喜笑着将她体味 到的类似蚂蚁、青蛙、叭儿狗的三种不同形象说与胡会。胡会也笑了,现出很满意的神态。吉喜在那个难忘 的黄昏尽头想,胡会一定会娶了她的。然而胡会却娶了另一个女人做他的妻子。 产妇再一次呻吟起来,吉喜用毛巾擦了擦产妇额上的汗。 产妇朝她歉意地笑了,“吉喜大妈,您去捕泪鱼吧。没有您在逝川,人们就觉得捕泪鱼没有意思了。” 的

31、确,每年在初雪的逝川岸边,吉喜总能打上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的活蹦乱跳的泪鱼。吉喜用来装泪鱼的 木盆就能惹来所有人的目光。 大约午夜十一时许,产妇再一次被阵痛包围。羊水破裂之后,吉喜终于看见了一个婴孩的脑袋像只熟透 的苹果一样微微显露出来,那颗猩红的果实终于从母体垂落下来,那生动的啼哭声就像果实的甜香气一样四 处弥漫。 “吉喜大妈,兴许还来得及,您快去逝川吧。”产妇疲乏地说。 吉喜听着逝川发出的那种轻微的呜咽声,不禁泪滚双颊。她再也咬不动生鱼了,那有质感的鳞片当年在 她的齿间是怎样发出畅快的叫声啊。她的牙齿可怕地脱落了,牙床不再是鲜红色的,而是青紫色的,像是一面 旷日持久被烟熏火燎的老墙。她的头发稀

32、疏而且斑白,极像是冬日山洞口旁的一簇孤寂的荒草。 吉喜就这么流着泪回到她的木屋,她将鱼网搭在苍老的肩头,手里提着木盆,吃力地朝逝川走去。逝川的 篝火玲珑剔透,许多渔妇站在盛着泪鱼的木盆前朝吉喜张望。吉喜将网下到江里,又艰难地给木盆注上水,然 后呆呆地站在岸边等待泪鱼上网。天有些冷了,吉喜将头巾的边角努力朝胸部拉下,她开始起第一片网。网 从水面上刷刷地走过,那种轻飘飘的感觉使她的心一阵阵下沉。一条泪鱼也没捕到,是个空网。又过了一段 时间,曙色已经微微呈现的时候,吉喜开始起第二片网。她小心翼翼地拉着第二片网上岸,被收上来的网都是 雪白雪白的,她什么也没看见。 放完泪鱼的渔民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吉喜

33、慢慢地站起来,将两片鱼网拢在一起,站在空荡荡的河岸上, 回身去取她的那个木盆。她艰难地靠近木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 它们那么悠闲地舞蹈着,吉喜的眼泪不由弥漫下来了。 一抹绯红的霞光出现在天际,使阿甲渔村沉浸在受孕般的和平之中。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逝川”,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表达了中国人“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的传统 时空观。 B. 小说运用插叙和补叙手法十分突出,对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也增强了小说的可 读性。 C. 小说描绘出清新自然、淡泊宁静、韵味无穷的

34、画面,带给读者忧伤中不绝望、充满温情与欣喜的感受。 D. 小说写吉喜亲手为阿甲渔村的后代接生的过程,暗示了主人公充满生机而又不乏辛酸的人生历程。 8. 吉喜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9. 小说中的“泪鱼”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勤快能干。她总是闲不住,为过往的人们备茶备烟,能捕鱼,会刺绣、裁剪、酿酒, 还会接生。热情善良。下雪天,不怕寒冷,也不顾捕泪鱼祈福的习俗,面对接生的请求,二话不说,简 单填一下肚子便出门。命运多舛。胡语会喜欢她,但没娶她;到七十八岁时仍孤身一人。 9. 以“泪鱼”为线索,使小说结构严谨,情节一波三折。以“泪鱼”隐喻

35、吉喜的不幸,有利于刻画典 型人物的形象。以“泪鱼”为中心讲述故事,通过泪鱼的捕和放,有力地表现了对生命的崇拜、对苦难 的消化以及对新生的希冀的主题。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 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 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 项,“暗示了主人公充满生机而又不乏辛酸的人生历程”有误,过度解读,吉喜亲手为阿甲渔村的后代 接生的过程看不出来主人公充满生机而又不乏辛酸的人生历程。 读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

36、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 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 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 格特征。 由原文“如果你乘着小船从逝川的上游经过这个叫阿甲的小渔村,想喝一碗喷香的茶,就请到吉喜家去吧。 她还常年备着男人喜欢抽的烟叶,几杆铜质的烟锅齐刷刷地横躺在柜上,你只需享用就是了”可知,吉喜总 是闲不住,为过往的人们备茶备烟,能捕鱼,会刺绣、裁剪、酿酒,还会接生,体现了她勤快能干;由原 文“胡刀懊丧地连连说:吉喜大妈,这可怎么好,这

37、小东西真不会挑日子,爱莲说感觉身体不对了,挺不过 今天了,唉,泪鱼也要来了,这可怎么好,多么不是时候”和“吉喜打发胡刀回家去烧一锅热水。她吃了个 土豆,喝了碗热茶,把捕鱼工具一一归置好,关好火炉的门,戴上银灰色的头巾便出门了”可知,吉喜在下雪 天,不怕寒冷,也不顾捕泪鱼祈福的习俗,面对接生的请求,二话不说,简单填一下肚子便出门,体现了 她热情善良;由原文“吉喜在那个难忘的黄昏尽头想,胡会一定会娶了她的。然而胡会却娶了另一个女人做 他的妻子”和“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 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可知,胡语会喜欢她,但没娶她,到七十八岁时仍

38、孤身一人,可见吉喜命运 多舛。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物象作用的能力。小说中物象的基本作用有: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反复出现, 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分 析物象的作用,首先要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物象的作用,其次要注意物象出现的位置,尤其是反复出现 的位置,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 文章开篇就是从“泪鱼”写起,写了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 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接下来又写了在阿甲渔村的一种传说,也是关于“泪鱼”的,文章下面以捕捉“泪 鱼”展开叙述,由此可知,以“泪鱼”为线索,使小说结构严

39、谨,情节一波三折;“泪鱼”是从逝川上游 哭着下来了,它们到来时整条逝川便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听了让人感觉非常凄凉,就好像吉喜在哭泣自己 命运的多舛,当初语会喜欢她,但没娶她,到七十八岁时仍孤身一人。以“泪鱼”隐喻吉喜的不幸,有利 于刻画典型人物的形象。 由原文“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泪鱼下来的时候,如果哪户没有捕到它,一无所 获,那么这家的主人就会遭灾。次日凌晨时再将它们放回逝川,它们再次入水时便不再发出呜呜呜的声 音了”可知,通过泪鱼的捕和放,有力地表现了对生命的崇拜、对苦难的消化以及对新生的希冀的主题。 【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

40、的本 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 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34(34 分分) ) ( (一一)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孛术鲁翀,字子晕,其先隆安人。翀稍长,即勤学。父殁,家事渐落,翀不恤,而为学益力。大德十一年,会 修世皇实录,燧首以翀荐。延祐二年,迁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赈济吐蕃,多所建白。五年,拜监察御史。时 英皇未出阁 ,翀言:“宜择正人以辅导。”帝嘉纳

41、之。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 官而传旨慰谕翀巡按 辽阳,还往淮东核宪司官声迹,淮东宪臣,惟尚刑,多置狱具,翀曰:“国家所以立风纪, 盖将肃清天下,初不尚刑也。”取其狱具焚之。时有旨凡以吏进者,例降二等,从七品以上不得用。 翀言:“科 举未立,人才多以吏进,若一概屈抑,恐未足尽天下持平之议。请吏进者,宜止于五品。”许之,因著为令。 泰定元年,迁国子司业。明年,出为河南行省左右司郎中。丞相曰:“吾得贤佐矣。”翀曰:“世祖立国, 成宪具在,慎守足矣。譬若乘舟,非一人之力所能运也。”翀乃开壅除弊,省务为之一新。三年,擢燕南河北 道廉访使,晋州达鲁花赤有罪就逮,而奉使宣抚 以印帖征

42、之,欲缓其事,翀发其奸,奉使因遁去。迁集贤直学士, 兼国子祭酒。诸生素已望翀,至是,私相欢贺。翀以古者教育有业,退必有居。旧制,弟子员初入学,以羊贽, 所贰之品与羊等。翀曰:“与其餍口腹,孰若为吾党燥湿寒暑之虞乎!”命撙集之,得钱二万缗有奇,作屋四区, 以居学者。诸生积分,有六年未及释褐 者,翀至,皆使就试而官之。迁礼部尚书。有大官妻无子而妾有子者, 其妻以田尽入于僧寺,其子讼之,翀召其妻诘之曰:“汝为人妻,不以资产遗其子,他日何面目见汝夫于地 下!”卒反其田。 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谥文靖。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寻劾/奏中书

43、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 B. 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 C. 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 D. 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阁,是对女子出嫁、成婚的一个称谓,古时也叫“出闺”,俗称“即发女子”“女子出嫁”“女子出 门”等. B. 巡按,派官巡视天下风俗黜陟官吏,始于唐。明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称巡按御史,品级虽低但号称 代天子巡狩。 C. 奉使宣抚

44、,官名。元代,朝廷常临时派遣官员至各地视察,以了解民间疾苦和官吏贪廉。任此视察官者 称“奉使宣抚”。 D. 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文中喻指始任官职。“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中的“释褐”即 是此意。 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孛术鲁翀刻苦自励,屡获升迁。他自幼勤奋好学,得到姚燧举荐获得官职,后来又逐步得到提拔,担 任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官职。 B. 孛术鲁翀重视教育,兴资办学。他建议皇上请正直的学者教导英皇,还将学生人学时应缴纳的拜师礼集 中起来,建造宿舍,供学生使用。 C. 孛术鲁翀不畏强权,敢于直谏。在淮东巡查时阻止官员对百姓滥施刑罚,还公正对待凭

45、吏员身份进用的 人,最终都得到了皇上的高度赞扬。 D. 孛术鲁翀坚持道义,以理服人。有个大官的妻子没有儿子,她不把田产留给小妾的儿子,而要捐给僧寺, 但在鲁翀义正辞严的责问下得以改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殁,家事渐落,翀不恤,而为学益力。 (2)旧制,弟子员初人学,以羊贽,所贰之品与羊等。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父亲死后,家业渐渐衰落,孛术鲁翀不担忧,但学习更加努力。 (2)按照旧例,弟子员刚入学时, 会以羊作为见面礼,如果不同也会和羊相当。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

46、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 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 的方法。 “劾”是动词“弹劾”的意思, “奏”是动词“上奏”的意思, 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 A、 C项; “命改明善” 意思是“下令改任明善”,后面缺少成分,应加上“他官”意思就明确了,可见“他官”前不能断,可排 除 B 项。 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47、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 答。 A 项,“出阁,是对女子出嫁、成婚的一个称谓,”说法正确,但是,在本文中,“出阁”是指皇子出 就封国或内阁官员出任外职。A错误。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 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 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C 项,“直谏”是下对上,特别是臣对君的进谏行为,而“在淮东巡查时阻止官员对百姓滥施刑罚”不属于 此类,且这事也没有得到皇上的称赞。C错误。 故

48、选 C。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殁:死。家事:家业。落:衰落。恤:担忧。益:更加。 (2)旧制:按照旧例。贽:见面礼。所贰:不同。等:相当。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 的最基

49、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 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 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 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 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 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孛术鲁翀,字子翚,他的祖先是隆安人,孛术鲁翀稍微年长后,就开始勤奋学习。父亲死后,家业渐 渐衰落,孛术鲁翀不担忧,但学习更加努力。大德十一年,皇上聚合大家来编修世皇实录 ,姚燧首先推 荐了孛术鲁翀。延祐二年,被授予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用财物来救济吐蕃,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延祐五 年,被授予监察御史。当时英皇还没有出任外职,孛术鲁翀说:“应选择品行正直的人来辅佐引导他。” 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上奏弹劾中书参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