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四) 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4019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四) 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四) 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四) 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四) 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四) 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202020 年河南省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四)语文试题年河南省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四)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 1.1.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2.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主张掀翻吃人的宴席,捣毁安排这宴席的厨房,但是,这

2、宴席的一切享有者都必然要保卫这盛宴 免遭扰乱,这就决定了鲁迅与权威话语之间的对立关系.鲁迅的一生,直接干预政治的行为不多,极少发表 政治时评。他总是守在文化阵地上,从事他的文学活动,而政治家们却对他视若洪水猛兽,原因大半在此。 但是,鲁迅与权成话语的冲突不仅在于他对古老传统的无情批判,还在于他虽然很少谈政治,却从骨子垔 与政治权威格格不入,作为独立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不可能重新回到依附权威的旧路。他获得了现代独立 性,也为这独立性付出了人生的代价,那就是要孤独地承受来自权威的各种压迫.而鲁迅的性格又使他越是 在压迫之中,越容易坚守阵地。他顽强地坚守着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立场,捍卫着知识分子独立的话

3、语空 间,无论有什么样的压迫,也决不放弃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和文化传统的独立批判权,在对权威话语的反 抗中,鲁迅以自己的话语实战确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独立性。 大概应该承认,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也有自己的某种独立性,而且历史上几千年一再出现的“道”与 “势”的冲突往往显示着他们的骨气,但是,“道”与“势”的冲突是有限的、暂时的,从理论上讲,只 有遇到“无道昏君”时这种冲突才会发生。如果皇帝宝座上坐的是“有道明君”,这“道”与“势”就是 统一的这种统一之所以是常态而不是偶然,是因为古代帝王不仅多是圣人之徒,与读书人本是同门弟子, 而且即使不是儒家信徒,在统治国家时也决不拒绝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命

4、运来如此:所有旧秩序的破坏 者都要反孔,到旧秩序破坏完了,要建设自己的新秩序时就转眼变成尊孔的表率,这原因在于儒家学说是 一种有利于安定团结的学说,它有助于使人做稳奴隶。正因为这样,在古代中国,“道”与“势”没有根 本的冲突。同时,科举制在弥合着“道”与“势”的裂缝。“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现念使古代文人没有 承担知识分子的使命,而去探寻新“道”,这就避免了许多冲突,然而,正因为这样,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话语,中国文学也一样没有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 知识分子往往都很敏感,但有鲁迅那种感觉的大概不多。鲁迅总有一种压迫感,总感觉自己是奴隶, 仔细想想,社会并未与鲁迅特别过不去,压

5、迫放在别人身上也许根本没有感觉, 鲁迅却为之痛心疾首.然而, 正是这种感觉分出了觉醒和麻木,分出了甘于做奴隶和不甘做奴隶。在文坛上,则从帮忙与帮闲的文学中 分出了独立的知识分子话语,这种感觉使他与权势者格格不入。 鲁迅反复抨击奴才,反对奴性,反对奴隶道德,是对奴隶制度和奴隶主义的彻底反叛。这与鲁迅对权 威的反抗是一致的,是鲁迅反抗权威话语的一种表现。反对奴性之举与社会统治者制造奴隶的愿望是背道 而驰的。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希望知识分子帮忙制造听话的奴隶。鲁迅却坚决拒绝这种合作,背离了传统的 康庄大道,而走上了孤独的险途。这是一切有奴隶主思想的人都不欢迎的,然而,没有这一点,就没有知 识分子话语的独

6、立性。 (摘编自李新宇鲁迅: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基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与权威话语之间的关系对立,他不直接干预政治,极少发表政治时评,是政治家视鲁迅为洪水猛兽 的原因。 B. 无论有什么样的压迫,鲁迅也决不放弃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和文化传统的独立批判权,捍卫知识分子独 立的话语空间。 C. 因为古代帝王多是圣人之徒,在统治国家时决不会拒绝孔孟之道,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道”与“势”统 一是常态。 D. 鲁迅反复抨击奴才,反对奴性,反对奴隶道德,是对奴隶制度和奴隶主义的彻底反叛,是反抗权成话语 的一种表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A. 文章运用比喻的论证手法,把鲁迅对政治权威的反抗比作推翻吃人的宴席、捣毁安排宴席的厨房。 B. 文章以中国历史上几千年一再出现的“道”与“势”的冲突,论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立性的局限性。 C. 文章以鲁迅对权威话语的反抗为前提,论证鲁迅以自己的话语实践确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独立 性的观点。 D. 文章首先指出鲁迅与政治权威格格不人,接着阐述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局限性,最后归结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儒家学说是不利于团结的,科举制没有弥合“道”与“势”的裂缝,古代文人就能承担知识分子的 使命,去探寻新“道”。 B. 因为所有旧秩序的破坏者都要反孔,所

8、有新秩序的建设者都要荨孔,所以儒家学说成了一种有利于社会 安定团结的学说。 C. 鲁迅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身份,但他在精神上已经不是奴隶,他的这种反抗态度和立场使他与权威 形成了一种紧张的对立关系。 D. 社会统治者希望制造奴隶, 而鲁迅反对奴性之举与此相矛盾,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帮忙制造听话的奴隶, 而鲁迅却坚决拒绝这种合作。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 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 A 选项, 原文中说“鲁迅的一生, 直接干预政治的

9、行为不多”选项中说“他不直接干预政治”, 曲解了文意。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 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和分句之间有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 每个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和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 项“以道与势的冲突,论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立性的局限性。”错,结合原文“天不变,道亦 不变”的现念使古代文人没有承担知识分子的使命,而去探寻新“道”,这就避免了许多冲突,然而,正 因为这样,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话语,中国文学也一样没

10、有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 ” 文人的做法使得“道”与“势”没有根本的冲突。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 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仔细阅 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 A 项“古代文人就能承担知识分子的使命,去探寻新“道”,判断绝对化; B 项颠倒因果,参照原文“到旧秩序破坏完了,要建设自己的新秩序时就转眼变成尊孔的表率,这原因在于 儒家学说是一种有利于安定团结的学说,它有助于使人做稳奴隶。”; D 项由原文“中国历代统治者都

11、希望知识分子帮忙制造听话的奴隶”可看出这是统治者的一种希望, 而选项 表述“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帮忙制造听话的奴隶”则将其变成了事实。 故选 C。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 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 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 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2、材料一: 20082017 年中国 65 岁以上者年人口统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片来源: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 ) 材料二: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当前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年人特别是城 镇老年人及其子女的市场经济意识日益增任,购买老龄用品和老龄服务的观念开始形成,社会舆论也越来 越关注老龄用品和老龄服务的生产与纠纷,越来越多的生产服务商积极参与发展老龄产北。中央明确做出 了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的战略部署,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地方政府自觉发展区域老龄产业的积 圾性也越来越高,积极贯彻落实老龄产业的具体部署。 预计到 2020

13、 年前后初步形成发展老龄产业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 涵盖国家专项产业目录、 土地、金触、 税收、产业组织、物流、人员。 未来,中国老龄产业的市场供给将更加充裕。当前,由于只有部分剛性有效需求,老龄产业的供给冲 动被大量无效需求压抑。随着刚性有效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在 2020 年前后,大量市场供给将得到释放, 老龄产业市场供求矛盾将得到缓解,但仍然潜伏大量供给冲动,并在 2025 年前后随着黄金井喷期的到来得 到充分释放。需要关注的焦点是,要跟踪有效刚性需求的变化态势设计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运营策略,尤为 重要的是在刚性有效需求战略的导向下发展有效产业链、培育成熟业态,为迎接黄金井喷期到来做好充分

14、准备。到 2020 年前后,相关金融产品大部分可以面世,部分金融产品如保险类金融产品将取得较好业绩, 到 2025 年前后初步建成中国老龄金融业产业体系。老龄金融业是整个国家金融业的核心之一。中国的老龄 金融业将是未来全球最大的老龄金融市场。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全社会养老金融准备意识的快 速增强,保险类、信托类和房地产类老龄金融市场将会优先发展。 2020 年前后, 发达国家现有老龄用品的替代品在国内都会看到, 部分用品产业规模将无可限量, 到 2025 年初步形成中国老龄用品产业体系。未来,老年保健、老年医药市场还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市场容量将会 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老年电子、康复、

15、护理、丧葬等用品市场也将大量增长,老年日用品、老年医疗 器械等市场将会成为新的增长板块。 (摘编自2018 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研究报告 ) 材料三: 社区提供“嵌入式”“小型化”“多功能”的养老服务设施,离家近、收费低、环境熟悉,老年人既 能生活在家庭和社区环境中,又能得到就近、便捷、低成本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和照护,满足大多数老 年人安土重迁的习惯和与家人团圆的情感需求,“既享受专业服务,又享受天伦之乐”,普遍受到老人们 的欢迎。社区养老服务借助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支撑,以少量资金投入即可启动,不必花费大量资金 兴建养老院、购置养老设施,是一种经济实用型的养老方式。社区养老服务业是劳动密集

16、型产业,需要大 量的服务人员。我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不足 30 万人,面对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要达到国务院关于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的 1000 万养老服务人员的目标,社区养老服务对促进就业和养老产业 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产业角度看,社区养老服务作为联系养老服务业、老年用品和老人需求之间 的“平台纽带”,拓展和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服务的供需对接,成为老人生活需求和文化交流的平台。社区 养老服务引入社会组织、家政和物业等企业提升了为老人服务的质量;企业可以通过持续服务发现一些新 需求,挖掘服务和产品市场。 (摘编自中国社区发展报告 )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17、一项是 A. 2008 年至 2017 年,中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持续增长,而同比增速有起伏,到 2017 年 65 岁以上的人 口占比超过 10%。 B. 2017 年中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 1.5 亿,但据 2018 年调查数据,50 岁以上的人中,有超过四成 的人还没有开始为养老进行储蓄。 C. 调查显示, 35 岁以下的人有超过半数还未准备养老储蓄, 3539 岁和 4049 岁超过两成的人因收人有限, 从未考虑为养老储蓄。 D. 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日益增强,老龄用品和老龄服务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中央的大力支持,老龄产业 未来可能获得大发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

18、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由于只有部分刚性有效需求,老龄产业的供给被压抑,预计在 2020 年前后,刚性有效需求旺盛, 而市场供给将会短缺。 B. 老龄产业的企业未来要在刚性有效需求战略的导向下发展有效产业链、培育成熟业态,为迎接黄金井喷 期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C. 预计到 2025 年前后中国初步建成老龄金融业产业体系,中国将是未来全球最大的老龄金融市场,中国 老龄金融业前景不可限量。 D. 预计到 2025 年初步形成中国老龄用品产业体系,老年保健、老年医药市场还将进一步快速发展,老龄 用品业将稳步快速发展。 6.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具有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19、 C 5. A 6. 大多数老年人愿意就近获取“家门口”社区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易启动、费用低,财政负担小; 社区养老服务有利于促进就业和新型服务业发展。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一般先浏览选项,然 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抓准字眼。 C项,结合材料二图表,“因收人有限”于文无据。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仔细阅读文章, 然后比照选项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 A 选项,比照原文“预

20、计在 2020 年前后,大量市场供给将得到释放,老龄产业市场供求矛盾将得到缓解, 但仍然潜伏大量供给冲动,并在 2025 年前后随着黄金井喷期的到来得到充分释放。”,“市场供给将会短 缺”的表述与原文矛盾,错误。 故选 A 。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答题区间, 然后筛选信息,概括作答。 本题要求回答“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有哪些优势?”答题区间在材料三,材料三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从“社 区提供“嵌入式”普遍受到老人们的欢迎”为第一角度,中心词语为“就近、便捷、低成本”;从原 文“社区养老服务借助于经济实用型的养老方式”未第二角

21、度,中心词语为“少量资金投入,经济适 用”;最后为第三个角度、中心内容讲“社区养老服务对促进就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飘忽雨季 符浩勇 夏日的午后,天空说变就变,刚才西边只是起了一层云,渐渐地丝丝缕缕,后来又连成了片,风一吹, 很快就罩满了天空,四英岭下人家的黄昏很快就要降临了。 用了一个下晌,菊英嫂才从圩场挑着碾米回到村外的田野上,当她听到“雨来啦”的喊声时,就 看到许多人往村庄跑,她不由得也加快了脚步。 快要进门时,她换转了一

22、下肩膀,抬手拢了一下散乱的刘海,额头汗津津的像被水打湿了一样。她匆 匆进门,放下米担,从门后扯下一件半旧的雨衣,披在身上,又跑出门去。屋内甩出一个声音:“小心累 坏了身子,你又往哪去?”声音很枯瘦,没一丁点儿精神。 “这阵雨不知要下多久,我得赶紧给瓜地挖沟排水。”她头也不回,转身上了村道。她觉得天空压得 很低,村边那条蜿蜒的溪面,仿佛浮起一团雾气,雨点很快就洒下来了。 那片西瓜地是她新开垦的园地,品种是新引进的无籽瓜今春以来,雨水多,蹲点扶贫的早就提醒, 雨天要多给地头开沟放水,否则会影响瓜的品质,弄不好,可能是光长叶不结瓜。想治好丈夫的腿病,还 要指望卖瓜的钱呢。医生说,再也不能拖了,再拖就

23、残废了。 她紧跑慢跑,雨幕就拉扯着罩过来,先是四野白茫茫一片,接着雨珠滴滴答答地就打在雨衣上,路, 上的尘土来不及喘气就被雨水压下去了。潇潇夏雨从远天翩翩飞来,织成一张厚厚的雨帘,笼罩着远远近 近的村庄和庄稼。 她裹着雨衣,脚步在路上交替地向前冲。 她又想起丈夫的腿。那是去年冬天,他跑到外乡去拉石料盖房,不慎被塌方压伤,感染糜烂,医治无 效。开始还可以勉强走动,就不怎么在乎,后来就开始疼,接着就需要拄拐,再后来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这一躺就是三个月。家里的活计就她一个人揽,田里锄草耕地就她一个人弄,她发誓要把丈夫的腿治好, 尽管她不满意这门婚事。为了父母传宗接代的苦心,为了换得弟弟成家,娘订了

24、这门亲,接了人家五千元 彩礼。她咬咬牙,嫁了过来。山里的女人就这命,她认了。 然而,她心里知道还有一双像星月般的眼睛始终注视着她,想躲,躲不掉,避,也避不开。那也是在 一场夏季的黄昏雨中,她放牛的时候,到椰花溪边去割猪草。四周很静,只有雨点落在溪面上溅起水花的 声音,她只顾冲着溪边的绿草伸手发觉落入水中时,才失魂地喊:“救命”后来,她睁开眼时, 发现自己已经靠在一扇宽厚的胸脯上。她连忙站起来,只记得那个人有一双清亮的眼睛,就慌慌地离开了。 这后来就变成了留在她心头的一桩憾事,她常常自己一个人到她曾经扯猪草的溪边去,可是却再也没见到 他的身影,那绵绵如丝的黄昏雨就成了她至今犹存的记忆。 五千元彩

25、礼就这样决定了她一辈子的路。娘给她提亲的时候,她想起那一双清亮的眼睛,尽管她早打 听到他家里穷,但还是托人去找他,但他却没给她一丁点回音。她记得,成亲那天,他来了,夹在闹房的 人群中,两眼湿湿的,不敢和她对视。后来他就出远门打工去了,让人带话给她,说他知道她喜欢他,但 他家穷,拿不出彩礼,现在允许农民进城打工了,他要出去挣钱,挣一大笔彩礼钱,想办法把她娶到自己 身边。尽管她结婚了,但他知道她跟丈夫没感情,他有把握把她夺回来。 她多了一副牵挂的心。 想到这里,她的脚步乱了,心也晃荡起来。远远的,她看见自己的瓜园里有个披着雨衣的身影,他挥 动锄头,正在给瓜园挖沟排水,她陡然感到一阵温暖。 她的心定

26、了定,奔上去,仰头看着他:“你”雨水洒在她的脸上,她心里一阵透凉,“你怎么来 了?”接过他的锄头,等待他的话。 “我出门打工,挣了钱,把彩礼钱还给他,你就是我的人了。” 她几乎怔住了,眼里晃动着丈夫枯瘦的脸孔和病痛的腿,她知道他爱她,但丈夫离不开她。她说:“他 的腿”后面的话被雨声淹没了。 “等给他治好了腿,我就找他去说。”男的拦住她挥动的手。 她推开了,低下头,不再看他灼亮的眼睛,说:“你,你还是走吧,我有他。”语气坚定得没 有一点回旋的余地。说罢,又奔到瓜地另一头,挥动锄头 飘忽的雨幕,更浓了;暮色,一片苍茫。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7、 小说运用插叙手法,通过菊英嫂的回忆,交代了她丈夫受伤及其婚事梗概、情感遭遇等状况,使故事情 节完整充实,也避免了平铺直叙。 B. 小说中多次写到“他”的眼睛,如“星月般的眼睛”“清亮的眼睛”“两眼湿湿的”“灼亮的眼睛” 等,突出“他”对菊英嫂真挚的爱。 C. “小心累坏了身子,你又往哪去?”这句语言描写表现了丈夫对她的体贴、关爱,“声音很枯瘦,没一 丁点儿精神”这一细节设置了悬念。 D. 小说叙述菊英嫂一段难忘的爱情经历与无奈且不幸的婚姻际遇,表达了反对家长专制、买办婚姻,追求 婚姻自主、爱情幸福这一主旨。 8. 菊英嫂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特点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中多次写到雨景,作

28、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答案】7. D 8. 隐忍负重、敢于牺牲。为遂父母传宗接代的苦心,为换得弟弟成家,她甘愿认命,牺 牲自己的婚姻自由,咬牙嫁给她现在的丈夫。深明大义、勇于负责。丈夫意外受伤,她不离不弃,想治 好丈夫的腿病。吃苦耐劳。丈夫卧床不起,她独揽家里的活计,田里锄草耕地也一个人弄。善解人意, 憧憬真爱。她理解“他”对她的爱,感激“他”的关心、帮助。 9. 赶去瓜地挖沟排水路上的雨景描写,“雨点”“雨幕”“雨珠”“雨帘”等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突出菊英嫂急着去排水,渴盼治好丈夫的病腿而忧心忡忡的心绪。菊英嫂的回忆里,在 一个夏季的黄昏,绵绵如丝的黄昏雨,渲染一种美

29、好、朦胧的氛围,突出了菊英嫂微妙、复杂的感情。 瓜园里,菊英嫂看到“他”帮忙挖沟排水时,通过写“雨水洒在她的脸上”,表现她内心的慌乱不安;通 过写雨声淹没了她后面的话,表明她的重义与负责。结尾的雨景描写,呼应标题,营造一种朦胧、凝重 的意境,给读者以回味的空间。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 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和全文的倾向性进行体会,然后选出答案。 D 项是对小说主要人物与情节主干

30、的概括,对小说主旨的理解;但“表达了反对家长专制、买办婚姻,追求 婚姻自主、爱情幸福这一主旨”这一分析不够准确。通读小说全文,从作者对菊英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 命运的揭示,从她的理想与现实、爱情与道德的矛盾冲突及其最终毅然决然的抉择来看,这篇小说的主旨 并不在于控诉家长专制、买办婚姻的反人性行为,而是对菊英嫂置身于理想与现实、爱情与道德的矛盾纠 葛中而能理性抉择、勇于担当、不离不弃的坚强伟大精神的讴歌。这篇小说主旨并不在于揭露与控诉,而 在于发现与赞美。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欣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根据小说展开过程迅速圈点相关内容,理清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

31、态、细节等描写,然后做出准确的概括与归纳,最后简洁有序地进行表述。 本题中,从菊英嫂对自已婚姻际遇与爱情经历的追忆这一部分的故事背景与场景来看,她为了顺遂父母传 宗接代的苦心,为了让弟弟成家,而甘愿牺牲自己的婚姻自由,咬牙嫁给现在的丈夫,由此可见她有隐忍 负重、 自我牺牲的性格; 她曾经得到“他”的救助, 娘给她提亲的时候, 她还惦念着“他”, 托人去找“他”, 她对“他”帮助自己挖沟排水满含感激这些叙述描写,都可看出她对“他”的爱,她善解人意,憧憬 真爱。丈夫外出务工意外受伤,医治无效,卧病在床,她忧心如焚,想治好丈夫的腿病;而且面对“他” 说的退还彩礼、离婚再嫁的要求时,她毅然拒绝。这些情

32、节都可看出菊英嫂的深明大义、勇于负责、不离 不弃的美德。此外,丈夫卧床不起,家里大小活计她一人独揽,可见她的勤劳能干、能吃苦、坚强。可据 上述分析作答。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多次写到雨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首先要考虑需要看“雨”与小说情节、形象、 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另外这是以物象为题,可考虑是否为文章的线索;同时雨是文章里的景物描写,要 考虑景物描写的作用。 首先,是菊英嫂赶去瓜地挖沟排水路上的雨景描写,作者具体地写了雨的变化:“雨点”“雨幕”“雨 珠”“雨帘”。这些雨景描写渲染了紧

33、张的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突出菊英嫂急于到瓜地排水,渴望保住 好收成以及为丈夫治疗病腿的着急、迫切的心理。其次,瓜园里排水作业时,写“雨水洒在她的脸上”, 写雨声淹没她后面的话语,这里雨景的点染,分别表现了她内心的慌乱不安,她在理智抉择后所体现的重 义、仁爱、厚道、负责的精神。再者,小说中间插入菊英嫂的回忆,叙述了一个黄昏雨季的故事,通过绵 绵如丝的黄昏雨,突出她内心美好的记忆和复杂微妙的感情。最后,文末收尾的一句雨景描写,从结构上 看,它呼应了标题;从读者阅读审美效应看,它起到营造一种朦胧、凝重的意境的作用,给读者设置了回 味的空间。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

34、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世人多未之知,唯从叔祖深异之,每谓 子孙曰:“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善属文,工草隶 。拜御史大夫。上方图江表 。 及大举伐陈,以素为行军元帅。军至流头滩,陈将戚欣,以青龙百余艘、屯兵数千人守狼尾滩,以遏军路。 其地险峭,诸将患之。素曰:“胜负大计,在此一举。”乃以夜掩之。素亲率黄龙数千艘,击之,欣败走。 悉虏其众,劳而遣之,秋毫不犯。浙江贼帅高智慧自号东扬州刺史,兵甚劲。素击之。智慧

35、逃入海,素蹑 之。智慧遁守闽越。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 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素分遣诸将,水陆追捕。乃密令人谓国庆曰:“尔之罪状,计不容诛。唯 有斩送智慧,可以塞责。”国庆于是执送智慧,斩于泉州。自余支党,悉来降附,江南大定。突厥 达头可 汗 犯塞,以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之。先是,诸将与虏战,每虑胡骑奔突,皆以戎车步骑相参,骑 在其内。素谓人曰:“此乃自固之道,非取胜之方也。”于是悉除旧法,令诸军为骑阵。达头闻之大喜。 因下马仰天而拜,率精骑十余万而至。素奋击,大破之,达头被重创而遁,杀伤不可胜计,群虏号哭而去。 素多权略,乘机赴

36、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素时贵幸,言无不 从,其从素征伐者,微功必录,至于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谴却。故素虽严忍,士亦以此愿从焉。 还京师,因从驾 幸洛阳,以素领营东京大监。卒官。 (选自隋书杨素传 ,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 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B. 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 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C. 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

37、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 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D. 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 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字形体逐渐演变,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 B. 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表,意为“外”,从中原看,江南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C. 突厥,我国古代民族,在阿尔泰山一带游牧。可汗,我国古代突厥等最高首领的称号。 D. 我国古代帝王、皇后和大臣乘坐的车总称为

38、“驾”。后用“驾”代指帝王、皇后或大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素作战有方,纪律严明。杨素奉命讨伐陈国,陈将戚欣以强军据守险滩,杨素率军趁夜袭击敌军,大 败戚欣,抚慰俘虏,官兵秋毫无犯。 B. 杨素打击叛贼,平定江南。他进攻浙江叛贼高智慧,高智慧逃到海上并与泉州叛贼王国庆会合;他让王 国庆抓了高智慧,江南彻底平定。 C. 杨素讨伐突厥,大败敌人。他讨伐人侵的突厥人,改变以前对胡人作战的布阵方法,突厥首领听说后非 常高兴,前来迎战,结果突厥军队大败。 D. 杨素富有权谋,治军严厉。他显贵受宠,朝廷对他言听计从,随他征战的人有小功必被记录,士兵们都 愿意跟

39、从他;他治军严厉,严惩违法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2)尔之罪状,计不容诛。唯有斩送智慧,可以塞责。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处道必将超群绝伦,成为非凡的人才,不是你们所能赶得上的。 (2)你的罪状,料想杀了你也抵 不了。唯有杀了高智慧送来,可以弥补罪责。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 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句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 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40、。 如本题中这段话是说“之前,泉州人王国庆,杀掉刺史刘弘,占据城池作乱,各路逃亡的叛贼都归顺了他, 自认为海陆路艰险难走,不是北方人熟悉了解的,没有设置防备的队伍,杨素乘舟出其不意偷袭他们,国 庆惊慌害怕,弃城而逃。” 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 “为”动词, “乱”是宾语。 下一句“诸亡”做“贼”的定语, 且“诸” 与后文的“皆”相呼应,排除 AD 两项。 再比较 BC 两项,“海路”是名词,在句中做主语,“艰险”做谓语,“海路艰险”句意完整。“艰险”不 能做下一句话的主语,解释不通,排除 B 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

41、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 答。 D 项, “用“驾”代指帝王、 皇后或大臣”错, 我国古代帝王乘坐的车总称为“驾”, 后用“驾”代指帝王。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 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 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B 项,

42、“高智慧与泉州叛贼王国庆会合”的内容,于文无据。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 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 逐字进行翻译。第(1)小题的关键词有:“逸”意为“超越”,“器”意为“人才”,“逮”意为“比得 上”。第(2)小题的关键词有:“计”意为“料想”,“诛”意为“杀”,“塞责”意为“弥补罪责”。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

43、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 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杨素字处道是弘农华阴人。杨素年少的时候穷困失意,有大的志向,不拘于小节,世人多不了解他, 只有他的堂叔祖认为他很不一般,常常对子孙说,处道他日一定会出类拔萃,无与伦比,成为非凡的人才, 不是你们能赶得上的。杨素擅长写文章,擅长草书和隶书,被任命为御史大夫。杨素呈上江南地区的地图。 等到大举讨伐陈国,让杨素担任行军元帅。军队行至流头滩的时候,陈将戚欣凭借百余艘青龙舟和数千人 的驻军守着狼尾滩,来阻止杨素军队行进。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各个将领都非常担心。

44、杨诉说胜负存亡的 大计都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于是,趁着夜晚出其不意攻打他们。杨素亲自率领着数千艘船攻击他们,陈 将戚欣失败逃跑。杨素全部俘虏了他的手下,慰劳他们,并且派遣他们回去,官兵们一丝一毫也不冒犯。 浙江的贼人首领高智慧自称为东扬州刺史,兵力很是强大。杨素攻打他。高智慧逃到海上,杨素紧追其后。 高智慧隐藏在闽越一带地区。之前,泉州人王国庆杀掉刺史刘弘,占据城池作乱,各路逃亡的贼人都归顺 了他,从此以后海路非常艰险,这并不是北方人所熟悉的,没有设置防备的队伍。杨素乘舟出其不意到了 那里,王国庆仓皇惊惧,弃城而逃。杨树分别派遣诸位将领从水路和陆路追捕他,并且秘密的令人对国庆 说,你的罪状,料

45、想杀了你也抵不了,只有杀了高智慧送来可以弥补你的罪过。王国庆于是抓住高智慧把 他送了过来,杨素在泉州斩杀了他。剩下的党羽全都来投降依附,江南由此平定下来。突厥人达头可汗侵 犯边塞,杨素被任命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边塞讨伐他们。之前,诸位将领和贼虏作战的时候,常常考虑 敌人的骑兵横冲直撞,都把兵车和步兵相互掺杂在一起,骑兵在里边。杨素对人说,这是自己稳固自己的 方法,这并不是取胜的方法。于是全部废除旧的方法,命令各位将领摆出骑阵。达头听完之后非常高兴, 于是下马仰天参拜,率领精锐骑兵十余万人到了这里。杨素奋起抵抗,打败了他们。达头被重创逃跑了, 杀死杀伤的人不计其数。众贼人哭嚎着离开了。杨树擅长谋

46、略,敢于乘机奔赴敌营,面对敌军应变有方。 然而治军非常的严格,有冒犯军令的人立刻斩杀他,一点儿也不宽恕。杨素当时地位尊贵被宠幸,他说的 话皇帝没有不听从的。那些跟从杨素征伐的人,有一点功劳也一定会记录下来。至于其他的将领,即使有 大的功劳,也大多被文官斥责拒绝。所以杨素虽然严厉狠心,士兵也愿意因此而跟从他。回到京师以后, 又跟从皇帝到洛阳,让杨素兼任营东京大监。杨素在为官期间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舟泊桐江 赵 湘 严子陵 边水自流,夕阳无语倚松舟。 乍逄风月羞为客,及到溪山识尽秋

47、。 移树断蝉初过雨,立沙孤雁偶随鸥。 乡心旅思何人会,芦草萧萧一笛幽。 【注】赵湘,祖籍南阳(今河南省西南部) ,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 ,宋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官庐江 (今属安徽省合肥市)尉。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隐居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畔。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讲究炼字,如“自”“羞”,平凡中见奇崛,写出了诗人深刻的感受。 B. 颈联采用拼贴剪辑的手法,写人在船中一路看到的风景,写得有声有形。 C. 前面三联重在写景,景情相生;尾联抒情,又借景点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D. 本诗和杜甫的蜀相一样,都涉及历史人物,以历史为客体,借古讽今。 15. 诗的首联景中有

48、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江水“自流”,夕阳“无语”,孤舟“倚松”,诗人描绘了一幅江边薄暮时分静谧 安详、悠然自在的秋景图,但眼前寂静安详的秋色,反使他倍感孤独和怅惘,触动了客居他乡的愁绪。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综合把握诗歌情感,明确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并进行分析。 D 选项“借古讽今”错,应是借古抒怀。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的

49、首联 景中有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既是针对全篇设题,又把答题区间扣在首联之中。 从全诗来讲“羞为客”“乡心旅思”,表达了作者为做官而作客他乡而感到惭愧以及客居他乡的羁旅愁绪。 然后分析首联,抓准意象“边水”“夕阳”“松舟”,它们构成了一幅静谧安详、悠然自在的秋景图,再 体味“自流”“无语”中蕴含的孤独和怅惘。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屈 原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2) 李白 行路难 中, 诗人引用两个典故, 表达期待施展抱负的愿望的两句是“_, _。 (3)苏轼赤壁赋中,结尾写客人解决了思想问题,心情舒畅,无所忧虑,于是同苏轼“_, _”,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答案】 (1). 制芰荷以为衣兮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