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4018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厦门市厦门市 2020 2020 届高中毕业班线上质量检查(一)届高中毕业班线上质量检查(一) 语语 文文 试试 题题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提前登录在线测试系统,核对个人信息。答卷前,考生务必提前登录在线测试系统,核对个人信息。 2回答选择题时,采用在线选择作答的方式,考生直接在相应题号中选择对应的选项,无需回答选择题时,采用在线选择作答的方式,考生直接在相应题号中选择对应的选项,无需 在答题卡上填涂答案。在答题卡上填涂答案。 3回答非选择题时,采用在线拍照上传的方式,考生可自行打印答题卡进行作答;若无法打回答非选择题时,采用在线拍照上传的方式,考生可自行打印答题卡进行作答

2、;若无法打 印的,可在印的,可在 A4 白纸上按试题指定格式作答,作答区域大小尽可能与答题卡样式保持一致。答白纸上按试题指定格式作答,作答区域大小尽可能与答题卡样式保持一致。答 题完毕,请按操作手册拍照上传,注意拍摄画质清晰,不要多拍、漏拍。重复上传的以最后题完毕,请按操作手册拍照上传,注意拍摄画质清晰,不要多拍、漏拍。重复上传的以最后 一次上传的图片结果为准。一次上传的图片结果为准。 4居家测试,请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严禁将试卷外传。居家测试,请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严禁将试卷外传。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3、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近年来,我国公 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 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群众身边,服务于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起来之后,如 何提升使用率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面前。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 读者”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究其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 异化、多样化趋势,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

4、位”。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 不高等问题,关键要在供给侧发力,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改变此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服务内容单一、供给缺乏弹性等 问题,更好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对接。现实中,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相关需求也日益多元。在这 种背景下,围绕公共文化的投入不能是一次性的,应当在内容资源上不断进行更新,同时在载体上也应与时 俱进,更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比如,现在的父母都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 的阅读习惯,儿童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儿童图书的借阅量占不少图书馆外借图书的一半。这就应该加大儿 童图

5、书的采购量,扩大儿童阅览室的面积。让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才能缩小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 化需求之间的差距。我国文化资源日益丰富,群众的文化选择空前广泛,欣赏水平也日渐提升。如果公共文 化供给更新缓慢,不对群众胃口, 自然会导致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我国的公共文化需求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 当群众呼唤动态的、社交化的文化服务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全都是静态的、非社交化的读书、看报、看 电影等活动;当群众习惯于从移动互联网上获取资讯和娱乐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仅停留在物理空间。提 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就必须重视群众在文化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掌握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

6、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让文化之风充盈社会空间,需要 付出更多努力。比如,一些地方探索以“智慧+”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社区“智慧书房”;一些地方 突破传统服务界限,充分呼应群众所需,为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开办“四点半课堂”;还有地方发挥本地 戏曲、民乐的优势,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等。事实证明,立足本地特点,贴近群 众需求,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摘编自张贺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精准供给”)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政府逐渐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力度,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

7、施网络。 B.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不高,是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C. 为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在内容资源上和文化载体上不断有所创新,与时俱进。 D.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就需要将文化服务由静态、非社交化的服务转变为动态、社交化的服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展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就,后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强化论证。 B. 第二段先结合具体事例阐明问题,接着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之道,逻辑性强 C. 文章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着重从服务内容和供给更新两方面展开论述。 D. 文章结

8、尾列举了一些地方的成功案例,以证明公共文化服务贴近群众需求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建立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宣传以提升其使用率。 B. 多开辟网络空间,将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适应社会发展,提升效能,更好服务群众。 C.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供需错位”,是人们对公共文化需求差异化、多样化所导致的。 D.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文化事业,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 表

9、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 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D 项,“就需要将文化服务由静态、非社交化的服务转变为动态、社交化的服务”说法错误。原文是“公共 文化服务就不能全都是静态的、非社交化的”,说明两者都要兼顾。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 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 项,

10、 “通过对比强化论证”说法错误。 文章先展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就, 后面再分析存在的问题, 是为了辩证说理,并非对比。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 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 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 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建立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宣传以提升其使用率”说法错误。文章 谈的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11、网络的建设供需错位的问题,而不是宣传不够的问题。 C 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供需错位,是人们对公共文化需求差异化、多样化所导致的”说法错误。人 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位”是 “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象存在的原因,选项强加因果。 D 项,“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说法错误。“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错,文章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的构建是指立足地方特色而采取的各种公共文化服务措施,并不是单指人数多少。 故选 B。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

12、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 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 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 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 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 12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咬文嚼字编辑部 12 月 2 日发布“2019 年十大流行语”,“文

13、明互鉴”“区块链”“硬核”“融 梗”“XX 千万条,XX 第一条”“柠檬精”“996”“我太难/南”“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凌主 义”等流行语入选。 榜首的“文明互鉴”出自习近平主席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交流互鉴” 主张的内涵不断丰富,影响不断扩大,引起全球共鸣,彰显了中国的巨大影响力。中央确定“把区块链作 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不仅让“区块链”成为信息技术领城的热词,也让其走进大众视野, 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硬核”的彪悍、“融梗”的边界和“霸凌主义”的思维和行径,都令人沉吟再三。 (摘编自年度十大流行语标注社会脉动 ) 材料二: 材料三:

14、语言文字周报 执行主编杨林成表示,流行语评选应当秉持五大基本原则。 一是群众性原则。 年度“十 大流行语”应具有原创性,能展现大众的语言创造力,年度使用的热度较高,是不同语境、不同群体的人 都在用的,比如“盘它(他)”。二是持续性原则。没有真正流行开来的事件性热词热语不收,比如“你是 什么垃圾”,只在 2019 年 6 月底上海即将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管理的时候热过,其后湮没无闻,就不应该收 录。三是趣味性原则。入选的条目必须具有一定的语文智慧,包含一定的辞趣,还应该带有一定的情感、 情绪,在风格上应该轻松活泼、幽默诙谐、自嘲解嘲,读来让人会心一笑,辞趣寡淡的一般不收录。四是规 范性原则。流行语评

15、选不能只考虑流行度,入选的条目要有利于健康的语文生态建设,源于谐音的热词不 收,这样的“谐音”不利于汉语的规范、健康发展。比如,“你怎么这个亚子”“让我康康”等;缩写拼 音的字母词一般不收,比如,“OMG”“瑞思拜(respect)”等。五是正面性原则。入选的条目在内涵上应 该能反映当年民众或某一群体的某种心态,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镜像。 (摘编自年度流行语评选必须传递正能量) 材料四: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 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 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

16、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 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 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 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 聚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很多机构相 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其选择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投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 不能代表时代的全

17、部。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 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摘编自流行语中的时代活力)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流行语常常成为年度生活热点、亮点的标识性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精神面貌和发展变 化。 B. 互联网群组和综艺是年度流行语产生的最重要土壤,影视、文学作品以及电竞游戏、表情包、广告等都 为流行语的产生做出了贡献。 C. 从 2012 年到 2018 年,综艺提供的年度流行语占比最高;而这几年中,表情包、广告每年产生的流行语 最少,有的年份甚至没有。 D. 群众性是流行语的基本属性,充分发挥群

18、众的语言创造力,将会产生更精彩、更有生命力的的流行语。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咬文嚼字发布的“硬核”“融梗”“霸凌主义”这些流行语之所以“令人沉吟再三”,是因为它们既标志社会 脉动又蕴含丰富意味。 B. “你是什么垃圾”没有被语言文字周报选入年度流行语,主要因素是它来自没有持续发展的事件,违 背了持续性原则。 C. 研究近年来年度流行语来源类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观察出这些来源类型在这一年的活跃程度和社会影 响力,为行业提供参考。 D. 选择多样、变化快速的流行语,在展现我们时代样貌的同时,也展示出时代进步的多样性,证明了国家 发展的无限可能。 6. 请从咬

19、文嚼字“2019 年十大流行语”中推选出一则最佳流行语,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理由。 【答案】4. C 5. B 6. 示例一:推荐“文明互鉴”。内涵深厚。文明互鉴,即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借鉴。 正能量强。“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语言雅致。 “文明互鉴”源自“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凝练典雅。示例二:推荐“硬核”。辞 趣丰厚。“硬核”指很厉害、很强大,多用来表示认同、表达敬意、点赞等,情感意味丰富。体现正能 量。表达对他人的赞赏与自信,体现拼搏进取、追求美好的品格。使用广泛。生活中,不同领域、不同 层次的人经常使用,生命力强。

20、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 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 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C 项,“从 2012 年到 2018 年,综艺提供的年度流行语占比最高;而这几年中,表情包、广告每年产生的流 行语最少,有的年份甚至没有”说法错误。由图表可知,表情包、广告 2014、2015、2017 年度产生的流行 语并非最低。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

21、要求,解答时要整体 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 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 项,“持续发展的事件,违背了持续性原则”说法错误。持续性不是指事件,而是指词语没有流行开来, 缺少持续性。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 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 文。答题时首先要求

22、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 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 短尾的句子。本题的题干是“请从咬文嚼字2019 年十大流行语中推选出一则最佳流行语,并结合 材料简要阐述理由”作答本题,首先要从“2019 年十大流行语”选择出你所认为的最佳流行语,这一问题 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要求;然后结合材料阐述选择该则流行语的原因,作答这一问的时候, 要注意结合所选择的流行语的特征,以及流行语评选应当秉持的基本原则作答。流行语的评选必须秉持五 大基本原则:一是群众性原则。二是持续性原则。三是

23、趣味性原则。四是规范性原则。五是正面性原则。 结合评选的原则分析即可。示例一:推荐“文明互鉴”。结合“文明交流互鉴主张的内涵不断丰富, 影响不断扩大,引起全球共鸣,彰显了中国的巨大影响力”分析可知,本则流行语具有内涵深厚的特征, 符合正面性的原则;“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符合 正能量强的原则;“文明互鉴”源自“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凝练典雅,语言雅致。 示例二:推荐“硬核”。“硬核”指很厉害、很强大,多用来表示认同、表达敬意、点赞等,情感意味丰 富,具有趣味性的原则;表达对他人的赞赏与自信,体现拼搏进取、追求美好的品格,体现了正面性

24、的原 则;生活中,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经常使用,生命力强,使用广泛,符合群众性原则。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 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 传记); 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 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 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 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

25、体),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 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 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 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 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唱 谢应龙 一季的雨水足,晒够了秋阳,地里有个好收成。

26、田边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蹲着,站着的抽着旱烟卷儿 的是四爷,蹲着的头上罩着素边皂布头巾的是四奶。田是村里的好田。村里的现有的田都好。稍差的这些 年都种上了大豆、花生和红薯,行里都疯长着青草儿种的人不愁收,播了种完事。甭管它大豆比白米 细、花生赛黄豆大、红薯藤遮不住黄土。 站在田边,可以看清整个村院。村子里没有狗了,行路的人走得静心清闲。蹲着的四奶对抽着旱烟、 眼睛直望着村子黄土大道的四爷说:“老头子,甭等了,开镰吧!” 甭等了?这几天四爷等的就是他的儿子!大儿子在恢复高考后那年上了大学,工作在城里,秋收时总 要请假回来帮衬爹,原是不要等的。直到三年前,儿子升了职,开镰时就再也未见他的影子。春节小

27、车回 来,劝爹:这几亩田,就别在它上面想主意,穷折腾了。四爷眼一瞪,那年春节就过得没滋没味的。 说好今年全都回来,咋还未露出脑尖顶?二儿子、三儿子,一个专科、一个本科,让村里人眼红。四 爷听了消息,好久未做声。 半晌才说:谁让他们全走了呢?说的是实话。半个也不会回来了。四爷的眼又朝村子逡巡了一阵后, 他叹了口气才回过头来对四奶说: “开镰吧。” 开镰了,熟透的水稻沉沉地朝着镰刀挥去的方向倒下。沉沉倒下的水稻在四爷的眼中闪过一道道无比 绚丽的弧线,一股丰收无言的稻香痒痒甜甜地悬浮在秋日的风中了,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四爷 才惊喜地发现,四爷说:“老婆子,看我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四奶接言:

28、“我也割了好大一蔸呢!”四爷一愣,随即就笑了:“割吧。”“割吧。” 日近当午,四爷抬头看了一下天,天穹里尽是薄薄的青云,没有一丝儿的彩色,天底下的飞鸟一小群 一小群地飞过。邻家地里的庄稼早已割了,稻草胡乱地散在田里,东一垛西一垛的。不远处的塬上是几柱 冲天的浓烟在飘四爷的心就猛地紧缩了一下,他一下子就怀念那时大集体大生产火火热热的情景来: 男人挑禾挥汗如雨,女人割禾弯腰如弓,机声鸣鸣,镰光闪闪,最顽皮的娃儿们也跟在挑桶后边泥着脸蛋 抢拾着稻穗 四奶说:“我又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四爷看了看已汗流浃背的四奶,她满头的白发和金黄的稻色非常美丽。四爷很痴迷地看了一阵,说: “老婆子,我总觉得这地里怪

29、冷清的。” 四奶抬起满是汗渍的脸,她撩起青布衬衣的下襟在脸上撸了一下,便笑了,说:“冷清就冷清吧,难 道让人一边唱戏不成?” 四爷说:“今日里我才真觉得自己老了。”四奶听了,一愣,随后就豁开牙床笑。“笑啥呢?”四爷见 状,问。 “笑你七十还不服老呢,想想,人若不老下去,这黄土地上的人又一茬连着一茬疯长,到今日恐怕连 挤都挤不下呢。更何况人要吃要喝,堆成这么多,会弄成啥样呢?” “那种田的把式都老了又去了,田地里冷冷清清了,你说又会成啥样呢?” 四奶听了,又一愣。她看见四爷的眼空洞而又迷失般地在空荡荡的塬上呆望了路上有几个人正远 远地朝这里走来。四奶跟着望,过了一阵,四奶说:“不是咱家的儿,割吧

30、。” “割吧,割起才热闹点。 镰刀又动作起来,稻子在轻吟的阵痛声中成功地倒下。忽然,四爷嘶哑着粗犷的嗓门吼叫了起来,接 着,唱:锄禾日当午,挣钱儿读书。谁知读书儿,进城不沾土。说读书,说读书空旷的田野里,一段 如泣如诉的歌谣,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撒向了天地的四方。不远处一棵苦楝树上一群打盹的鸟儿惊醒了, 扇动着惊恐的翅膀箭一般地逃去。四奶没来由地竟浑身战栗起来,低头看,一层殷红的血液已浸过了她的 指尖,无声地点滴在稻田里,她回过头想看,却不见了血痕,血早已溶浸在尘土之中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儿子们在秋收季节却不回家帮助收稻,

31、 老人苦等无果, 这样写是为了表现年轻一代对留守老人不够关心, 亲情淡漠的问题。 B. 秋日割稻,田间地头,老两口你一言我一语,对话极简单极朴素,富有生活气息,既传递出丰收的喜悦, 又暗含着隐忍的愁绪。 C. 四奶不小心割破手指,殷红的血液溶浸在她脚下的尘土中,这一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将人与土地的血肉 联系,刻画得入骨入髓。 D. 四爷四奶对乡村和孩子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对土地满怀深情,另一方面他们又想尽办法,把自 己的孩子送出乡村。 8. 小说中间部分划线内容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写四爷唱歌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 A 8. 丰收季节的田野

32、冷清、散乱,以环境的孤寂强化四爷失落迷惘的心理;和后文大集 体大生产火热的劳动场景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农村历史和现状的关注与思考;在对话中插入环境描写, 增强了文学美感,调节叙事节奏,使行文富有变化。 9. 凸显人物形象。歌声表现了四爷对农村文明衰落的惆怅,对土地执着眷念的情怀。凸显主题。悲怆 的秋唱,寄托苍凉的情感,更能引发读者对农村人和土地关系的思考。推动小说情节达到高潮。从隐忍 到爆发,四爷的情绪逐层蓄积,最终借助歌声表达出来,情节极富冲击力,震撼人心。化用李绅悯农 诗句,以改编歌谣的形式在悯农的传统主题中注入时代的忧思,使小说意蕴更丰富,耐人寻味。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

33、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 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 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A 项,“为了表现了年轻一代对留守老人不够关心,亲情淡漠的问题”过度解读。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 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 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

34、、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 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本题题干“小说中间部分划线内容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答本题要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画线句子“天穹里尽是薄薄的青云,没有一丝儿的彩色,天底下的飞鸟一小 群一小群地飞过。邻家地里的庄稼早已割了,稻草胡乱地散在田里,东一垛西一垛的。不远处的塬上是几 柱冲天的浓烟在飘”是一段景物描写,从内容上看,描写了丰收季节的田野冷清、散乱、孤寂的特点, 强化四爷失落迷惘的心理。从结构上看,后文描写了大集体大生产的劳动场景“他一下子就怀念那时大集 体大生产火火热热的情景来:男人挑禾挥汗如雨,女人割禾弯腰如弓,机声鸣鸣,镰光闪闪,最顽皮的

35、娃 儿们也跟在挑桶后边泥着脸蛋抢拾着稻穗”,火热的大集体劳动场景与此时的孤寂形成对比,引发读 者对农村历史和现状的关注与思考;在对话中插入环境描写,增强了文学美感,调节叙事节奏,使行文富 有变化。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小说中情节的作用的能力。情节的作用要从五个角度考虑:1、 从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 虑;2、从情节与人物的关系角度考虑;3、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 系角度考虑;5从情节与读者的关系角度考虑。本题题干“小说结尾写四爷唱歌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谈 谈你的理解”,作答本题,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四爷等待在外工作的孩子起收割稻子,却以失望告终, 于是

36、和四奶一起洒着汗水开镰收割,“老婆子,看我割了好大的一蔸呢”等句子写出了四爷对土地和劳作 的热爱。望着冷清的田野,想起儿子升职后不再去田里干活,并让自己别种田等事,四爷内心失落惆怅, 唱起了悯农歌,“锄禾日当午,挣钱儿读书。谁知读书儿,进城不沾土。说读书,说读书”如泣 如诉的歌谣将四爷对农村文明衰落的惆怅表达的淋漓尽致;主旨和情节上,小说层层推进,由等待到失望, 由喜悦到惆怅,由笑到歌,推动小说情节达到高潮,四爷的情绪逐层蓄积,通过歌声深化小说的主旨,引 起读者对农村现状的关注和思考,情节极富冲击力,震撼人心;四爷的歌化用李绅悯农诗句,把悯农 的传统主题与时代的忧思结合起来,含义更丰富,更具有

37、诗意美感看,也使小说意蕴更丰富,耐人寻味。 【点睛】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 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这两者的使用可使情节结构紧密,前后呼应。 与主题的关系。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 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二、古二、古代诗文阅读(代诗文阅读(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 世祖南征,

38、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至元十年, 御史台辟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 , 当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 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 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 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 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

39、方,众赖以安。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江淮行省宣使 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 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 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 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 榷茶 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 ,量 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

40、,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 诸子如师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B.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C.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D.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以田地收益作为祭祀、教师薪俸及补助读书人士的开支。 B. 御

41、史,西周时设置的官职,起初专门负责监察朝廷官吏,隋以后兼负记录历史之责。 C. 榷茶,旧时对茶叶的种植、交易等所实施的征税、管制、专卖等一系列的限制措施。 D. 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上等称“最”,下等称“殿”,文中泛指等级的高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中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 他施政得法,百姓因此得以安定。 B. 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又释放了因持兵 器自卫而被误认为谋反的十七人。 C. 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治弹劾

42、他不守法的郄显等人死罪,皇帝不闻不问,致远不惧怕 威胁,亲自解开刑具,释放他们。 D. 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求前往,到任之 后,屡次上书极力为陈天祥争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2)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申屠致远审查此案,查得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拿财物作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2)桑哥 正催促定陈天祥的罪,恰逢申屠致远的奏章呈上,桑哥气焰受阻。 【解析】 【10 题详解

4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 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 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渊诬宏 作诗有异志”,“渊”是本句的主语,故排除 AB;“执渊穷诘”,“执渊”和“穷诘”是连动短语作谓语, “穷诘”是极力审问,“穷”作状语,紧邻动词“诘问”词语和独立句子间不能断开,排除 C。 本句译为:杭州有个叫金渊的人,想假冒籍贯作儒生,儒学教授彭宏不同意,金渊诬陷彭宏作诗有反叛之 心。申屠致远察知其中实情,拘捕金

44、渊极力审问,判了他的罪,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 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B 项,“御史,西周时设置的官职,起初专门负责监察朝廷官吏,隋以后兼负记录历史之责”说法错误。御 史是西周时始设的官职,掌文书及记事。秦始,以御史监郡,专门负责监察朝廷官吏;隋朝始设监察御史, 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

45、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 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 符合之处。 C 项,“皇帝不闻不问”说法错误。皇帝是下令不要问忙兀台的罪,“释放他们”也不准确,是让他们充军 赎罪。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谳”,审判定案;“辜”,罪;“贿”,钱财; 第二句得

46、分点:“方”,正;“会”,恰逢;“沮”,阻止。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 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 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 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 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47、。 译文: 申屠致远,字大用,他的祖先是汴梁人,金朝末年辑随他的父亲中屠义迁居东平的寿张,致远在府学 进修学业,和李谦,孟祺等人齐名。世祖南征,(申屠致远)被推荐担任经略司知事,军中的机要事务,大 多由他谋划。军队返回,到达随州,所俘获的男女,申屠致远全部释放了他们。至元十年,御史台征召他 担任操吏,(中屠致远)没有赴任。南宋被平定后,焦友直,杨居宽任两浙宣慰使,推荐他做都事,(申屠致 远)首先建议:“宋朝的图书文集应上缴朝廷;江南的学田,应仍旧用来供应学校。”行省听从了他的建议。 临安改为杭州,(申屠致远)升任总管府推官,宋朝驸马杨镇的侄子杨珍节,家中很有钱。看守钱财的小吏 姚溶偷了他的银子

48、,怕事情被发觉,就诬陷杨珍节暗中和宋朝的广、益二王勾结,官吏拷打,杨珍节无辜 服罪,案于已定。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珍节拿财物作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 了他。杭州有个叫金渊的人,想假冒籍贯作儒生,儒学教授彭宏不同意,金渊诬陷彭宏作诗有反叛之心。 申屠致远察知其中实情,拘捕金渊极力审问,判了他的罪,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申屠致远) 审 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兴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反的人,都获得了释放。改任寿昌府判官。当 时敌寇盗贼暗中兴起,加上建造攻打日本的战船,远近民众骚动,申屠致远布置得法,百姓赖以安定下来。 至元二十年,(申屠致远)拜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49、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告平章忙兀台不守法,皇上下 诏不必追问,并把郝显等人交给忙兀台审讯,(郄显等人) 被关在狱中,(忙兀台 )一定要置他们于死地。 申屠致远知道他们的冤情,要放了他们,忙兀台以权势逼迫他,申屠致远不为所动,亲自解开郄显等人的 囚具,让他们充军赎罪。桑哥当权时,治书侍御史陈天祥被派到湖广,弹劾平章,桑哥摘录他奏疏中的话, 诬陷他大逆不道,奏请派使者前往审讯他,陈天祥被捕。当时行台要派御史到湖广巡察属部,大家都怕桑 哥,没有人敢去,申屠致远慷慨激昂地请求前往。等到了后,屡次上奏章极力争辩。桑哥正催促定陈天祥 的罪,恰逢申屠致远的奏章呈上,桑哥气焰受阻。转运使卢世荣征收茶税牟取暴利,申屠致远弹动他。他 又说不能跨海远征日本,白白消耗国力;选拔人才以南北为限,苦乐不均,应考核他们的优劣,考虑地区 的远近,定为制度,这样选拔人才就能公平而官场弊端也能革除。申屠致远清心修持,坚守名节,以侍奉 权贵为耻,藏书万卷,取名墨庄。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教育孩子如同师友一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