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适应质检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400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适应质检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适应质检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适应质检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适应质检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适应质检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州市福州市 20202020 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完卷时间:(完卷时间:150 150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150 150 分)分) 第第 卷(阅读题共卷(阅读题共 70 70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 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

2、一个小的 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 的普遍联系。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 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 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 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 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 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 推天道以明人事,

3、天人合一思想是 周 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 所作所为。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如此, 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 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 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 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

4、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 未始遗人, 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 贵的民胞物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 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 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 用的。并且,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

5、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 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治病必求于本。进而言之,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一种宇宙观或世界观,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观(生态伦理),代表着一种人生追求、 一种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为根本特点的整体思维观念和思维方法,对于 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 ) 1. 下列关于

6、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整体思维是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B.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最早是宋代学者张载提出的。 C. “民胞物与”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它提升了整体思维的境界和层次。 D. 中华传统医学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在临床上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论述“整体思维”,是论述传统思维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前提。 B. 第四段引述儒道两家的代表性观点,论证了他们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 C. 文章不仅论证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

7、也论述了其现代价值。 D. 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的表现与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周易到儒道两家诸子,虽然在“天人合一”之理的表述上有差异,但在思维观念上是一以贯之的。 B. 我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实践,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特征中整体思维的理 念。 C. 根据中华传统医学理论, 人体与天地相互影响, 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 D. 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 有助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 也可使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稳定。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

8、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 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B 项, “最早是宋代学者张载提出的”错误, 依据第三段“早在西周时期, 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第四段“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 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 可知,“天人合一”思想不是由张载最早提出,张载是继承和发展,并正式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 词。 C 项,“提升了整体思维的境界

9、和层次”错误,依据第四段“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 胞物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 的境界和层次”可知,原文只是说“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故 C 项 扩大了范围。 D 项,“中华传统医学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错误,第五段说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 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 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可知,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 论依据”,而是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

10、,故 D 项于文不符。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 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 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 C 项,“论证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错误,依据第一段“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 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 维”可知,原文提到了西方的“整体思维”,但没说“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故 C 项 无中生有。 故选

11、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 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C 项,“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错误,依据第五段“人与天地相参也, 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可知, 中华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人体与天地、社会相互关联,所以应该顺应天地自然之道,但是 C 项“因而医生可 以选择从自然

12、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的推断则不成立。 故选 C。 【点睛】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的逻 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改、添了哪些词, 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范围词、程度词、时间词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成各题 材料一: 当今界处于因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消除矛盾、化解危机,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治理的大 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向世

13、界贡献的中国方案,其中坚持对话协 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的行动主张直接回应了世 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全球治理难题。目前,中国正通过一系列举措将理念落实为现实行动,以自己 的实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展现中国 大国担当,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2014 年至 2016 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 超过 3 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 500 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发展开放型世 界经济注入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谭星宇开放的世界开放的经济) 材料二: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

14、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的首次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 并通过鵲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号201B 车 5 月 21 日发射成功 目前运行在地月引力平衡点 L2 点 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 嫦娥四号任务引入了德国、瑞典、沙特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开辟了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合作的新 范式。这些国际合作载荷将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数据,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 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过去十年,中国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提供 22 万幅卫星图像,约 8000 景卫星图像在成员国得到应用,促进 了亚太区域科研、灾难监测

15、与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中国利用优势资源,服务航天领域的博士研究生学位 教育,为各成员国培养青年英才;中国提出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共同构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 廊的倡议,并在第一届高峰论坛期间与各成员国共同发布北京宣言,以提升各成员国航天基础能力、共 享服务能力、快速响应能力、产业驱动能力和互联互通能力。 (摘编自新华网嫦娥四号月背探索记 、张克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为亚太空间合作页献中国 力量等) 材料三: 2017 年 5 月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是中国能源开发一次历史性突 破,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每立方米的可冰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

16、是等量常规天然气的 1.43 倍,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 又比煤炭、石油小,更加清洁环保。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攻坚克难获得成功,依赖于中国理论的创新。 试采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邱海峻介绍说,我国在全球率先建立了可燃冰两期三型成矿理论,创立可燃 冰三相控制开采理论,应用于试采模拟和实施方案制定,确保了试采过程安全可控。 低渗粉砂质储层水合物矿藏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广泛分布,很多国家对可燃冰有强烈需求。我们 现在掌握了这一技术,将来可以进行技术输出,有利于解决一带一路沿线资源、能源问题,推动一带一 路沿线的经济发展和融合。邱海峻说。 (摘编自吴涛、攀,张旭东我国可燃冰资源可用百年以上) 材

17、料四: 新世纪以来,能源、环境、气候变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全球可持续发展,而中国倡导的建设全球能源互联 网,加快清洁能源国际共享,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目前,我国正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体系。在核电研 究方面,作为四代核电技术的高温气冷堆是一种近乎理想的安全的核反应堆,业内人士将其称为固有安全 性。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张作义指出:关于第四代核能技术,国际上美国、德国、日本、 俄罗斯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只做到方案研究,而我们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实际建造电站的。2018 年 10 月 31 右,由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承建的蒸汽发生器通过出厂验收, 标志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关 键设备

18、的研发制造难题已全面攻克。对此,哈电重装董事长王守革自豪地说:这台高温气冷堆核电蒸汽 发生器的研制成功,从设计、材料、工艺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完全的自主创新,为我国核电在一带一路 中顺利走出去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 (摘编自王璐、左翰嫡全球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已完成 ,韩维正低头有勇气 抬头靠实力)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造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国与国关系,内容涵盖了经济、科技等多 个领域,其中又以贸易投资为工作重心。 B. “鹊桥”中继星把接收到的地面站的遥控指令通过前向链路转发给着陆器、巡视器,再经由返向链路把 收到的数据以不同的频段转

19、发到地面站。 C. 向全世界开放航天数据,中国这一举措不仅能帮助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升航天科技实力,还能为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D. “可燃冰”开采和高温气冷堆研制是我国对“坚持绿色低碳”行动主张的具体落实,其技术输出有利于 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全球治理难题,要有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的清晰认识,也要有相应 的实践,在这两方面,中国都量出了表率。 B. 无论是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还是倡导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都说明中国具有全球治理 开放合作的大格局和大国担

20、当的精神品质。 C. 在航天科技、可燃冰开来和核电站建设等领域,中国虽然起步比欧美发达国家晚,但都能凭借自主创新全 面赶超,取得令人自豪的世界一流业绩。 D. 海域可燃冰的开采理论和第四代核能技术的研发成果,都能使我国占领新能源研发技术高地,为推动全 球能源消费革命和完善全球治理创造条件。 6. 未来,我国可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为全球治理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C 6. (理论方面)完善、推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倡议,继续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提供 中国方案; (经济方面)加大对外投资和贸易力度,继续为全球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中国力量; (科技

21、方面) 加大对外科技合作、共享、输出力度,继续促进全球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 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 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其中又以贸易投资为工作重心”错误。结合文本内容“2014 年至 2016 年倡议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分析可知,“其 中又以贸易投资为工作重心”于文无据。B 项,“把收到的数据以不同的频段转发到地面站”错误。结合材 料二图片内容分析,

22、“鹊桥”中继星把接收到的地面站的遥控指令通过前向链路转发给着陆器、巡视器,再 经由返向链路把收到的数据发送回中继星,地面站遥控中继星,以不同的频段转发到地面站。C项,“中国 这一举措不仅能帮助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升航天科技实力”错误。结合“嫦娥四号任务引入了德国、 瑞典、沙特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开辟了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合作的新范式。这些国际合作载荷将向全 世界科学家开放数据,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分析可知, “中国这一举措不仅能帮助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升航天科技实力”于文无据。故选 D。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

23、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 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 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 项,“中国虽然起步比欧美 发达国家晚,但都能凭借自主创新全面赶超,取得令人自豪的世界一流业绩”错误。“关于第四代核能技术, 国际上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只做到方案研究,而我们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实 际建造电站的”“2017年 5 月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成功, 这是中国能源开发一 次历史性突破,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

24、的影响”“2019 年 1 月 3 日继星传回了世 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嫦娥四号任务引入了德国、瑞典、沙特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开辟 了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合作的新范式”等分析可知,“中国虽然起步比欧美发达国家晚,但都能凭借自 主创新全面赶超,取得令人自豪的世界一流业绩”于文无据。故选 C。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 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 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大国担当,为完善全球

25、治理 贡献中国力量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分析可知,加大对外投资和贸易力度, 继续为全球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中国力量;结合“当今界处于因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消除矛盾、化解 危机,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治理的大课题以自己的实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展现中 国大国担当, 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分析可知,完善、 推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等倡议,继续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中国方案;结合“嫦娥四号任务引入了德国、瑞典、沙特等多项国 际合作项目,开辟了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合作的新范式”“这些国际合作载荷将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数 据,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

2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2017 年 5 月我国首次海 域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体系”分析可知,加大对 外科技合作、共享、输出力度,继续促进全球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 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 传记); 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 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

27、域,暗示答题思路,暗 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 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 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 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 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8、(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 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伏击(节选) 徐贵祥 起床的哨子刚刚响起,乔东山就一跃而起。易水寒也从床上跳下来,懵懵懂懂地穿衣服。 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易水寒一边扎着绑带,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乔东山,感觉乔东 山并没有特别在意他,心里才稍微平静一点。 出操的时候,他发现队伍里又多了几张面孔,估计是从西边归队的,心里不禁嘀咕起来,千万不要有 认识凌云峰的人。从跑步到队列训练,大家的精力都很集中,没有人注意他。但他还是心虚,感到了前所 未有的孤独和恐惧。 上午上课,由乔东山汇报自己的战斗经历。乔东山说,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古莲战役的三条

29、山战役,那 时候我们师担任主峰防御,友邻部队是军部的特务团,那个特务团打得惊天地泣鬼神,团长凌云峰同志率 领部队在敌人的阵营里三进三出,反复绞杀,直至将马家军的指挥系统打乱,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 不知红军在哪里,稀里糊涂地乱冲乱撞,导致自相残杀,从而迟滞了对于三条山正面的进攻,有力地保障 了三条山主峰阵地的防御,掩护了军部和本师主力转移。这个英雄的特务团的团长是谁呢,他就坐在我们 的中间,请凌云峰同志站出来,让同志们看看 易水寒在那一瞬间几乎晕了过去,他没有想到乔东山会在这个场合把凌云峰的名字点出来,还让他站 起来亮相,一旦有人认识凌云峰,他马上就会原形毕露,马上他不敢想下去了,也不得不站

30、起来。 他控制住一触即发的情绪,软绵绵地站了起来,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干笑,结结巴巴地说,没什么, 乔科长过奖了,我们没有做什么讲完这句话,他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简直就要虚脱了,摇晃了 一下,又站稳了。 学习班主任肖南发现他神情不对,走到他的面前问,凌云峰同志,你怎么啦,病了吗? 他说,不,哦,是的,头晕,晕得厉害。 肖南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说,那好,你坐下休息吧。 又对乔东山说,你继续。 易水寒坐了下来,他清空了自己的思想,把陈达送给他的那几句话拿出来,放在心上,我信仰三民主 义,不成功便成仁 乔东山说,大家都看见了,这就是凌云峰,我们的英雄。昨天夜里,我们聊起三条山战斗,我很惊讶 他能死里逃

31、生。他告诉我,他已经倒在死人堆里了,是一场大雨把他的战友浇醒,那位战友发现他还有一 口气,把他背出死人堆同志们知道吗,古莲城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不要说冬天,就是夏天也很少下雨, 怎么可能在冬天下一场大雨呢,大家相信吗? 教室里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易水寒的头皮一紧,下意识地摸枪,可是武装带上没有枪。他闭上了眼 睛,该来的一定会来,那么就来吧,老子不是凌云峰,老子是国民党特务易水寒,老子是来刺探情报的, 要杀要剐,随你的便不成功,便成仁 就在这个时候,他又听见乔东山说,昨夜,当凌云峰跟我说那场大雨的时候,打死我我也不相信,我 甚至在那一会工夫对他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的脑子被枪炮震坏了 易水寒提到嗓门

32、上的一颗心,呼的一下放回到肚子里,紧接着又被重新提了上来。乔东山说,我甚至 对他的经历和身份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不是凌云峰,我打算继续暗中注意他,调查他 霎时,易水寒的额头上就冒出黄豆大的汗珠,他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一下周围,似乎看见黑压压的人群 向他逼来,无数根指头指着他,耳畔一片轰鸣假的,特务,冒牌货,拉出去公审,枪毙 易水寒呼啦一下站了起来,握紧双拳,准备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去,可是,他很快就发现,他的腿根本 不听他的使唤了,他颓然跌倒在木凳上,等待未知的结局 好像过去了很多年,也许有一百年吧,他睁开眼睛,看见乔东山的嘴巴还在台上嚅动。乔东山说,同 志们啊,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奇迹啊。今天早晨

33、,我借阅了一份资料,我找到了三条山战斗的一则报 道,是夜,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为古莲百年不遇,是我们的特务团感天动地,老天爷洒下甘霖,浇醒 了我们亲爱的凌团长,这是天意啊 易水寒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乔东山就从台上跑下来,泪花闪烁,抱住易水寒激动地说,向死而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革命者是打不死的 易水寒分明感觉到,好像有一个东西从他的身体内脱壳而出,另一个东西注入他的血管,他颤抖了一 下,在乔东山的背上拍打两下说,谢谢你乔科长,你把我们特务团说得太神奇了,我,凌云峰,为了革命, 马革裹尸在所不辞 (选自当代2020 年第 1 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34、一项是 A. 第二段交代“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为下文易水寒“下意识地摸枪”埋下了伏笔,这 一安排使得故事发展合乎逻辑。 B. 小说场景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一次课堂上,但乔东山的讲述内容过去与现在交织,不仅拓展了小说的 时空,也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C.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乔东山对“凌云峰”由怀疑到信任的讲述是明线,易水寒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变化为 暗线,双线交织,有条不紊。 D. 小说情节曲折摇摆,节奏从容和缓,乔东山每一次停顿对易水寒而言都是一次危机,而每一次危机却又 都有转机,极具戏剧性效果。 8. 小说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9. 有人说“情感是小说的动力”

35、,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7. D 8. 交代了故事结局,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主题表达得以完成。突出学习班对易水寒 的影响,使其产生蜕变。情节突转,产生了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 9. 小说通过人物的情感表现,完成了人物形象塑造。小说利用跌宕起伏的情感要素推动了情节发展, 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小说通过乔东山动情的讲述和易水寒情感的变化及升华,完成了小说的主题表达。 小说中情感成为了贯穿全篇的线索,统摄了作品的材料。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基 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

36、见错误类型有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 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 D 项,“节奏从容和缓,乔东山每一次停顿对易水寒而言都是一次危机”错误,文本由乔东山对“凌云峰” 由怀疑到信任的讲述过程来带动情节,串起易水寒各种心理变化,故情节不是“从容和缓”,而是张弛交 替。 且依据第十七段“老天爷洒下甘霖,浇醒了我们亲爱的凌团长,这是天意啊”,十八段“抱住易水寒 激动地说,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革命者是打不死的”可知,乔东山最后两次停顿对易水 寒而言是转机,故“乔东山每一次停顿对易水寒而言都是一次危机”于文不符。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段落作用的能力。解

37、答此题,考生平时要积累结尾段的常见作用的相关知识,还要注意 题干的内容提示。考生要多思考结尾段与其他段落的内容关联和呼应铺垫对比总结等结构作用,还要注意 末段在深化主题或升华中心上的作用。 最后一段“易水寒分明感觉到,好像有一个东西从他的身体内脱壳而出,另一个东西注入他的血管”交代 了故事结局,易水寒受影响而思想产生了蜕变,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我,凌云峰,为了革命,马革裹尸 在所不辞”易水寒由被怀疑到被信任,化险为夷,情节突转,富有艺术感染力,同时也有力地彰显了 主题。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思想感情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抓住题干“情感是小说的动力”的指向 性作用,分析文

38、本思想感情对人物、情节、线索、氛围、主旨等的作用,分要点准确答题。 本文的“情感”有两方面。一是乔东山对“凌云峰”由怀疑到信任的情感,二是易水寒的情感:如第二段 “感觉乔东山并没有特别在意他,心里才稍微平静一点”,第三段“他还是心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和恐惧”,第六段“他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简直就要虚脱了,摇晃了一下,又站稳了”,第十三段 等“老子不是凌云峰,老子是国民党特务易水寒,老子是来刺探情报的,要杀要剐,随你的便不成功, 便成仁”,末段“易水寒分明感觉到,好像有一个东西从他的身体内脱壳而出,另一个东西注入他的 血管”等。二人的的情感变化,串起了全文情节变化,故情感推动了情节发展

39、,在紧张的氛围中突出人物, 尤其是易水寒的形象特征,促使人物情感和思想得到升华,有力地彰显了主旨。 【点睛】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 学体裁。阅读小说时要把握主人公和次要人物的矛盾或和谐关系,自然环境和战争、和平等社会环境,情 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是否以人、物、时间、空间、情感变化等为线索,进而思考主题上的褒贬 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曾同亨,字于野,吉水人。同亨举嘉

40、靖三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礼部,迁吏部文选主事。故事,丞 簿以下官,听胥吏铨注,同亨悉躬亲之。隆庆初,为文选郎中,荐用遗佚几尽。进太常少卿,请急去。万历初, 起大理少卿。历顺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御史刘台得罪张居正,同亨,台姊夫也,给事中陈三谟欲 并逐之,奏同亨赢不任职。诏调南京,遂移疾 归。九年,京察拾遗,给事中秦燿、御史钱岱等复希居正指,列同 亨名。勒休致 。居正卒,起南京太常卿。召为大理卿,迁工部右侍郎。督治寿宫,节浮费三十余万。由左侍郎 进尚书。军器自外输,率不中程,奏请半收其直,又请减织造之半。皆报可。汝安王妃乞桥税,同亨拒之。帝 竟如妃请。内府工匠,隆庆初数至万五千八百

41、人,寻汰二千五百人,而中官滥增不已。 同亨疏请清厘。已得旨, 中官复奏寝之。同亨弟乾亨请裁冗员以裕经费,京卫诸武臣谓减已月也大哗何同变出朝围而之同言形怎休不 得遗门成加大子少保力去迢乘传归久之,再起故官,税使所在虐民,同亨极谏。三十三年大计 京官,与考动徐 必达持正不挠。是年,北察失执政意,中旨留给事中钱梦皋等;南察及同亨自陈疏,亦久不下。同亨适给由入 都,遂引疾。诏加太子太保致。同亨初入吏部严嵩其乡人,尚书吴鹏则父同年 也,同亨无私谒。尝止宿署舍, 弥月不归。尚书杨博痛诋伪儒,同亨曰:此中多暗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 孰愈哉?卒年七十有五。赠少保,谥恭端。 (节选

42、自明史曾同亨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 乞去/诏乘传归 B. 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 乞去/诏乘传归 C. 京卫诸武臣谓/减已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享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 乞去/诏乘传归/ D. 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享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 去/诏乘传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43、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移疾”是指托病辞官,多为居官者求退婉辞,后文中的“引疾”一词与此同义。 B. 休致,古代指官吏年老去职,也泛指官员辞官,“勒休致”是指勒令官员去职退休。 C. “大计”是明代官员考核制度,每三年一次,才、守卓异者候升,劣下者依法处置。 D. “同年”,古代所有同年参加科考者的互称,吴鹏曾与同亨父亲同年参加科考,故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同亨亲躬职事,竭忠尽职。任吏部文选主事期间,他亲力亲为,做好官员铨选登记工作;在文选郎中任上, 他慧眼识才才德之士几乎都得到荐用。 B. 同亨公忠体国,为国节用。他负责帝陵修建节省了不必要开支三十

44、多万两;宦官滥增工匠人数,他奏请处 理,获得旨意,减省了大量的人工开支。 C. 同亨不惧权恶,心系民生。汝安王妃向朝廷请求收取桥税,他认为是无理要求,予以拒绝;税使四处为害百 姓,他为民请命,极力进谏,予以阻止。 D. 同亨为人正直,任事勤勉。他初入吏部,并没有私下拜访同乡的高官严嵩和与父亲相识的尚书吴鹏;他一 心为了工作,曾整月住在官衙,没有回家。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器自外输,率不中程,奏请半收其直,又请减织造之半。 (2)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兵器从外输入大都不合规格,(他

45、)上奏建议按半价收取,并请求减少一半的织造物。 (2)即使(“伪儒”)表面上假借名义,与自荐求官、恬不知耻的人相比,谁好些呢?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 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 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京城卫戍部队的诸位武臣声称减少了自己的月薪, 一片哗然,窥伺着曾同亨走出朝房就围着他叫嚷。曾同亨再次请求退休,没有结果。九门的工程完工,他 被加封为太子少保。极力请求离去,皇帝下诏令他乘驿车回乡。句中,“减

46、已月俸也”是“谓”的宾语, 应该连在一起。据此分析可排除 BC两项。“围而噪之”与“同亨再乞休”是两件事,中间需要断开。据此 分析可排除 D 项。分析可知,A项断句正确。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 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 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同时,要积极利用文言文文本进行正误判断。D 项解说错误,“同年”, 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如果没有考中,虽是同年参加科考,也不能互称同年。故选 D。 【12 题详解】

47、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 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 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 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 、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B项, “宦官滥增工匠人数,他奏请处理,获得旨意,减省了大量的人工开支”分析错误,原文“已得旨,中官复 奏寝之,这一次,他的请求没有得到批准。故选 B。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

48、,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 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 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 字落实”(留、删、换) ,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 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意思: (1)率,大都;中,符合;直,价值。 (2) 阳,表面;假,假借;愈,较好。 【点睛】参考译文: 曾同亨,字于野,吉水县人。父亲曾存仁,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 职为刑部主事。改任

49、礼部,调任吏部文选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胥吏选拔,曾同亨却全都 亲自挑选。他与陆光祖、李世达齐名。隆庆初年,任文选郎中,几乎将旧臣举荐任用完了。晋升为太常少 卿,因急事请假离去。 万历初年,出任大理少卿。历任顺天府尹,任右副都御史管辖贵州。御史刘台触犯了张居正。曾同亨 是刘台的姐夫,给事中陈三谟想将他们一起驱逐,上奏曾同亨羸弱不胜职。诏令调他到南京,于是称病回 乡。万历九年(1581),京城考核纠察官,给事中秦灿、御史钱岱等人又秉承张居正旨意,列上曾同亨的姓名。 张居正勒令他休息。 张居正死后,他出任南京太常卿。皇帝召他担任大理卿,调任工部右侍郎。负责督促营建皇帝逝世后 的寝宫,节省三十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