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132557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7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1 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2.1 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2.1 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2.1 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2.1 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节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与稳态 情景导入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1.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2.学会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3.掌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4.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关键术语 体液 体液调节 细胞内液(血红蛋白) 细胞外液(血浆蛋白) 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 渗透 压、pH 稳态的意义 细胞与内环境 基础梳理 1体液与内环境的关系 2内环境的作用 机体的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中间环节。 思维激活 1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有什么区别? 提示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是红细胞细胞内液的主要成分。血浆蛋白是血浆中 200 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2、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固体成分,正常含量为 6080g/L,它是细胞外液 中的成分。 合作探究 1内环境及其成分的关系: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 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其各成分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2内环境各种成分的比较 成分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相同点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 存在部位 血管内 组织细胞之间 淋巴管中 生活于其中 的细胞种类 各种血细胞 体内各 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等 化学成分 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 蛋白质很少 拓展延伸血浆的主要成分 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处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3、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 4.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高等动物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同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与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有十分密切的 联系。具体情况如下: 特别提醒注意区分三种环境(极易混淆,重点记忆) 巩固 1下列各项中,能看做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子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尿素进入膀胱中 解析 A、B、D 项中,所处位置分别是生殖腔、胃液、尿液,均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 C 项中胰岛素经注射进

4、入血浆,可看作进入内环境。 答案 C 内环境的稳态 基础梳理 1概念: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血液 pH:7.357.45。 3内容:除了血液 pH 以外,内环境的温度、血糖含量、水的含量、无机盐离子浓度等也要 保持相对稳定。 4稳态的意义:维持细胞的形态和保证细胞行使正常的功能,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 要条件。 思维激活 2为什么给患者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营养不良时为什么会出现水肿现象? 提示 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如果 NaCl 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 于 0.9%,就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的含量减少,血浆

5、渗透压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 水分更多地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多,造成水肿现象。 合作探究 1概念的理解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不是一种恒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动态的 变化。 (2)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等共同调节下,通过循环、呼吸、泌尿、皮肤等器官系统的 共同参与来完成的。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 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细胞外液渗 透压的 90%以上是由 Na 和 Cl决定的 酸碱度 维持因素:与血浆中 HCO 3、HPO 2 4等离子有关,

6、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 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温度 人的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是细胞代谢所需的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必要条件。 (3)正常的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4)内环境中积累过多的代谢产物如 CO2、尿素、氨等,会使机体中毒。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内环境稳态一旦失衡,就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以及某些生理活动出现障碍,严重时会危及生 命,如下表所示。 病症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引起

7、疾病的症状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 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 身体消瘦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 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拓展延伸血液 pH 稳态的调节 正常人血液 pH 在 7.357.45 之间。 如图为缓冲物质 H2CO3/NaHCO3对血液 pH 的调节过程: 巩固 2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 pH 的变化趋势、引起 pH 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 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

8、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解析 缺氧状态下的长时间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无氧呼吸加剧,细胞内乳酸积累,从而导致血 液 pH 降低,此时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的碱性成分(NaHCO3等)发挥作用,以避免 pH 的进一 步降低。 答案 B 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例 1】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血浆蛋白 葡萄糖 纤维素 血红蛋白 激素 尿素 A B C D 思维导图 答案 B 反思总结内环境组成的知识常以不同形式考查,但只要抓住问题的根本就能轻松解决。判断 是否为内环境组分,最根本的标准是有无细胞生活于其中,消化液、

9、泪液、尿液、体腔液等 都没有细胞生活于其中,所以不是内环境;细胞内液也不属于内环境。 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例 2】 如图所示为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 箭头表示物质的运输方向, A、 B、 C 表示结构, a、b、c、d 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构成结构 A 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用字母表示)。 图中 B 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_;ad 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_。 (2)试用图示表示 ad 四者的物质交换情况。 (3)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细胞的途径是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 需要经过_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阶段。 思维

10、导图 解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搞清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1)图中各部分名称: 四种液体中只有 d(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2)ad 四者的物质交换情况: (3)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细胞利用的途径: 血浆中红细胞1层生物膜 毛细血管壁2层 组织细胞线粒体利用3层生物膜 答案 (1)a、b 毛细淋巴管 d (2) (3)abd 6 三 1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唾液、尿液等也属于体液 B细胞内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 唾液、尿液不属于体液。 答案 A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1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激素、分 泌小泡和氨基酸 A B C D 解析 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 分泌小泡是结构, 不是物质; 血浆、 组织液、 淋巴及其中的 O2、 CO2、葡萄糖、激素、氨基酸等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答案 A 3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指出该图中箭头表示的物质错误的是( )。 A中性粒细胞(白细胞) B组织液 C水 D红细胞 解析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 部分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因此 B、 C 正确。部分白细胞可以通过变形到达组织间隙起防御作用,但红细胞则不能通过毛细血管 壁。 答案 D 4内环

12、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 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外界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解析 内环境不包括细胞内液。外界环境的变化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只有剧烈变化 才有可能破坏稳态。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 B 5根据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 A 即过程 b 是以_方式进行的。b 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的 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只写字母)。其中 A 中的水以_形 式进入消化道。 (3)A 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所示之外,还应有_。A 和 B 的交换是通 过_(结构)进行的。 (4)过程 e 和 f 的渗透方向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_。 (5)过程 c 和 d 依次表示_ _ 作用和_作 用。 (6)与 A 相比,E 中不含有的成分是_。 答案 (1)单纯扩散 脂质 (2)A、B、D 消化液 (3)汗液的分泌 毛细血管壁 (4)双向 (5)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重吸收 (6)大分子蛋白质 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中图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