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8+2”定时训练2 2019年(全国2卷)逐题仿真练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162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8+2”定时训练2 2019年(全国2卷)逐题仿真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8+2”定时训练2 2019年(全国2卷)逐题仿真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8+2”定时训练2 2019年(全国2卷)逐题仿真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8+2”定时训练2 2019年(全国2卷)逐题仿真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8+2”定时训练2 2019年(全国2卷)逐题仿真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 年年(全国全国 2 卷卷)逐题仿真练逐题仿真练 题号 14 15 16 17 18 考点 万有引力 核反应与核 能 受力分析与 平衡 带电粒子在磁 场中的运动 功能关系的应用 题号 19 20 21 22 23 考点 曲线运动 电场性质的 理解 电磁感应图 象问题 测定动摩擦因 数 研究二极管的特性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7 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8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2019 陕西咸阳市模拟(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太阳对行

2、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r 3 T2k,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 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 B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 Fmv 2 r ,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牛顿第 二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 C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 v2r T ,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匀速圆 周运动的线速度定义式 D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使用的三个公式都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 答案 B 解析 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r 3 T2k,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 律,是通过研究行星的运动数据推理出的,不能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故 A 错误;在探

3、究太 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 Fmv 2 r ,这个关系式是向心力公式,实际上是牛顿 第二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故 B 正确;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 们引用了公式 v2r T ,这个关系式不是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定义式,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 度定义式为 vx t,故 C 错误;通过 A、B、C 的分析可知 D 错误 15(2019 四川德阳市第三次诊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氢原子从 n6 能级向 n1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 原子从 n6 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B 核泄漏事故污染物1

4、37 55Cs 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 其核反应方程式为137 55Cs 137 56Bax, 可以判断 x 为电子 C原子核发生一次 衰变,该原子外层就一定失去一个电子 D质子、中子、 粒子的质量分别是 m1、m2、m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 粒子,释放的 能量是(2m12m2m3)c2 答案 C 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 n6 能级向 n1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大于 氢原子从 n6 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 结合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可知, 若氢原子从 n6 能级向 n1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 从 n6 能级向 n2 能

5、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 A 正确;根据 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可知,核反应方程式137 55Cs 137 56Bax 中,x 的质量数为 0,电荷数 为:z55561,所以 x 为电子,故 B 正确; 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 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不是来自核外电子,故 C 错误;根据爱因斯坦质能 方程知,质子和中子结合成 粒子,核反应方程为 211H210n42He,释放的能量是 Emc2 (2m12m2m3)c2,故 D 正确 16(2019 山东泰安市 5 月适应性考试)如图 1 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左端固定于 O 点,右 端跨过位于

6、O点的光滑定滑轮悬挂一质量为 1 kg 的物体,OO段水平,O、O间的距离 为 1.6 m, 绳上套一可沿绳自由滑动的轻环, 现在在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图中未画出), 平衡后, 物体上升 0.4 m,物体未碰到定滑轮则钩码的 质量为( ) 图 1 A1.2 kg B1.6 kg C. 2 kg D. 2 2 kg 答案 A 解析 重新平衡后,绳子形状如图: 设钩码的质量为 M,由几何关系知: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53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2mgcos 53 Mg;解得:M1.2 kg,故 A 正确,B、C、D 错误 17. (2019 湖南邵阳市二模)如图 2 所示, 圆形区域内存在一垂直纸面

7、向外的匀强磁场, 磁感应 强度的大小为 B1,P 点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点大量相同的带正电荷粒子以相同的速率从 P 点 射入磁场区域,速度方向沿纸面内的各个方向这些粒子射出磁场区域的位置均处于磁场边 界的某一段圆弧上, 这段圆弧的弧长是磁场边界圆周长的1 6.若只将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变为 B2, 结果相应的弧长变为磁场边界圆周长的1 3,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 B2 B1等于 ( ) 图 2 A. 3 B. 3 3 C.1 2 D2 答案 B 解析 当磁感应强度为 B2时, 从 P 点射入的粒子与磁场边界的最远交点是轨迹上直径与磁场 边界圆的交点,即POM120 ,如图所示: 所以粒子

8、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r2Rsin 60 mv qB2, 同理可知, r1Rsin 30 mv qB1, 解得: B2 B1 3 3 , 故 B 正确 18 (2019 甘肃省最后一次联考)已知篮球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 篮 球与地面碰撞后以大小为 v0的速度竖直弹起后到再次与地面碰撞的过程中, 以 v 表示篮球的 速度,t 表示篮球运动的时间,Ek表示篮球的动能,h 表示篮球的高度,则下列图象可能正确 的是( ) 答案 BD 解析 篮球在上升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空气阻力越来越小,由 mgF1ma,可知其 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变化越来越慢,速度图象的斜率越来越小,下降过程中

9、,v 越大,阻 力就越大,由 mgF1ma,可知加速度就越小,故 A 错误,B 正确;上升过程中,h 越大, v 越小,阻力就越小,合力就越来越小,Ekh 图线切线斜率越小,下降过程中,h 越小,v 越大,阻力就越大,合力越小,所以 Ekh 图线切线斜率越小,故 C 错误,D 正确 19(2019 重庆市 5 月调研)把一小球从某一高度以大小为 v0的速度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大 小仍为 v0,方向竖直向下,则该运动过程中( ) A小球做平抛运动 B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 C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不变 D小球所受合外力的总功为零 答案 BD 解析 若小球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不变,故 A 项错误

10、;若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小 球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大于 v0,故 B 项正确;小球刚抛出时,速度方向水平, 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小球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v0,方向竖直向下,重力对小球做功 的功率 Pmgv0,故 C 项错误;据动能定理可得,该运动过程中小球所受合外力的总功 W总 1 2mv0 21 2mv0 20,故 D 项正确 20. (2019 山东泰安市 3 月第一轮模拟)如图 3,在正点电荷 Q 的电场中,A、B、C 为直角三 角形的三个顶点,D 为 AC 的中点,A30 ,A、B、C、D 四点处的电势满足 AC,B D,点电荷 Q 在 A、B、C 三点所在平面内,则(

11、) 图 3 A点电荷 Q 在 AB 的连线上 B点电荷 Q 在 BD 连线的中点处 CDC D将负试探电荷从 C 点移动到 B 点,电场力做负功 答案 AC 解析 因 AC,则点电荷 Q 在 AC 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又 BD,由几何关系可知点电 荷 Q 又在 BD 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则点电荷 Q 在 AB 的连线上,如图,选项 A 正确,B 错 误;D 点距离点电荷的距离较 C 点近,可知 DC,选项 C 正确;将负试探电荷从 C 点移动 到 B 点,电场力做正功,选项 D 错误 21. (2018 江西师范大学附中三模)如图 4 所示, abcd 为一边长为 l 的正方形导线框, 导线框

12、位 于光滑水平面内,其右侧为一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线框的 cd 边平行,磁场区域的宽 度为 2l,磁感应强度为 B,方向竖直向下线框在一垂直于 cd 边的水平恒定拉力 F 作用下沿 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直至通过磁场区域cd 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开始匀速运动,规定线框 中电流沿逆时针方向为正,则导线框从刚进入磁场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a、b 两端的电 压 Uab及导线框中的电流 i 随 cd 边的位移 x 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 图 4 答案 BD 解析 线框的 cd 边刚进入磁场时做匀速运动, 则整个线框进入磁场时速度不变, 根据楞次定 律知产生逆时针方向的电流, 为正方向, 电动势大小

13、EBlv, 此时ab两端的电压为Uab1 4Blv, 当线框全部进入磁场时,线框内无感应电流,此时线框做匀加速运动,ab 两端的电压为 Uab Bl(vat), 线框 cd 边刚出磁场后的瞬间, ab 两端的电压为 cd 边即将出磁场前瞬间 ab 两端 电压的3 4,且逐渐减小,对比图象可知,A 错误,B 正确;当线圈的 cd 边出磁场后瞬间,电 流为顺时针方向,由于此时安培力大于外力 F,故此时线框做减速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减小, 电流位移图象切线的斜率减小,逐渐趋近于开始进入磁场时的电流大小,C 错误,D 正确 22 (5 分)(2018 陕西宝鸡市质检二)某同学设计了测定动摩擦因数的方案,

14、 其装置如图 5 所示, A 是可在水平桌面任意位置固定的滑槽,其末端与水平桌面相切,B 是体积较小的质量为 m 的滑块请你根据相关知识完善以下实验操作:(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 图 5 (1)如图甲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边缘 M 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 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 P 点, 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 h、 M 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 H、 M 与 P 间的水平距离 x1,则滑块经过滑槽末端时的速度为_(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 符号表示) (2)如图乙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 B 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 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

15、 P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边缘 M 的距离 L、M 与 P间 的水平距离 x2,则滑块离开桌面右边缘 M 时的速度为_(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 符号表示) (3)由第(1)、 (2)步的测量, 可以写出滑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 _(用 实验中所测量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答案 (1)x1 g 2H (2)x2 g 2H (3) x12x22 4HL 解析 (1)设滑块在滑槽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 v1, 水平方向有 x1v1t,竖直方向有 H1 2gt 2, 联立解得:v1x1 g 2H. (2)同理,第二次实验经过桌面右边缘 M 点的速度大小为: v2x2 g 2H. (3)滑块在水平桌

16、面上运动, 由动能定理得:mgL1 2mv2 21 2mv1 2, 解得:x1 2x 2 2 4HL . 23(10 分)(2019 河南郑州市第三次质量检测)二极管为非线性元件,其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 性正向电压较小时,电流很小,二极管呈现较大的电阻特性;当电压超过一定数值(称为开 启电压)时,电流迅速增加,呈现较小的电阻特性加反向电压(不超过击穿电压)时呈现很大 的电阻特性,反向电压增加时,反向电流几乎不变物理小组欲研究测量二极管正向伏安特 性,设计了甲、乙、丙三种电路,如图 6 所示小组最终选择了丙图操作步骤如下: 图 6 a根据电路图丙连接电路; b闭合开关 S1,调节各可变电阻,使得开

17、关 S2由断开到闭合时,灵敏电流表 G 指针无偏转, 并记录此时电压表 V 的示数 U 和电流表 A 的示数 I; c调节可变电阻,重复步骤 b,读出多组不同的 U 值和 I 值,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 电压 U/V 0.10 0.20 0.30 0.40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0.80 电流 I/mA 0 0 0 0 0 1.0 4.0 13.0 27.0 53.0 90.0 d.在坐标纸上描绘出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曲线 根据以上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设计原理上讲,对于甲图和乙图的误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甲图误差的来源在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18、乙图的误差来源在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B甲图误差的来源在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乙图的误差来源在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C甲图误差的来源在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乙图的误差来源在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D甲图误差的来源在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乙图的误差来源在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2)在图 7 坐标系中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绘出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曲线 图 7 (3)从描绘的图线来看,二极管的开启电压约为_ V(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4)已知二极管的电阻 RDU I ,从描绘的图线来看,当二极管导通时,二极管的电阻随着 U 的 增大而迅速_(填“增大”或“减小”) (5)从设计原理上讲, 电路图丙中二极管电阻的测量值_

19、真实值 (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 答案 (1)C (2) (3)0.5 (4)减小 (5)等于 解析 (1)由题图所示电路图可知,图甲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图乙采用电流表内接法,甲图误 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乙图误差来源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故 C 正确,A、B、D 错 误;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点,根据坐标系内描出的点作出图线如图所示: (3)由题图示图象可知,二极管的开启电压为 0.5 V; (4)由图示图象可知,二极管两端电压与通过二极管的电流的比值减小,二极管电阻减小,故 在该区域,二极管的正向电阻随电压增加而减小 (5)由题图丙所示电路图可知,题图丙所示电路避免了电表内阻对实验的影响,电路图丙中二 极管电阻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物理 > 物理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