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 专题3 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2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130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 专题3 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 专题3 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 专题3 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精准训练二精准训练二 赏析写景艺术赏析写景艺术 练前提示 古人云:“写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耳。”景物描写在古代诗歌中占据着极 其重要的分量,诗人们苦心孤诣,极尽描写之能事。因此,赏析写景艺术自然成为高考 考查的重要内容,并发展为很重要的题型。这种题型在题干中有“写景特点”“写景艺 术”等字眼。在阅读分析时,如果能区分好静景与动景、乐景与哀景、虚景与实景,就 为下一步赏析写景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答题时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判断: 景物选取:有无典型性(指有无季节或地方特色)。写景层次: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写景角度: 形、 声、 色、 态、 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 “声”是听觉角度

2、, “态” 分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不同的角度可以组合在一起,如视听结合等。写 景方法: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对比衬托等,以及修辞手法甚至 如融情于景等表现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张十一 韩 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 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 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 觉霜毛一半加。 注 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 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时所 作。张十一,名署,德宗贞元十九年(803)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 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筼筜:竹名,

3、生长于水边。踯躅:杜鹃花科。 恩波:皇帝的恩泽。斗:通“陡”。 诗歌的前四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_ 答案 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第一联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并且第一句为远景;第二联 则是两组近景特写。色彩浓淡相宜。有淡墨勾勒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 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动静结合,以声衬静。山村是宁静的,但是猿的哀啼打破了宁静, 反而更突出此处环境的幽静。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其一)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 注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 西湖:颍州(今安徽阜阳)西

4、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词句简析。 答:_ 答案 动静结合。下片前两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平滑的琉璃,再以船的移动缓慢,衬 托了“静”。后两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 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表现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境。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 注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 巃嵷(l n sn):山势高峻的样子。 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5、答:_ 答案 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 达出诗人愉悦的心情。 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 美景,表达出诗人对太白岭的喜爱之情。 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 清幽,表达出诗人的欣悦之情。 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出诗人 喜悦的心情。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 苏 轼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6、。 试扫北台看马耳 ,未随埋没有双尖。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苏 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注 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移守荒蛮之地密州,作此诗。马耳:马耳山,因形似 马耳得名。本诗作于元丰四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年冬,黄州大雪。 两首诗都写雪景,描写手法却各具特色,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答:_ 答案 第一首诗:运用感官结合的方法写雪。以触觉写雪:雪后诗人只觉被褥毫无暖意, 如同水泼在上面,重在表现下雪之后天气寒冷。以视听结合写雪:庭院里的雪光反射在书 斋的帷幔上,明亮而刺眼,诗人误以为天将破晓,半夜听到屋檐上雪融化后滴落的声音。写 出了雪后的独特感受。 第二首诗: 以侧面描写写雪: “马亦惊”写雪后天地一片银白, 马也因此而惊; “我先行” 写出“我”对雪后美景的喜爱,通过诗人行为写雪后景色之美。以虚写雪:想象雪晴之后, 鸦鹊嬉戏于枝间的可人场面;想象自己留宿寺中,等待听雪融化后从屋檐上和竹叶上滴落的 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