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高效三练 主题 书院的前世今生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129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高效三练 主题 书院的前世今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高效三练 主题 书院的前世今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高效三练 主题 书院的前世今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高效三练 主题 书院的前世今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高效三练 主题 书院的前世今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练前寄语 未来新高考试卷长什么样子,全国各地都在猜测,有的已在探索中。有一点可以 肯定的是,它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全卷各大板块互不相通、条块分割,而是内容、板块间的互 联互通,并有效地矫正长期以来高三复习与训练中的各练一块,因而效率不高的现状。本专 题试图以“书院的前世今生”为主题,把各大复习、训练板块相通互融,以实现复习效益立 体化、最大化,并积极探索新高考命题及高三训练的新路子。 主题主题 书院的前世今生书院的前世今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是古代东亚教育制度有别于官学的一种独立的教育系 统。通常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

2、之处建学舍。文化创造、文化积累和价值传播 是书院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一种传播方式,其精髓是中国儒家文化中所 倡导的正心明德思想,一种使命的自觉担当。这种教育理念和文化传播方式,之于当下教育 如何培养人才和教化人心不无启示价值。 书院的辉煌始于教育,传统书院人数不多的小规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朝夕相处 地论道,是其生命力所在。王阳明、黄宗羲等大师风格活泼,注重挖掘学生的自主性,在相 互启发中悟道的方法,至今仍是研究生教学中的方法之一。当下,尽管书院在教育理念和教 育方法上可以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尽管如今的岳麓书院已是湖南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 很多书院正在被新建或复修,但它俨

3、然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渠道或重要组成部分,也不能取 代义务教育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现在的书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院,而是一个文化传承 的载体,应有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是全球化时代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中我们站稳脚跟的根基。可以说,书院对 我国教育、学术、建筑、藏书等事业的进步,对民风民俗的养成,对中华文明的传播都做出 了重大贡献。书院本身就是一种活的文化载体,受古代文化传统中以山水比德和隐士文化的 影响。作为体验传统文化的基地和传统文化传承空间,只有使之活态化地成为当今文化实践 的场所,让学生的琅琅书声和文明礼仪教化激活书院的灵魂,成为区域文化高地,才是对它 最好的利用和弘扬。 除了

4、文化传承,独立自主的理性精神的蕴蓄应是书院存在的另一功能。书院的终极意义 是给人以思想,教人们学会思考。儒家特别注重成人教化,个人立足于社会最重要的是怎么 做人、怎么做事,书院的教育往往以此来展开,这是一种精神的启悟。中国文化追求知行合 一,书院的特点之一就是求道与求学的统一,也就是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 这种独立自主、理性批判精神,在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强国进程中格外值得重视。如岳 麓书院就承载了湖湘文化精神的传统:经世致用、关怀现代、关心社会等等。王夫之、魏源 等诸多彪炳史册的人物,都曾受到其思想和精神的浸润。 书院文化的复兴, 不能止步于有形的物质层面的建筑, 而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

5、发展, 使之成为令人向往的人文高地。它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需求,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 求,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启迪,一种适合当下又再现传统的生活。 (摘编自范玉刚书院的文化传承及精神蕴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院文化倡导的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它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传播方式为其价值所在。 B书院的一些教育方法尽管适用于当今的研究生教学,但并不代表就适合义务教育。 C文化传承功能是指书院可以作为文化实践的场所,体验它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 D理性精神的蕴蓄功能是指书院教育注重成人教化,可以给人以思想和精神的浸润。 答案 A 解析 “它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传播方式

6、为其价值所在”分析有误, 文中还有“除了文化传承, 独立自主的理性精神的蕴蓄应是书院存在的另一功能”这一说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复兴书院文化展开论述,意在引导人们注重书院的文化传承及精神蕴蓄。 B文章以服务时代为立场,既肯定了书院文化的当下意义,也指出了它的现实局限性。 C文章论证书院存在的两大功能,是按照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逻辑顺序推进的。 D文章列举王夫之、魏源的事例,论证了书院文化蕴含的思想、精神对人的教化作用。 答案 C 解析 “文章论证书院存在的两大功能”分析有误,书院不止两大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上的

7、书院是与官学对立的民间机构,它是古代社会文化教育途径的重要补充。 B传承书院文化时要古为今用,就应消除以山水比德和隐士文化等消极思想的影响。 C为了让书院活态化地存在当下,学校应尽可能组织学生到书院去读书和接受教育。 D复兴书院文化,相较于新建或复修书院,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更加符合时代需求。 答案 D 解析 A 项“历史上的书院是与官学对立的民间机构”分析不当,文中是说“书院是中国古 代民间教育机构”,并没有说它是“与官学对立的”。B 项“就应消除以山水比德和隐士文 化等消极思想的影响”分析有误,文中说“书院本身就是一种活的文化载体,受古代文化传 统中以山水比德和隐士文化的影响。才是对它最好的

8、利用和弘扬”,是对以山水比德和 隐士文化的影响的肯定。 C 项“学校应尽可能组织学生到书院去读书和接受教育”分析有误, 文中是说“只有使之活态化地成为当今文化实践的场所,让学生的琅琅书声和文明礼仪教化 激活书院的灵魂”,并非让学校组织学生去那儿读书学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章千古事,明德万年馨。中国书院肇始于唐朝,兴盛于宋代,经元、明、清至今,始 终承载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情怀。岁月如梭,如今大部分书院已不再教 书授业,但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教化理念,依然如淙淙流水,滋养文化的血脉, 贡献生活的智慧,撑起心灵的绿荫。 从古至今,中国书院兼顾文化传播

9、与人格冶炼,既有国学底蕴的根,也有民族精神的魂。 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寒窗苦读,心忧天下。近日跟随“文脉颂中华 书院家国”网 络传播活动实地走访六大书院,近距离接触书院里的家国精神岳麓书院英勇抗元的忠孝 节义;石鼓书院康济时艰的耿耿忠心;鹅湖书院“千古一辩”的贵和尚中;白鹿洞书院敦化 育人的德才兼修;问津书院薪尽火传的文化自觉;嵩阳书院“程门立雪”的尊师重道千 年弦歌不绝,文脉国脉相连,书院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亦涵养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 神。 先贤之声传颂千年,至今仍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在多元化、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书 院以古老智慧解答现代问题,为人们撑起了一片心灵的绿荫。党员干部面

10、对名利诱惑时,多 念念范仲淹在嵩阳书院高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键盘侠”一逞口舌 之快时, 多想想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为“论敌”陆九渊之见解“感佩潸然”。 修身应“言忠信, 行笃敬”; 接物应“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 处事应“正其义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传统书院经千年所锤炼的中国智慧,既为现代人提供一处安放心灵的归处,也为构建美好的 社会秩序与社会风俗提供借鉴。 信息化时代,古老的书院如何返本开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脚步?历史和实践告诉我 们,传统书院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都不应只是存放在博物馆展柜里精致而脆弱的陈列品; 它更应当是扎根在现实土地上的参天古木年轮雕刻着历史

11、的印记,根系吸收着时代的养 分,叶脉流淌着生命的活力。文脉因人而兴,亦因人而系。要推动传统书院的创造性转化与 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大家的用心呵护。目前,各地书院正在进行多样化的探索与尝试国 学论坛、新生会讲、经典诵读、课外拓展、网络传播书院在与其他文化生命体交流互动、 相谐相生的过程中,成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生态体系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书院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家国情怀, 是“以文化人” 的精神瑰宝,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源泉。千年书院经时光打磨,其长久而永恒的智慧 仍值得现代人铭记与发展。我们应守住书院根脉,呵护书院历史,激活书院文化,古为今用, 去芜存菁,

12、让书院在新时代中展现出时代风采与永久魅力。 (宋子节书院精神为现代人撑起心灵的绿荫 ,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朝时,我国开始出现书院,传承到现在,中国书院已拥有丰厚的国学底蕴,凝聚着中 华民族精神之魂。 B在当今社会,传统书院经千年所锤炼的中国智慧,也可以为构建美好的社会秩序与社会 风俗做出贡献。 C目前各地书院进行的多样化的探索与尝试,正是为了推动传统书院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 性发展。 D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生态体系离不开传统书院,因为千年书院正是建立我们民族自信的重 要思想源泉。 答案 D 解析 原文最后一段“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源泉”,D 项中将

13、“文化自信”换成了 “民族自信”。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时间为脉络,论述了中国书院在滋养文化血脉、贡献生活的智慧等方面发挥的作 用。 B本文既写了传统书院,又写了现代书院,着重分析了我国传统书院和现代书院的异同点。 C文章以引用论证的方式论述了传统书院的先贤之声仍然能解答现代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紧扣题目,以正面论证为主,逐层推进论述自己 的观点。 答案 B 解析 文中着重论述当代书院对书院精神的传承,并未比较传统书院和现代书院的异同点。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有很多的仁人志士在书院寒窗苦读,他们

14、在书院不但学习文化,更加冶炼自己的人 格,体现出书院里的家国精神。 B书院与其他文化生命体多进行交流互动,彼此相谐相生,可以让古老的书院返本开新,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C生活中,如果我们在接人待物上遇到问题,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这正是书院 给予我们的经千年锤炼的智慧。 D如果我们用心呵护书院,守住书院根脉,古为今用,去芜存菁,就可以让书院在新时代 中展现出时代风采与永久魅力。 答案 A 解析 原文第二段中说“中国书院兼顾文化传播与人格冶炼”,说明“文化传播”与“人格 冶炼”是并列的关系,不是递进的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书院是中国古

15、代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和教育形式,具有教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在 培养人才、创新学术、普及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唐中叶开始至晚清教育改制,书 院延续了一千余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价值取向。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 麓书院、河南嵩山嵩阳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著名书院,担负着传承道统的使命,也 是传统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 虽然今天的书院似乎光彩不如从前, 但它的历史使命并未结束, 其影响力反而刚刚开始。(选自让传统书院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有删改) 材料二: “名城衡阳人文荟萃, 石鼓文脉绵延千年。 ”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的石鼓书院地处湘江、 蒸水、耒水交汇处,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

16、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它曾声名远播,名噪朝野, 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资料显示,自唐代以来,衡州地区先后建了石鼓书院、邺侯书院和船山书院等 69 所书 院。据衡阳市文物局局长吴建波介绍,为了进一步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衡阳市把古书院作 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编制了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将书院文化 纳入系统性保护工程。在对古书院加大修缮保护力度的基础上,衡阳市还进一步突出了书院 的文化传承功能,将古书院作为当地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举行研学、表演、祭祀 等活动。 古老的书院记忆,正在潜移默化地催生着这座城市走向新的繁荣! (节选自古老书院正在唤醒城市的

17、文化记忆 ,有删改) 材料三: 时至今日,岳麓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 70 人,学生 300 余人,下设历史学系、考古文博 学系、哲学系,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 今天的岳麓书院也以发展相关高层次学术研究为要旨,从研究书院本身出发,逐渐扩展 研究范围,在书院文化、湖湘文化、经史子学等领域取得了种种成就,现拥有中国历史研究 所等 10 个科研机构,并获得多个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大约占了湖南大学总成 果的三分之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肖永明说。 “书院是我们独特的文化学术资源,必须充分地进行挖掘和发挥。”岳麓书院教授邓洪 波说。 他目前在做的, 是对现存书院

18、文献进行全面、 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这在他看来已是“迫 在眉睫”之事。据初步统计,现存书院文献至少有 1 500 种,散落各处,大量不为人知或损 毁严重。近十几年来,虽然书院研究有日渐兴盛之势,但尚不够深入全面,也与目前所见书 院文献资料并不丰富有关。 于是,他带领团队花费数年时间,前往全国各地及海外,搜集文献底本,以影印和点校 的方式,整理了约 1 200 种文献,同时对书院文献展开基础性研究,力图初步构建书院文献 体系的框架,呈现书院文献的全貌,为今后学者们的研究提供方便。 (选自回归教育,传播文化:让古老书院活在当下 ,有删改) 材料四: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各种外来文化

19、的冲击,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重 新进行了反思和审视,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认识。 近些年来,大量有识之士通过书院的创办或修复,来推动书院文化的相续。甚至,还出 现了网络书院的形式,新媒体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加速器,也让现代书院有了新的发展动力和 契机。许多书院纷纷利用“互联网国学”的方式,让传统文化飞出了实体书院的门墙,随 时随地都可以鼓舞寻路觅渡的人。 2017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为书院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深厚的政策土壤。不久前,位居四大书院之 首的白鹿洞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评选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名单,

20、鹅湖书院 也成为江西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之一。 传统给了我们辉煌的过去,也必将能给我们灿烂的未来。 (选自书院:中国人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 ,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具有教学、藏书、祭祀等功能的古代书院,可以培养人才、创新学术、普及教育,现代 书院应依然保留古代书院教学研究、图书收藏等传统功能。 B衡阳石鼓书院地处湘江、蒸水、耒水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交通不太发达的年 代,为无数纷至沓来的文人墨客求学讲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C今天的岳麓书院着力发展与书院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在传统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很 大成就,因而提升了湖南大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21、与影响力。 D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反思和审视,对传统文化更新的理解和认识, 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升温,书院文化将在各地重新兴起。 答案 C 解析 无中生有。“因而提升了湖南大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于文无据。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等中央和地方政策,对当今书院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衡阳市加大对古书院的修缮保护力度,将古书院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突出了书院的 文化传承功能,唤醒了城市的文化记忆。 C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前往世界各地,搜集文献底本,整理上千种文献,力

22、图初步构建书 院文献体系的框架,呈现书院文献的新貌。 D网络书院的形式和新媒体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走出实体书院,走进平常生活,使现代 书院的发展有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答案 C 解析 “新貌”错,原文是“呈现书院文献的全貌”。 92018 年 12 月 8 日的光明日报称“如何让书院活在当下、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做出更大贡献,成为当今书院探索的重要方向”,怎样进行中国书院古为今用的探索与实 践?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1)政策支持。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衡阳市历史文 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全国性和地方性文件为书院文化的复兴提供了保证。 (2)加强宣传教育。

23、将古书院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定期举行相 关文化活动,突出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 (3)完善文献资料。将书院散落的、损毁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构建书院的文献体系,呈现 书院文献全貌,以便学生研学、大众认识和学者研究。 (4)完善人才培养格局。设立与书院文化相关的从本科到博士后的不同层次的学科专业。为发 展相关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拓展书院文化研究范围提供人才保证。 (5)借助新媒体传播。建立网络书院,采取“互联网国学”等新媒体方式,让书院文化紧跟 时代,走进平常生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千年一脉 书院文化传千年系列报道 岳麓书院的历史已逾千年。千百年来,岳

24、麓书院人才辈出,正如院门旁悬挂的对联所 描述的那样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介绍:“惟楚有材可以说是岳麓书院的一个真实写照。自成 立始, 岳麓书院始终立足于学术前沿, 一直是三湘学子乃至天下学人向往的儒家文化圣殿。 ” 宋代,岳麓山被誉为“道林三千众,书院一千徒”:南宋时期,胡宏、张栻等著名理 学家曾经在此讲学、授徒,以岳麓书院为中心,形成湖湘学派;著名学者朱熹不远千里来访, 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内与张栻讨论“太极”“中和”问题,留下了“朱张会讲”的佳话,开 书院发展史上不同学派会讲的先河。 明中期,王阳明来到岳麓书院拜谒朱张祠,讲学传道。明末,思想家王夫之曾在这里 求学。清代,

25、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杨昌济等都从岳麓书院走出,留下“中兴将相,十九 湖湘”的美誉 同样在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更早萌芽。1 200 多年前,唐代士人李宽在石鼓山结庐 读书,刺史吕温曾访之,题名为“寻真观”,成为石鼓书院的雏形。 宋至道三年,邑人李士真将其拓展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湖湘学子和文化精英在这里 汇集一堂。随后,宋太宗、宋仁宗先后赐额,石鼓书院如日中天。南宋淳熙十四年,朱熹作 石鼓书院记 ,倡导以义理之学授徒和书院教学要重践履、穷理而笃行等理念,成为中国古 代书院共同遵循的办学宗旨和教学原则。朝廷赐额、朱子作记两件大事,使石鼓书院名扬天 下。 就在湖南书院星辉灿烂的同时,数百公里外的江西

26、九江,被誉为“海内第一书院”的 白鹿洞书院,正在庐山五老峰南麓茁壮生长。 唐代诗人李渤来此隐居读书,因李渤养有白鹿,居所便被称为“白鹿洞”。 南唐升元年间,朝廷首建书院“白鹿国学”,这以后,历代多个皇帝对白鹿洞书院均 有御赐御批。南宋淳熙年间,朱熹任南康知军,到任伊始,他首先修复的就是已衰败的书院, 并自任洞主,制订教规,邀请当时名家来此教学授徒,开“讲会”之先河。 白鹿洞有了朱熹主持,四面八方的名流、学子聚集于此,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孜孜以 求。朱熹甚至请来与他观点相左的陆九渊讲会,让不同的观点在书院讲会中碰撞。 同时期,位于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也因群贤毕至而熠熠生辉。从五代后唐清泰元年 开始

27、,嵩阳书院已经成为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著书、刻书等文化活动的教育 场所。 “北宋时期,程颢、程颐、范仲淹等诸多名师硕儒讲学于此,这里成为程朱理学的策 源地: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等著名历史典故即源出于此;司马光不仅在嵩阳书院讲学,其史 学巨著资治通鉴的第 921 卷还在这里编纂而成,留下千古佳话;范仲淹、欧阳修、梅 尧臣、杨愈、谢降等人嵩山登高履胜,莅临嵩阳书院举行文学雅集,每人唱和嵩山诗十二章, 今传于世,为嵩阳书院增色不少。”宫嵩涛说。 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这些中国书院的代表者,虽天各一方, 却沿着相似的轨迹演进着。它们和中华大地上存在过的其余 8 000 多

28、所书院一起,继往圣、 开来学,成为中华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成为卓越人才的培养者、造就者,成为社会主流 价值传播的重要载体与渠道。(光明日报记者 张春雷) 10中国古代书院留下了许多学坛故事,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麓书院曾留下“朱张会讲”的佳话,指的是著名学者朱熹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内与张 栻讨论“太极”“中和”问题的事情。 B石鼓书院的朝廷赐额的大事,指的是宋至道三年,邑人李士真将其拓展为衡州学者讲学 之所,湖湘学子和文化精英在这里汇集一堂,随后,宋太宗、宋仁宗先后赐额的事。 C白鹿洞书院原是唐代诗人李渤的隐居之所,因李渤养有白鹿,居所便被称为“白鹿洞”。 李渤笃学重道,创办了白鹿

29、洞书院。 D北宋时期,嵩阳书院成为程朱理学的策源地,也是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等著名历史典故 的发生地,还是众多文学大儒履胜之地。 答案 C 解析 白鹿洞是李渤的居所,书院为朝廷创办。 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麓书院院门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对联集中概括了岳麓书院立 足于学术前沿和人才辈出的千年历史。 B南宋淳熙十四年,朱熹作石鼓书院记 ,倡导以义理之学授徒和书院教学要重践履、穷 理而笃行等理念,要求中国古代书院共同遵循。 C朱熹担任白鹿洞书院洞主,邀请名家讲学,甚至请来与他观点相左的陆九渊讲会,极大 地增强了书院的学术氛围。 D司马光不仅在嵩阳书

30、院讲学,还在这里编纂而成他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第 921 卷,说明嵩阳书院当时的学术环境很好。 答案 B 解析 “要求”错,原文是“成为中国古代书院共同遵循的办学宗旨和教学原则”。选项曲 解文意,曲解朱熹。 12第段说“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这些中国书院的代表者,虽 天各一方,却沿着相似的轨迹演进着”,结合全文,简要说明这些书院的发展轨迹。 答:_ 答案 (1)萌芽(孕育)时期:文人学士读书问道,书院雏形出现。(2)成熟时期:成为教学内容、 教学功能相对稳定的教育场所。(3)鼎盛时期:书院的各种功能得以完善和细化,在稳定性、 延续性、规范化方面都得到提升。 三、散文阅读 (

3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千年书香落闲花 陈世旭 一千年前的大宋是一个崇拜文化的王朝,而大宋文化的基业在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为四大书院之首,讲经论籍的盛景远在宋明两朝。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 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 第 9 卷至 21 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二程”在嵩阳书院讲学凡 10 余年。嵩阳 书院乃成为儒学发展史的丰碑。 自春秋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到汉代“精舍”“讲堂”,到唐代书院、五代学馆, 以至宋代书院,发展为严密的教育模式。其中的起落随着朝代的更迭、信仰的变幻,沉浮于 历史潮流。汉唐以来儒学衰败,五代时期

32、佛、道极盛。大宋王朝的名儒精英在圣学日微之际, 以捍卫道统自许,决心重整圣德名教,以求孔孟之道的复兴,造就内圣外王的圣人,“拨乱 世以返治”,“希圣希贤”遂成为书院宗旨。 嵩阳书院坐落在嵩山之阳,三面环山,两边山峡溪水汩汩而来,在书院门前的书院河 汇合东流汇入颍河,远涉入淮。桥边绿树如临水的美人,染得一湾水绿。绿水环绕,锁住一 院秋色。 书院匾额为苏东坡书,字体高俊敦厚而悠远散淡,与书院气氛浑然一体。 书院择势颇高,望去如一片台阁,笼入深碧的树色,清幽,深邃,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书院初为宗教之所。但今日见到的院中之筑,却少佛寺道观的气味,平屋素室,浮漾着静穆 之气。 午后来书院亦颇相宜,书院的

33、意韵都藏在斜阳中。 静气挹住了轻尘,也挹住了喧嚣,令人屏息。书院像一个沉默的老人,在寂然中冷冷 看我,目光穿过千年积淀从灵魂深处射出,直抵我的灵魂。讲堂昏暗,先贤无语,只听苍老 的石碑,模糊的文字,褪色的匾额和尘封的桌椅,喑哑诉说遥远的故事。静静地立着,缓缓 闭上眼睛,气息渐渐平和,万物不复存在。 不闻“子曰诗云”的讲诵,但藏书楼还在,典章要旨、经史义理皆有可观。教化的气 息在院中飘散。随风上溯千年,开理学之宗的程颢正站在路口,低语苍然,与学生道别,背 负理学传承的重任,学生们渐行渐远。又有虔心求取圣王之学的杨时远道请益,“静敬”以 候“偶瞑”的大师,“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昨日的程门岁

34、月终成严厉的训 诫 。 嵩阳书院无可替代地完成了使命,理学使儒家经典的伦理化达到了新的高度,集儒、 道、佛三教精华于一身,撑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厦,却也成为一种思想和制度的桎梏。使 人既惊诧于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与智慧,又不免感叹千年行走的路途有那样多的无奈和悲哀。 一种祭祀凭吊的心绪,融入悠远宁静的空气。从宋朝至今,经历了多少荣辱兴衰,书 院以安详而坚韧的姿态,典雅而淡然的步子走过岁月。院中汉武帝命名的将军柏至今“郁然 如山”。“大唐嵩阳观纪盛德感应之颂碑”,连后来的乾隆都认为:“虚夸妙药求方士,何 似菁莪育俊英?”碑文出自权臣之笔,书法却姿态横生。 倾听旷野的风啸,凝望天空的云飘,可以沉思可以

35、怀想可以轻叹。忽有“高山流水” 的琴音传来,参天古柏下,素手古装的豆蔻少女,正端坐抚琴。曼妙出尘的曲调弥漫着万岁 峰的花香,如淡烟袅然。 似乎置身于宋明的山径了。一院青枝,如长衫飘逸;清越的鸟鸣,像是苦读书生的吟 唱。枕泉石,醉烟霞,朝夕面对飞泉蔓草、鸟影苔痕,守正的儒风同隐逸的道气浑然一体。 汉武帝封将军柏,不会想到一千年后这里书香缭绕;司马光埋首案头,未必料到资 治通鉴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程颢谆谆教诲,应不知座下有多少历史的书写者。见证这一 切的,只有书院自身。 时隔千年,程颢、程颐头上明月,范仲淹、司马光眼前草色犹在,程门前的青石板, 雪却化去无踪影。山风猎猎,千年沧桑扑面。一个鼎盛的王

36、朝消失在风中。时空轻盈嬗递, 学问身后孤寂。书院弥散着怅惘。访客落寞,与左近少林的摩肩接踵适成对照。唯“高山仰 止”的匾额格外端肃。在所有物质的时世,多少人皓首穷经,满腹经纶,却只能两手空空。 书中的黄金屋,不过是黄粱一梦;书中的颜如玉,早已纷然离去。即便在少室山下,一个耿 介的书生也再回不到遥远的初始。 斜阳清风中飘落香雪似的闲花。任几片秋叶落在肩头,带走千年墨香的回忆,带走千 年书院的气韵和千年古柏的灵动苍劲。 嵩阳书院,吸引我们的应该不只是瞻仰者的目光,更多的应该是一种遗落和古朴的珍 贵,一道探寻与思考的题目,一个议论与感叹的话题吧。(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7、 A作者认为,书院气氛与苏东坡的书法一样高俊敦厚而悠远散淡。 B作者认为一个好的读书的地方,应具有清幽、深邃和静穆之气。 C“不闻子曰诗云的讲诵”,说明现在已失去文化传承的作用。 D理学撑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厦,也阻碍了思想和制度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已失去文化传承的作用”与原文不符。 14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嵩阳书院的创办宗旨。 答:_ (2)第段画线语句中“训诫”的具体内容指什么? 答:_ 答案 (1)捍卫和复兴儒学;培养优秀人才。 (2)传承理学;尊师重道。 15本文题目为“千年书香落闲花”,意蕴丰富,纵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 为题有怎样的表达

38、效果? 答:_ 答案 (1)寓意:文章营造了书院的一种钟灵毓秀的优美的环境氛围,并具有丰富的寓意,与 “千年书香落闲花”意境相吻合;文章绝大部分笔墨都扣住了嵩阳书院的“千年书香”,写 出了嵩阳书院千年的文化积淀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落闲花”既写出了书院在当下仍有很 好的文化传承作用,又可以看出作者看到了书院的落寞的一种伤感。也正如文中所讲书院虽 然现在“沉默”“寂然”,但仍时时“穿过千年积淀”给人以灵魂深处的震撼。 (2)效果:既形象又别致,极富诗情画意,凸显书院的文化底蕴和其依然具有的传承作用,激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贯穿全文始终,虚实结合,凸显文本主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39、 从自卑亭往上走 王跃文 岳麓山脚有自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自卑”二字典出中庸 :“君子之道譬 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君子修身立德,好比长途跋涉,必须由近 及远;又好比登临高山,必须自下而上。自卑亭原处登山要道,欲上岳麓必过此亭。 世人知有岳麓山的,必知岳麓书院;知有岳麓书院的,必知书院门联。湘人历来也颇 好以此联夸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从自卑亭的谦恭笃实,到岳麓书院的踌躇满志,相距 不过一箭之遥。湘人的狂傲,似乎不屑掩饰。又因外人对门联中的发语词“惟”字误读,似 乎湘人真是自大。 湘楚自古固多狂士,而真狂士应是狂而不妄。那位“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籍贯本 无详考,

40、不妨把他认作湖湘第一位狂士。如此攀附先古颇有些牵强,听凭冬烘先生们笑骂去。 不管是孔门圣经论语 ,还是颇有些抑孔的庄子 ,里面写到的这位狂人都可敬可爱。他 看破世道沦落,方才隐而不仕,佯作狂狷,笑讽夫子。这位狂士孤高超尘,一直被有些史乘 奥典尊为神仙。 楚狂接舆之后,湘楚大地代有狂士。只不过后来的狂士们,多不甘于林泉寂寞,而是 抱负鸿鹄青云之志。同为楚地狂士,风骨襟怀颇为异殊,与自卑亭西的岳麓书院大概深有渊 源。岳麓书院草创于唐而盛大于宋,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当年与之齐名的白鹿洞书院、 嵩山书院、应天书院如今仅存残垣,只有岳麓书院仍薪火相承。一座文脉千年不绝的书院, 自会出狷介高古的狂士。

41、遍访岳麓书院旧联古碑,自会知晓历代诸多狂士的掌故。晚清与岳 麓书院有关的狂士尤多,从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到王先谦、郭嵩焘,他们身上无 不带有狂狷之风。孔子有道:“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些狂狷湘人,虽讲究用行舍 藏,可他们最重的心念却是行而不是藏。晚清以来家国天下多危难,容不得湖湘的真学子们 扮隐士。近代登高振臂多湘人,应者影从遍天下。 岳麓书院虽地处湖湘一隅,而其学统流布超越三湘四水,气接华夏九州。正如清代山 长罗典亲撰长联所言: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王闿运虽 无岳麓书院游学经历,而此处与他曾经主持过的船山书院实为气脉相通。岳麓书院有一名联 趣闻,后

42、人多把它附会在王闿运身上。说的是王闿运曾去江浙讲学,颇受当地读书人轻慢。 江浙千古繁华,文人骚客向来自负。王闿运恰恰其貌不扬,苏杭士人仙裾飘逸,对他很有些 不敬。于是,王闿运撰联高挂堂上: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江浙士子见了,再也不敢孟浪。咸丰年间,王闿运曾为权臣肃顺幕宾。一日咸丰读到肃顺的 折子,惊叹其文采,问是何人所草。肃顺奏对:“湖南举人王闿运。”咸丰问:“为何不给 他官做?”肃顺说:“此人非衣貂不肯仕。”咸丰说:“可以赏貂!”王闿运因会试不第仍 是布衣,而依制只有入了翰林方可衣貂。只因皇上偶然宠幸而赐官,王闿运仍耻于出仕,傲 骨可见一斑。袁世凯做了民国大总统,

43、王闿运应邀出任国史馆长兼总统顾问,不久他便看出 自己的尴尬之境,作联道:顾我则笑,问道于盲。联嵌“顾问”二字,明里自嘲,实则狂傲。 他调侃袁世凯的对联更是有趣:民犹此也,国犹此也;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袁世凯为独夫, 而将“民国总统”暗嵌于联讥讽之,非王闿运这等狂士不敢为。后人多以王闿运助袁世凯称 帝而诟病之,自然无人敢替他辩白。然而狂士谋国心鲁性直,书生用世难免迂阔,终不能笼 统以一己之私而论之。 自岳麓书院援木依藤而上,沿路可见许多高冢大墓。从黄兴、蔡锷到陈天华、禹之谟, 许多近代仁人志士都长眠于此。累累墓葬装订成册,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湘人之狂,狂在 遇事多不惧死。埋葬于此的陈天华愤恨蹈海

44、,只为警醒国人自救自强。陈天华之前欲以身死 醒国人,还有葬在浏阳的谭嗣同。谭嗣同、陈天华他们在俗人看来,不但是狂,几近于癫和 傻。禹之谟墓不太起眼,位于半山腰之小径旁,几乎快要没于芜草。这位湘人竟敢在清廷眼 皮底下聚集长沙民众公祭反清志士陈天华,今人观之简直胆大包天!禹之谟之不畏死亦近于 狂,而当时的长沙民众更是义薄云天。蔡锷之墓规模宏大,庄严肃穆,配享墓庐。蔡锷将军 为了讨袁拔剑南天,以一隅而抗天下,自言明知无望,亦不为争胜利,只为争四万万同胞之 人格。这等义举,非有狂气,断不敢为。 登岳麓山必经自卑亭,而自卑亭的精神实为岳麓山的根柢。岳麓书院固然有许多大气 磅礴的联语,也更有诸如“实事求是

45、”等朴真致性的箴言。自古湖湘狂士无不从“自卑”而 入门径,又以“敢为人先”“经世致用”而纵横天地。没有狂气,不成湘人;只知狂傲,亦 非真湘人。(选自拍手笑沙鸥 ,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段中岳麓书院的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一方面彰显了岳麓书院对湘楚的深远 影响,另一方面也看出了湘人不加掩饰的狂傲。 B第段写自岳麓山沿路而上所见的高冢大墓,赞颂了黄兴、蔡锷、陈天华、禹之谟等志 士的警醒国人、自救自强、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精神。 C本文显示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如“凤歌笑孔丘”“濂溪一脉”和蔡锷拔 剑南天讨袁等就具有人文气息或历史的厚重。 D段

46、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借助湖南籍历史名人写出了湘楚狂士深厚的学问、孤高超 尘和狷介狂妄的气质以及身死醒国的精神。 答案 D 解析 “身死醒国的精神”概括不当,楚狂接舆并没有这种精神。 17试分析画线句“累累墓葬装订成册,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这句话的含意及作用。 答:_ 答案 “累累”就是“众多”的意思,这句话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墓葬”代指死去的 湘人们的英雄事迹,他们的事迹在近代史中有重大影响,构成了一部中国近代史。他们在中 国近代史上做出了巨大牺牲,作者借此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赞美之情。 18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以“从自卑亭往上走”为题。 答:_ 答案 (示例一)自卑亭处在登山要道,原来登

47、岳麓山必经自卑亭。文章以自卑亭为起点,叙 述了攀登岳麓山的过程,行文上起到了线索的作用。而自卑则是“自下而上”的意思,湘楚 狂士学问高深、孤高狂傲、敢作敢为、遇事不惧死,无不从“自卑”而入门径,又以“敢为 人先”“经世致用”而纵横天地。突出了全文的主旨。 (示例二)这篇文章以攀登岳麓山为线索,而自卑亭在岳麓山脚,处在登山要道,经过自卑亭 方能到达岳麓书院,之后看到沿路的高冢大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赞颂受岳麓书院影响的湘 人怀揣鸿鹄之志,积极入世,自负、性直、骨傲,为了国家危亡不顾个人生死的精神。而要 入岳麓书院深造,必须先修身立德,以“自卑”入门径,这才是实现自我的起点。 四、语言基础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书院始于唐,兴于宋,被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载体”。究其因,千百 年来,书院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在中国文化史乃至文明史上都占 有_的一席之地。 今天,我们走进书院,不只是重温其昔日荣光,也不只是向先贤致敬,而是感受氤氲其 中的文化气质,聆听_的历史跫音,挖掘意蕴深刻的时代价值。这不是简单的回望, 而是具有深意的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