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ppt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31066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4课 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4课 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课 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4课 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第4课 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 2.理清文章结构,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 3.掌握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4.学习科学工作者为科研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永不放弃,对生活充满希望,用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一切。,课前 阅读识记,课堂 读写探究,语文大视野,内容索引,课前 阅读识记,一、传主名言警句 1.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2.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3.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

2、,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4.我成功的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5.要积极进取,勇于突破,不要总是依靠自己的经验原地转圈圈。 6.我的心态永远年轻。 7.上帝给我们的不会很多。,二、了解文本常识 1.作者名片 (1)祁淑英,1933年出生于滦南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河北青年报、河北日报从事编辑、记者工作。曾担任河北青年杂志社总编辑、花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废墟、唐山大地震记事、鸳鸯剑等。报告文学妈妈,五丫对您说获河北作协文学创作奖。退休后,与丈夫魏根发合作撰写的长篇传记文学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其中钱学森获全国第二届苹花杯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 (

3、2)魏晓雯,1958年出生于滦南县。1981年毕业于中国矿冶学院。现在长沙市科协从事科普教育工作。曾在小学生科普报任编辑。先后发表科普论文多篇。,2.背景探寻 1970年秋季,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来到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进行三季水稻实验,向该场技术员与工人调查野生稻分布情况。11月23日上午,该场技术员冯克珊与李必湖在南红农场与三亚机场公路的铁路桥边的水坑沼泽地段,找到了一片约0.3亩面积的普通野生稻。当时正值野生稻开花之际,因为李必湖对水稻雄性不育株有很深的感性知识,他像当年导师袁隆平寻找不育株一样,在野生稻群中一株一株地仔细观察。奇迹终于出现了!就在他们找到野生稻之后20分钟左右,李必湖和冯克

4、珊发现3个雄花异常的野生稻穗。他们惊喜交加走近野生稻雄花异常稻株,进一步观察发现这3个稻穗生长于同一个稻蔸上,由此初步推断为由一粒种子生长起来的不同分蘖。除这3个稻穗以外,还有大量的匍匐于水面生长的后生分蘖。,为了弄清这蔸野生稻不育株产生的原因及其研究利用价值,他们将它连根拔起,搬回试验基地进行研究,并命名为“野败”,国际上叫它“WA”。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他们在考虑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

5、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3.传主风采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

6、科学奖。,三、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 (1)单音字 心无旁骛( ) 潺潺( ) 跋涉( ) 袒露( ) 袅袅( ) 拯救( ),粳稻( ) 啃噬( ) 矻矻( ) 灼热( ) 长蕊( ) 籼稻( ),w,chn,b,tn,nio,zhn,jn,sh,k,zhu,ru,xin,(2)多音字,圈,嚼,嚼着( ) 咀嚼( ),散,散粉( ) 分散( ),圈子( ) 圈养( ),qun,jun,jio,ju,sn,sn,(3)辨形组词,殖( ) 植( ),携( ) 隽( ),琉( ) 硫( ),蘖( ) 孽( ),伫( ) 贮( ),霭( ) 蔼( ),繁殖

7、,种植,携带,隽永,琉球,硫黄,分蘖,造孽,伫立,贮藏,雾霭,和蔼,2.涵咏词义 (1)成语积累与运用 心无旁骛:旁,另外的;骛,追求。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错点提醒:“骛”容易写成“鹜”。 运用示例 区县领导要把精力和工作着力点放在推进发展和解决社会矛盾上,要结合各自实际,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抓发展、促和谐,努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屋。古人常指所谓仙界的楼台或月宫。也形容富丽堂皇、十分美丽的建筑物。 运用示例 房地产严厉调控之下,星河湾从琼楼玉宇做到了琼浆玉液的跨界转型。 情有独钟:指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 错点提醒:不要造成

8、语义重复,因为“钟”就有“爱”的意思。 运用示例 我对人民网情有独钟。十五年了,人民网既质朴又精彩,既权威又亲民,既庄重又清新,执着着面向世界,面向人民,面向未来。,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运用示例 一辆黑色轿车在河北大学新区撞飞两名女生,司机肇事后若无其事,并继续开车接其女友。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运用示例 昨日,鹅公岩立交桥下,路过车辆小心翼翼地通过坑洼路段。,(2)近义词辨析 考察考查 “考察”和“考查”都可以指用一定的标准、手段了解和弄清事物的情况。但它们也各有侧重和不同:“考察”着重指观察、调查、研

9、究,目的是取得材料,研究事物;而“考查”着重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目的是评定或审核,对象常是非重大的、多半是人们的所作所为,有时也是其他事物,如年代、历史、文物等等。 例句:a.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内陆队队员正在昆仑站进行艰苦地 和建设工作。目前昆仑站的最低气温已接近零下40。 b.陕西省公选办表示,在 干部时,除注重人选的工作能力外,还将注重“情商”。,考察,考查,抱负报复 抱负:指远大的志向。 报复: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例句:a.古往今来,多少事业成功者胸怀大志, 远大,执着奋斗,功绩斐然而名垂史册。 b.对于方舟子遇袭的原因,其律师彭健认为,是遭遇“ 行为”。,抱

10、负,报复,四、速读感知课文 1.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各部分大意。,确立找“野败”的目标。,寻找“野败”。,决心抢占杂交水稻领域的最高点。,找到“野败”。,2.本文在写作上的思路是:首先交代袁隆平 、_ 的研究心态,为下文写他 的艰辛历程做铺垫;接着描写袁隆平及其助手在1970年仲秋季节的研究情况;接下来描写袁隆平及其助手找到 的过程;最后评述 的意义,说明科学需要抓住 。,随时调整自我,不急不躁,进行杂交水稻研究,“野败”,“野败”发现,“机缘”,课堂 读写探究,答案,一、重点突破 探究点一:分析传主形象,概括传主品质 1.袁隆平说:“命运使得这两粒种子在这美丽的原野落地生根,是李必湖和冯克珊的

11、伟大发现,赋予了它生命的崭新意义。”这句话表现出袁隆平的什么品质? 答案 面对着自己巨大的成功,没有为自己歌功颂德,而是把名誉让给别人,表现出他谦逊的伟大人格。,答案,探究点二: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袁隆平熟记母亲素日常说的一句话:上帝给我们的不会很多。”这句话暗含着什么意思? 答案 告诉人们,机会不是时时都有的,应该善于抓住机会,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才能成功。,答案,探究点三: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3.本文是如何运用景物描写刻画袁隆平这一形象的?试作分析。 答案 第7、8段,以环境衬托人物愉悦的心情,反映了袁隆平乐观的精神,将单调枯燥的生活场景写得趣味盎然。1214段的环境描写,反映了袁

12、隆平对工作的执着精神,为工作而献身的精神美质与环境的美相谐。第30段的景物描写表现出人物见到“野败”前急切而激动的心情,第31段用拟人手法反映了袁隆平对“野败”的情有独钟。,二、疑点探究 4.“上帝给的并不多,上帝只给袁隆平三穗“野败”,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袁隆平是怎样抓住机会的?机会对于每个人是否公平?你是否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机会?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答案 “野败”的发现,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事业打开了突破口,这株“野败”为杂交水稻科研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机会面前人人均等,只要能抓住就会带来人生的转机,但机会只偏爱那些有准备、付出过努力的人,像袁隆平和他的助手

13、,他们之所以能发现“野败”,是和他们长期艰苦的努力分不开的。,答案,语文大视野,一颗稻谷里的爱国情怀 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新华社记者 周勉、袁汝婷 一如既往,去年冬天,袁隆平又去了海南,和自己的团队在南繁基地一待就是3个多月。 他已经89岁,身体大不如前。 数十年如一日候鸟般奔忙的背后,是这位老科学家对梦想的执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不让老百姓挨饿”携初心“追着太阳” 袁隆平出生在动乱年代,从小跟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在重庆求学时,经历了大轰炸,他感到,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新中国成立前,袁隆平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十分痛心。选择农业报国,源自袁隆平想让

14、大家“吃饱饭”的强烈愿望。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袁隆平立誓。 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袁隆平发现,水稻中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中。,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此后,他与学生李必湖、尹华奇成立“三人科研小组”,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选育计划。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袁隆平给这株

15、宝贝取名为“野败”。 10多个省区市的科研人员聚集到海南,他慷慨地将“野败”分送给大家,又在农场支起了小黑板,给全国各地科研工作者讲课。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攻关大会战打响。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回忆起那段攻坚克难的日子,袁隆平记忆里最深刻的细节之一,是背着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倒转好几天的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育种研究。他回忆说,这样的经历“就像候鸟追着太阳”。,奋斗不息:从“吃饱饭”到“吃得好”“更健康” “我希望青年科学家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16、,不断努力。”2018年11月22日,在接受未来科学大奖组委会颁发的奖杯时,袁隆平表达期望。 这也是他用一生践行的奋斗目标。尽管目前杂交水稻已经取得每公顷产量18吨的成就,但袁隆平并不满足。他告诉记者,还要朝着每公顷19吨、20吨的目标奋斗。目前,他正在攻关的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工具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争取在未来几年时间内通过审定,进行大面积推广,并逐步替代三系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后,袁隆平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吃得好”和“更健康”上。由他领衔、已实施10多年的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从过去强调产量,向兼顾绿色优质目标转变。2017年参与“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30多个

17、品种中,优质稻占比超过30%,其中不少品种的米质已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18年9月,中国农学会、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等多个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对袁隆平领衔的“低镉水稻技术体系”多点生态试验进行了综合评议。结果显示,“低镉稻”稻米镉含量在每公斤0.07毫克以下,低于每公斤0.2毫克的国家标准和每公斤0.4毫克的国际标准。这表明,“低镉稻”在不同镉含量土壤、不同栽培方式下的表现都较为稳定,为我国从根本上解决“镉大米”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更愿意做太平洋上的海鸥” 让杂交稻技术贡献人类 “洞庭湖的麻雀见过几回大风浪”,这是湖南人常说的歇后语。在讲述自己的杂交水稻梦时,袁隆平笑言:“有人说我是洞庭

18、湖的老麻雀,但我更愿意做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 袁隆平写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目前已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 因“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解除贫困展示了广阔前景”,“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几十个国家”,2004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粮食奖。,“一带一路”倡议,为帮扶沿线国家提高粮食生产提供了强大助力。根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截至2018年底,已有40多个国家种植了超过700万公顷的杂交水稻。 “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我知道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当我能用科学成就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争得一席之地时,杂交水稻之父的称谓也好,各种名目的科学大奖也好,都不重要。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和尊严。”袁隆平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传记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