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1044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共 23 页) 2019-2020 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0 分)分) 1 (6 分)补写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1)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 ) (2)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 (3)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 (4)杜甫在春望中表达战乱中家书弥足珍贵的诗句是 , 。 (5) 王维 使至塞上 一诗中被近人王国维称为 “千古壮观” 的名句是 , 。 2 (2 分)下列各项中加点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惮精竭

2、虑 屏息敛 声(lin) 摧枯拉朽 翘 首以盼(qio) B绯 红(fi) 畸形 黝 黑(yu) 炽 热(zh) C琐屑 婆娑 (su) 虬 枝(qi) 踌躇 (ch) D渲嚣 雕镂(1u) 跳蚤 (so) 斟酌 (zhu) 3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 ,但我军顽强战斗,最终击溃敌人的进攻。 B他熟记许多成语,写文章时能便能妙手偶得 ,毫不费力。 C联欢会上,欣赏表演的同学个个正襟危坐 ,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 D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 4 (2 分)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根据不同的语

3、气,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 B “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属于疑问句。 C祈使句是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如“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 D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是陈述句。 5 (3 分)名著阅读 (1)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 ”之美誉。 (2)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 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此处的“武装宣传”指的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第 2 页(共 23 页)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 D、刘邓大军

4、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6 (5 分)综合性学习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粘深,渊源流长。学校开展“走进传统文化”综合性活动,请 你参与。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 ,共一百三十篇。班固称其“不 虚美,不隐恶” 。 B、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 中庸 论语并称为“四书” 。 C、依中国古代纪年法看,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元丰六年”属于年号纪年法。 D、中国古代女子年满十五结发,为“及笄” ;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为“弱冠” ,表示成年。 (2)下列有关律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5、 B、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C、一般说来,律诗的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D、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一位同学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副对联:A、聚中外学术精华 B、藏古今文章瑰宝 请问上联为 下联为 (只写序号) 二、阅读(二、阅读(37 分)分) 7 (12 分) 苏州园林(叶圣陶)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 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 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

6、林就不该错过。 (2)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 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 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 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 第 3 页(共 23 页) “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 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

7、分是对称的,左边 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 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 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 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 物配合着布乳。水面假如

8、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 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 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 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 者看“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翦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 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翦得像宝塔那 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 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9、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6)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 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 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7)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阶彻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菽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 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

10、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盲,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 第 4 页(共 23 页) 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 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 和影, 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9)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 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 对衬。屋瓦和檢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10)可以说的当然

11、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其整体特征为: 。 (用原文的话回答) (2)请把第 4 段划分为两层(用“|”在下面的序号间划) ,并说说其结构形式为: (3)第 3 段除使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 5 段写到“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申是不足取的”依据本文看,你认为 “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的内涵是什么?加点字“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5)请问第 7、8、9 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请用简洁 的语言加以概括。 8 (12 分) 阳光的疤痕 (王清铭) 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稻子的时候,天气特

12、别炎热。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 不到上午九点,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巴巴的,像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 槪会毫不顾忌地喊出痛来。土埕上的石凳已经被太阳捂得发烫,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 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从 5 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就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被什 么动物的利爪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 接一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 但看着他黝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 跟在父亲的背后又上田去了。 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

13、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我的 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但当我回过头,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 第 5 页(共 23 页) 的深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 踩在父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 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稻谷。 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 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 我再也不敢抬头与之对视。 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已透过沾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起初尖细如麦芒, 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 太

14、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汗 水淋漓地流出,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背上的衣服泛 出一层淡淡的盐渍。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 比做一柄“新镰” ,把炎热的阳光比做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做淬火的水。其实自从 我开始写矫情的诗歌始,乡土和阳光早已变成我手上的一捧展览品。远离乡村的我,没 有什么可炫耀的,就炫耀自己经历过的痛苦! 我们的乡村当时长得最多的是苦楝树,诗歌在庄稼中是完全没有生长空间的。 土生土长的农人。土生土长的庄稼。但没有土生土长的诗歌。 我的腰弯得更低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减少

15、太阳照射身上的面积,至于这样做会更 累的感觉早已麻木了。酸软的手臂和腰肢变得僵硬,特别是臂部的肌肉有点肿胀起来的 感觉。 但我不敢停下来, 怕一停下动作, 自己就会被炎热的太阳 “压倒” 。 热原来也有 “重 量” ,久处炎热阳光下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 嘴里已经没有一点唾沫,舌头像板硬的石板,我无力将它推动。 水分被蒸发干了,只剩下干涸的 眼神,望向远处密密麻麻的庄稼。 我的手机械地动着。 没有一丝风,听得到空气在谷穗上热烘烘地作响 多年以后,我重读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总有异样的体会。农人爱惜米 粒,那是爱惜自己的生命。那一天夜里,我从噩梦中惊醒,背部仿佛失火一般,又热 又痛,

16、只好趴在床上,任冷汗从额上、背上淋漓流出。也许是我睡梦中的呻吟声吵醒了 母亲,她来到我房间,看情形一下子就明白了,去厨房拿回一点花生油,用手细细地抹 在我通红的背上。 几天后,背部结出一大块黑色的疤痕。父亲知道这件事,淡淡地说,这小子,娇嫩了 些。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如父亲一样变成一 块铁,再毒的阳光就不会再伤害到我了。 第 6 页(共 23 页) 这段少年时的经历,我记忆甚深。阳光在我身上、心上打下的烙印,会深刻地影响我 的一生。阳光制造的疤痕好了,留下的不是伤痛。 注:土埕chng闽方言:指房子正门前的私人或公共空地。苦楝lin树:一种落叶 乔木植物。

17、(1)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阳光的疤痕”含义的理解。 (2)第段画线句对于夏日早晨的环境进行了细腻描写,请问其在文中有何作用? (3)第段划线句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4)第段写“我”面对父亲“黑黝黝”的身影“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 悲哀” ,而第段又写“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 。请问“我”为什 么“恐慌和悲哀” ,又为什么要“羞愧”? (5) 文章最后说 “阳光制造的疤痕好了, 留下的不是伤痛” , 请结合全文说说阳光给 “我” 留下了什么? 9 (13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

18、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 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上问侍臣: “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 “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 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 上曰: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 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

19、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 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 “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 【注释】上:指唐太宗。成:保守成就。草昧;此指开创国家。忽:不注意, 不重视。及此言:说到这个道理。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行拂 乱其所为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第 7 页(共 23 页) 入则无法家拂 士 征与吾共安 天下 (2)翻译下列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 (3) 【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 括。 (4)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

20、分析。 三、写作(三、写作(40 分)分) 10 (40 分)人的一生要遭遇多少坎坷,生出多少绝望,无法计算清楚;相反的,人这一生 会遇到多少幸运的事、美好的人,生出多少快乐与幸福,也只有自己明白。当代著名女 作家铁凝说: “假若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假若人 生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机盎然。 ” 请以“心若有花,野草也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诗歌除外) 。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

21、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 第 8 页(共 23 页) 2019-2020 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0 分)分) 1 (6 分)补写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1)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 (李贺雁门太守行 ) (2)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 (3)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晏殊浣溪沙 ) (4)杜甫在春望中表达战乱中家书弥足珍贵的诗句是 烽火连三月

22、, 家书抵万 金 。 (5)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 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塞上燕脂凝夜紫(重点字:凝) (2)折戟沉沙铁未销(重点字:戟) (3)似曾相识燕归来(重点字:燕)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重点字:抵)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点评】古诗文默写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默 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 2 (2 分)下列各项中加

23、点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惮精竭虑 屏息敛 声(lin) 摧枯拉朽 翘 首以盼(qio) B绯 红(fi) 畸形 黝 黑(yu) 炽 热(zh) C琐屑 婆娑 (su) 虬 枝(qi) 踌躇 (ch) D渲嚣 雕镂(1u) 跳蚤 (so) 斟酌 (zhu)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 练的语感,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第 9 页(共 23 页) 【解答】A错误, “惮精竭虑”应为“殚精竭虑” ; B错误, “炽热”的“炽”应读“ch” ; C正确; D错误, “渲嚣”应为“喧嚣” , “跳蚤”的“蚤”应读“zo” ; 故选:C

24、。 【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 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3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 ,但我军顽强战斗,最终击溃敌人的进攻。 B他熟记许多成语,写文章时能便能妙手偶得 ,毫不费力。 C联欢会上,欣赏表演的同学个个正襟危坐 ,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 D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 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

25、的常 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该成语褒贬不当,它 为褒义词,不能用来形容敌人; B有误,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 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该成语用错对象,它一般形容技术高超的人或文 学素养很深的人, “熟记许多成语的他”不一定是这样的人; C有误, “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该成语望文生义,它形容严肃或拘谨的 样子,句中指同学们坐得端正;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情色

26、彩, 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 (2 分)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根据不同的语气,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 B “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属于疑问句。 C祈使句是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如“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 第 10 页(共 23 页) D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是陈述句。 【分析】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阅读题干结合积累知识就能做出正确判断。 【解答】ABC正确。 D有误,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句末是叹号,是表示强烈语气的句子,是感叹句。 故选:D。 【点评】汉语中的语法知识比较复杂,需要同学们系统学习,夯实基础。平时做好笔记 加强积累

27、。这样就能灵活运用,正确区分。 5 (3 分)名著阅读 (1)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 昆虫的史诗 ”之美誉。 (2)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 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此处的“武装宣传”指的是 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分析】本题考查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 (1)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及内容的把握。法布尔的昆虫记融合了科学与 文学,这也意味

28、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书中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 价值的深度思考,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被称为“昆虫的史诗” 。 (2)本题考查红星照耀中国的有关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 ,是美 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 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 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 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大迁移”和“武装宣传” ,可知这是指工农红这万里长征。被 称为“革命的播种机” 。 答案: (1)昆虫的史诗 (2)

29、C 【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 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 第 11 页(共 23 页) 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 6 (5 分)综合性学习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粘深,渊源流长。学校开展“走进传统文化”综合性活动,请 你参与。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D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 ,共一百三十篇。班固称其“不 虚美,不隐恶” 。 B、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 中庸 论语并称为“四书” 。 C、依中国古代纪年法看,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30、中“元丰六年”属于年号纪年法。 D、中国古代女子年满十五结发,为“及笄” ;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为“弱冠” ,表示成年。 (2)下列有关律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A、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B、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C、一般说来,律诗的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D、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一位同学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副对联:A、聚中外学术精华 B、藏古今文章瑰宝 请问上联为 B 下联为 A (只写序号) 【分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 ABC正确; D有误,男子

31、二十岁行冠礼,为“弱冠” 。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体常识正误的判断。 A有误,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联知识的掌握。对联不仅要求上下联在结构与字数一致,还在音韵上有 所要求。上联尾字应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 “华”为平声,所以 A 为下联; “宝”为 仄声,所以 B 为上联。 【解答】答案: (1)D 第 12 页(共 23 页) (2)A (3)B A 【点评】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 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二、阅读(二、阅读(37 分)分) 7 (12

32、分) 苏州园林(叶圣陶)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 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 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 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 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 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

33、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 “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 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 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 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 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 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

34、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 物配合着布乳。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 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 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 第 13 页(共 23 页) 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 者看“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翦树木也着眼在画

35、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 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翦得像宝塔那 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 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6)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 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 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

36、了一番。 (7)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阶彻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菽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 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 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盲,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 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 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 和影, 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9)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

37、 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 对衬。屋瓦和檢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苏州园林 ,其整体特征为: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 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用原文的话回答) (2)请把第 4 段划分为两层(用“|”在下面的序号间划) ,并说说其结构形式为: (3)第 3 段除使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 5 段写到“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申

38、是不足取的”依据本文看,你认为 第 14 页(共 23 页) “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的内涵是什么?加点字“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5)请问第 7、8、9 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请用简洁 的语言加以概括。 【分析】总观全文内容,共有 10 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 :总领全文: 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并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 艺术中的地位。 “标本”一词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第 二部分(29) :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共同特征,分别从各个角度介绍说明。第三部分 (10) :总结了全文,再次激起了

39、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引 人回味。 【解答】 (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本文题目点明了说明对象:苏州园 林。第二段中的“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点明了 说明对象的特征。 (2)本题考查划分层次。细读第四段可知,本段首句总领全段。第二句和第三句介绍苏 州园林的假山。第四句到段末介绍苏州园林的池沼。所以如果划分为两层的话,首句为 一层,其余为一层。是按总分的结构来布局的。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结合第二段内容来看中,除了举例子和打比方 外,还将苏州园林的建筑与我国的古代的宫殿、现代的住房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

40、 讲究对称的特点,这又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第一问: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根据本段中的“没有修翦得像宝塔那样的松 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可知这是中国画认为不足取的表现形式,因为它有太多人 工的痕迹,不够自然,所以中国画的审美观点应是追求自然之趣,讲究自然之美。 第二问: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根据“没有修翦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 似的道旁树”可知“这”指代的是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5)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七段中的“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 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可得:角落的构图美。根据第八段的“谁都要赞叹这 是高度的图案美”可得

41、:门窗图案美。根据第九段中的“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 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可得建筑色彩美。 答案: (1)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总分式 第 15 页(共 23 页) (3)作比较,把苏州园林和古代宫殿和近代一般住房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或追求自然之趣的特点。 (4)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的内涵是追求自然之趣,讲究自然美; “这”指代像宝塔那样的 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5)角落构图美门窗图案美建筑色彩美 【点评】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 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

42、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 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8 (12 分) 阳光的疤痕 (王清铭) 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稻子的时候,天气特别炎热。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 不到上午九点,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巴巴的,像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 槪会毫不顾忌地喊出痛来。土埕上的石凳已经被太阳捂得发烫,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 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从 5 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就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被什 么动物的利爪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 接一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

43、歇一会儿, 但看着他黝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 跟在父亲的背后又上田去了。 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我的 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但当我回过头,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 的深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 踩在父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 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稻谷。 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 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 我再也不敢抬头与之对视。 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已透过沾在背

44、上的衣服扎进肌肤。起初尖细如麦芒, 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 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汗 水淋漓地流出,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背上的衣服泛 第 16 页(共 23 页) 出一层淡淡的盐渍。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 比做一柄“新镰” ,把炎热的阳光比做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做淬火的水。其实自从 我开始写矫情的诗歌始,乡土和阳光早已变成我手上的一捧展览品。远离乡村的我,没 有什么可炫耀的,就炫耀自己经历过的痛苦! 我们的乡村当时长得最

45、多的是苦楝树,诗歌在庄稼中是完全没有生长空间的。 土生土长的农人。土生土长的庄稼。但没有土生土长的诗歌。 我的腰弯得更低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减少太阳照射身上的面积,至于这样做会更 累的感觉早已麻木了。酸软的手臂和腰肢变得僵硬,特别是臂部的肌肉有点肿胀起来的 感觉。 但我不敢停下来, 怕一停下动作, 自己就会被炎热的太阳 “压倒” 。 热原来也有 “重 量” ,久处炎热阳光下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 嘴里已经没有一点唾沫,舌头像板硬的石板,我无力将它推动。 水分被蒸发干了,只剩下干涸的 眼神,望向远处密密麻麻的庄稼。 我的手机械地动着。 没有一丝风,听得到空气在谷穗上热烘烘地作响 多年以后,我重读

46、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总有异样的体会。农人爱惜米 粒,那是爱惜自己的生命。那一天夜里,我从噩梦中惊醒,背部仿佛失火一般,又热 又痛,只好趴在床上,任冷汗从额上、背上淋漓流出。也许是我睡梦中的呻吟声吵醒了 母亲,她来到我房间,看情形一下子就明白了,去厨房拿回一点花生油,用手细细地抹 在我通红的背上。 几天后,背部结出一大块黑色的疤痕。父亲知道这件事,淡淡地说,这小子,娇嫩了 些。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如父亲一样变成一 块铁,再毒的阳光就不会再伤害到我了。 这段少年时的经历,我记忆甚深。阳光在我身上、心上打下的烙印,会深刻地影响我 的一生。阳光制造的

47、疤痕好了,留下的不是伤痛。 注:土埕chng闽方言:指房子正门前的私人或公共空地。苦楝lin树:一种落叶 乔木植物。 (1)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阳光的疤痕”含义的理解。 (2)第段画线句对于夏日早晨的环境进行了细腻描写,请问其在文中有何作用? (3)第段划线句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4)第段写“我”面对父亲“黑黝黝”的身影“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 第 17 页(共 23 页) 悲哀” ,而第段又写“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 。请问“我”为什 么“恐慌和悲哀” ,又为什么要“羞愧”? (5) 文章最后说 “阳光制造的疤痕好了, 留下的不是伤痛” , 请结合全

48、文说说阳光给 “我” 留下了什么? 【分析】本文主要写夏日“我”随父亲下地干活,在骄阳的炙烤下“我”得到了许多人 生的感悟和收获。赞美了劳动人民吃苦耐劳勇敢坚强的美德;同时也反省了自身的脆弱 娇嫩,表达了要向父亲学习的心迹。 【解答】 (1)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设置 这类试题,一般都是在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和把握,答题时既要答出标题的 含义,也要将标题蕴含的情感分析出来。从表面来看, “阳光的疤痕”指的是阳光晒在背 部结出一大块黑色的疤痕;结合主旨来看,实指在阳光下得到的感悟。一语双关,耐人 寻味。 (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选取夏日典型的景物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清晨的炎 热,烘托出早晨阳光的威力,渲染了我与父亲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也为后文“我”收 割稻子被嗮到脱皮这一情节做铺垫。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