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30815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7 课课 白居易诗四首白居易诗四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对轻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 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 的同情。 B.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而 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不能不令人惊异。 C.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 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D.诗人在表达方式上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 生活。 答案 D 解析 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

2、的现象并列写出。 2.下列对杜陵叟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七句写出灾情之严重。 从三月写到九月, 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 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 B.“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写官吏们在 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 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 C.“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写诗人痛斥“长 吏”剥夺了自己的东西,表达难抑愤怒之情。 D.最后八句写皇帝得知灾情而下诏免税。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 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3、“帝心恻隐”是虚伪的, 而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 民膏却是真正的目的。 答案 C 解析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写诗人难抑 愤怒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 姓死活的“长吏”。 “明知”农民受灾却偏偏“不申破”, 甚至还美化现实以博皇帝的高兴, 这样的“长吏”在封建时代是相当具有典型意义的。 3.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孔颜 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 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 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 建功立业,修文韬武略

4、安命顺时,养学问才思 A.孟子 屈原 陶渊明 “三曹” B.孔子 屈原 陶渊明 “三苏” C.孟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曹” D.孔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苏” 答案 A 解析 “孔颜”代指“孔子、颜回”,意思是孟子像他们一样“忧世”。奔腾不息的汨 罗江是屈原的化身。化用了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中的语句。对联中暗 藏“建安文学”四字,指“三曹”,即“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45 题。 与梦得 注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

5、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 梦得:刘禹锡。白居易与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837),两人同在洛阳,刘 任太子宾客,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 “相看”句写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B.颈联写“闲饮”的细节。 两位老友行酒令、 引经史, 边饮酒边听音乐, 不知不觉就喝多了。 这一联也展现了两人高雅芳洁的情怀与满腹经纶的才学。 C.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 大和深化了,“共君一醉一陶然”,使

6、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 D.全诗言简意丰,语淡情深,从一时“闲饮”,到“且约后期”,既有超脱庸雅的情怀,又 暗示对身世际遇的感悟,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答案 B 解析 B 项这里的“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 才是真。虽有高雅芳洁的情怀、匡时救世的志向和满腹经纶的才学,却只能引经据史,行行 酒令虚掷时光,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 5.本诗以“闲饮”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答:_ 答案 (1)和友人相聚闲饮之乐。两人共把十千,行酒令、引经典,相约再聚之乐。(2)官场 冷遇,闲置之愁。白居易政治上遭到冷遇,“闲”字透露出诗

7、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3)年老饱经沧桑之悲。首联、颔联诗人回首平生,由年少时的不为生计担忧的豪情,写到 两人六十七岁时,白发相对,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感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67 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间四句精当传神的描写, 是首句中的“画图”的抽象概括, 是末两句的“勾留”之情的 基础。 B.颔联和颈联中,诗人以华美新奇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山水的旖旎风 光

8、。 C.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不仅体现出诗人对湖区劳动者的关 怀,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革、一种出新。 D.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 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 答案 A 解析 A 项不是“抽象概括”,是进一步的具体描绘。 7.此诗作于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钱塘湖春行一诗。同为描写西湖 春光,两首诗在意象选择和画面营造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 答案 (1)钱塘湖春行选择了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乱花、浅草等意象,动植物结 合,富有生机,别有意趣,移步换景,画面具体、微观。(2)此诗选择

9、了乱峰、翠松、湖中 月影、早稻、新蒲等意象,画面开阔,从宏观到微观,从湖山风光到农田景象,画面涵盖丰 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描绘诗人在夏夜登楼远眺时见到的景色。 B.颈联借助联想和想象, 运用拟人、 夸张的手法, 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 意境高妙。 C.诗人从光和声两个角度写夜景: “灯火”、 “星河”、 月光从光的角度,

10、 夏风从声的角度。 因此绘声绘色,灿烂夺目,末句以“招客”作结,紧扣题目。 D.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凉风习习、 景色宜人的夏夜的喜爱以及盼望与老朋友共同欣赏这美景的 心情。 答案 B 解析 B 项无“拟人、夸张”,应为“新奇的比喻”。 9.关于江楼夕望招客 ,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 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 山川阔长, 都是“夕”中之景; 颔联写“灯火”、 “星河”, 颈联写“风吹古木”, “月照平沙”, 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 景之中。 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 故尾联诗人向朋友发出邀请, 回应题中的“招 客”。 (示例二)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 灯火, 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 都是俯瞰之景; 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 “月照平沙”; 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