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59.19KB ,
资源ID:13081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308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

1、第第 7 课课 白居易诗四首白居易诗四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对轻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 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 的同情。 B.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而 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不能不令人惊异。 C.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 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D.诗人在表达方式上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 生活。 答案 D 解析 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

2、的现象并列写出。 2.下列对杜陵叟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七句写出灾情之严重。 从三月写到九月, 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 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 B.“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写官吏们在 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 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 C.“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写诗人痛斥“长 吏”剥夺了自己的东西,表达难抑愤怒之情。 D.最后八句写皇帝得知灾情而下诏免税。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 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3、“帝心恻隐”是虚伪的, 而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 民膏却是真正的目的。 答案 C 解析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写诗人难抑 愤怒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 姓死活的“长吏”。 “明知”农民受灾却偏偏“不申破”, 甚至还美化现实以博皇帝的高兴, 这样的“长吏”在封建时代是相当具有典型意义的。 3.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孔颜 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 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 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 建功立业,修文韬武略

4、安命顺时,养学问才思 A.孟子 屈原 陶渊明 “三曹” B.孔子 屈原 陶渊明 “三苏” C.孟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曹” D.孔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苏” 答案 A 解析 “孔颜”代指“孔子、颜回”,意思是孟子像他们一样“忧世”。奔腾不息的汨 罗江是屈原的化身。化用了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中的语句。对联中暗 藏“建安文学”四字,指“三曹”,即“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45 题。 与梦得 注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

5、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 梦得:刘禹锡。白居易与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837),两人同在洛阳,刘 任太子宾客,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 “相看”句写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B.颈联写“闲饮”的细节。 两位老友行酒令、 引经史, 边饮酒边听音乐, 不知不觉就喝多了。 这一联也展现了两人高雅芳洁的情怀与满腹经纶的才学。 C.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 大和深化了,“共君一醉一陶然”,使

6、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 D.全诗言简意丰,语淡情深,从一时“闲饮”,到“且约后期”,既有超脱庸雅的情怀,又 暗示对身世际遇的感悟,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答案 B 解析 B 项这里的“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 才是真。虽有高雅芳洁的情怀、匡时救世的志向和满腹经纶的才学,却只能引经据史,行行 酒令虚掷时光,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 5.本诗以“闲饮”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答:_ 答案 (1)和友人相聚闲饮之乐。两人共把十千,行酒令、引经典,相约再聚之乐。(2)官场 冷遇,闲置之愁。白居易政治上遭到冷遇,“闲”字透露出诗

7、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3)年老饱经沧桑之悲。首联、颔联诗人回首平生,由年少时的不为生计担忧的豪情,写到 两人六十七岁时,白发相对,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感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67 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间四句精当传神的描写, 是首句中的“画图”的抽象概括, 是末两句的“勾留”之情的 基础。 B.颔联和颈联中,诗人以华美新奇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山水的旖旎风 光

8、。 C.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不仅体现出诗人对湖区劳动者的关 怀,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革、一种出新。 D.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 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 答案 A 解析 A 项不是“抽象概括”,是进一步的具体描绘。 7.此诗作于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钱塘湖春行一诗。同为描写西湖 春光,两首诗在意象选择和画面营造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 答案 (1)钱塘湖春行选择了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乱花、浅草等意象,动植物结 合,富有生机,别有意趣,移步换景,画面具体、微观。(2)此诗选择

9、了乱峰、翠松、湖中 月影、早稻、新蒲等意象,画面开阔,从宏观到微观,从湖山风光到农田景象,画面涵盖丰 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描绘诗人在夏夜登楼远眺时见到的景色。 B.颈联借助联想和想象, 运用拟人、 夸张的手法, 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 意境高妙。 C.诗人从光和声两个角度写夜景: “灯火”、 “星河”、 月光从光的角度,

10、 夏风从声的角度。 因此绘声绘色,灿烂夺目,末句以“招客”作结,紧扣题目。 D.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凉风习习、 景色宜人的夏夜的喜爱以及盼望与老朋友共同欣赏这美景的 心情。 答案 B 解析 B 项无“拟人、夸张”,应为“新奇的比喻”。 9.关于江楼夕望招客 ,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 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 山川阔长, 都是“夕”中之景; 颔联写“灯火”、 “星河”, 颈联写“风吹古木”, “月照平沙”, 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 景之中。 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 故尾联诗人向朋友发出邀请, 回应题中的“招 客”。 (示例二)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 灯火, 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 都是俯瞰之景; 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 “月照平沙”; 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