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专项复习卷

上传人:Al****81 文档编号:130384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专项复习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专项复习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专项复习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Co-59 Cu-64 Br-80 Ag-108 I-127 第第卷卷 (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4040 分分) ) 一、一、 选择题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20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0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求的题目求的) ) 1已知 CoCl26H2O(粉红色)CoCl2(蓝色),要使二氯化钴水合

2、物的颜色由粉红色变成蓝色,可 采取的措施是( ) A降低温度 B增大湿度 C研磨 D加入吸水剂 【答案】D 【解析】要使二氯化钴水合物的颜色由粉红色变成蓝色,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即失水,故可加入吸水 剂。 2关于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是乙醇和过量的 3mol/L 硫酸的混合液 B温度计插入反应液面以下,以便控制温度在 140 C反应容器(烧瓶)中应加入少许碎瓷片 D反应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管 【答案】C 【解析】A 项,实验室制备乙烯所用的原料为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3mol/L 为稀硫酸,故 A 错误;B 项,温度计要插入反应液的液面下,以控制温度在

3、170时生成乙烯,故 B 错误;C 项,为防暴沸,需加入 沸瓷片,故 C 正确;D 项,为防倒吸,应先把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故 D 错误。故选 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 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 加热,冷却后补加 C在未知溶液中滴加 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溶液中存在 SO4 2 或 SO3 2 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答案】B 【解

4、析】A 项,氯水中的次氯酸能漂白 pH 试纸,不能用 pH 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 pH 值,故 A 错误;B 项,液体加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引入汽化中心,可防止溶液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 片,应该采取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重新添加碎瓷片,故 B 正确;C 项,硫酸钡和 AgCl 均为不溶于酸的 白色沉淀,则向某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溶液中可能含 Ag +,故 C 错误;D 项,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氯化钠是大量的,制得的饱和溶 液中硝酸钾量较少,不能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故 D 错误;故选 B。 4下列实验能

5、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后,再用 NaOH 中和,并做银镜反应实验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B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C向米汤中加入含碘的食盐,观察是否有颜色的变化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 D向甲酸和甲醛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甲酸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检验混合 物中是否含有甲醛 【答案】B 【解析】A 项,应该用碘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A 错误;B 项,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可以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苯酚变为苯酚钠,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B 正确;C 项,碘遇淀粉显蓝色,不是碘酸 钾,C 错误;D 项,甲

6、酸钠也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产生红色沉淀,D 错误;故选 B。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溴乙烷中加入 NaOH 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再加入 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溴乙烷中 含有溴元素 B实验室制备乙烯时,温度计水银球应该插入浓硫酸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液面以下 C溴乙烷和 NaOH 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 KMnO4酸性溶液,发现溶液褪色,证明溴乙烷发生了消 去反应 D制备新制 Cu(OH)2悬浊液时,将 46 滴 2的 NaOH 溶液滴入 2 mL2的 CuSO4溶液中,边滴边振荡 【答案】B 【解析】A 项,溴乙烷与 NaOH 溶液混合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溴离子

7、,检验溴离子先加硝酸酸化, 再滴加 AgNO3溶液,生成浅黄色沉淀可证明,A 错误;B 项,实验室制备乙烯时,温度计水银球应该插入浓 硫酸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液面以下,以测定反应物的温度,迅速加热至 170,B 正确;C 项,乙醇易挥发, 乙醇与乙烯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则不能证明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一定生成了乙烯,C 错误;D 项,制备 新制 Cu(OH)2悬浊液时,将 46 滴 2的 NaOH 溶液滴入 2 mL2的 CuSO4溶液中,氢氧化钠不足,得不到氢 氧化铜悬浊液,D 错误;故选 B。 6对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装置(部分仪器未画出)不是作为对照实验的是( ) A B C D 【

8、答案】D 【解析】A 项,实验 A 考查物质燃烧的条件,图中白磷与红磷均为可燃物、均与空气接触及同时加热,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的着火点,属于对照实验,A 正确;B 项,碳酸钠直接 加热,对应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而 NaHCO3为间接加热,温度低,对应的澄清石灰水却变浑浊,说明 NaHCO3的稳定性低于 Na2CO3,属于对照实验,B 正确;C 项,两个试管中盛放的均为过氧化氢溶液,一个加 催化剂二氧化锰,一个不加,实验时产生气泡的速度不同,属于对照实验,C 正确;D 项,很明显 D 实验中 无对照实验,D 正确。故选 D。 7已知草酸晶体(H2C2O42H2O)

9、的熔点为 101 ,170 分解。下列选用的装置和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 的是( ) A B C D 制取 SO2 制取 NO2 H2C2O42H2O 分解 分离苯与溴苯 【答案】D 【解析】铜片和稀硫酸加热时不反应,应该用铜片和浓硫酸加热制取 SO2,A 项错误;常温下浓硝酸使 铝钝化,不能在常温下用浓硝酸和 Al 反应制取 NO2,B 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草酸晶体的分解温度高 于熔点,即草酸晶体先熔化后分解,故试管口不能向下倾斜,C 项错误;苯和溴苯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 故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二者,实验过程中需要加入碎瓷片以防止暴沸,冷凝管中的冷却水从下口进,上 口出,D 项正确。 8

10、某学生探究 0.25 molL 1 Al 2(SO4)3溶液与 0.5 molL 1 Na 2CO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 1 实验 2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 1 中,白色沉淀 a 是 Al(OH)3 B实验 2 中,白色沉淀 b 中含有 CO 2 3 C实验 1、2 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与混合后溶液的 pH 有关 D检验白色沉淀 a、b 是否洗涤干净,不可使用相同的检验试剂 【答案】D 【解析】实验 1 在过量的 Al2(SO4)3溶液中加入 Na2CO3溶液,过滤、洗涤得到白色沉淀 a,加入稀 H2SO4, 沉淀溶解,没有气泡,说明白色沉淀 a 是 Al(OH)3;实验

11、2 在过量的 Na2CO3溶液中加入 Al2(SO4)3溶液,过滤、 洗涤得到白色沉淀 b,加入稀 H2SO4,沉淀溶解并产生少量气泡,说明白色沉淀 b 中含有 Al(OH)3和碳酸盐。 由以上分析可知,A、B 项正确;实验 1、2 中加入试剂的顺序不同,混合后溶液的 pH 不同,生成的沉淀不 同,说明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同与混合后溶液的 pH 有关,C 项正确;检验白色沉淀 a、b 是否洗涤干净,都可 通过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 SO 2 4的方法,故可使用相同的检验试剂,D 项错误。 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预期目的 A 将充满 NO2的密闭玻璃球分别浸

12、泡在冷、热 水中 反应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的一种因素 B 向 2 支试管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酸性 KMnO4溶液,再分别加入同体积不同浓度过 量的 H2C2O4溶液 溶液浓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 因素 C 向稀 HNO3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 滴入 KSCN 溶液 稀 HNO3具有氧化性,能将 Fe 氧化成 Fe 3 D 向盛有 1 mL AgNO3稀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 NaCl 溶液,再向其中滴加 Na2S 溶液 不同沉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将充满 NO2的密闭玻璃球分别浸泡在冷、热水中,通过玻璃球中气体颜色的深浅变化,可以说 明反应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之一,A

13、 项正确;控制酸性 KMnO4溶液体积、浓度相同,加入相同体积不 同浓度过量的草酸溶液,通过酸性 KMnO4溶液紫色消失的快慢,可以说明溶液浓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 素之一,B 项正确;稀硝酸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 Fe(NO3)2、NO 和 H2O,C 项错误;向 AgNO3稀溶液中加入足 量 NaCl 溶液,生成白色 AgCl 沉淀,再滴加 Na2S 溶液,通过沉淀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 AgCl 沉淀转化为 Ag2S 沉淀,D 项正确。 10 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4 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 4 个实验, 其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相同温

14、度下的盐酸反应时,两者快慢相同 B盛有相同浓度双氧水的两支试管,一支加入 MnO2放在冷水中,一支直接放在冷水中,前者反应快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下,发现强光下的浓硝酸分解得快 D升高温度,H2O2的分解速率加快,原因是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 次数增多 【答案】A 【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镁、铝的活泼性不同,故两者与同浓度的盐 酸反应快慢不同。 11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欲使甲中试管先出现浑浊,下列操作一定达不到目的的是 A向甲烧杯中加入适量 CaO B向甲中试管内滴加适量浓硫酸 C向乙烧杯中加入适量冰块 D增大甲装置所在环境的压强

15、 【答案】D 【解析】A 项,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向甲烧杯中加入适量会使甲中反应温度高 于乙,反应速率大于乙,甲中试管先出现浑浊,故 A 错误;B 项,向甲中试管内滴加适量浓硫酸,浓硫酸稀 释时放出大量的热,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会使反应速率加快,甲中试管先出现浑浊,故 B 错误;C 项, 向乙烧杯中加入适量冰块,反应温度会低于甲,反应速率小于甲,甲中试管先出现浑浊,故 C 错误;D 项, 硫代硫酸钠和硫酸都不是气体,增大甲装置所在环境的压强,不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甲中试管先出现 浑浊,故 D 正确;故选 D。 12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16、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要在相同条件下,只改变温度,才能比较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3下列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A 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 影响 向 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 FeCl3溶液 B 探究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 将铜丝在酒精灯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 C 探究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不都是 烷烃 将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中 D 探究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是否含 有葡萄糖 取少量蔗糖溶液加稀硫酸, 水浴加热几分钟后, 再加 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且加热 【答案】D 【解析】A 项,可根据反应速率是否发生变化判断是否起到催化剂的作

17、用,A 正确;B 项,如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则铜丝变成红色,B 正确;C 项,如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可证明有烯烃生成,C 正确;D 项, 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与氢氧化铜浊液的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D 错误。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将海带剪碎,加蒸馏水浸泡,取滤液滴加几滴稀硫酸和 1 mLH2O2,再 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B 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 取 5mL0.1mol/L 的 KI 溶液,滴加 0.1mol/LFeC13溶液 56 滴,充分 反应,可根据溶液中既含 I2又含 I 的实验

18、事实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 应 C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 H2SO4, 加热一段时间, 冷却后加入新制 Cu(OH)2, 煮沸,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D 比较Cu(OH)2、 Mg(OH)2的Ksp 相对大小 向 2mL0.1mol/L 的 MgSO4溶液中加入 2mL0.2mol/LNaOH 溶液, 再滴加 56 滴 0.1mol/LCuSO4溶液,观察沉淀的生成及其颜色的变化 【答案】D 【解析】A 项,验证海带中含碘元素,先将其中碘元素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碘化物,水浸提取碘化物后, 再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用淀粉检验。故海带剪碎后,须灼烧成灰,A 项错误;B 项,使用少量 F

19、eC13溶 液,必有 KI 剩余。故反应后溶液中有 I2证明反应已经发生,有 I 不能说明反应有一定限度,B 项错误;C 项,检验淀粉是否水解,须在碱性条件下用新制 Cu(OH)2检验有无产物葡萄糖。故应向淀粉水解液中先加入 NaOH 溶液,以中和催化剂 H2SO4,C 项错误;D 项,2mL0.1mol/L MgSO4溶液与 2mL0.2mol/LNaOH 溶液恰好反 应生成 Mg(OH)2沉淀,再滴加少量 0.1mol/LCuSO4溶液,若白色沉淀变蓝色,则 Ksp:Mg(OH)2Cu(OH)2,D 项正确。故选 D。 15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20、由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 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答案】D 【解析】A 项,中灼热碎玻璃起加热作用,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红棕色 NO2,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降 低,必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只能为氧元素,因此,还有 O2生成,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体,A 项正确;B 项, 由可知,浓硝酸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气体,所以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不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发 生反应产生的,B 项正确;C 项,中浓硝酸挥发才能与红热木炭接触,产生的 NO2是还

21、原产物,C 项正确; D 项,红热的木炭还可与空气中的 O2反应生成 CO2,不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了 CO2,D 项错误; 故选 D。 16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实验 方案 实验 目的 验证 FeCl3对 H2O2 分解反应有催化 作用 探究温度对平衡 2NO2N2O4的影响 除去 CO2气体中混有的 SO2 比较 HCl、H2CO3和 H2SiO3的酸性强弱 【答案】B 【解析】A 项,温度和催化剂都可影响反应速率,比较催化剂的影响,应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对比 实验,故 A 错误;B 项,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

22、反应方向移动,其它条件 相同,只有温度不变,所以可以探究温度对平衡的影响来分析,故 B 正确;C 项,CO2和 SO2都可与碳酸钠溶 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除杂,故 C 错误;D 项,盐酸易挥发,不能排除盐酸的干扰,应先通过饱和碳酸 氢钠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故 D 错误。 17Fenton 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往调节好 pH 和 Fe 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 H 2O2,所 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 pCP,控制 pCP 的初始浓度相同, 恒定实验温度在 298K 或 313K 进行实验。实验测得 pCP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23、,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由可得,降解反应在 50150s 内的反应速率:v(pCP)8.010 6molL1s1 B升高温度,有利于加快降解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反应速率又会变慢 C目的为探究溶液的 pH 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D298K 下,有机物 pCP 降解速率 pH10 时比 pH3 快 【答案】D 【解析】A 项,根据图象可知,曲线中在 50s 时的浓度为 1.210 3mol/L,在 150s 时浓度为 0.410 3mol/L,则 50150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pCP) 8.010 6 mol/(Ls), 故 A 正确;B 项,温度较高时,过氧化氢不稳定易分解,所以

24、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升高 温度,有利于加快降解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反应速率又会变慢,故 B 正确;C 项,目的为探究溶液的 pH 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图象曲线变化可知,当 pH10,随着时间的变化,其浓度基本不变,即反 应速率趋向于零,故 C 正确;D 项,根据曲线可以得出,该反应在 pH10 的溶液中停止,故可在反应液 中加入碱溶液,使溶液的 pH 迅速增大,从而使反应停止,298K 下,有机物 pCP 降解速率 pH10 时比 pH 3 慢,故 D 错误;故选 D。 18酸性 KMnO4溶液和 H2C2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5 H2C2O4 +

25、 3 H2SO4 = K2SO4 + 2 MnSO4 + 10 CO2 + 8 H2O。某研究小组利用该反应来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如下四组实验。每组实验 分别在 0和 80条件下进行。试判断最能实现研究目的的一组实验是( ) 组 别 KMnO4 H2SO4 H2C2O4 温 度 记录的数据 V mL C mol L -1 V mL C mol L -1 V mL C mol L -1 A 2 0.01 0.5 1 2 0.1 0 至气体不再产生所需 要的时间 80 B 2 0.1 0.5 1 2 0.01 0 至气体不再产生所需 要的时间 80 C 2 0.01 0.5 1 2 0.

26、1 0 溶液完全褪色所需要 的时间 80 D 2 0.1 0.5 1 2 0.01 0 溶液完全褪色所需要 的时间 80 【答案】C 【解析】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就这一点 A、B、C、D 都符合要求;气体 不再产生的现象做为反应终点,不易控制,D 选项 KMnO4过量,无法看到溶液完全褪色的现象。 19室温下,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在通风橱中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 I 中浅红棕色气体为 NO2,由硝酸还原生成 B等质量的 Cu 完全溶解时, I 中消耗的 HNO3 更多 C换成 Fe 之后重复实验,依然是试管 II 中反应更剧烈 D试管 II 中

27、反应后溶液颜色与试管 I 中的不同, 是由于溶有 NO2 【答案】D 【解析】A 项,试管 I 中浅红棕色气体为 NO 和 NO2的混合物,Cu 与稀硝酸反应,硝酸被还原为 NO,部 分 NO 遇到空气中的氧气被氧化为红棕色的 NO2,A 不正确;B 项,等质量的 Cu 完全溶解时, 因稀硝酸被 还原为 NO, N 的化合价由+5 降到+2, 而浓硝酸被还原为 NO2, N 的化合价由+5 降低到+4, 故 I 中消耗的 HNO3 较少,B 不正确;C 项,换成 Fe 之后重复实验,Fe 遇浓硝酸发生钝化,试管 II 中无明显变化,C 不正确; D 项,试管 II 中持续通入氮气后,可以把溶液

28、中溶解的 NO2带走,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说明试管 II 中反 应后溶液颜色与其溶解的 NO2有关,D 正确。 20I 可以作为水溶液中 SO 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iSO2+4I +4H+S+2I 2+2H2O iiI2+2H2O+SO2 SO4 2- +4H +2I 探究 i、ii 反应速率与 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 18 mL SO2饱和溶液加入到 2 mL 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I2易溶解在 KI 溶液中) 序号 试剂组成 0.4 molL 1 KI a molL 1 KI 0.2 molL 1 H 2SO4 0.2 molL 1

29、H 2SO4 0.2 molL 1 KI 0.0002 mol I2 实验现象 溶液变黄,一段时间 后出现浑浊 溶液变黄,出现浑浊 较 A 快 无明显现象 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 色,出现浑浊较 A 快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水溶液中 SO2歧化反应方程式为 3SO2+2H2O 2H2SO4 +S BII 是 I 的对比实验,则 a=0.4 C比较 I、II、III,可得出的结论是:I是 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 +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 但 H +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 D实验表明,SO2的歧化反应速率 IVI,原因是反应 i 比 ii 快;IV 中由反应 ii 产生的 H

30、 +使反应 i 加快 【答案】D 【解析】A 项,由 i+ ii2 得反应 3SO2+2H2O 2H2SO4 +S,选项 A 正确;B 项,B 是 A 的对比实验, 采用控制变量法,B 比 A 多加了 0.2mol/LH2SO4,A 与 B 中 KI 浓度应相等,则 a=0.4,选项 B 正确;C 项,对 比 A 与 B,加入 H +可以加快 SO 2歧化反应的速率;对比 B 与 C,单独 H +不能催化 SO 2的歧化反应;比较 I、II、 III,可得出的结论是:I是 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 +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 H+可以加快歧化反 应速率,选项 C 正确;D 项,对比 D

31、和 A,D 中加入 KI 的浓度小于 A,D 中多加了 I2,反应 i 消耗 H +和 I-, 反应 ii 中消耗 I2,D 中“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 A 快”,反应速率 DA,由此可 见,反应 ii 比反应 i 速率快,反应 ii 产生 H +使 c(H+)增大,从而反应 i 加快,选项 D 不正确。故选 D。 第第卷卷 (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6060 分分) ) 二、必做题二、必做题(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6060 分分) ) 21(10 分)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一种常用方法,下表是某学习小组研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和锌反应的实验数

32、据(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分析以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序号 稀硫酸的 体积/mL 锌的质 量/g 锌的 形状 温度 / 完全溶于 酸的时间 /s 生成硫酸锌 的质量/g 1 50.0 2.0 薄片 15 200 m1 2 50.0 2.0 薄片 25 100 m2 3 50.0 2.0 颗粒 25 70 m3 4 50.0 2.0 颗粒 35 35 m4 5 50.0 2.0 粉末 25 t1 5.0 6 50.0 4.0 粉末 25 t2 m5 7 50.0 6.0 粉末 25 t3 14.9 8 50.0 8.0 粉末 25 t4 19.3 9 50.0 10.0 粉末 2

33、5 t5 m6 10 50.0 12.0 粉末 25 t6 19.3 (1)实验 1 和实验 2 表明_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对同一规律进行研究的实验还有一组是 _(填实验序号)。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t170 Bm1m2 Cm619.3 Dt1t4 (3)本实验还可以研究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 molL 1,实验 6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m5_。 【答案】(1)温度(1 分 实验 3 和实验 4(1 分) (2)AC(2 分) (3)硫酸的浓度和催化剂(或压强) (2 分) (4)2.4(2 分) 9.9(2 分) 【解析】(1)实验 1 与实验 2

34、 的条件只有温度不同,故可表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同样可知实 验 3 与实验 4 的反应条件也是温度不同。(2)其他条件相同时,锌采用粉末状比采用颗粒状的反应速率快, 故对比实验 3、5 的数据可知t170;因实验 1、2 采用锌的质量相同且全部溶解在稀硫酸中,故生成的硫 酸锌等量,即m1m2;由实验 8、10 的数据可知,在加入 8.0 g Zn 时,稀硫酸已经耗尽,故m619.3;实 验 5 中加入锌的质量小于实验 8 的,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变慢,故t1t4。(3)本实 验还可以研究硫酸的浓度、催化剂(或压强)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由稀硫酸耗尽时产生硫酸锌的质

35、量可 求出 50.0 mL 稀硫酸中含有n(H2SO4)0.12 mol,故c(H2SO4)2.4 molL 1;实验 6 中稀硫酸未耗尽,故 可由 4.0 g Zn(全部转化为 ZnSO4)求出m54161/659.9。 22(14 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镁与硫酸反应的速率。在锥形瓶中加入 0.7 g 镁带,按如图连接 好装置,从 A 中加入 20.0 mL 0.5 molL 1 H 2SO4,记录注射器活塞的位置和相应的时间,实验记录如下: 时间/s 0 t 2t 活塞的位置/mL 20.0 25.6 36.0 (1)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2)仪器 A 的名称为_。 (

36、3)0t s 与t2t s 时间段,化学反应速率较快的是_,原因是_。 (4)用上述装置探究 Fe 3、Cu2对 H 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所用试剂:5% H2O2、0.1 molL 1 FeCl 3、 0.2 molL 1 CuCl 2,完成下表的实验设计: 实验序号 双氧水体积/mL 蒸馏水体积/mL 添加的物质 1 10 0 _mL FeCl3 2 10 2 2 mL CuCl2 Fe 3、Cu2在 H 2O2分解过程中起_作用; 本实验需测定的数据是_; A 中装有 10 mL 双氧水,为减少误差,加入其他物质的方法是_。 【答案】(1)Mg2H =Mg2H 2(2 分) (2)分

37、液漏斗(1 分) (3)t2t s(2 分) 镁与硫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2 分) (4)4(2 分) 催化(1 分) 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或相同时间产生氧气的体积) (2 分) 连接分液漏斗前,直接加到锥形瓶中(答案合理即可) (2 分) 【解析】(3)镁与硫酸反应放出热量,使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而随着反应进行,c(H2SO4)逐 渐减小,又使反应速率减慢,开始阶段c(H2SO4)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大,随后一段时间,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 较大。(4)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 Fe 3、Cu2对 H 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应保证c(H2O2)相同,由于实 验 1

38、和实验 2 中双氧水的体积均为 10 mL,可通过控制混合液的总体积来实现c(H2O2)相同,故加入 FeCl3 溶液的体积为 4 mL。 23(11 分)草酸是一种重要的试剂。下面是利用草酸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 为证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中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支试管,各加入 4 mL 0.01 molL 1的 KMnO 4酸性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 0.1 molL 1、0.2 molL1 H 2C2O4溶液 2 mL,记录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预期现象是: 溶液的颜色由_色变为_色。 其中加入_ molL 1 H 2C2O4的那

39、支试管中的溶液先变色。然而实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实验过程颜色复杂,且褪色先缓慢后逐渐加快;最大的问题是草酸浓度大,反应速率却更慢。 本实验能否作为课堂实验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适宜的条件是怎样的?某校一研究小组对 此进行了探究。下面是他们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表 1 试验安排及结果 实验 编号 A(KMnO4溶液 浓度/molL 1) B(草酸溶液 浓度/molL 1) C(硫酸溶液 浓度/molL 1) 褪色时 间/s 1 3 3 1 336 2 1 2 3 82 3 3 1 3 76 4 1 3 2 133 5 2 3 3 102 6 3 2 2 156 7 2 2 1 300

40、8 2 1 2 115 9 1 1 1 200 应用 SPSS16.0 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 2 各因素水平的数据处理结果 A(KMnO4溶液) B(草酸溶液) C(硫酸溶液) 浓度 /molL 1 0.005 0.010 0.015 0.1 0.5 0.9 6 12 18 平均褪 色时间 /s 138.3 172.3 189.3 130.3 179.3 190.3 278.7 134.7 86.7 由表 2 可知,三因素中,_的浓度(选填“A”、“B”或“C”,下同)对反应速率影响显著, 而_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显著。 由表 2 可知,当高锰酸钾浓度为_ molL

41、 1、草酸浓度为_ molL1时,反应最快。 即因素 A、B 的较适宜实验条件得以确定。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继续探究硫酸的浓度是怎样影响本反应速率的,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表 3 不同硫酸浓度下的褪色时间 c(H2SO4)/molL 1 18 16 14 12 10 8 6 褪色时间/s 67 83 90 103 129 146 200 根据课堂实验的合适时间,可选溶液的褪色时间约为 1 分钟和 2 分钟的两份溶液,即此时硫酸的浓 度为_ molL 1和_ molL1,这也有利于观察这两个反应速率的差异。 结论: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可作为课堂实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42、答案】2MnO 45H2C2O46H =2Mn210CO 28H2O(2 分) 紫(或紫红) (1 分) 无(1 分) 0.2(1 分) C(1 分) A、B(1 分) 0.005(1 分) 0.1(1 分) 18(1 分) 10(1 分) 【解析】由于 MnO 4被还原成 Mn 2,所以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加 入 0.2 molL 1的 H 2C2O4溶液先变色。根据表 2 中的数据可判断,H2SO4溶液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显著, 而 KMnO4、H2C2O4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不显著。由表 2 中数据判断,当 KMnO4溶液浓度为 0.005 molL 1,

43、H2C2O4溶液浓度为 0.1 molL 1时,反应速率最快。褪色时间大约为 1 分钟时,硫酸浓度为 18 molL1, 褪色时间大约为 2 min 时,H2SO4浓度为 10 molL 1。 24(15 分)草酸(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部分性质如下:能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大约在 175 升华 (175 以上分解,生成 H2O、CO2和 CO);H2C2O4Ca(OH)2=CaC2O42H2O。现用 H2C2O4进行如下实验: (一)探究草酸的不稳定性 通过如图实验装置验证草酸受热分解产物中包含 CO2和 CO,A、B、C 中所加入的试剂分别是 A.乙醇、 B._、CNaOH 溶液。

44、(1)B 中盛装的试剂是_(填化学式)。 (2)A 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_。 (二)探究草酸的酸性 将 0.01 mol 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 100 mL 0.2 molL 1的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 液呈碱性,其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三)用酸性 KMnO4溶液与 H2C2O4溶液反应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前先用酸性 KMnO4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 反应原理:_MnO 4 _H2C2O4 _=_Mn 2 _CO 2_H2O (1)配平上述离子方程式。 (2)滴定时 KMnO4溶液应盛装于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探

45、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下表列出了在“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中得出的部分实验数据: 实验 组别 c(H2C2O4)/ (molL 1) V(H2C2O4) /mL c(KMnO4)/ (molL 1) V(KMnO4) /mL c(H2SO4)/ (molL 1) 褪色所 需时间 实验 目的 1 0.2 2 0.002 5 4 0.12 655 (a) 2 0.2 2 0.005 4 0.12 517 3 0.2 2 0.01 4 0.12 320 4 0.2 2 0.02 4 0.12 905 5 0.2 2 0.03 4 0.12 1133 6 0.2 2 0.04 4 0.1

46、2 1420 请回答: (1)实验目的(a)是_。 (2)根据表中数据在如下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褪色所需时间随 KMnO4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图像。 (3)若要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 MnSO4而不选 MnCl2作为催化剂,其原因是 _。 【答案】(一)(1)Ca(OH)2或 Ba(OH)2 (2 分) (2)除去 H2C2O4,避免其对 CO2的检验造成干扰(2 分) (二)C2O 2 4H2OHC2O 4OH (2 分) (三).(1)2 5 6H 2 10 8(2 分) (2)酸式(1 分) .(1)探究高锰酸钾溶液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 分) (2) (2 分) (3)Cl 可与酸性 KMnO 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 分) 【解析】(一)(1)验证 CO2用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即可确定含有 CO2;也可以使用 Ba(OH)2溶液, Ba(OH)2溶液变浑浊即可确定含有 CO2。(2)A 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除去草酸,避免其对 CO2的检验造成干扰。 (二)草酸是弱酸,其与 NaOH 反应生成的 Na2C2O4为强碱弱酸盐,C2O 2 4发生水解反应:C2O 2 4 H2OHC2O 4OH ,使溶液显碱性。 (三).(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 可得 2M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化学高考 > 一轮复习